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冷季型禾草早春高效建植的方法,涉及一種提高冷季型禾草建植能力的方法,在土壤中施加叢枝菌根真菌復合菌劑,所述的叢枝菌根真菌復合菌劑由摩西球囊霉菌劑和根內球囊霉菌劑兩種菌劑以質量比例為1:1復合而成,摩西球囊霉菌劑和根內球囊霉菌劑均為由純孢子擴繁得到的菌土混合物,其內含菌種孢子和菌絲繁殖體,菌種孢子的數量為8~13個/g,叢枝菌根真菌復合菌劑的使用,使冷季型禾草和叢枝菌根真菌之間能夠建立高侵染率的菌根—冷季型禾草互利共生體,這一共生體能夠促使冷季型禾草在春季低溫期生長更快、更好、根系更為發達,并能顯著提高抗寒能力和生理功能,從而更大限度的截留早春地表徑流中所含有的氮、磷等面源污染物質,減少對受納河流的污染。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涉及一種提高冷季型禾草建植能力的方法。
技術介紹
溫度是影響植物生長與分布的主要生態因子之一。我國北方地區和廣大山區冬季寒冷且持續時間長,成為植物生長周期的重要限制因子。我國北方草坪植被通常在四月中、下旬開始返青,由于環境溫度低、日照時間短,導致草坪植被生長緩慢、活性不高、建植困難、流域生態屏障功能薄弱。而此時,早春初融積雪與降雨匯集形成地表徑流,以及早春耕種導致的大量農用化學品流失都帶來嚴重的流域面源污染風險。受低溫限制草坪植被建植困難和功能低下成為早春流域面源污染難以控制、流域水質波動嚴重的重要原因。因此,急需一種安全、有效、經濟、環保的促進冷季型禾草早春高效建植的方法來防治早春面源污·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是要解決早春低溫導致草坪植被生長緩慢、活性不高、建植困難、流域生態屏障功能薄弱,未能及時、有效的截留融雪徑流和早春降雨徑流帶來的面源污染問題,而提供的。,其特征在于在土壤中施加叢枝菌根真菌復合菌劑,所述的叢枝菌根真菌復合菌劑由摩西球囊霉菌劑和根內球囊霉菌劑兩種菌劑以質量比例為1:1復合而成,摩西球囊霉菌劑和根內球囊霉菌劑均為由純孢子擴繁得到的菌土混合物,其內含菌種孢子和菌絲繁殖體,菌種孢子的數量為8 13個/g。摩西球囊霉菌種孢子和根內球囊霉菌種孢子均從黑龍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購得。兩種叢枝菌根真菌菌劑的擴繁所用的基質由已滅菌的土壤、蛭石和河沙按體積比為2:3:5的比例混合而成,采用的擴繁宿主植物為白三葉草。本專利技術實施時,在冷季型禾草播種之前,需將土壤和叢枝菌根真菌菌劑按質量比為60 :1 70 :1的比例進行施加。本專利技術叢枝菌根真菌復合菌劑的施用,使冷季型禾草與叢枝菌根真菌之間能夠建立高侵染率的菌根一冷季型禾草互利共生體,進而使冷季型禾草能夠在早春低溫期高效建植。這一共生體能夠促使冷季型禾草在春季低溫期生長更快、更好、根系更為發達,并能顯著提高抗寒能力和生理功能,從而更大限度的截留早春地表徑流中所含有的氮、磷等面源污染物質,減少對受納河流的污染。并且本專利技術叢枝菌根真菌復合菌劑的施加量小,對冷季型禾草抗寒能力的提高效果明顯,同時,本專利技術方法簡單、成本低、易于操作,適合大面積應用。本專利技術叢枝菌根真菌復合菌劑對春季低溫期的冷季型禾草建植能力的提高效果顯著。當施加入叢枝菌根真菌復合菌劑后,春季低溫期時冷季型禾草的株高、地上和地下生物量、葉面積、葉綠素等增加明顯,并且細胞質膜相對透性明顯減小,同時,還可以提高冷季型禾草對地表徑流中的氮、磷的吸收利用效率。既能提高冷季型禾草建植能力,又可以更大限度的截留早春地表徑流中所含有的氮、磷等面源污染物質,減少對受納河流的污染。可應用于城區綠化、道路護坡、河岸和湖濱緩沖帶的草坪草功能強化,提高冷季型禾草的建植能力和對面源污染的截留凈化功能。本專利技術基于的叢枝菌根真菌復合菌劑生產方法簡單、快速、成本低,可用于菌肥的大規模生產,并且具有肥效持久,一次施加無需再后續施加的特點。即在冷季型禾草播種階段施加該復合菌劑,當形成菌根一冷季型禾草互利共生體后,便可提高冷季型禾草建植能力,同時本專利技術的復合菌劑能與絕大多數的高等植物(大約80%以上的陸生植物和絕大多數農作物)形成良好的互利共生體,為其大面積應用提供理論依據,有利于該復合菌劑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推廣使用。附圖說明圖I為叢枝菌根真菌對冷季型禾草株高的影響。 圖2為叢枝菌根真菌對冷季型禾草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影響。圖3為叢枝菌根真菌對冷季型禾草葉面積的影響。