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針織面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具有棉質手感的化纖面料,包括面料本體,所述面料本體包括由經編針織工藝交織而成的兩股紗線,所述兩股紗線包括原料為半光40D/34FDTY的錦綸紗線的第一紗線和原料為40D的氨綸紗線的第二紗線,所述第一紗線和第二紗線均為經平組織結構;通過選用原料為半光40D/34FDTY的錦綸紗線和40D的氨綸紗線兩種化纖長絲,并配合經編針織工藝的經平組織結構交織而成,制得的面料本體具有棉質手感,柔軟性好,穿著舒適感強的優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具有棉質手感的化纖面料
本技術涉及針織面料
,特別涉及一種具有棉質手感的化纖面料。
技術介紹
針織結構,無論經編還是緯編的特點是,在經向和緯向都可以織入增強襯紗,增強襯紗可以是直線狀態配置于織物中,在織物縱向增強稱襯經(或稱90°鋪放),在緯向增強稱襯緯(或稱O °鋪放)。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對服飾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針織面料已經不僅僅是為了保暖,人們對其裝飾性和使用舒適性的要求不斷提高。現有的女性用貼身內衣褲,大多由棉布裁制而成,棉布制成的服飾手感柔軟,穿著舒適感強,但是棉布的棉量越高面料的成本越高,生產成本高且其產量容易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現今社會,化纖紗線已經成為服飾用料的新寵,其原料成本較低,柔軟性好,且能規模化大批量生產。因此, 如何利用化纖紗線織出具有棉質手感的面料已經成為業界亟待解決的難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具有棉質手感的化纖面料, 其用化纖長絲編織而成,制得的面料具有棉質手感,柔軟性好,穿著舒適感強。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具有棉質手感的化纖面料,包括面料本體,所述面料本體包括由經編針織工藝交織而成的兩股紗線,所述兩股紗線包括原料為半光40D/34F DTY的錦綸紗線的第一紗線和原料為40D的氨綸紗線的第二紗線,所述第一紗線和第二紗線均為經平組織結構。其中,所述第一紗線和所述第二紗線均為開口經平組織結構。其中,所述第一紗線的橫截面和第二紗線的橫截面均呈圓形、橢圓形或三角形。其中,所述第一紗線的質量占總面料質量的75%,所述第二紗線的質量占總面料質量的25%。其中,所述面料本體的門幅為180cm,所述面料本體的克重為150g/m2。其中,所述面料本體呈矩形。其中,所述面料本體為具有雙向彈性伸縮特性的面料本體。其中,所述面料本體的經向密度為51個線圈橫列/cm,緯向密度為25個線圈縱列 / cm。本技術有益效果為本技術的具有棉質手感的化纖面料,通過選用原料為半光40D/34F DTY的錦綸紗線和40D的氨綸紗線兩種化纖長絲,并配合經編針織工藝的經平組織結構交織而成,制得的面料本體具有棉質手感,柔軟性好,穿著舒適感強的優點。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一種具有棉質手感的化纖面料的結構示意圖。在圖I中包括有I-面料本體11-第一紗線12-第二紗線。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如圖I所示,本技術的具有棉質手感的化纖面料,包括面料本體1,所述面料本體I包括由經編針織工藝交織而成的兩股紗線,所述兩股紗線包括原料為半光40D/34F DTY的錦綸紗線的第一紗線11和原料為40D的氨綸紗線的第二紗線12,所述第一紗線11 和第二紗線12均為經平組織結構。聚酰胺纖維(錦綸纖維)俗稱尼龍(Nylon),其最突出的優點是耐磨性高于其他所有纖維,比棉花耐磨性高10倍,比羊毛高20倍;當拉伸至3-6%時,彈性回復率可達100% ; 能經受上萬次折撓而不斷裂,耐疲勞性能居各種纖維之首。氨綸纖維(Polyurethane Fiber)是聚氨基甲酸酯彈性纖維的簡稱,一般寫為PU, 是一種嵌段式的共聚物,其共聚物長鏈中有軟鏈段和硬鏈段組成。根據纖維結構中軟鏈段是聚醋還是聚醚分為兩類品種,聚酯型和聚醚型。氨綸纖維通常有400% 800%的伸長, 彈性回復性能非常好,在伸長50%時,回縮率甚至超過99%。氨綸有較好的耐化學試劑性, 如耐酸堿、有機溶劑、干洗劑和漂白劑等。經平組織是經編針織物基本組織之一,其表示同一根經紗所形成的線圈輪流配置在兩個相鄰線圈縱行中的組織。