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襪子,特別涉及一種抗菌防臭分壓遞減式壓力襪。該抗菌防臭分壓遞減式壓力襪是由襪口、襪筒、襪跟、襪面、襪底和襪頭組成,所述的襪口和襪筒依人體小腿形狀編織而成,所述的襪跟、襪面和襪底依人體腳形狀編織而成,襪口、襪筒、襪跟、襪面、襪底和襪頭為無縫連接;襪口與襪筒相連接的部分,相應于人膝蓋下、脛骨初隆處(D),該處的壓力為30-32mmHg,襪筒位于小腿周長最大處(C),該處的壓力為18-20mmHg,襪筒位于跟腱與小腿肌肉轉變處(B),該處的壓力為20-21mmHg,襪筒位于腳踝部周長最細處(A),該處的壓力為20-21mmHg。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壓力襪是根據人體小腿形狀而設計并生產出來的V型襪,能產生由腳踝部開始向小腿處漸次遞減的壓力梯度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襪子,特別涉及一種抗菌防臭分壓遞減式壓力襪。
技術介紹
壓力抹原名為medical compression stockings,即醫用壓力抹,國內多稱呼為彈力襪,是一種具有治療下肢靜脈疾病及瘦腿的產品,是一種具有促進靜脈血液回流心臟功能的產品,材料為美國杜邦萊卡,日本進口錦綸絲。醫用循序減壓壓力襪在腳踝部建立最高支撐壓力,順著腿部向上逐漸遞減.在小腿肚減到最大壓力值的70%-90%,在大腿處減到最大壓力值的25%-45%。壓力的這種遞減變化可使下肢靜脈血回流,有效的緩解或改善下肢靜脈和靜脈瓣膜所承受壓力。國內外研究調查發現,穿上低壓力等級的壓力襪后,由于工作中長期站立而導致的腿部疼痛感、不舒服感、腫脹感等均有明顯的改善。日本研究人員研究得出彈性壓力襪確實可以預防因靜脈疾病引起的腫脹等癥狀,并且即使壓力很小也可以達到預防的效果。目前市場上出售的壓力襪多由傳統原料編制而成,雖具有壓力功能,但并無抗菌防臭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抗菌防臭效果好,可以預防和緩解因靜脈疾病引起的腫脹等癥狀的抗菌防臭分壓遞減式壓力襪。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抗菌防臭分壓遞減式壓力襪,是由襪口、襪筒、襪跟、襪面、襪底和襪頭組成,所述的襪口和襪筒依人體小腿形狀編織而成,所述的襪跟、襪面和襪底依人體腳形狀編織而成, 襪口、襪筒、襪跟、襪面、襪底和襪頭為無縫連接;襪口與襪筒相連接的部分,相應于人膝蓋下、脛骨初隆處(D),該處的壓力為30-32mmHg,襪筒位于小腿周長最大處(C),該處的壓力為18-20mmHg,襪筒位于跟腱與小腿肌肉轉變處(B),該處的壓力為20-21mmHg,襪筒位于腳踝部周長最細處(A),該處的壓力為20-21mmHg。本專利技術的壓力襪是根據人體小腿形狀而設計并生產出來的V型襪,能產生由腳踝部開始向小腿處漸次遞減的壓力梯度效果。作為優選,所述的壓力襪由包芯紗線編織而成,所述的包芯紗線包括彈性芯部,以彈性芯部為中心纏繞的纏繞層,以及包覆在纏繞層外表面的納米銀離子層。作為優選,所述的彈性芯部由12% (重量)殼聚糖纖維和88% (重量)粘膠纖維混紡而成。通過對眾多的彈性纖維及抗菌纖維材料進行了周密的篩選,在主要纖維品種上選擇了該成分的彈性芯部材料,制成襪子后抗菌效果和彈性均較好。作為優選,纏繞層為聚酰胺纖維或聚氨酯纖維或二者混紡而成的纖維。作為優選,襪筒上相應于人體小腿肚的位置設置增壓區,腳跟與襪筒的連接處設置呈三角形的增壓區,增壓區為致密的單層網狀結構。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的分壓遞減式壓力襪與傳統的壓力襪相比,可以有效預防和緩解因靜脈疾病引起的腫脹等癥狀,因而本專利技術不僅具有外觀設計新穎與穿著舒3適的特點,而且對于腳部常見有害細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均有很好的抗菌效果,穿用方便兼具保健功能性效果。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中包芯紗線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襪口,2、襪筒,3、襪跟,4、襪面,5、襪底,6、襪頭,7、增壓區,8、增壓區,9、彈性芯部,10、纏繞層,11、納米銀離子層。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具體說明。應當理解,本專利技術的實施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變通和/ 或改變都將落入本專利技術保護范圍。在本專利技術中,若非特指,所有的份、百分比均為重量單位,所有的設備和原料等均可從市場購得或是本行業常用的。實施例I :如圖I所示的一種抗菌防臭分壓遞減式壓力襪,是由襪口 I、襪筒2、襪跟3、襪面4、襪底5和襪頭6組成,襪口 I和襪筒2依人體小腿形狀編織而成,襪跟3、襪面4和襪底5依人體腳形狀編織而成,襪口 I、襪筒2、襪跟3、襪面4、襪底5和襪頭6為無縫連接;襪筒2上相應于人體小腿肚的位置設置增壓區7,腳跟與襪筒的連接處設置呈三角形的增壓區8,兩處的增壓區均為致密的單層網狀結構。