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汽車用電機減速集成驅動裝置,包括電機、離合器、第一行星排、撥叉滑套機構、第二行星排、動力輸出軸所述電機、所述離合器、所述第一行星排、所述撥叉滑套機構、所述第二行星排、所述動力輸出軸為一體化集成結構;所述第一行星排、所述撥叉滑套機構、所述第二行星排、所述動力輸出軸組成具有兩個檔位的變速裝置;所述撥叉滑套機構具有左、中、右三個工作位置,能夠實現驅動裝置的高檔、低檔、空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將電機和減速機構集成一體的同軸式結構,減少了體積,提高了空間利用率,改善了受力狀況,便于在汽車上進行布置和提高使用壽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電機集成驅動裝置,尤其是一種汽車用電機減速集成驅動裝置。
技術介紹
—般純電動汽車的驅動裝置,都是在傳統汽車的基礎上去掉原來的發動機和變速器,添加電機和一個少檔位的普通變速器來驅動車輛,原來的主減速器等不再改變。這樣雖然對原車改動相對較小,但是電機、變速器、主減速器各自獨立安裝和布置,體積較大,空間利用率減低。如果能夠將裝置集成在一起,可以減少體積,便于在純電動汽車上進行布置,提高空間利用率;同時采用行星排減速裝置的中心軸同電機轉子軸同軸化,改善部件受力狀況。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汽車用電機減速集成驅動裝置,將電機、變速器集成在一起,形成一種純電動汽車用集成驅動裝置。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予以實現的第一種技術方案是一種汽車用電機減速集成驅動裝置,包括電機、離合器、第一行星排、撥叉滑套機構、第二行星排、動力輸出軸;所述電機、所述離合器、所述第一行星排、所述撥叉滑套機構、所述第二行星排、所述動力輸出軸為一體化集成結構,組成具有兩個驅動檔位的變速裝置;所述電機的動力經所述第一行星排和所述第二行星排減速增扭后輸送到所述動力輸出軸;所述電機為車用驅動電機,所述離合器用于斷開所述電機和變速裝置間的動力傳遞;所述第一行星排和所述第二行星排為普通行星齒輪排,所述第一行星排由第一行星排太陽輪、第一行星排行星架、第一行星排行星輪、第一行星排齒圈組成,所述第二行星排由第二行星排太陽輪、第二行星排行星架、第二行星排行星輪、第二行星排齒圈組成;所述離合器左端連接所述電機的轉子軸,所述離合器的右端連接所述第一行星排太陽輪;所述第一行星排行星架固定,所述第一行星排齒圈與所述第二行星排太陽輪連接,所述第二行星排齒圈同所述動力輸出軸連接;所述撥叉滑套機構由第一行星排齒圈外齒輪、第二行星排行星架外齒輪、撥叉、滑套、固定齒輪組成;所述第一行星排齒圈上固定有第一行星排齒圈外齒輪,所述第二行星排行星架上固定所述第二行星排行星架有外齒輪;所述滑套與所述第二行星排行星架外齒輪通過滑鍵常結合,所述撥叉滑套機構具有左、中、右三個工作位置;當所述撥叉撥動所述滑套向左滑動,將所述第一行星排齒圈外齒輪和所述第二行星排行星架外齒輪結合形成驅動裝置的高檔;當所述撥叉撥動所述滑套向右滑動,將所述第二行星排行星架外齒輪和所述固定齒輪結合,結合形成驅動裝置的低檔;當所述撥叉撥動所述滑套處于中間位置時,驅動裝置處于空檔位置;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予以實現的第二種技術方案是一種汽車用電機減速集成驅動裝置,包括電機、離合器、第一行星排、撥叉滑套機構、第二行星排、動力輸出軸;所述電機、所述離合器、所述第一行星排、所述撥叉滑套機構、所述第二行星排、所述動力輸出軸為一體化集成結構,組成具有兩個驅動檔位的驅動裝置;來自所述電機的動力經所述第一行星排和所述第二行星排輸送到所述動力輸出軸;所述電機為車用驅動電機,所述離合器用于斷開所述電機和變速裝置間的動力傳遞;所述第一行星排和所述第二行星排為普通行星齒輪排,所述第一行星排由第一行 星排太陽輪、第一行星排行星架、第一行星排行星輪、第一行星排齒圈組成,所述第二行星排由第二行星排太陽輪、第二行星排行星架、第二行星排行星輪、第二行星排齒圈組成;所述離合器左端連接所述電機轉子軸,所述離合器的右端連接所述第一行星排太陽輪;所述第一行星排齒圈與所述第二行星排太陽輪連接,所述第二行星排齒圈固定,所述第二行星排行星架同所述動力輸出軸連接;所述撥叉滑套機構由固定齒輪、第一行星排行星架外齒輪、撥叉、滑套、第一行星排齒圈外齒輪組成;所述固定齒輪固定在裝置殼體上,所述第一行星排行星架上固定有所述第一行星排行星架外齒輪,所述第一行星排齒圈上固定有第一行星排齒圈外齒輪,所述滑套與所述第一行星排行星架外齒輪通過滑鍵連接;所述撥叉滑套機構具有左、中、右三個工作位置;當所述撥叉撥動所述滑套向左滑動,將所述第一行星排行星架外齒輪與所述固定齒輪結合形成驅動裝置的低速檔;當所述撥叉撥動所述滑套向右滑動,將所述第一行星排行星架外齒輪和所述第一行星排齒圈外齒輪結合,結合形成驅動裝置的高速檔;當所述撥叉撥動所述滑套處于中間位置時,驅動裝置處于空檔位置。