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電池充電系統,尤其涉及一種電池充電器的自適應保護系統。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電池充電器極性自適應系統,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系統設置在充電器和蓄電池之間,系統包括控制電路和受控全橋電路,控制電路和受控全橋電路之間通過電阻R5、電阻R6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電池充電器極性自適應系統,可以保護充電器與電池反接時危險的發生,并能實現反接時對電池進行充電。(*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電池充電系統,尤其涉及一種電池充電器的自適應保護系統。
技術介紹
由于電動車生產廠家配置電池的正負極不規范,大多數用戶并不清楚電池的正負極性。當充電器與極性相反的電池連接時,充電器電壓與電池電壓疊加,形成短路。短路電流輕則損害充電器,重則導致電池報廢,甚至引起爆炸。目前,有人對充電器與電池反接提出了保護電路,但是保護電路只能保證反接時 不會產生危險和損壞,并不能對電池進行充電。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技術效果能夠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電池充電器極性自適應系統,其使得在充電器與電池反接現象發生時,也能正常對電池進行充電。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其系統設置在充電器和蓄電池之間,系統包括控制電路和受控全橋電路,控制電路和受控全橋電路之間通過電阻R5、電阻R6連接;其中,控制電路包括光耦U1、光耦U2、電阻R7、電阻R8,光耦Ul的引腳I連接電阻R7后分別與引腳2連接蓄電池兩端,光耦U2的引腳2連接電阻R8后分別與引腳I連接蓄電池兩 而;受控全橋電路包括PMOS管Ql、PMOS管Q3、NMOS管Q2、NMOS管Q4、電阻R1、電阻R2、電阻R3、電阻R4,電阻R1、電阻R3的一端分別連接充電器的一端,電阻R2、電阻R4的一端分別連接充電器的另一端,電阻Rl另一端分別連接PMOS管Ql的柵極、電阻R5,電阻R5的另一端連接光耦Ul的引腳4 ;電阻R3另一端分別連接PMOS管Q3的柵極、電阻R6,電阻R6的另一端連接光耦U2的引腳4 ;電阻R2另一端分別連接NMOS管Q2的柵極、光耦U2的引腳3 ;電阻R4另一端分別連接NMOS管Q4的柵極、光耦Ul的引腳3。自適應電路連接在充電器和電池之間,由控制電路和受控全橋電路組成。電阻R7、R8為限流用,電阻R1-R4為偏執電阻,電阻R5、電阻R6為連接控制電路與受控全橋的分壓電阻。控制電路,根據電池連接情況作出反應,對全橋電路的橋臂做出相應控制,控制輸出的連接方式,以適應連接電池的極性。本系統中的電子元器件,優選地,光耦Ul和光耦U2采用TLP521型號,PMOS管采用2SJ567型號,NMOS管采用SSM3K318T型號。本技術的電池充電器極性自適應系統,可以保護充電器與電池反接時危險的發生,并能實現反接時對電池進行充電。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電路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的電池充電器極性自適應系統設置在充電器和蓄電池之間,系統包括控制電路和受控全橋電路,控制電路和受控全橋電路之間通過電阻R5、電阻R6連接;其中,控制電路包括光耦U1、光耦U2、電阻R7、電阻R8,光耦Ul的引腳I連接電阻R7后分別與引腳2連接蓄電池兩端,光耦U2的引腳2連接電阻R8后分別與引腳I連接蓄電池兩 而;受控全橋電路包括PMOS管Ql、PMOS管Q3、NMOS管Q2、NMOS管Q4、電阻R1、電阻R2、電阻R3、電阻R4,電阻R1、電阻R3的一端分別連接充電器的一端,電阻R2、電阻R4的一端分別連接充電器的另一端,電阻Rl另一端分別連接PMOS管Ql的柵極、電阻R5,電阻R5的另一端連接光耦Ul的引腳4 ;電阻R3另一端分別連接PMOS管Q3的柵極、電阻R6,電阻R6的另一端連接光耦U2的引腳4 ;電阻R2另一端分別連接NMOS管Q2的柵極、光耦U2的·引腳3 ;電阻R4另一端分別連接NMOS管Q4的柵極、光耦Ul的引腳3。光耦Ul和光耦U2采用TLP521型號,PMOS管采用2SJ567型號,NMOS管采用SSM3K318T 型號。