襪口與襪筒相連接的部分,相應于人膝蓋下、脛骨初隆處D,該處的壓力為 32mmHg,襪筒位于小腿周長最大處C,該處的壓力為18mmHg,襪筒位于跟腱與小腿肌肉轉變處B,該處的壓力為21mmHg,襪筒位于腳踝部周長最細處A,該處的壓力為21mmHg。壓力襪整體是由包芯紗線編織而成,見圖2,包芯紗線包括彈性芯部9,以彈性芯部9為中心纏繞的纏繞層10,以及包覆在纏繞層外表面的納米銀離子層11。彈性芯部由 12% (重量)殼聚糖纖維和88% (重量)粘膠纖維混紡而成,纏繞層為聚酰胺纖維。本實施例制得的產品委托測試單位國家針織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浙江中天紡檢測有限公司;檢測依據GB/T 12704. 1-2009、GB/T 20944. 3-2008、GB/T 5453-1997、 FZ/T 73031-2009等標準;抑菌率的檢測結果見表I。表I測試結果序號I2檢測項目大腸桿菌抑菌率(洗后)金黃色葡萄球菌抑菌率(洗后)檢測結果74. 5%98. 9%本專利技術選擇合適的襪筒壓力,以及具有抗菌功能的包芯紗線制成壓力襪,對于預防和緩解因靜脈疾病引起的腫脹等癥狀效果最佳,對于腳部常見有害細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均有很好的抗菌效果,穿用方便兼具保健功能性效果。實施例2具體方案同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襪口與襪筒相連接的部分,相應于人膝蓋下、脛骨初隆處(D),該處的壓力為32mmHg,襪筒位于小腿周長最大處(C),該處的壓力為18mmHg,襪筒位于跟腱與小腿肌肉轉變處(B),該處的壓力為20mmHg,襪筒位于腳踝部周長最細處 (A),該處的壓力為21mmHg。實施例3具體方案同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襪口與襪筒相連接的部分,相應于人膝蓋下、脛骨初隆處(D),該處的壓力為30mmHg,襪筒位于小腿周長最大處(C),該處的壓力為20mmHg, 襪筒位于跟腱與小腿肌肉轉變處(B),該處的壓力為21mmHg,襪筒位于腳踝部周長最細處 (A),該處的壓力為21mmHg。實施例4具體方案同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纏繞層為非彈性纖維。實施例5具體方案同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纏繞層為聚氨酯纖維。實施例6具體方案同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纏繞層為22% (重量)錦綸和78% (重量)氨綸混紡的纖維。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只是本專利技術的一種較佳的方案,并非對本專利技術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權利要求所記載的技術方案的前提下還有其它的變體及改型。權利要求1.一種抗菌防臭分壓遞減式壓力襪,是由襪口、襪筒、襪跟、襪面、襪底和襪頭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襪口和襪筒依人體小腿形狀編織而成,所述的襪跟、襪面和襪底依人體腳形狀編織而成,襪口、襪筒、襪跟、襪面、襪底和襪頭為無縫連接;襪口與襪筒相連接的部分,相應于人膝蓋下、脛骨初隆處(D),該處的壓力為 30_32mmHg,襪筒位于小腿周長最大處(C),該處的壓力為18-20mmHg,襪筒位于跟腱與小腿肌肉轉變處(B),該處的壓力為20-21mmHg,襪筒位于腳踝部周長最細處(A),該處的壓力為20-21mmHg。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抗菌防臭分壓遞減式壓力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壓力襪由包芯紗線編織而成,所述的包芯紗線包括彈性芯部,以彈性芯部為中心纏繞的纏繞層,以及包覆在纏繞層外表面的納米銀離子層。3.根據權利要求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抗菌防臭分壓遞減式壓力襪,是由襪口、襪筒、襪跟、襪面、襪底和襪頭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襪口和襪筒依人體小腿形狀編織而成,所述的襪跟、襪面和襪底依人體腳形狀編織而成,襪口、襪筒、襪跟、襪面、襪底和襪頭為無縫連接;襪口與襪筒相連接的部分,相應于人膝蓋下、脛骨初隆處(D),該處的壓力為30?32mmHg,襪筒位于小腿周長最大處(C),該處的壓力為18?20mmHg,襪筒位于跟腱與小腿肌肉轉變處(B),該處的壓力為20?21mmHg,襪筒位于腳踝部周長最細處(A),該處的壓力為20?21mmHg。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曉華,陳志鵬,杜飛,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夢娜襪業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