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水稻栽培的方法;包括將水田翻地、使用發酵有機肥改良土壤,插秧,用水管理,采用稻糠、玉米秸稈粉、樹葉粉、豆桿、碎玉米、木醋液除草防蟲,水稻收割等;通過對土壤駛入合適的有機肥,獲得了有機質含量高、肥沃、雜草少、沒有污染物的適合于有機水稻栽培的土壤,且改良時間短;采用稻糠、玉米秸稈粉、樹葉粉、豆桿、碎玉米、木醋酸來除草防蟲,除草成本低且除草徹底(能除草90%以上),且無農藥殘留等,對最終稻米的質量有保證。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水稻栽培領域,具體地涉及。
技術介紹
現有的水稻栽培中,通常使用各種化學除草劑進行除草,除草成本高但除草不徹底,且防治病蟲害一般采用農藥,這會造成農藥殘留等,對最終稻米的質量有損壞,對土壤傷害大。稻田改良是有機水稻生產中的最基本的條件。有了好的土壤才 能高產,提高大米品質。適合于有機水稻栽培的土壤條件是有機質含量高、肥沃、雜草少、沒有污染物。要改良和培肥這種土壤至少也需要4-5年的時間,要付出很多的努力。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水稻栽培中土壤質量不高、除草成本高、除草不徹底、農藥除害蟲對土壤傷害大等。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包括以下步驟I)插秧前作業水田翻地要早、深,耙地要細,水田池埂子高30cm ;病害預防,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施用腐熟好的糞肥,并使用發酵有機肥改良土壤,其中,所述有機肥的組分為N/C比是20 30,有機肥發酵時的水分是40 50%,發酵堆內保持空氣流通,發酵溫度不超過70°C ;2)插秧作業插秧要適時;開始時采用30cm行距X 20cm穴距插秧,把缽插到田面平;插秧后立即灌水;3)用水管理插秧后初期保持3cm左右的水層,插秧后20天開始保持IOcm左右的深水管理;4)稻田除草防蟲采用每1000 Itl2撒稻糠60kg、玉米秸桿粉20kg、樹葉粉5kg、豆桿5kg、碎玉米5kg ;插秧后3 4天內、種子發芽之前撒施;撒入有機物后深灌水;在蟲害發生初期噴灑驅蟲液;驅蟲液制備為按照木醋液10 :大蒜I :干辣椒O. 5的重量比裝到容器里浸泡28 32天,浸泡液經過濾后兌水200倍后使用;5)水稻收割在下大霜之前收割,水稻基本干燥后進行打場。進一步地,所述發酵有機肥是采用以下步驟獲得把稻草及其他作物秸桿按IOcm左右長度切碎后澆透水,然后按長3m、寬2m、高50cm規格堆積,在上面鋪一層5cm左右的家畜生糞,家畜生糞的上面再撒發酵菌,每3立方米秸桿撒I斤枯草芽孢桿菌和3斤稻糠混合的菌,用腳踩實;用同樣方法一層一層堆積,高度為I. 5m左右,發酵7 15天。進一步地,所述發酵有機肥是采用以下步驟獲得按家畜糞、油渣等氮含量高的材料I:稻草、稻糠等碳含量高的材料I :枯草芽孢桿菌O. I的重量比例混合,之后水份調到38 42%,然后按寬2米、高I. 2米堆積發酵,在發酵期間翻堆3 4次。發酵基本結束后攤開降低溫度和水份,水份降到20%以下時可以裝袋保藏,在發酵期間避免淋雨。水田池埂子30cm是為了抑制雜草,防御低溫冷害。對延邊地區,插秧最適宜的時期是5月25日左右。插秧時最好是留出耙地水、拉線插秧,也可以排水劃線插秧。插秧深度不要過淺,如果插的過淺,稻田放鴨或撒有機物以后幼苗容易受害。秧苗在地頭撥出來裝盆,然后拿到地里插秧,不要把簡塑盤扔進水田后插秧。所述步驟3)用水管理中,對冷害地區,進入暑天后應開始進行15cm以上的深水管理。深水管理的水稻,分蘗進行的緩慢,能增加有效分蘗率,而且莖變粗,形成大穗,所以有利于提高產量。對延邊地區,通常在7月份以后進行15cm以上的深水管理。 水田盡量耙細耙平。撒入后水田千萬不能斷水,要深灌水,加高下水口,蓄水管理。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對土壤駛入合適的有機肥,獲得了有機質含量高、肥沃、雜草少、沒有污染物的適合于有機水稻栽培的土壤,且改良時間短;采用稻糠、玉米秸桿粉、樹葉粉、豆桿、碎玉米、木醋酸來除草防蟲,除草成本低且除草徹底(能除草90%以上),且無農藥殘留等,對最終稻米的質量有保證。