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用于對部件的內孔進行測量的測量裝置,該測量裝置包括:用于將測量裝置固定于待測的內孔的固定部件;以及可相對于固定部件移動的可移動部件,所述可移動部件用于對所述部件的內孔進行測量。這種測量裝置能夠快速測量工件的同軸度等參數,操作簡單,方便,快捷,無需專業測量設備和專業人員測量,能夠隨時隨地測量。(*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測量
,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對部件的內孔進行測量的測量>J-U ρ α裝直。
技術介紹
在現有技術中,測量同軸度需要專業設備和專業人員才能測量,并且操作復雜。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對部件的內孔進行測量的測量裝置,該測量裝置能夠無需專業測量設備和專業人員進行測量。根據本技術的一方面,一種用于對部件的內孔進行測量的測量裝置包括用于將測量裝置固定于待測的內孔的固定部件;以及可相對于固定部件移動的可移動部件,所述可移動部件用于對所述部件的內孔進行測量。根據本技術的一方面,所述固定部件包括具有錐形面的第一固定部件,以及具有錐形面的至少三個可伸縮的第二固定部件。根據本技術的一方面,第二固定部件的錐形面在第一固定部件的錐形面的外側并與第一固定部件的錐形面相配合,并且第二固定部件和第一固定部件可軸向相對運動。根據本技術的一方面,所述可移動部件包括主軸部件,所述主軸部件可移動地與所述固定部件連接。根據本技術的一方面,所述主軸部件穿過所述固定部件的內孔。根據本技術的一方面,所述可移動部件包括與所述主軸部件連接的測量部件。根據本技術的一方面,所述主軸部件可相對于所述固定部件軸向移動。根據本技術的一方面,所述主軸部件可相對于所述固定部件轉動。根據本技術的一方面,所述測量部件包括設置在主軸部件上的用于對部件的內孔進行測量的觸頭部件,以及用于指示觸頭部件的移動量的指示部件。根據本技術的一方面,所述測量部件還包括設置在主軸部件上的用于將觸頭部件的運動傳遞給所述指示部件的運動傳遞機構。根據本技術的一方面,所述運動傳遞機構是杠桿機構。根據本技術的一方面,所述指示部件是百分表。根據本技術的一方面,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包括在第一固定部件的外表面上設置的軸向導向槽,該導向槽分別用于引導所述第二固定部件。根據本技術的一方面,所述可移動部件包括主軸部件,所述主軸部件可移動地與所述第一固定部件的內孔配合。根據本技術的一方面,所述測量裝置還包括設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件的外表面上的致動部件,該致動部件與第一固定部件通過螺紋耦合,并通過沿第一方向旋轉致動部件,推動第二固定部件相對于第一固定部件軸向運動到伸出狀態。根據本技術的一方面,所述測量裝置還包括釋放彈簧,該釋放彈簧用于在致動部件沿與第一方向相反的反向旋轉時,使第二固定部件釋放到縮回狀態。根據本技術的一方面,所述測量裝置還包括保持部件,該保持部件用于使第二固定部件的錐形面與第一固定部件的錐形面保持接觸。根據本技術的一方面,第二固定部件的兩端具有凹槽,所述保持部件是螺旋彈簧制成的環,該環設置在凹槽中并圍繞第二固定部件。根據本技術的一方面,所述部件的內孔包括第一內孔部分和第二內孔部分,所述固定部件用于固定于所述第一內孔部分,并且所述可移動部件用于對所述第二內孔部分進行測量。·根據本技術的一方面,所述測量裝置可以是形位公差測量裝置。該測量裝置能夠快速測量工件的同軸度等參數,操作簡單,方便,快捷,無需專業測量設備和專業人員測量,能夠隨時隨地對工件進行測量。此外該測量裝置可以應對大規模測量的要求,而需要較少的時間,人力等資源,通用性強。附圖說明圖I是根據本技術的實施例的用于對部件的內孔進行測量的測量裝置的示意圖,對部件的內孔進行測量的測量裝置的第二固定部件處于縮回狀態。圖2是根據本技術的實施例的用于對部件的內孔進行測量的測量裝置的沿圖I中的A-A線的示意剖視圖。圖3是根據本技術的實施例的用于對部件的內孔進行測量的測量裝置的示意圖,對部件的內孔進行測量的測量裝置的第二固定部件處于伸出狀態。