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充氣式折疊椅,它涉及一種民用座椅,以解決現有民用座椅大都是鐵制或木制的,折疊后的體積、重量仍然較大的問題。本發明專利技術包括椅座外皮、椅面、環形支撐氣墊、主氣囊、椅背、充氣管路和兩個圍布,椅座外皮的頂部設有開口,環形支撐氣墊的中間設有中心孔,環形支撐氣墊的周邊為封閉氣囊,封閉氣囊沿椅座外皮的內壁設置,主氣囊和椅背設置在中心孔中,椅面設置在開口處,且椅面與椅座外皮縫合在一起,椅背的上端外露在椅面外,充氣管路設置在環形支撐氣墊內,且充氣管路均與封閉氣囊、主氣囊和椅背連通,兩個圍布對稱設置在椅背的左右端,每個圍布的一端與椅背的椅背外皮連接,每個圍布的另一端與椅面連接。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民用座椅,具體涉及一種充氣折疊椅。
技術介紹
現有民用座椅大都是鐵制或木制的,折疊后的體積、重量仍然較大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為解決現有民用座椅大都是鐵制或木制的,折疊后的體積、重量仍然較大的問題,而提供一種充氣式折疊椅。本專利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專利技術包括椅座外皮、椅面、環形支撐氣墊、主氣囊、椅背、充氣管路和兩個圍布,椅座外皮的頂部設有開口,環形支撐氣墊的中間設有中心孔,環形支撐氣墊的周邊為封閉氣囊,封閉氣囊沿椅座外皮的內壁設置,主氣囊和椅背設置在中心孔中,椅面設置在開口處,且椅面與椅座外皮縫合在一起,椅背的上端外露在椅面外,充氣管路設置在環形支撐氣墊內,且充氣管路均與封閉氣囊、主氣囊和椅背連通,兩個圍布對稱設置在椅背的左右端,每個圍布的一端與椅背的椅背外皮連接,每個圍布的另一端與椅面連接。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效果本專利技術的充氣式折疊椅展開前為折疊式,體積小,并可隨身攜帶;展開后的重量輕;整個展開過程在4分鐘內完成。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的整體結構主視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整體結構主剖視圖;圖3是圖I的A-A剖視圖;圖4是圖I的右視圖;圖5是圖3的B-B剖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具體實施方式一結合圖I 圖5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包括椅座外皮I、椅面2、環形支撐氣墊、主氣囊4、椅背5、充氣管路6和兩個圍布7,椅座外皮I的頂部設有開口 1-1,環形支撐氣墊的中間設有中心孔8,環形支撐氣墊的周邊為封閉氣囊3,封閉氣囊3沿椅座外皮I的內壁設置,主氣囊4和椅背5設置在中心孔8中,椅面2設置在開口 1-1處,且椅面2與椅座外皮I縫合在一起,椅背5的上端外露在椅面2外,充氣管路6設置在環形支撐氣墊內,且充氣管路6均與封閉氣囊3、主氣囊4和椅背5連通,兩個圍布7對稱設置在椅背5的左右端,每個圍布7的一端與椅背5的椅背外皮5-1連接,每個圍布7的另一端與椅面2連接。使用時,利用隨身攜帶的充氣筒從充氣管路6的入口處充氣,封閉氣囊3、主氣囊4、椅座外皮I和椅背5迅速撐起呈椅子形狀。具體實施方式二 結合圖2和圖3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椅座外皮I的形狀與封閉氣囊3匹配。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一相同。具體實施方式三結合圖2和圖3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封閉氣囊3包括上部封閉氣囊3-1、中部封閉氣囊3-2和下部封閉氣囊3-3,上部封閉氣囊3-1、中部封閉氣囊3-2和下部封閉氣囊3-3由上至下依次設置。這樣設計可以增加椅座的穩定性。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一或二相同。具體實施方式四結合圖2和圖3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中部封閉氣囊3-2的外徑小于下部封閉氣囊3-3的外徑。這樣設計使得椅背5能夠向后傾斜,以增加舒適度。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三相同。具體實施方式五結合圖2和圖3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上部封閉氣囊3-1的外徑小于中部封閉氣囊3-2的外徑。這樣設計使得椅背5能夠向后傾斜,以增加舒適度。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四相同。具體實施方式六結合圖I、圖2和圖5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椅背5包括椅背外皮5-1、中間椅背氣囊5-2、兩個第一椅背氣囊5-3、兩個第二椅背氣囊5-4和四根鎖緊繩5-5,兩個第一椅背氣囊5-3對稱設置在中間椅背氣囊5-2的兩側,每個第一椅背氣·囊5-3外側各設置一個第二椅背氣囊5-4,中間椅背氣囊5-2、兩個第一椅背氣囊5-3、兩個第二椅背氣囊5-4均安裝在椅背外皮5-1中,中間椅背氣囊5-2與第一椅背氣囊5-3之間、第一椅背氣囊5-3與第二椅背氣囊5-4之間的間隙處5-6對應的前后外皮5-1上均設有數個鎖緊孔5-7,數個鎖緊孔5-7沿該間隙處5-6豎向均布設置,每個間隙處5-6配有一根鎖緊繩5-5,鎖緊繩5-5沿豎向的數個鎖緊孔5-7依次穿入前后椅背外皮5-1,鎖緊繩5_5的上、下端頭分別與其橫排對應的鎖緊繩5-3的端頭扎緊。