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是一種柴、煤火循環熱水系統,它由熱水爐、加速水箱、儲熱水箱、控制水箱和(A)、(B)、(C)、(D)、(E)、(F)、(G)、(H)八組管路兩組測溫元件構成,實現了熱水加熱過程中水的循環,解決了儲熱水箱的水再升溫的問題,杜絕了熱水爐缺水及超壓問題,改善了操作環境,提高了熱效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柴、煤火循環熱水系統
本技術涉及熱水系統,尤其與以柴.煤火為燃料,把熱水生產設備和儲熱設備組合在一起的熱水系統常切相關。
技術介紹
現有的柴.煤火熱水系統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水源的冷水通過各自管路分別進入鍋爐和儲熱水箱(人工操作開關控制水位),鍋爐將水變成蒸汽,再通過管路把蒸汽送入儲熱水箱冷水中(人工操作開關)將冷水加熱,然后,通過管路從儲熱水箱的下部把熱水送達用水點;鍋爐和儲熱水箱的補水由人工操作;第二種,鍋爐只把水加熱,然后通過管路 鍋爐中下部一熱水泵一儲熱水箱上部,把熱水送入儲熱水箱中。這兩種方法的共同缺點是熱效率低;其次分別具有潛在安全隱患、儲熱水箱內的熱水降溫后不能返回鍋爐再加熱、操作麻煩,溫度難控制等缺點。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克服上述缺點的柴.煤火循環熱水系統。本技術的解決方案是這樣的本技術主要由熱水爐(I)、加速水箱(2)、儲熱水箱(3),控制水箱(4)及熱水爐低溫水進水管路(A)、熱水爐高溫水出水管路(B)、加速水箱低溫水快速進水管路(C)、熱水爐經預熱后的低溫水的快速進水管路(D )、熱水爐高溫水快速出水管路(E )、儲熱水箱冷水進水管路(F)、控制水箱冷水進水管路(G)、儲熱水箱熱水出水管路(H)八組管路和設于儲熱水箱的測溫元件(12)和(13)等部件構成;其特征是,熱水爐低溫水進水管路(A):儲熱水箱下部一單向閥(5)—熱水爐下部;熱水爐高溫水出水管路(B):熱水爐上部一儲熱水箱上部;加速水箱低溫水快速進水管路(C):儲熱水箱下部一熱水循環泵(6)—加速水箱下部;熱水爐經預熱后的低溫水的快速進水管路(D):加速水箱上部一單向閥(7)—熱水爐下部;熱水爐高溫水快速出水管路(E):熱水爐上部一熱水循環泵(8)—儲熱水箱上部;儲熱水箱冷水進水管路(F):控制水箱下部一儲熱水箱下部;控制水箱冷水進水管路(G):水源(10)—浮球閥(9)—控制水箱;儲熱水箱熱水出水管路(H):儲熱水箱中上部一用水點(11);測溫元件(12)設于儲熱水箱的上部,測溫元件(13)設于儲熱水箱的下部;管路(C)和 (E)中的熱水循環泵(6)和(8)功率相同。本技術與已有技術比較具有以下優點I.加熱過程中,由于熱水爐、加速水箱、儲熱水箱的水是不斷循環的,所以,熱水爐內的進、出口水的溫差一般在10-25°C之間,在控制儲熱水箱溫度不高于45°C (用水點的適用溫度)的情況下,熱水爐內的水不會汽化;再說,設于儲熱水箱頂部的水箱蓋(14)和設于儲熱水箱上部的溢流口(15)與大氣是聯通的,這樣,徹底消除了熱水爐的超壓隱患;2.爐體溫度降低,改善了工作環境,減少了爐體表面和管路的散熱損失。3.水的循環使得熱水爐的高溫水不斷排出,不斷進入的冷水與爐膽表面的溫差相對較大,對換熱十分有利,促進了熱效率的提聞;4.在系統內,用水點的用水和水源的補充自動同步,免除了人工補水,降低了勞動強度,有利于系統的水位控制,杜絕了缺水事故的發生。附圖說明圖I為柴.煤火循環熱水系統主視圖,圖2為俯視圖;(I)為熱水爐,(2)為加速水箱,(3)為儲熱水箱,(4)為控制水箱,(5)、(7)為單向閥,(6)、(8)為熱水循環泵,(9)為浮球閥,(10)為水源,(11)為用水點,(12)為儲熱水箱上部測溫元件,(13)為儲熱水箱下部測溫元件,(14)為儲熱水箱蓋,(15)為儲熱水箱溢流口,(A)為熱水爐低溫水進水管路, (B)為熱水爐高溫水出水管路,(C)為加速水箱低溫水快速進水管路、(D)為熱水爐經預熱后的低溫水的快速進水管路,(E)為熱水爐高溫水快速出水管路,(F)為儲熱水箱冷水進水管路,(G)為控制水箱冷水進水管路,(H)為儲熱水箱熱水出水管路。