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真空斷路器的永磁驅動裝置,包括構成框架的側板和底板、帶主軸的永磁機構、帶接線排的永磁機構驅動器、拉簧以及設置在側板上的輔助開關和手動分閘機構;所述永磁機構和永磁機構驅動器均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所述輔助開關固定在側板的外側壁上;接線排設置在永磁機構驅動器的底部且位于底板外側,連接輔助開關與永磁機構控制器的導線從設于側板上的透孔中穿過。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中的真空斷路器的永磁驅動裝置具有接線和檢修工作便捷等優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真空斷路器的永磁驅動裝置
本技術屬于真空斷路器結構設計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真空斷路器的永磁驅動>J-U ρ α裝直。
技術介紹
真空斷路器被廣泛應用于電力行業,是大型變電站必備的電壓開斷產品。現有真空斷路器大都是將動、靜觸頭分別焊接在動、靜導電桿上,靜導電桿焊接在法蘭盤上,而動導電桿的另一端則與絕緣桿相接,絕緣桿由斷路器的驅動裝置驅動,使動導電桿在導向套內上下運動,通過動靜觸頭的分合來實現電路的通斷。目前,真空斷路器所配備的驅動裝置大都是彈簧機構或電磁機構,彈簧機構存在零部件多、制造工藝復雜、運行容易引起機械故障等問題;電磁機構進行合閘并通過機械鎖扣,機械結構龐大,零部件多,結構復雜,故障率高。近年來在額定電流600Α以上的低壓真空斷路器采用了永磁機構,它具有結構簡化、零部件少,故障率低、可靠性高等優點,然現有市場上的真空斷路器的永磁驅動裝置的結構還不夠合理,普遍存在接線和檢修工作不便的缺陷。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目前市場上的真空斷路器的永磁驅動裝置存在的缺陷,本技術旨在提供一種結構合理的真空斷路器的永磁驅動裝置,具體表現在接線和檢修工作便捷。實現本技術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真空斷路器的永磁驅動裝置,包括構成框架的側板和底板、帶主軸的永磁機構、帶接線排的永磁機構驅動器、拉簧以及設置在側板上的輔助開關和手動分閘機構;所述永磁機構和所述永磁機構驅動器均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所述輔助開關固定在所述側板的外側壁上;所述接線排設置在永磁機構驅動器的底部且位于底板外側,連接所述輔助開關與永磁機構控制器的導線從設于所述側板上的透孔中穿過。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框架的頂端設有樞轉軸,所述樞轉軸上設有與斷路器動導電桿相連的絕緣桿、與永磁機構的主軸頂端鉸接的第一驅動桿以及與所述拉簧頂端相連的第二驅動桿;所述拉簧的底端與連接在所述底板上的可調螺栓連接。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框架的頂端還設有連接軸;所述手動分閘機構包括固定在側板上的具有通孔的安裝座、位于所述通孔中并可沿軸向移動的驅動桿、為驅動桿提供復位彈力的復位彈簧、設置在連接軸上并能繞自身軸線轉動的銷軸以及固定連接接在所述銷軸上的凸輪和連接桿;所述凸輪位于所述永磁機構的主軸的正上方;所述連接桿未與銷軸連接的一端與所述驅動桿的內端鉸接;所述驅動桿的外端從所述安裝座的通孔中伸出并伸至側板外。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框架上連設有用于將其固定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設有固定孔。3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固定板是將側板的底端向外側折彎形成的。本技術具有積極的效果(I)本技術中永磁驅動裝置的所述永磁機構和所述永磁機構驅動器均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所述輔助開關固定在所述側板的外側壁上;所述接線排設置在永磁機構驅動器的底部且位于底板外側,該方案中將需要接線的輔助開關和永磁機構驅動器的接線排均設置在框架外側,方便接線和電路檢修,并且將連接所述輔助開關與永磁機構控制器的導線從設于所述側板上的透孔中穿過,采用這種結構可有效減少了導線的使用量同時導線布置更加合理(傳統接線時是將導線從框架外周環繞,不僅導線消耗量大而且導線位于框架的外側在產品使用時會有諸多影響)。