圖4是根據本技術的實施例的用于對部件的內孔進行測量的測量裝置的沿圖3中的B-B線的示意剖視圖。圖5是根據本技術的實施例的用于對部件的內孔進行測量的測量裝置的沿圖3中的C-C線的示意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說明。如圖1、3所示,根據本技術的用于對部件的內孔進行測量的測量裝置100包括用于將測量裝置固定于待測的內孔的固定部件110 ;以及可相對于固定部件110移動的可移動部件120,所述可移動部件120用于對所述部件的內孔進行測量,例如,可以用于對所述部件的內孔的形位公差進行測量。例如,所述部件的內孔包括第一內孔部分和第二內孔部分,所述固定部件110用于固定于所述第一內孔部分,并且所述可移動部件120用于對所述第二內孔部分進行測量,例如,用于對所述第二內孔部分的形位公差進行測量。如圖1、3所示,所述固定部件110包括具有錐形面的第一固定部件6,以及具有錐形面的至少三個可伸縮的第二固定部件5。如圖2、4中示出了六個第二固定部件5。第二固定部件5的錐形面在第一固定部件6的錐形面的外側并與第一固定部件6的錐形面相配合,并且第二固定部件5和第一固定部件6可軸向相對運動。如圖1、3所示,所述可移動部件120包括主軸部件1,所述主軸部件I可移動地與所述固定部件110連接,例如可移動地與第一固定部件6連接。所述主軸部件I穿過所述固定部件110,例如第一固定部件6的內孔。所述可移動部件還包括與所述主軸部件I連接的測量部件121。所述主軸部件I通過軸承101連接于所述固定部件110的內孔中,例如第一固定部件6的內孔中,由此可相對于所述固定部件110或第一固定部件6轉動。作為選擇,也可以設計成所述主軸部件可相對于所述固定部件或第一固定部件6軸向移動。如圖1、3、5所示,所述測量部件121包括設置在主軸部件上的用于對部件的內孔進行測量(例如,用于對所述部件的內孔的形位公差進行測量)的觸頭部件1211,以及用于指示觸頭部件的移動量的指示部件1212。所述測量部件121還包括設置在主軸部件I上的用于將觸頭部件1211的運動傳遞給所述指示部件1212的運動傳遞機構10。所述運動傳遞機構10可以是杠桿機構。所述指示部件1212可以是百分表。測量裝置100以主軸I為中心,在測量過程中,保持第二固定部件5在伸縮過程中外圓柱面與主軸I保持同軸。 如圖I至4所示,所述第一固定部件6具有內腔,并且包括在第一固定部件6的外表面上設置的軸向導向槽61,該導向槽61分別用于引導所述第二固定部件5。所述測量裝置100還包括設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件6的外表面上的致動部件2,該致動部件2與第一固定部件6通過螺紋耦合,并通過沿第一方向旋轉致動部件2,推動第二固定部件5相對于第一固定部件6軸向運動到伸出狀態。所述測量裝置100還包括釋放彈簧9,該釋放彈簧9用于在致動部件2沿與第一方向相反的反向旋轉時,使第二固定部件5釋放到縮回狀態。所述測量裝置100還包括傳動部件3和釋放彈簧固定部件8,致動部件2可以通過傳動部件3推動第二固定部件5,傳動部件3可滑動地設置在所述第二固定部件5的外表面上,并且可通與傳動部件3連接的螺釘31和設置在第二固定部件5上的凹槽32,限制傳動部件3的轉動。釋放彈簧9設置在釋放彈簧固定部件8與第二固定部件5形成的腔室內。如圖1、3所示,所述測量裝置還包括保持部件4,該保持部件4用于使第二固定部件5的錐形面與第一固定部件6的錐形面保持接觸。第二固定部件5的兩端具有凹槽1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對部件的內孔進行測量的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測量裝置包括:用于將測量裝置固定于所述部件的固定部件;以及可相對于固定部件移動的可移動部件,所述可移動部件用于對所述部件的內孔進行測量。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魯傳華,張黎明,
申請(專利權)人:丹佛斯天津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