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平行軸齒輪傳動裝置,其包括:由多個支撐架模塊連接在一起組成的內部具有空腔的齒輪支撐架;安置在齒輪支撐架空腔內的大齒圈輪輻,其兩端的第一伸出軸架設在齒輪支撐架上;安裝在每個第一伸出軸與齒輪支撐架間支撐大齒圈輪輻的大齒圈支撐軸承;套設在大齒圈輪輻的外圓表面并與大齒圈輪輻可拆卸連接的大齒圈;其上的輪齒與所述大齒圈的輪齒嚙合連接的小齒輪軸,其兩端的第二伸出軸架設在齒輪支撐架上;安裝在每個第二伸出軸與齒輪支撐架間支撐小齒輪軸的小齒輪支撐軸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平行軸齒輪傳動裝置中,齒輪支撐架和大齒圈采用模塊化的結構,因此安裝、使用、維護方便,適用于風電機組的傳動系統中。(*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風力發電
,具體涉及風電機組扭纜的保護方法及裝置。
技術介紹
隨著風電技術的發展,尤其是海上風電的發展,風電機組的功率也越來越大,目前風電機組中常采用行星齒輪作為傳動裝置,但是行星齒輪的加工受限,其承載能力有限,不能滿足大功率風電機組的載荷要求。相比之下,平行軸齒輪傳動裝置承載能力大,加工工藝成熟,因此完全能夠滿足大功率風電機組的承載要求,也是解決風電機組向大功率發展的一種途徑。但是現有的平行軸齒輪傳動裝置及該裝置中的大齒圈普遍存在尺寸大、維護難度大的缺點。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平行軸齒輪傳動裝置,其安裝、使用、維護方便,適用于風電機組的傳動系統中。為實現本技術的上述目的,本技術的平行軸齒輪傳動裝置,其包括由多個支撐架模塊連接在一起組成的內部具有空腔的齒輪支撐架;安置在齒輪支撐架空腔內的大齒圈輪輻,其兩端的第一伸出軸架設在齒輪支撐架上;安裝在每個所述第一伸出軸與齒輪支撐架間支撐大齒圈輪輻的大齒圈支撐軸承;套設在大齒圈輪輻的外圓表面并與大齒圈輪輻可拆卸連接的大齒圈;其上的輪齒與所述大齒圈的輪齒嚙合連接的小齒輪軸,其兩端的第二伸出軸架設在所述齒輪支撐架上;安裝在每個所述第二伸出軸與齒輪支撐架間支撐小齒輪軸的小齒輪支撐軸承。其中,所述大齒圈由多個齒圈模塊連接在一起所形成。特別的,所述多個齒圈模塊中的每一個齒圈模塊通過螺栓固定在所述大齒圈輪輻的外圓表面,以便形成一個固定在所述大齒圈輪福周圍的完整的大齒圈。其中,所述多個支撐架模塊分別為上支撐架模塊、中間支撐架模塊及下支撐架模塊,且上支撐架模塊和中間支撐架模塊間與中間支撐架模塊和下支撐架模塊間分別通過螺栓連接形成完整的齒輪支撐架。特別是,所述中間支撐架模塊的兩側面設有將所述大齒圈模塊取出的開口部。其中,所述大齒圈輪輻與所述第一伸出軸為一體成型。或者,所述大齒圈輪輻套設在所述第一伸出軸上,且與所述第一伸出軸采用過盈配合連接。其中,所述小齒輪軸與所述第二伸出軸為一體成型。或者,所述小齒輪軸套設在所述第二伸出軸上,且與所述第二伸出軸采用過盈配合連接。相對于現有技術,本技術的平行軸齒輪傳動裝置具有如下優點本技術通過將齒輪支撐架與大齒圈分別進行模塊化處理,使得該裝置安裝、使用方便,便于維護,適用于風電機組的傳動系統中。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進行詳細說明。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平行軸齒輪傳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半剖視圖;圖3是本技術的大齒圈與大齒圈輪輻的裝配圖。附圖標記I-齒輪支撐架;2_大齒圈;3_小齒輪;31-第二伸出軸;4_大齒圈輪輻;41_第一伸出軸;5_小齒輪支撐軸承;6_大齒圈支撐軸承;11-上支撐架模塊;12_中間支撐架模塊;13_下支撐架模塊;12a-開口部。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3所示,本技術的平行軸齒輪傳動裝置包括由多個支撐架模塊連接在一起組成的內部具有空腔的齒輪支撐架I ;安置在齒輪支撐架I空腔內的大齒圈輪輻4,其兩端的第一伸出軸41架設在齒輪支撐架I上;安裝在每個第一伸出軸41與齒輪支撐架I間支撐大齒圈輪輻4的大齒圈支撐軸承6 ;套設在大齒圈輪輻4的外圓表面并與大齒圈輪輻4可拆卸連接的大齒圈2 ;其上的輪齒與大齒圈2的輪齒嚙合連接的小齒輪軸3,其兩端的第二伸出軸31架設在齒輪支撐架I上;安裝在每個第二伸出軸31與齒輪支撐架I間支撐小齒輪軸3的小齒輪支撐軸承5。具體的,如圖I、2所示,齒輪支撐架I由上支撐架模塊11、中間支撐架模塊12及下支撐架模塊13三個支撐架模塊組成,且上支撐架模塊11和中間支撐架模塊12間與中間支撐架模塊12和下支撐架模塊13間分別通過螺栓連接而形成一個完整的齒輪支撐架I。在設計時,應使每個支撐架模塊的重量都在機艙內部維護裝置的吊重范圍內,以便于維護。