本技術的面料本體I采用化纖長絲,即采用半光40D/34F DTY的錦綸紗線和 40D的氨綸紗線,并配合經編針織工藝的經平組織結構交織而成,具體地,經編針織工藝交織指雙梳櫛滿穿交織,梳櫛是經編機的導紗機構名稱,可以分成花梳櫛和地梳櫛。本技術制得的面料本體1,具有棉質手感,柔軟性好,穿著舒適感強。利用經編針織工藝結合氨綸紗線和錦綸紗線的優良特性,使得本技術的具有棉質手感的化纖面料柔軟性好,穿著舒適,面料本體I的外觀品質高,產品檔次高,能滿足現代人對服飾追求趨向于舒適化、功能性等多種需求,是目前理想而高檔的內衣褲面料之一。本技術的第一紗線11和所述第二紗線12均為開口經平組織結構。經平組織分為閉口線圈形式和開口線圈形式。開口線圈形式的經平組織,即開口經平組織是利用每根經紗在相鄰兩只織針上依次交替墊紗編織而成。一個完全組織中有兩個線圈橫列。由于線圈圈干和延展線連接處紗線彎曲,在彈性回復力作用下圈干向延展線相反方向傾斜,致使線圈縱行在織物中呈曲折狀態。另外,由于穿過圈弧的延展線壓住圈柱的一側,又使線圈轉到垂直于針織物的平面內,因而坯布兩面的外觀相似。當一個線圈斷裂并受到橫向拉伸時,線圈從斷紗處開始沿縱行逆編織方向逐一脫散,而使織物分成互不聯系的兩片,確保面料本體I在裁剪過程中不易卷邊且防脫散性好。本技術的第一紗線11的橫截面和第二紗線12的橫截面均呈圓形、橢圓形或三角形。作為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第一紗線11的橫截面和第二紗線12的橫截面均呈圓形。紗線的形狀不同則編織的面料對光澤的反射效果不同,本技術的面料本體I采用圓形的紗線,對光澤的反射效果柔和,確保本技術的面料本體I光澤度好,提高面料本體I的檔次。當然,第一紗線11的橫截面和第二紗線12的橫截面還可以呈橢圓形、三角形或其他形狀。本技術的第一紗線11的質量占總面料質量的75%,所述第二紗線12的質量占總面料質量的25%,即錦綸的含量為75%,氨綸的含量為25%。氨綸含量是經編面料的重要品質指標,氨綸含量也是對面料彈性影響最大的因素,本技術的具有棉質手感的化纖面料的氨綸的含量為25%,氨綸的含量高,彈性性能好,回彈效果好,人體穿著舒適感強。本技術的面料本體I的門幅為180cm,所述面料本體I的克重為150g/m2,滿足生產加工的需要,產品面料質量高。本技術的面料本體I呈矩形,便于根據生產加工的需要裁剪成各種形狀,使用方便。本技術的面料本體I為具有雙向彈性伸縮特性的面料本體1,彈性性能好,回彈力強,使用舒適性強。本技術的面料本體I的經向密度為51個線圈橫列/cm,緯向密度為25個線圈縱列/cm。面料的密度是指織物在單位長度內所具有的經紗或緯紗的根數。密度分為經紗密度和緯紗密度,簡稱經密和緯密。面料本體I的經向密度和緯向密度適中,確保織出的面料本體I密實度適中,有利于提升面料本體I的品質。當然,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技術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技術專利申請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具有棉質手感的化纖面料,包括面料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體包括由經編針織工藝交織而成的兩股紗線,所述兩股紗線包括原料為半光40D/34F DTY的錦綸紗線的第一紗線和原料為40D的氨綸紗線的第二紗線,所述第一紗線和第二紗線均為經平組織結構。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具有棉質手感的化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紗線和所述第二紗線均為開口經平組織結構。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具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具有棉質手感的化纖面料,包括面料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體包括由經編針織工藝交織而成的兩股紗線,所述兩股紗線包括原料為半光40D/34F?DTY的錦綸紗線的第一紗線和原料為40D的氨綸紗線的第二紗線,所述第一紗線和第二紗線均為經平組織結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孟小江,
申請(專利權)人:東莞市匯星染織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