推動所述撥叉滑套機構實現左、中、右三個工作位置的動力根據具體設計可以來自人力、電動、氣壓、液壓裝置,不局限于具體形式。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電機和減速器集成一體,并且同軸布置,可以減少體積,改善受力狀況,便于布置,提高裝置使用壽命和空間利用率。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一種汽車用電機減速集成驅動裝置的第一種方案圖I 中:I-電機、2-離合器、3-第一行星排、4-撥叉滑套機構、5-第二行星排、6-動力輸出軸;31-第一行星排太陽輪、32-第一行星排行星架、33-第一行星排行星輪、34-第一7TT星排齒圈;41-第一行星排齒圈外齒輪、42-第二行星排行星架外齒輪、43-撥叉、44-滑套、45-固定齒輪;51-第二行星排太陽輪、52-第二行星排行星架、53-第二行星排行星輪、54-第二行星排齒圈。圖2是本技術的一種汽車用電機減速集成驅動裝置的第二種方案圖2 中I-電機、2-離合器、3-第一行星排、4-撥叉滑套機構、5-第二行星排、6-動力輸出軸;31-第一行星排太陽輪、32-第一行星排行星架、33-第一行星排行星輪、34-第一7TT星排齒圈;41-固定齒輪、42-第一行星排行星架外齒輪、43-撥 叉、44-滑套、45-第一行星排齒圈外齒輪;51-第二行星排太陽輪、52-第二行星排行星架、53-第二行星排行星輪、54-第二行星排齒圈。圖I和圖2中的行星排外軸對稱結構,因此只畫出了一半來表示。具體實施方式如圖I所示,為實現本技術的第一種技術方案實施;一種汽車用電機減速集成驅動裝置,包括電機I、離合器2、第一行星排3、撥叉滑套機構4、第二行星排5、動力輸出軸6 ;所述電機I、所述離合器2、所述第一行星排3、所述撥叉滑套機構4、所述第二行星排5、所述動力輸出軸6為一體化集成結構;其中所述第一行星排3、所述撥叉滑套機構4、所述第二行星排5、所述動力輸出軸6組成具有兩個驅動檔位的變速裝置;當所述電機I進行驅動時,所述電機I的動力經所述第一行星排3和所述第二行星排5輸送到所述動力輸出軸6 ;所述電機I為車用驅動電機,所述離合器2用于斷開所述電機I和變速裝置間的動力傳遞;所述第一行星排3和所述第二行星排5為普通行星齒輪排,所述第一行星排3由第一行星排太陽輪31、第一行星排行星架32、第一行星排行星輪33、第一行星排齒圈34組成,所述第二行星排5由第二行星排太陽輪51、第二行星排行星架52、第二行星排行星輪53、第二行星排齒圈54組成;所述離合器2左端連接所述電機I的轉子軸,所述離合器2的右端連接所述第一行星排太陽輪31 ;所述第一行星排行星架32固定在殼體上,所述第一行星排齒圈34與所述第二行星排太陽輪51連接,所述第二行星排齒圈54同所述動力輸出軸6連接;所述撥叉滑套機構4由第一行星排齒圈外齒輪41、第二行星排行星架外齒輪42、撥叉43、滑套44、固定齒輪45組成;所述固定齒輪45固定在裝置殼體上,所述第一行星排齒圈34上固定有所述第一行星排齒圈外齒輪41,所述第二行星排行星架52上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汽車用電機減速集成驅動裝置,包括電機、離合器、第一行星排、撥叉滑套機構、第二行星排、動力輸出軸;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所述離合器、所述第一行星排、所述撥叉滑套機構、所述第二行星排、所述動力輸出軸為一體化集成結構,組成具有兩個驅動檔位的變速裝置;來自所述電機的動力經所述第一行星排和所述第二行星排后輸送到所述動力輸出軸;所述電機為車用驅動電機,所述離合器用于斷開所述電機和變速裝置間的動力傳遞;所述第一行星排和所述第二行星排為普通行星齒輪排,所述第一行星排由第一行星排太陽輪、第一行星排行星架、第一行星排行星輪、第一行星排齒圈組成,所述第二行星排由第二行星排太陽輪、第二行星排行星架、第二行星排行星輪、第二行星排齒圈組成;所述離合器左端連接所述電機的轉子軸,所述離合器的右端連接所述第一行星排太陽輪;所述第一行星排行星架固定,所述第一行星排齒圈與所述第二行星排太陽輪連接,所述第二行星排齒圈同所述動力輸出軸連接;所述撥叉滑套機構由第一行星排齒圈外齒輪、第二行星排行星架外齒輪、撥叉、滑套、固定齒輪組成;所述第一行星排齒圈上固定有第一行星排齒圈外齒輪,所述第二行星排行星架上固定所述第二行星排行星架外齒輪,所述滑套與所述第二行星排行星架外齒輪通過滑鍵常結合;所述撥叉滑套機構具有左、中、右三個工作位置;當所述撥叉撥動所述滑套向左滑動,將所述第一行星排齒圈外齒輪和所述第二行星排行星架外齒輪結合形成驅動裝置的高速檔;當所述撥叉撥動所述滑套向右滑動,將所述第二行星排行星架外齒輪和所述固定齒輪結合,結合形成驅動裝置的低速檔;當所述撥叉撥動所述滑套處于中間位置時,驅動裝置處于空檔位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石傳龍,
申請(專利權)人:石傳龍,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