鎖緊繩5-5可以將前后椅背外皮5-1拉緊,以增加中間椅背氣囊5-2、兩個第一椅背氣囊5-3和兩個第二椅背氣囊5-4的剛性,并更好的固定中間椅背氣囊5-2、兩個第一椅背氣囊5-3和兩個第二椅背氣囊5-4,使其不移位。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五相同。具體實施方式七結合圖5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中間椅背氣囊5-2、第一椅背氣囊5-3和第二椅背氣囊5-4的外徑依次減小。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六相同。具體實施方式八結合圖3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主氣囊4充氣后的下端外徑Tl小于上端外徑T2。這樣設計使得椅背5具有向后的斜度,以增加舒適度。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七相同。具體實施方式九結合圖3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充氣管路6的數量為兩個,一個充氣管路6設置在主氣囊4與封閉氣囊3之間,且該充氣管路6分別與上部封閉氣囊3-1、中部封閉氣囊3-2和下部封閉氣囊3-3和主氣囊4相通,另一個充氣管路6設置在椅背5與封閉氣囊3之間,且該充氣管路6分別與上部封閉氣囊3-1、中部封閉氣囊3-2和下部封閉氣囊3-3和數個椅背氣囊5-2相通。通過兩個充氣管路6可快速將上部氣囊3-1、中部氣囊3-2、下部氣囊3-3、主氣囊4、中間椅背氣囊5-2、兩個第一椅背氣囊5_3和兩個第二椅背氣囊5-4充入氣體,使充氣椅迅速展開。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八相同。權利要求1.一種充氣式折疊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疊椅包括椅座外皮(I)、椅面(2)、環形支撐氣墊、主氣囊(4)、椅背(5)、充氣管路(6)和兩個圍布(7),椅座外皮(I)的頂部設有開口(1-1),環形支撐氣墊的中間設有中心孔(8),環形支撐氣墊的周邊為封閉氣囊(3),封閉氣囊(3)沿椅座外皮(I)的內壁設置,主氣囊(4)和椅背(5)設置在中心孔(8)中,椅面(2)設置在開口(1-1)處,且椅面⑵與椅座外皮⑴縫合在一起,椅背(5)的上端外露在椅面(2)夕卜,充氣管路(6)設置在環形支撐氣墊內,且充氣管路(6)均與封閉氣囊(3)、主氣囊(4)和椅背(5)連通,兩個圍布(7)對稱設置在椅背(5)的左右端,每個圍布(7)的一端與椅背(5)的椅背外皮(5-1)連接,每個圍布(7)的另一端與椅面(2)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一種充氣式折疊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椅座外皮(I)的形狀與封閉氣囊⑶匹配。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一種充氣式折疊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閉氣囊(3)包括上部封閉氣囊(3-1)、中部封閉氣囊(3-2)和下部封閉氣囊(3-3),上部封閉氣囊(3-1)、中部封閉氣囊(3-2)和下部封閉氣囊(3-3)由上至下依次設置。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一種充氣式折疊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封閉氣囊(3-2)的外徑小于下部封閉氣囊(3-3)的外徑。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一種充氣式折疊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封閉氣囊(3-1)的外徑小于中部封閉氣囊(3-2)的外徑。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一種充氣式折疊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椅背(5)包括椅背外皮(5-1)、中間椅背氣囊(5-2)、兩個第一椅背氣囊(5-3)、兩個第二椅背氣囊(5-4)和四根鎖緊繩(5-5),兩個第一椅背氣囊(5-3)對稱設置在中間椅背氣囊(5-2)的兩側,每個第一椅背氣囊(5-3)外側各設置一個第二椅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充氣式折疊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疊椅包括椅座外皮(1)、椅面(2)、環形支撐氣墊、主氣囊(4)、椅背(5)、充氣管路(6)和兩個圍布(7),椅座外皮(1)的頂部設有開口(1?1),環形支撐氣墊的中間設有中心孔(8),環形支撐氣墊的周邊為封閉氣囊(3),封閉氣囊(3)沿椅座外皮(1)的內壁設置,主氣囊(4)和椅背(5)設置在中心孔(8)中,椅面(2)設置在開口(1?1)處,且椅面(2)與椅座外皮(1)縫合在一起,椅背(5)的上端外露在椅面(2)外,充氣管路(6)設置在環形支撐氣墊內,且充氣管路(6)均與封閉氣囊(3)、主氣囊(4)和椅背(5)連通,兩個圍布(7)對稱設置在椅背(5)的左右端,每個圍布(7)的一端與椅背(5)的椅背外皮(5?1)連接,每個圍布(7)的另一端與椅面(2)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譚惠豐,趙樹林,王長國,林國昌,衛劍征,
申請(專利權)人:哈爾濱工業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