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電能表鉛封結構,包括設有鉛封孔的端蓋和設置于所述鉛封孔中的鉛封螺釘;所述鉛封孔的內壁上設有環形凸臺,其側壁上設有穿線孔;所述鉛封螺釘的頭部設有過線孔,用鉛封線穿過所述穿線孔和過線孔將鉛封螺釘與所述端蓋連接以實現對電能表的鉛封;所述鉛封孔的上端與鉛封螺釘的頭部呈過盈配合。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中的電能表鉛封結構具有的優點是:即使扣下端蓋,鉛封螺釘也不會因其自身重力作用伸入到端鈕盒的螺釘孔中進而能夠實現端蓋自由翻起。(*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電能表結構設計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能表鉛封結構。
技術介紹
傳統的電能表鉛封結構,包括設有鉛封孔的端蓋和設置于所述鉛封孔中的鉛封螺釘;所述鉛封孔的內壁上設有環形凸 臺,其側壁上設有穿線孔,所述鉛封螺釘的頭部設有過線孔,用鉛封線穿過所述穿線孔和過線孔將鉛封螺釘與所述端蓋連接來實現對電能表的鉛封;所述鉛封螺釘的頭部以間隙配合的方式置于所述鉛封孔中。鉛封螺釘的螺紋部通過鉛封孔的環形凸臺后,由于鉛封螺釘的頭部與鉛封孔的內壁之間采用間隙配合,這就導致鉛封螺釘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其頭部會輕易進入端蓋的鉛封孔中,在此過程中,鉛封螺釘的螺紋部則穿過環形凸臺進入端鈕盒的螺釘孔中,若要開啟端蓋則需將鉛封螺釘的螺紋部退出端鈕盒的螺釘孔,整個開啟過程較為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傳統的電能表鉛封結構存在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一種即使扣下端蓋,鉛封螺釘也不會因其自身重力作用伸入到端鈕盒的螺釘孔中進而能夠實現端蓋自由翻起的電能表鉛封結構。實現本技術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電能表鉛封結構,包括設有鉛封孔的端蓋和設置于所述鉛封孔中的鉛封螺釘;所述鉛封孔的內壁上設有環形凸臺,其側壁上設有穿線孔;所述鉛封螺釘的頭部設有過線孔;用鉛封線穿過所述穿線孔和過線孔將鉛封螺釘與所述端蓋連接來實現對電能表的鉛封;所述鉛封孔的上端與鉛封螺釘的頭部呈過盈配合。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鉛封孔的內壁上成型有縱向設置的凸起,設有凸起的鉛封孔的孔徑不大于所述鉛封螺釘頭部的外徑尺寸。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過線孔的數量為兩個,且呈“十”字形設置。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穿線孔的數量為一個,所述鉛封孔的側壁上與該穿線孔相對位置開有缺口。本技術具有積極的效果(I)本技術中的所述鉛封孔的上端與鉛封螺釘的頭部呈過盈配合,即在鉛封螺釘的頭部進入鉛封孔時,鉛封螺釘會被鉛封孔阻擋以使其無法輕易伸入端鈕盒的鉛封孔中,在對端鈕盒與端蓋實施裝配時,使用工具對鉛封螺釘進行打緊,鉛封螺釘的頭部方可進入鉛封孔的內部,同時鉛封螺釘的螺紋部伸至端鈕盒的螺釘孔中并與其螺接,采用這種結構即可有效避免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鉛封螺釘的螺紋部穿過環形凸臺后自行進入端鈕盒的螺釘孔中給端蓋開啟工作帶來的不便。(2)為了實現鉛封螺釘的頭部與鉛封孔之間形成過盈配合,采取在鉛封孔的內壁上成型有縱向設置的凸起,設有凸起的鉛封孔的孔徑不大于所述鉛封螺釘頭部的外徑尺寸,由于凸起與鉛封螺釘的頭部間的接觸面為線接觸,因此不會增加鉛封螺釘打緊時的力度。(3)本技術中過線孔的數量為兩個,且呈“十”字形設置,同時,所述穿線孔的數量為一個,所述鉛封孔的側壁上與該穿線孔相對位置開有缺口 ;采用這種結構可使過線孔和穿線孔容易對齊,并方便鉛封線的穿過。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中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從另一角度觀察時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I中端蓋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I中鉛封螺釘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4中沿A-A線剖切的一種剖視圖;圖中所示附圖標記為I-端蓋;11_鉛封孔;12_穿線孔;13_凸起;14_缺口 ;15環形凸臺;2-鉛封螺釘;21-過線孔。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中的電能表鉛封結構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說明一種電能表鉛封結構,如圖所示,其包括設有鉛封孔11的端蓋I和設置于所述鉛封孔11中的鉛封螺釘2 ;所述鉛封孔11的內壁上設有環形凸臺15,其側壁上設有穿線孔12 ;所述鉛封螺釘2的頭部設有過線孔21 ;用鉛封線穿過所述穿線孔12和過線孔21將鉛封螺釘2與所述端蓋I連接來實現對電能表的鉛封;所述鉛封孔11的上端與鉛封螺釘2的頭部呈過盈配合。