(2)本技術中的永磁驅動裝置的框架的頂端設有連接軸;手動分閘機構包括固定在側板上的具有通孔的安裝座、位于所述通孔中并可沿軸向移動的驅動桿、為驅動桿提供復位彈力的復位彈簧、設置在連接軸上并能繞自身軸線轉動的銷軸以及固定連接在所述銷軸上的凸輪和連接桿;所述凸輪位于所述永磁機構的主軸的正上方;所述連接桿未與銷軸連接的一端與所述驅動桿的內端鉸接;所述驅動桿的外端從所述安裝座的通孔中伸出并伸至側板外,采用上述結構的手動分閘機構在使用時,通過機械裝置或人為手動控制將所述驅動桿向框架內側按壓,并通過連接桿帶動凸輪轉動驅動永磁機構的主軸向下運動, 主軸向下移動的同時由第一驅動桿帶動設置在樞轉軸上的絕緣桿轉動進而帶動與絕緣桿連接的動導電桿向上移動從而使動觸頭與靜觸頭分離,實現斷路器分斷。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中真空斷路器的永磁驅動裝置的一種正向視圖;圖2為圖I的后視圖;圖3為圖I的俯視圖;圖4為圖I的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中手動分閘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5從另一角度觀察時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所示附圖標記為I-框架;11_側板;12_底板;13-樞轉軸;14-絕緣桿;15-第一驅動桿;16_第二驅動桿;17_連接軸;18_固定板;19_固定孔;2_永磁機構;21_主軸;3_永磁機構驅動器; 31-接線排;4_拉簧;5_輔助開關;6_手動分閘機構;61_安裝座;62_驅動桿;63_銷軸; 64-凸輪;65-連接桿;7_可調螺栓;8_透孔。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中的真空斷路器的永磁驅動裝置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說明一種真空斷路器的永磁驅動裝置,如圖I至圖4所示,包括構成框架I的側板11 和底板12、帶主軸21的永磁機構2、帶接線排31的永磁機構驅動器3、拉簧4以及設置在側板11上的輔助開關5和手動分閘機構6 ;所述框架I的頂端設有樞轉軸13,所述樞轉軸 13上設有與斷路器的動導電桿相連的絕緣桿14、與永磁機構2的主軸21頂端鉸接的第一驅動桿15以及與所述拉簧4頂端相連的第二驅動桿16 ;所述拉簧4的底端與連接在所述底板12上的可調螺栓7連接;所述永磁機構2和所述永磁機構驅動器3均固定于所述底板 12上;所述輔助開關5固定在所述側板11的外側壁上;所述接線排31設置在永磁機構驅動器3的底部且位于底板12外側,上述結構中將需要接線的輔助開關5和永磁機構驅動器 3的接線排31均設置在框架I外側,方便了接線和電路檢修,并且將連接所述輔助開關5與永磁機構控制器3的導線從設于所述側板11上的透孔8中穿過,采用這種結構可有效減少了連接導線的使用量同時導線布置更加合理(傳統接線時是將導線從框架I外周環繞,不僅導線消耗量大而且導線位于框架的外側在產品使用時會有諸多影響)。本實施例中的所述框架I的頂端還設有連接軸17 ;所述手動分閘機構6包括固定在側板11上的具有通孔的安裝座61、位于所述通孔中并可沿軸向移動的驅動桿62、為驅動桿62提供復位彈力的復位彈簧(本實施例中的復位彈簧為螺旋線形壓縮彈簧,位于安裝座 61的通孔中且套接于所述驅動桿62上,復位彈簧在圖中未示出)、設置在連接軸17上并能繞自身軸線轉動的銷軸63以及固定連接在所述銷軸63上的凸輪64和連接桿65 ;所述凸輪64位于所述永磁機構2的主軸21的正上方;所述連接桿65未與銷軸63連接的一端與所述驅動桿62的內端鉸接;所述驅動桿62的外端從所述安裝座61的通孔中伸出,手動分閘機構6詳細結構可參看圖5和圖6。上述結構的手動分閘機構6在使用時,通過機械裝置或人為手動控制將所述驅動桿62向框架內側按壓,并通過連接桿65帶動凸輪64轉動驅動永磁機構2的主軸21向下運動,所述主軸21向下移動的同時由第一驅動桿15帶動設置在樞轉軸13上的絕緣桿14轉動進而帶動與絕緣桿14連接的動導電桿向上移動從而使動觸頭與靜觸頭分離,實現斷路器分斷;由于斷路器在合閘狀態,拉簧4已經處于拉伸狀態,在手動分閘機構6動作時同時加之在拉簧4的復位拉力作用,可實現瞬間跳閘。所述框架I上連設有用于將其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真空斷路器的永磁驅動裝置,包括構成框架(1)的側板(11)和底板(12)、帶主軸(21)的永磁機構(2)、帶接線排(31)的永磁機構驅動器(3)、拉簧(4)以及設置在側板(11)上的輔助開關(5)和手動分閘機構(6);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機構(2)和所述永磁機構驅動器(3)均固定于所述底板(12)上;所述輔助開關(5)固定在所述側板(11)的外側壁上;所述接線排(31)設置在永磁機構驅動器(3)的底部且位于所述底板(12)外側,連接所述輔助開關(5)與永磁機構控制器(3)的導線從設于所述側板(11)上的透孔(8)中穿過。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南子慧,南志鋒,南鑄治,
申請(專利權)人:樂清市甌江真空機電廠,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