圖4為叢枝菌根真菌對冷季型禾草葉綠素含量的影響。圖5為叢枝菌根真菌對冷季型禾草細胞質膜相對透性的影響。圖6為叢枝菌根真菌對冷季型禾草吸收地表徑流中的氮的影響。圖7為叢枝菌根真菌對冷季型禾草吸收地表徑流中的磷的影響。具體實施例方式一、摩西球囊霉菌劑和根內球囊霉菌劑兩種菌劑的制備 I.用10目土壤篩分別將土壤、蛭石和河沙中含有的大塊顆粒篩出,再分別將其放入高壓蒸汽滅菌鍋中,121°C條件下2h,將基質中含有的雜菌全部殺死,然后將土壤、蛭石和河沙按體積比2:3:5的比例混合均勻,作為叢枝菌根真菌擴繁的基質。同時,將菌劑擴繁所需要的花盆用體積濃度為75%的酒精浸泡30min,取出后放入無菌室中紫外照射30min。2.用體積濃度為75%的酒精將菌劑擴繁的宿主一白三葉草種子進行浸泡處理,處理時間為15min,取出后再用無菌水沖洗至少3次,以確保酒精無殘留,再將其轉移至于30°C濕潤條件下進行催芽處理,當有80%的種子露白即可。3.每個花盆中加入2. 5kg已按照比例混合均勻的滅菌基質,用無菌水噴灑直至花盆底部有水溢出,再將摩西球囊霉菌種孢子和根內球囊霉菌種孢子分別接種到花盆中,每盆的接種量為50個孢子,然后將已發芽的白三葉草種子均勻的撒在基質表面,再覆蓋厚度為O. 5cm Icm的基質即可。4.當白三葉草長至三葉期后開始澆無菌水,培養2(Γ30天后停止澆無菌水,直至枯萎,將白三葉草的地上部分剪去,將打碎的基質和白三葉草根系置于通風、干燥、陰暗條件下自然風干,再用剪刀將白三葉草根系剪碎,混合均勻,即得所需要的摩西球囊霉菌劑和根內球囊霉菌劑; 摩西球囊霉菌種孢子和根內球囊霉菌種孢子均從黑龍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購得。宿主植物白三葉草種子購買自廣州田野風園林綠化有限公司。二、叢枝菌根真菌復合菌劑的配制 步驟一制得的為含有白三葉草根系的摩西球囊霉菌劑和根內球囊霉菌劑,將兩種菌劑按照質量比例為摩西球囊霉菌劑根內球囊霉菌劑=1:1的比例進行混合,混合均勻后即為所需要的叢枝菌根真菌復合菌劑。三、的應用,按以下步驟進行 I.菌劑強化和空白對照處理分別用摩西球囊霉菌劑、根內球囊霉菌劑、叢枝菌根真菌復合菌劑對冷季型禾草進行強化處理,同時設置空白對照進行盆栽試驗,每個設置有50個重復。首先,每個花盆中放入準確稱量的土壤I. 5kg,強化基質中加入相應的菌劑25克,空白對照加入同樣克數的滅菌菌劑以保證基質的一致性,并且每盆中的基質和所加入相應的菌劑要完全混合均勻,減少因所加入菌劑分布不均勻而引起的誤差。然后進行澆水直至每個花盆底部有水溢出,再向每盆中加入50粒冷季型禾草早熟禾一巴林種子,均勻的撒在土 壤表面,再覆蓋厚度為O. 5cm Icm的土壤即可。2.效果驗證。該步驟I中四個設置的冷季型禾草早熟禾一巴林轉移至恒溫光照培養箱中進行低溫培養,低溫處理的溫度設置為恒定低溫10°c,光照時間為白天黑夜=12h 12h,并且正常澆水,待45天后開始測定各項指標。叢枝菌根真菌對冷季型禾草株高的影響如圖I所示,由圖I可知,施加叢枝菌根真菌菌劑可以增加冷季型禾草的植株高度,并且叢枝菌根真菌混合菌劑的效果最明顯(株高41.73±2.01cm),顯著高于只施加一種菌劑(p〈0. 05)(摩西球囊霉菌劑強化株高為36. 29± I. 87cm,根內球囊霉強化株高為36. 35±1.76cm)和空白對照株高為33. 61 ± I. 53cm (p<0. 05),說明在春季低溫期,本專利技術的叢枝菌根真菌復合菌劑能顯著促進植物的營養生長,有益于冷季型禾草的高效建植。叢枝菌根真菌對冷季型禾草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影響如圖2所示,實驗結果表明,施加本專利技術的叢枝菌根真菌復合菌劑,冷季型禾草生物量顯著高于未加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冷季型禾草早春高效建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土壤中施加叢枝菌根真菌復合菌劑,所述的叢枝菌根真菌復合菌劑由摩西球囊霉菌劑和根內球囊霉菌劑兩種菌劑以質量比例為1:1復合而成,摩西球囊霉菌劑和根內球囊霉菌劑均為由純孢子擴繁得到的菌土混合物,其內含菌種孢子和菌絲繁殖體,菌種孢子的數量為8~13個/g。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立,劉貴祥,馬放,龐長瀧,張淑娟,李世陽,
申請(專利權)人:哈爾濱工業大學宜興環保研究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