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中藥領域,一種治療子宮脫垂的中藥,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藥物組成:黃芪25克,枳殼20克,杜仲15克,黨參12克,當歸12克,白術、柴胡、升麻各10克,黃柏、陳皮、甘草各6克,烏梅3克。本發明專利技術采用天然的中藥原料,其配制簡便、藥源廣、成本低,其遵循中醫的處方用藥原則,采用水煎服用,有效率達100%,治愈率達84.2%。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中藥
,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治療子宮脫垂的中藥。
技術介紹
子宮脫垂是指支撐子宮的組織受損傷或薄弱,致使用權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子宮頸外口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宮全部脫出陰道口外的一種生殖伴鄰近器官變位的綜合癥。子宮脫垂患者平時就會有腰酸背痛,嚴重時還會拖累膀胱及直腸,而會有頻尿、小便解不干凈或大便不順之感。子宮脫垂病是婦女的常見病,中醫稱為“陰挺” “陰脫”或“陰痔”。其癥狀陰道中有物體脫出陰道或陰道口,臥收立出,勞動墜出更多,小腹墜脹,精神疲乏,心悸氣短,小便次數增多,白帶量增多。該病多發于曾有產傷史的多產婦或體力勞動婦女,因身體虛弱,中氣不足,分娩時用力不慎而過度或產后過早的參加重的體力勞動,或因感冒長期咳嗽失治,飲食欠佳而致便秘,導致氣虛下陷,收攝無能,而發生該病。西醫一般采 取手術,且費用增多,該病多發于農村勞動婦女,手術后難免有后遺癥。中醫常以補中益氣、升陽益氣為主要治則。但用藥療效周期漫長。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針對現有技術不足,提供一種成本低、療程短、療效顯著,使用方便的治療子宮脫垂的中藥湯劑。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子宮脫垂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藥物組成黃芪25克,枳殼20克,杜仲15克,黨參12克,當歸12克,白術、柴胡、升麻各10克,黃柏、陳皮、甘草各6克,烏梅3克。藥理分析本專利技術中藥中的黃芪甘、微溫,具有益氣固表、補肺健脾、升陽舉陷、斂汗固脫、驅風運毒的功效;枳殼味苦、辛、酸,可理氣寬中,行滯消脹,用于子官脫垂;杜仲甘、溫,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功效;黨參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的功效;當歸甘、辛、溫,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白術甘、苦、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柴胡苦、辛、微寒,具有解表退熱、疏肝解郁、升舉陽氣的功效;;升麻具有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升舉陽氣的功效;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的功效;陳皮具有理氣健脾、調中利水、燥濕化痰的功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調和諸藥的功效;烏梅具有斂肺溫中、澀腸止瀉、生津止渴的功效;以上諸藥合用,有補中益氣,補肺健脾,升陽舒肝,清熱燥濕之功。本專利技術的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藥原料,其配制簡便、藥源廣、成本低。遵循中醫的處方用藥原則,采用水煎服用。經臨床應用驗證,其療效顯著,作用可靠,藥性平和,無毒副作用,總有效率達100%,治愈率達84. 2%。本專利技術中藥也可用于治療脫肛。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種治療子宮脫垂的中藥,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藥物組成黃芪25克,枳殼20克,杜仲15克,黨參12克,當歸12克,白術、柴胡、升麻各10克,黃柏、陳皮、甘草各6克,烏梅3克。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中藥組合物按常規的水煎法制取藥劑。每日I劑,分兩次服用,輕者一般4劑藥即愈。一種治療子宮脫垂的中藥,臨床療效總結一、一般性資料本專利技術中藥在臨床上應用多年,治療的子宮脫垂患者共38例,年齡28 45歲。發病時間I個月 2年。二、診斷標準以患者平臥用力向下屏氣時子宮下降的最低點為分度標準。將子宮脫垂分為III度,按照該標準,18例I度患者多無自覺癥狀,II度的14例,III度的6例,II度III度患者常有程度不等的腰骶部疼痛或下墜感,勞動后更加明顯,臥床休息后可緩 解。三、配制及用法用量臨床應用時,一日一劑,水煎兩遍,取汁約300ml,分早、晚服用。15天為一療程。四、療效標準治療子宮脫垂的療效判斷主要依據于子宮脫垂癥狀是否消失。用藥15天為I個療程。具體療效分以下三級治愈子宮脫垂癥狀全部消失;好轉子宮脫垂癥狀部分消失;無效用藥I個療程后,子宮脫垂癥狀毫無消失。五、治療效果用該藥物治療子宮脫垂患者38例,治療I個療程,其中治愈32例,好轉6例,治愈率為84.2%,有效率為100%。六、典型病例I、高某,36歲,自我感覺月經有變化、白帶多,腰酸腿軟,小腹下墜,小便頻數,夜間尤甚,頭暈耳鳴,舌淡紅,脈沉弱。B超檢查發現子宮下移。服用本專利技術中藥湯劑,服用一個療程后,癥狀基本消失。為防止復發,又繼續服用一個療程鞏固療效。2、于某,40歲,自我感覺小腹下墜,四肢無力,少氣懶言,面色少華;小便頻數,帶下量多,質稀色白,舌淡苔薄,脈虛細。腰骶部有酸痛感,勞則加劇,臥則消失,另有感下腹、陰道、會陰部下墜,也以勞累后加重。診檢為子宮脫垂。服用本專利技術中藥湯劑,一個療程后,癥狀減輕,又繼續服藥2個療程,癥狀基本消失。權利要求1.一種治療子宮脫垂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藥物組成黃芪25克,枳殼20克,杜仲15克,黨參12克,當歸12克,白術、柴胡、升麻各10克,黃柏、陳皮、甘草各6克,烏梅3克。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中藥領域,一種治療子宮脫垂的中藥,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藥物組成黃芪25克,枳殼20克,杜仲15克,黨參12克,當歸12克,白術、柴胡、升麻各10克,黃柏、陳皮、甘草各6克,烏梅3克。本專利技術采用天然的中藥原料,其配制簡便、藥源廣、成本低,其遵循中醫的處方用藥原則,采用水煎服用,有效率達100%,治愈率達84.2%。文檔編號A61K36/756GK102940716SQ20121044706公開日2013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5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5日專利技術者杜秀蘭, 逄瑞蓮 申請人:杜秀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治療子宮脫垂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藥物組成:黃芪25克,枳殼20克,杜仲15克,黨參12克,當歸12克,白術、柴胡、升麻各10克,黃柏、陳皮、甘草各6克,烏梅3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杜秀蘭,逄瑞蓮,
申請(專利權)人:杜秀蘭,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