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參照附圖,就本技術的實施例,作進一步的描述如圖所示,系統主要由熱水爐(I)、加速水箱(2 )、儲熱水箱(3 )和控制水箱(4 )和 (A)、(B)、(C)、(D)、(E)、(F)、(G)、(H)八組管路及測溫元件(13)、(14)構成;熱水爐升溫前,在浮球閥(9)控制下,儲熱水箱和控制水箱、管路(B)、(E)內的水處于同一水平;當熱水爐升溫,爐內的水受熱膨脹后自管路(B)和(E)流入儲熱水箱上部,隨后,儲熱水箱下部的冷水自管路(A)和(C)及(D)進入熱水爐下部,從而實現了系統的自然循環;當系統快速加熱時,啟動熱水循環泵(6)和(8)后,系統內的水按照儲熱水箱下部一加速水箱下部一熱水爐下部一熱水爐上部一儲熱水箱上部的路線進行快速循環;當用水點有人用水時,管路 (G)自動對儲熱水箱補水;當測溫元件(12)和測溫元件(13)所測溫度達到所需溫度時,系統進入慢速加熱,關閉熱水循環泵(6 )和熱水循環泵(8 ),進入自然循環狀態。由于水的循環,熱水爐產生的熱量不斷地被低溫水吸收,水與爐膽的溫差相對較大,促進了熱交換,使系統的熱效率得以提高,操作環境得到改善。權利要求1.一種柴.煤火循環熱水系統,其特征在于該系統的熱水爐(I)、加速水箱(2)、儲熱水箱(3)、控制水箱(4)通過共八組管路連接而成。這八組管路包括熱水爐低溫水進水管路(A):儲熱水箱下部一單向閥(5)—熱水爐下部;熱水爐高溫水出水管路(B):熱水爐上部一儲熱水箱上部;加速水箱低溫水快速進水管路(C):儲熱水箱下部一熱水循環泵(6)—加速水箱下部;熱水爐經預熱后的低溫水的快速進水管路(D):加速水箱上部一單向閥(7)—熱水爐下部;熱水爐高溫水快速出水管路(E):熱水爐上部一熱水循環泵(8)—儲熱水箱上部;儲熱水箱冷水進水管路(F):控制水箱下部一儲熱水箱下部;控制水箱冷水進水管路(G):水源(10)—浮球閥(9)—控制水箱;儲熱水箱熱水出水管路(H):儲熱水箱中上部一用水點(11)。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柴、煤火循環熱水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測溫元件(12)設于儲熱水箱的上部,測溫元件(13)設于儲熱水箱的下部。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柴、煤火循環熱水系統,其特征在于,設于加速水箱低溫水快速進水管路(C)和熱水爐高溫水快速出水管路(E)中的熱水循環泵(6)和熱水循環水泵(8)功率相同。專利摘要本技術是一種柴、煤火循環熱水系統,它由熱水爐、加速水箱、儲熱水箱、控制水箱和(A)、(B)、(C)、(D)、(E)、(F)、(G)、(H)八組管路兩組測溫元件構成,實現了熱水加熱過程中水的循環,解決了儲熱水箱的水再升溫的問題,杜絕了熱水爐缺水及超壓問題,改善了操作環境,提高了熱效率。文檔編號F24H9/20GK202747587SQ20122020299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8日專利技術者劉晉舒 申請人:劉晉舒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柴.煤火循環熱水系統,其特征在于該系統的熱水爐(1)、加速水箱(2)、儲熱水箱(3)、控制水箱(4)通過共八組管路連接而成。這八組管路包括:熱水爐低溫水進水管路(A):儲熱水箱下部→單向閥(5)→熱水爐下部;熱水爐高溫水出水管路(B):熱水爐上部→儲熱水箱上部;加速水箱低溫水快速進水管路(C):儲熱水箱下部→熱水循環泵(6)→加速水箱下部;熱水爐經預熱后的低溫水的快速進水管路(D):加速水箱上部→單向閥(7)→熱水爐下部;熱水爐高溫水快速出水管路(E):熱水爐上部→熱水循環泵(8)→儲熱水箱上部;儲熱水箱冷水進水管路(F):控制水箱下部→儲熱水箱下部;控制水箱冷水進水管路(G):水源(10)→浮球閥(9)→控制水箱;?儲熱水箱熱水出水管路(H):儲熱水箱中上部→用水點(11)。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晉舒,
申請(專利權)人:劉晉舒,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