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自動旋轉式運梁平車,包括行走臺車(1)、底盤(2)、托盤(3),該底盤(2)固定于行走臺車(1)上,電動機(7)固定于行走臺車(1)內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盤(2)上固定設有旋轉裝置(4),托盤(3)位于旋轉裝置(4)上,底盤(2)和托盤(3)通過中部的芯軸(10)活動連接。所述旋轉裝置(4)由滾輪總成(9)和千斤頂(11)組成,滾輪總成(9)固定于底盤(2)上端面,千斤頂(11)固定于底盤(2)中部橫梁(8)側面。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托盤能自動旋轉、結構簡單的特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鋼桁梁運輸設備領域,具體來說涉及一種自動旋轉式運梁平車。
技術介紹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交通運輸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而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基礎建設中,大峽 谷隨處可見,峽谷 兩岸地勢陡峭,地形變化急劇、起伏很大,河谷深達數百米,此時迫切需要修建大跨度,特大跨度或超長跨度橋梁。懸索橋是以懸索為主要承重結構的橋梁類型,主要由大纜、橋塔、錨碇、加勁梁和吊索組成。構造簡單,受力明確。由于其主要構件大纜承受拉力,材料利用效率最高。因此懸索橋是目前跨度超過IOOOm時最優可選橋型之一,并且認為在600m以上的跨度同其它橋型相比也具有很強競爭力。由于受地形及運輸條件的限制,懸索橋中加勁梁設計時一般選用鋼桁梁,通過運輸小型桿件,采用現場拼裝的方法。從經濟的角度出發,鋼桁梁的拼裝一般設在引道路基上,而鋼桁梁的橫向寬度一般均大于路基寬度,無法直接按梁段安裝方向直接進行拼裝。為解決拼裝場地的問題,將鋼桁梁在拼裝時按安裝方向旋轉90°后的方向進行,拼裝完成后通過運梁車過主纜至安裝方向進入吊裝工作階段。目前,市場上運梁車概括起來主要有兩類即輪式運梁車和軌式運梁車。且以輪式運梁車居多。此兩類運梁車均只具有運送梁的功能,不具有自身旋轉功能。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點而提供一種托盤能自動旋轉、結構簡單的自動旋轉式運梁平車。本技術的目的及解決其主要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技術的自動旋轉式運梁平車,包括行走臺車、底盤、托盤,該底盤固定于行走臺車上,行走臺車下部設有滾輪,電動機固定于行走臺車內側滾輪處,其中所述底盤上固定設有旋轉裝置,托盤位于旋轉裝置上,底盤和托盤通過中部的芯軸活動連接。上述自動旋轉式運梁平車,其中所述旋轉裝置由千斤頂和滾輪總成組成,滾輪總成固定于底盤上端面,千斤頂固定于底盤中部橫梁側面。上述自動旋轉式運梁平車,其中所述千斤頂為兩個,固定于底盤中部橫梁的兩側面。上述自動旋轉式運梁平車,其中所述行走臺車設有四個,電動機設有四臺。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術方案可知,底盤上固定設有旋轉裝置,托盤位于滾輪總成上,底盤和托盤通過中部芯軸活動連接,由于在底盤和托盤之間安裝了旋轉裝置,托盤可以芯軸為中心,相對于底盤任意角度旋轉,結構簡單,這樣使得該運梁平車進行鋼桁梁的運輸時,通過托盤的旋轉可以有效解決鋼桁加勁梁由于寬度過寬而無法通過大橋吊索的問題。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A-A剖視圖;圖3是圖I的B-B剖視圖。圖中標記I、行走臺車;2、底盤;3、托盤;4、旋轉裝置;5、銷軸;6、滾輪;7、電動機;8、橫梁;9、滾輪總成;10、芯軸;11、千斤頂。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技術提出的自動旋轉式運梁平車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參見附圖,本技術的自動旋轉式運梁平車,包括行走臺車I、底盤2、托盤3,該底盤2固定于行走臺車I上,電動機7固定于行走臺車I內側,其中所述底盤2上固定設有旋轉裝置4,托盤3位于旋轉裝置4上,底盤2和托盤3通過中部的芯軸10活動連接。所述旋轉裝置4由滾輪總成9和千斤頂11組成,滾輪總成9固定于底盤2上端面,千斤頂11固定于底盤2中部橫梁8側面。所述千斤頂11為兩個,固定于底盤2中部橫梁8的兩側面。所述行走臺車I設有四個,電動機7設有四臺。使用時,底盤2通過銷軸5固定于行走臺車I上,旋轉裝置4固定于底盤2上,底盤2中部橫梁8和托盤3的中部開有旋轉芯軸孔,底盤2和托盤3通過芯軸10活動連接。