本技術的系統工作原理如下I.當電池沒接入電路時,光耦U1、光耦U2輸出端截止,全橋電路的NMOS管和PMOS管在電阻R1、電阻R3的上拉和電阻R2、電阻R4的下拉作用下,均不導通,充電器輸出被斷開。2.當電池按圖示方向接到充電器時,光耦Ul導通、光耦U2截止。NMOS管Q2、PM0S管Q3在電阻R2、電阻R3作用下截止。在光耦Ul作用下,電阻R1、電阻R4、電阻R5對充電器電源分壓,PMOS管Q1、NM0S管Q4導通,充電器正常對電池充電。3.當電池與圖示方向相反接到充電器時,光耦U2導通、光耦Ul截止。PMOS管Q1、NMOS管Q4在電阻R1、電阻R4作用下截止。在光耦U2作用下,電阻R2、電阻R3、電阻R6對充電器電源分壓,NMOS管Q2、PMOS管Q3導通,充電器正常對電池充電。權利要求1.一種電池充電器極性自適應系統,系統設置在充電器和蓄電池之間,其特征在于,系統包括控制電路和受控全橋電路,控制電路和受控全橋電路之間通過電阻R5、電阻R6連接; 其中,控制電路包括光耦U1、光耦U2、電阻R7、電阻R8,光耦Ul的引腳I連接電阻R7后分別與引腳2連接蓄電池兩端,光耦U2的引腳2連接電阻R8后分別與引腳I連接蓄電池兩端; 受控全橋電路包括PMOS管Q1、PM0S管Q3、NM0S管Q2、NM0S管Q4、電阻R1、電阻R2、電阻R3、電阻R4,電阻R1、電阻R3的一端分別連接充電器的一端,電阻R2、電阻R4的一端分別連接充電器的另一端,電阻Rl另一端分別連接PMOS管Ql的柵極、電阻R5,電阻R5的另一端連接光耦Ul的引腳4 ;電阻R3另一端分別連接PMOS管Q3的柵極、電阻R6,電阻R6的另一端連接光耦U2的引腳4 ;電阻R2另一端分別連接NMOS管Q2的柵極、光耦U2的引腳3 ;電阻R4另一端分別連接NMOS管Q4的柵極、光耦Ul的引腳3。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池充電器極性自適應系統,其特征在于,光耦Ul和光耦U2采用TLP521型號。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電池充電器極性自適應系統,其特征在于,PMOS管采用2SJ567 型號。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池充電器極性自適應系統,其特征在于,NMOS管采用SSM3K318T 型號。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電池充電系統,尤其涉及一種電池充電器的自適應保護系統。本技術的電池充電器極性自適應系統,本技術的系統設置在充電器和蓄電池之間,系統包括控制電路和受控全橋電路,控制電路和受控全橋電路之間通過電阻R5、電阻R6連接。本技術的電池充電器極性自適應系統,可以保護充電器與電池反接時危險的發生,并能實現反接時對電池進行充電。文檔編號H02J7/00GK202749866SQ201220423088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3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3日專利技術者崔巖, 蘭廣義 申請人:青島紫光軟件系統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池充電器極性自適應系統,系統設置在充電器和蓄電池之間,其特征在于,系統包括控制電路和受控全橋電路,控制電路和受控全橋電路之間通過電阻R5、電阻R6連接;其中,控制電路包括光耦U1、光耦U2、電阻R7、電阻R8,光耦U1的引腳1連接電阻R7后分別與引腳2連接蓄電池兩端,光耦U2的引腳2連接電阻R8后分別與引腳1連接蓄電池兩端;受控全橋電路包括PMOS管Q1、PMOS管Q3、NMOS管Q2、NMOS管Q4、電阻R1、電阻R2、電阻R3、電阻R4,電阻R1、電阻R3的一端分別連接充電器的一端,電阻R2、電阻R4的一端分別連接充電器的另一端,電阻R1另一端分別連接PMOS管Q1的柵極、電阻R5,電阻R5的另一端連接光耦U1的引腳4;電阻R3另一端分別連接PMOS管Q3的柵極、電阻R6,電阻R6的另一端連接光耦U2的引腳4;電阻R2另一端分別連接NMOS管Q2的柵極、光耦U2的引腳3;電阻R4另一端分別連接NMOS管Q4的柵極、光耦U1的引腳3。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崔巖,蘭廣義,
申請(專利權)人:青島紫光軟件系統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