采用鉛封孔11的上端與鉛封螺釘2的頭部呈過盈配合的結構,即在鉛封螺釘2的頭部進入鉛封孔11時,鉛封螺釘2會被鉛封孔11阻擋以使其無法輕易伸入端鈕盒的鉛封孔中,在對端鈕盒與端蓋I實施裝配時,使用工具對鉛封螺釘2進行打緊,鉛封螺釘2的頭部方可進入鉛封孔11的內部,同時鉛封螺釘2的螺紋部伸至端鈕盒的螺釘孔中并與其螺接,采用這種結構即可有效避免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鉛封螺釘2的螺紋部穿過環形凸臺15后自行進入端鈕盒的螺釘孔中給端蓋開啟工作帶來的不便。為實現鉛封螺釘2的頭部與鉛封孔11之間形成過盈配合,本實施例中采用在鉛封孔11的內壁上成型有縱向設置的凸起13,設有凸起13的鉛封孔11的孔徑不大于所述鉛封螺釘2頭部的外徑尺寸,由于凸起13與鉛封螺釘11的頭部間的接觸面為線接觸,因此不會增加鉛封螺釘11打緊時的力度。在實際加工中,可設置凸起13到鉛封孔11的上端出口之間有一段距離(該距離以等于鉛封螺釘2頭部的長度為佳),這樣可保證在打緊鉛封螺釘2之前,鉛封螺釘2的頭部能夠被置于鉛封孔11中。為了方便過線孔21和穿線孔12對齊,進而使鉛封線更容易穿過,本實施例中的所述過線孔21的數量為兩個,且呈“十”字形設置。所述穿線孔12的數量為一個,所述鉛封孔11的側壁上與該穿線孔12相對位置開有缺口 14。 顯然,本技術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技術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技術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 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這些屬于本技術的實質精神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電能表鉛封結構,包括設有鉛封孔(11)的端蓋(I)和設置于所述鉛封孔(11)中的鉛封螺釘(2);所述鉛封孔(11)的內壁上設有環形凸臺(15),其側壁上設有穿線孔(12);所述鉛封螺釘(2)的頭部設有過線孔(21);用鉛封線穿過所述穿線孔(12)和過線孔(21)將鉛封螺釘(2)與所述端蓋(I)連接來實現對電能表的鉛封;其特征在于所述鉛封孔(11)的上端與鉛封螺釘(2)的頭部呈過盈配合。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能表鉛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鉛封孔(11)的內壁上成型有縱向設置的凸起(13),設有凸起(13)的鉛封孔(11)的孔徑不大于所述鉛封螺釘(2)頭部的外徑尺寸。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電能表鉛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過線孔(21)的數量為兩個,且呈“十”字形設置。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電能表鉛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線孔(12)的數量為一個,所述鉛封孔(11)的側壁上與該穿線孔(12)相對位置開有缺口(14)。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電能表鉛封結構,包括設有鉛封孔的端蓋和設置于所述鉛封孔中的鉛封螺釘;所述鉛封孔的內壁上設有環形凸臺,其側壁上設有穿線孔;所述鉛封螺釘的頭部設有過線孔,用鉛封線穿過所述穿線孔和過線孔將鉛封螺釘與所述端蓋連接以實現對電能表的鉛封;所述鉛封孔的上端與鉛封螺釘的頭部呈過盈配合。本技術中的電能表鉛封結構具有的優點是即使扣下端蓋,鉛封螺釘也不會因其自身重力作用伸入到端鈕盒的螺釘孔中進而能夠實現端蓋自由翻起。文檔編號G09F3/03GK202749030SQ201220479419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9日專利技術者平軍祥 申請人:德力西集團儀器儀表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能表鉛封結構,包括設有鉛封孔(11)的端蓋(1)和設置于所述鉛封孔(11)中的鉛封螺釘(2);所述鉛封孔(11)的內壁上設有環形凸臺(15),其側壁上設有穿線孔(12);所述鉛封螺釘(2)的頭部設有過線孔(21);用鉛封線穿過所述穿線孔(12)和過線孔(21)將鉛封螺釘(2)與所述端蓋(1)連接來實現對電能表的鉛封;其特征在于:所述鉛封孔(11)的上端與鉛封螺釘(2)的頭部呈過盈配合。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平軍祥,
申請(專利權)人:德力西集團儀器儀表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