在齒輪支撐架I的內部設有空腔并在空腔中安置著大齒圈輪輻4,而大齒圈輪輻4兩端的第一伸出軸41架設在齒輪支撐架I上,其通過安裝在每個第一伸出軸41與齒輪支撐架I間的大齒圈支撐軸承6與齒輪支撐架I形成轉動連接,同時在大齒圈輪輻4的外圓表面設有與其可拆卸連接的大齒圈2,這樣,當大齒圈輪輻4在齒輪支撐架I上旋轉時,大齒圈2也可同步旋轉。而位于小齒輪軸3中間的輪齒與大齒圈2上的輪齒嚙合連接,小齒輪軸3兩端的第二伸出軸31架設在齒輪支撐架I上,并且每個第二伸出軸31與齒輪支撐架I間都安裝有支撐小齒輪軸3的小齒輪支撐軸承5,以便使小齒輪軸3與齒輪支撐架I形成轉動連接。這樣,當大齒圈2隨大齒圈輪輻4旋轉時,小齒輪軸3也同時在齒輪支撐架I上旋轉,從而可將動力進行傳遞。如圖3所示,大齒圈2由多個齒圈模塊連接在一起所形成,且多個齒圈模塊中的每一個齒圈模塊都通過螺栓固定在大齒圈輪福4的外圓表面,以便形成一個固定在大齒圈輪輻4周圍的完整的大齒圈2,這樣在滿足機艙內部維護吊車的吊重能力的條件下,可以方便對大齒圈2進行維護或更換。而為了使維護更加的方便,在中間支撐架模塊12的兩側面設有將大齒圈模塊取出的開口部12a,這樣當需要將組成大齒圈2的任一個齒圈模塊進行維護或更換時,可將該齒圈模塊盤車至中間支撐架模塊12的開口部12a處,并將該齒圈模塊與大齒圈輪輻4的連接螺栓拆除,然后使用維護吊車將該齒圈模塊吊出,從而不需拆卸整個齒輪支撐架,因此減少了維護的工作量,節省了時間。當需要對小齒輪軸3進行維護時,將上支撐架模塊11與中間支撐架模塊12間的連接螺栓拆除后即可將上支撐架模塊11拆除,從而可對小齒輪軸3進行維護或更換。其中,大齒圈輪輻4可以采用與第一伸出軸41 一體成型的方式(如圖I所示),也可采用將大齒圈輪輻4套設在第一伸出軸41上,并與第一伸出軸41采用過盈配合連接的方式(圖中未畫出)。同樣,小齒輪軸3可以采用與第二伸出軸31 —體成型的方式(如圖I所示),也可采用將小齒輪軸3套設在第二伸出軸31上,并與第二伸出軸31采用過盈配合連接的方式(圖中未畫出)。盡管上文對本技術作了詳細說明,但本技術不限于此,本
的技術人員可以根據本技術的原理進行修改,因此,凡按照本技術的原理進行的各種修改都應當理解為落入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平行軸齒輪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多個支撐架模塊連接在一起組成的內部具有空腔的齒輪支撐架(I); 安置在齒輪支撐架(I)空腔內的大齒圈輪輻(4),其兩端的第一伸出軸(41)架設在齒輪支撐架(I)上; 安裝在每個所述第一伸出軸(41)與齒輪支撐架(I)間支撐大齒圈輪輻(4)的大齒圈支撐軸承(6); 套設在大齒圈輪輻(4)的外圓表面并與大齒圈輪輻(4)可拆卸連接的大齒圈(2); 其上的輪齒與所述大齒圈(2)的輪齒嚙合連接的小齒輪軸(3),其兩端的第二伸出軸(31)架設在所述齒輪支撐架(I)上; 安裝在每個所述第二伸出軸(31)與齒輪支撐架(I)間支撐小齒輪軸(3 )的小齒輪支撐軸承(5)。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平行軸齒輪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齒圈(2)由多個齒圈模塊連接在一起所形成。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平行軸齒輪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齒圈模塊中的每一個齒圈模塊通過螺栓固定在所述大齒圈輪福(4)的外圓表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平行軸齒輪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多個支撐架模塊連接在一起組成的內部具有空腔的齒輪支撐架(1);安置在齒輪支撐架(1)空腔內的大齒圈輪輻(4),其兩端的第一伸出軸(41)架設在齒輪支撐架(1)上;安裝在每個所述第一伸出軸(41)與齒輪支撐架(1)間支撐大齒圈輪輻(4)的大齒圈支撐軸承(6);套設在大齒圈輪輻(4)的外圓表面并與大齒圈輪輻(4)可拆卸連接的大齒圈(2);其上的輪齒與所述大齒圈(2)的輪齒嚙合連接的小齒輪軸(3),其兩端的第二伸出軸(31)架設在所述齒輪支撐架(1)上;安裝在每個所述第二伸出軸(31)與齒輪支撐架(1)間支撐小齒輪軸(3)的小齒輪支撐軸承(5)。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彭作明,萬保庫,金寶年,劉作輝,張芹,李力森,
申請(專利權)人:華銳風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