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體為一種河道駁岸綠化的生態帶,屬于河道生態建設的范疇,它利用擋排砌塊、柳屬植物等柴捆、土工格柵來建造河道駁岸生態綠地,它包括覆土坡面和擋排砌塊,所述擋排砌塊與覆土坡面形成填土槽,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孔洞、土工格柵和柴捆,所述土木格柵固定在覆土坡面的底部,所述孔洞位于擋排砌塊之間,所述柴捆置入在孔洞內,所述柴捆與孔洞相配,目的在于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穩定性好的河道駁岸綠化的生態帶。(*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具體為一種河道駁岸綠化的生態帶,它利用擋排砌塊、柳屬植物等柴捆、土工格柵來建造河道駁岸生態綠地。
技術介紹
河道生態建設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重視,其中河岸綠化的建植作為一個重要的環節,它建設的合理性及生態性,將直接影響河道綜合治理后的美觀性、生態性和穩定性。目前水岸邊多用漿砌塊石擋墻砌筑再輔以自然石堆疊,不能與周邊綠化很好地相融合,而且河岸坡地土體的穩定性不聞。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穩定性好的河道駁岸綠化的生態帶。本技術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河道駁岸綠化的生態帶,包括覆土坡面和擋排砌塊,所述擋排砌塊與覆土坡面形成填土槽,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孔洞、土工格柵和柴捆,所述土木格柵固定在覆土坡面的底部,所述孔洞位于擋排砌塊之間,所述柴捆置入在孔洞內,所述柴捆與孔洞相配。本技術所述的孔洞包括橫通孔和縱通孔,所述橫通孔和縱通孔相互連通,所述孔洞在擋排砌塊上所占的面積比例大于等于25%。本技術所述柴捆為柳樹枝條編成。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結構簡單,設計合理,穩定性好,擋板砌塊與覆土坡面圍成的種植區進行坡面覆土,覆土的下部用土工格柵進行加固,不僅增加了土體摩阻力,也增加了整體穩定和承載力。而且,由于格柵的錨固作用,抗滑力矩增加,植物生根后,植物、土、土木格柵形成一體,更加提高了岸坡的穩定性。將柴捆置入擋排砌塊之間的孔洞中,既能保證擋排砌塊背后的土體不易受干旱影響,又能減少土體流失,而且,布滿駁岸的眾多孔洞中的柳屬植物經水體浸潤,能夠迅速地發芽,實現綠化。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實施例中河道駁岸綠化的生態帶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A-A局部剖面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并通過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是對本技術的解釋而本技術并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參見圖I至2,本實施例中的河道駁岸綠化的生態帶包括擋排砌塊I、孔洞2、土工格柵3、柴捆5和覆土坡面6,將擋排砌塊I干砌后與覆土坡面6形成填土槽4,在填土槽4中進行覆土,覆土的下部用土工格柵3進行加固,不僅增加了土體摩阻力,也增加了整體穩定和承載力。而且,由于土木格柵3的錨固作用,抗滑力矩增加,植物生根后,植物、土、土木格柵3形成一體,更加提高了岸坡的穩定性。根據需要可以將擋排砌塊I拆除或更換位置,干砌后的擋排砌塊I之間形成孔洞2,孔洞2中填入柴捆5。本實施例的孔洞2在擋排砌塊I上所占的面積比例大于等于25%,所述的孔洞2包括橫通孔21和揪橫孔22,所述橫通孔21和縱通孔22相互連通,從而創造了良好的水生物生養環境。本實施例的柴捆5為切口朝向一側柳樹枝條編成,柴捆5還可以采用其它闊葉樹種的枝條和柳樹枝條混制,其中柳樹枝條數量所占柴捆5的數量比例大于等于30%,將柴捆5置入擋排砌塊I之間的孔洞2中,這樣,既能保證擋排砌塊I背后的土體不易受干旱影響,又能減少土體流失,而且,孔洞2中的柳屬植物經水體浸潤,能夠迅速地發芽,實現綠 化。此外,需要說明的是,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狀、所取名稱等可以不同,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以上內容僅僅是對本技術結構所作的舉例說明。凡依據本技術專利構思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者簡單變化,均包括于本技術專利的保護范圍內。本技術所屬
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本技術的結構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均應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河道駁岸綠化的生態帶,包括覆土坡面和擋排砌塊,所述擋排砌塊與覆土坡面形成填土槽,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孔洞、土工格柵和柴捆,所述土木格柵固定在覆土坡面的底部,所述孔洞位于擋排砌塊之間,所述柴捆置入在孔洞內,所述柴捆與孔洞相配。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河道駁岸綠化的生態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孔洞包括橫通孔和縱通孔,所述橫通孔和縱通孔相互連通,所述孔洞在擋排砌塊上所占的面積比例大于等于25%。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河道駁岸綠化的生態帶,其特征在于所述柴捆為柳樹枝條編成。專利摘要本技術具體為一種河道駁岸綠化的生態帶,屬于河道生態建設的范疇,它利用擋排砌塊、柳屬植物等柴捆、土工格柵來建造河道駁岸生態綠地,它包括覆土坡面和擋排砌塊,所述擋排砌塊與覆土坡面形成填土槽,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孔洞、土工格柵和柴捆,所述土木格柵固定在覆土坡面的底部,所述孔洞位于擋排砌塊之間,所述柴捆置入在孔洞內,所述柴捆與孔洞相配,目的在于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穩定性好的河道駁岸綠化的生態帶。文檔編號E02B3/12GK202745012SQ20122051036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8日專利技術者應建斌, 董飛杭, 王鑫華 申請人:杭州華東市政園林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河道駁岸綠化的生態帶,包括覆土坡面和擋排砌塊,所述擋排砌塊與覆土坡面形成填土槽,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孔洞、土工格柵和柴捆,所述土木格柵固定在覆土坡面的底部,所述孔洞位于擋排砌塊之間,所述柴捆置入在孔洞內,所述柴捆與孔洞相配。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應建斌,董飛杭,王鑫華,
申請(專利權)人:杭州華東市政園林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