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包括以下步驟I)插秧前作業水田翻地要早、深,耙地要細,水田池埂子高30cm ;病害預防,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施用腐熟好的糞肥,并使用發酵有機肥改良土壤,其中,所述有機肥的組分為N/C比是20 30,有機肥發酵時的水分是40 50%,發酵堆內保持空氣流通,發酵溫度不超過70°C ;2)插秧作業插秧要適時;開始時采用30cm行距X 20cm穴距插秧,把缽插到田面平;插秧后立即灌水;3)用水管理插秧后初期保持3cm左右的水層,插秧后20天開始保持IOcm左右的深水管理;4)稻田除草防蟲采用每1000 m2撒稻糠60kg、玉米秸桿粉20kg、樹葉粉5kg、豆桿5kg、碎玉米5kg ;插秧后3 4天內、種子發芽之前撒施;撒入有機物后深灌水;在蟲害發生初期噴灑驅蟲液;驅蟲液制備為按照木醋液10 :大蒜I :干辣椒O. 5的重量比裝到容器里浸泡28 32天,浸泡液經過濾后兌水200倍后使用;5)水稻收割在下大霜之前收割,水稻基本干燥后進行打場。所述發酵有機肥是采用以下步驟獲得把稻草及其他作物秸桿按IOcm左右長度切碎后澆透水,然后按長3m、寬2m、高50cm規格堆積,在上面鋪一層5cm左右的家畜生糞,家畜生糞的上面再撒發酵菌,每3立方米秸桿撒I斤枯草芽孢桿菌和3斤稻糠混合的菌,用腳踩實;用同樣方法一層一層堆積,高度為I. 5m左右,發酵7 15天。或者,所述發酵有機肥是采用以下步驟獲得按家畜糞、油渣等氮含量高的材料I:稻草、稻糠等碳含量高的材料I :枯草芽孢桿菌O. I的重量比例混合,之后水份調到38 42%,然后按寬2米、高I. 2米堆積發酵,在發酵期間翻堆3 4次。發酵基本結束后攤開降低溫度和水份,水份降到20%以下時可以裝袋保藏,在發酵期間避免淋雨。水田池埂子30cm是為了抑制雜草,防御低溫冷害。插秧時最好是留出耙地水、拉線插秧,也可以排水劃線插秧。插秧深度不要過淺,如果插的過淺,稻田放鴨或撒有機物以后幼苗容易受害。秧苗在地頭撥出來裝盆,然后拿到地里插秧,不要把簡塑盤扔進水田后插秧。 所述步驟3)用水管理中,對冷害地區,進入暑天后應開始進行15cm以上的深水管理。深水管理的水稻,分蘗進行的緩慢,能增加有效分蘗率,而且莖變粗,形成大穗,所以有利于提高產量。對延邊地區,通常在7月份以后進行15cm以上的深水管理。水田盡量耙細耙平。撒入后水田千萬不能斷水,要深灌水,加高下水口,蓄水管理。顯然,本專利技術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是屬于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列。權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插秧前作業 水田翻地要早、深,耙地要細,水田池埂子高30cm ; 病害預防,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施用腐熟好的糞肥,并使用發酵有機肥改良土壤,其中,所述有機肥的組分為N/C比是20 30,有機肥發酵時的水分是40 50%,發酵堆內保持空氣流通,發酵溫度不超過70°C ; 2)插秧作業 插秧要適時;開始時采用30cm行距X 20cm穴距插秧,把缽插到田面平;插秧后立即灌水; 3)用水管理 插秧后初期保持3cm左右的水層,插秧后20天開始保持IOcm左右的深水管理; 4)稻田除草防蟲 采用每1000 Hl2撒稻糠60kg、玉米秸桿粉20kg、樹葉粉5kg、豆桿5kg、碎玉米5kg ;插秧后3 4天內、種子發牙之如撒施;撒入有機物后深灌水; 在蟲害發生初期噴灑驅蟲液;驅蟲液制備為按照木醋液10 :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水稻栽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插秧前作業水田翻地要早、深,耙地要細,水田池埂子高30cm;病害預防,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施用腐熟好的糞肥,并使用發酵有機肥改良土壤,其中,所述有機肥的組分為N/C比是20~30,有機肥發酵時的水分是40~50%,發酵堆內保持空氣流通,發酵溫度不超過70℃;2)插秧作業插秧要適時;開始時采用30cm行距×20cm穴距插秧,把缽插到田面平;插秧后立即灌水;3)用水管理插秧后初期保持3cm左右的水層,插秧后20天開始保持10cm左右的深水管理;4)稻田除草防蟲采用每1000㎡撒稻糠60kg、玉米秸桿粉20kg、樹葉粉5kg、豆桿5kg、碎玉米5kg;插秧后3~4天內、種子發芽之前撒施;撒入有機物后深灌水;在蟲害發生初期噴灑驅蟲液;驅蟲液制備為按照木醋液10:大蒜1:干辣椒0.5的重量比裝到容器里浸泡28~32天,浸泡液經過濾后兌水200倍后使用;5)水稻收割在下大霜之前收割,水稻基本干燥后進行打場。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宋永三,
申請(專利權)人:延邊高麗有機大米開發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