這樣托盤3可以芯軸10為中心,相對于底盤2任意角度旋轉。行走臺車I下部設有滾輪6,電動機7固定于行走臺車I內側滾輪6處,電動機7經減速后驅動行走臺車I上的滾輪6,使之在固定軌道上運行。行走臺車I設有四個,位于底盤2四個角處,使本技術的自動旋轉式運梁平車運行平穩。每臺行走臺車I配有一個電動機7,共設有四臺電動機7。旋轉裝置4由千斤頂11和滾輪總成9組成,滾輪總成9固定于底盤2上端面,千斤頂11固定于底盤2中部橫梁8側面,通過千斤頂11和滾輪總成9控制托盤3的旋轉。鋼桁加勁梁在拼裝場拼裝完成后,吊裝到運梁平車的托盤3上,吊裝方向與鋼桁加勁梁安裝方向成90度,運輸至安裝區域后,通過安裝在底盤2和托盤3之間的旋轉裝置4,使運梁平車的托盤旋轉90度,達到安裝要求。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技術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脫離本技術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技術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技術技術方案的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自動旋轉式運梁平車,包括行走臺車(I)、底盤(2)、托盤(3),該底盤(2)固定于行走臺車(I)上,電動機(7)固定于行走臺車(I)內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盤(2)上固定設有旋轉裝置(4),托盤(3)位于旋轉裝置(4)上,底盤(2)和托盤(3)通過中部的芯軸(10)活動連接。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動旋轉式運梁平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裝置(4)由滾輪總成(9)和千斤頂(11)組成,滾輪總成(9)固定于底盤(2)上端面,千斤頂(11)固定于底盤(2)中部橫梁(8)側面。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旋轉式運梁平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頂(11)為兩個,固定于底盤(2)中部橫梁(8)的兩側面。4.如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自動旋轉式運梁平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臺車(I)設有四個,電動機(7 )設有四臺。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自動旋轉式運梁平車,包括行走臺車(1)、底盤(2)、托盤(3),該底盤(2)固定于行走臺車(1)上,電動機(7)固定于行走臺車(1)內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盤(2)上固定設有旋轉裝置(4),托盤(3)位于旋轉裝置(4)上,底盤(2)和托盤(3)通過中部的芯軸(10)活動連接。所述旋轉裝置(4)由滾輪總成(9)和千斤頂(11)組成,滾輪總成(9)固定于底盤(2)上端面,千斤頂(11)固定于底盤(2)中部橫梁(8)側面。本技術具有托盤能自動旋轉、結構簡單的特點。文檔編號E01D21/00GK202743920SQ20122044427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3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3日專利技術者韓洪舉, 黃坤全, 彭力, 黃志如, 劉小飛, 冉茂學, 郭吉平, 馬平 申請人:貴州路橋集團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自動旋轉式運梁平車,包括行走臺車(1)、底盤(2)、托盤(3),該底盤(2)固定于行走臺車(1)上,電動機(7)固定于行走臺車(1)內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盤(2)上固定設有旋轉裝置(4),托盤(3)位于旋轉裝置(4)上,底盤(2)和托盤(3)通過中部的芯軸(10)活動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韓洪舉,黃坤全,彭力,黃志如,劉小飛,冉茂學,郭吉平,馬平,
申請(專利權)人:貴州路橋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