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微流控芯片空間實驗裝置抗震動防沖擊賦形包,屬于空間實驗裝置技術領域。它包括賦形包體、賦形包蓋、拉鏈和尼龍搭扣,外圍裝置是角連接件、束縛帶、束縛帶扣和微流控芯片空間實驗裝置;實驗裝置裝入包體內,賦形包體和實驗裝置外表面的接觸面采用尼龍搭扣互鎖,賦形包上開有電源開關操作孔開散熱孔;賦形包體背面、設置賦形包蓋,通過拉鏈開啟或閉合;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與艙壁固定采用束縛帶緊固方式固定在艙壁安裝板上,束縛帶在賦形包正面用束縛帶扣勒緊固定。這種賦形包結構提高了微流控芯片空間實驗裝置抗震動防沖擊的性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抗震動防沖擊賦形包,具體涉及一種空間實驗裝置的抗震動防沖擊賦形包,屬于空間實驗裝置
技術介紹
微流控芯片空間實驗裝置是飛船搭載的試驗裝置,應用于空間微重力環境基因擴增實驗,為保證飛船發射過程產生的加速度、振動、沖擊和飛船再入大氣層的氣動力及著陸沖擊環境下實驗裝置完好無損,實驗裝置除結構采取減震措施外,還需要對實驗裝置在飛船艙內固定方式和防沖擊性能方面進行特殊設計,以確保裝置空間實驗運行正常。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抗震動防沖擊賦形包,能夠避免裝置在進行空間實驗時受到震動和沖擊的影響。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微流控芯片空間實驗裝置抗震動防沖擊賦形包,它包括賦形包體、賦形包蓋、拉鏈和尼龍搭扣,外圍裝置是角連接件、束縛帶、束縛帶扣和微流控芯片空間實驗裝置;其中,賦形包體的外形與微流控芯片空間實驗裝置的外形一致,賦形包體對應微流控芯片空間實驗裝置開關處的位置開有電源開關操作孔,賦形包體的各個表面上還開有散熱孔,以利于微流控芯片空間試驗裝置工作中散熱的需要,賦形包體的外表面上還開有穿帶孔,賦形包體和賦形包蓋之間由拉鏈連接實現賦形包蓋對賦形包體的連接和封閉;微流控芯片空間試驗裝置由賦形包體開口端裝入,將賦形包蓋的尼龍搭扣與微流控芯片空間試驗裝置上的尼龍搭扣粘接后鎖上拉鏈;束縛帶的一端固定連接在航天器艙壁上的角連接件上,束縛帶的自由端穿過穿帶孔后將賦形包體完全束縛后由束縛帶扣將其勒緊固定在航天器艙壁上。賦形包體和賦形包蓋的材料采用里外雙層布面內充發泡材料;有益效果本技術將微流控芯片空間實驗裝置完全包覆在包體內部,由于賦形包體和賦形包蓋的材料采用里外雙層布面內充發泡材料,因此提高了微流控芯片空間實驗裝置抗震動防沖擊的性能;賦形包體上開有散熱孔和電源開關操作孔,使微流控芯片空間實驗裝置能夠良好的散熱以及便于對微流控芯片空間實驗裝置的操控;賦形包整體通過航天器艙體內標配的角連接件和束縛帶來固定微流控芯片空間實驗裝置,充分利用了現有設備,微流控芯片空間實驗裝置可根據太空艙內空間的布局需要進行調整,具有結構簡單,操作簡便的特點。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剖示圖。其中,I-角連接件、2-拉鏈、3-尼龍搭扣、4-賦形包體、5-賦形包蓋、6_微流控芯片空間實驗裝置、7-穿帶孔、8-散熱孔、9-束縛帶扣、10-電源開關操作孔、11-束縛帶具體實施方式如附圖I和2所示,本專利技術的微流控芯片空間實驗裝置抗震動防沖擊賦形包,包括賦形包體4、賦形包蓋5、拉鏈2和尼龍搭扣3,外圍裝置是角連接件I、束縛帶11、束縛帶扣9和微流控芯片空間試驗裝置6 ;賦形包體4為與微流控芯片空間實驗裝置6外形一致的正方形結構,其中,賦形包體4和賦形包蓋5之間由拉鏈2連接實現賦形包蓋5對賦形包體4的連接和封閉,賦形包體4對應微流控芯片空間實驗裝置6開關處的位置開有電源開關操作孔10,在賦形包體4上除電源開關操作孔10所在的表面上均開有散熱孔8,散熱孔8利于微流控芯片空間試驗裝置6工作中散熱的需要,賦形包體4的外表面上還開有并列的兩行穿帶孔7,束縛帶11的一端固定連接在航天器艙壁上的角連接件I上,束縛帶11的自由端穿過穿帶孔7后將賦形包體4完全束縛后由束縛帶扣9將其勒緊固定在航天器艙壁上;賦形包蓋5的內側面上連接一層尼龍搭扣3,微流控芯片空間試驗裝置6與賦形包蓋5的內側面的相對面也連接一層尼龍搭扣3 ;束縛帶扣9的作用如同皮帶鎖扣,實現束縛帶11對賦形包體4的勒緊連接以及束縛的松緊程度; 賦形包體4和賦形包蓋5的材料采用里外雙層布面內充發泡材料;當航天器進行空間試驗時,微流控芯片空間試驗裝置6裝入賦形包體4內部,將賦形包蓋5的尼龍搭扣與微流控芯片空間試驗裝置6上的尼龍搭扣粘接后鎖上拉鏈2,此時微流控芯片空間試驗裝置6被完全包覆在賦形包體4和賦形包蓋5內部;賦形包整體通過角連接件I和束縛帶11固定在航天器艙壁上,需要取出微流控芯片空間試驗裝置6時,開啟束縛帶扣9即可將微流控芯片空間試驗裝置6連同賦形包體4和賦形包蓋5整體解除與航天器艙壁的連接。權利要求1.一種微流控芯片空間實驗裝置抗震動防沖擊賦形包,其特征是,包括賦形包體(4)、賦形包蓋(5)、拉鏈(2)和尼龍搭扣(3),外圍裝置是角連接件(I)、束縛帶(11)、束縛帶扣(9)和微流控芯片空間試驗裝置(6);其中,賦形包體(4)為與微流控芯片空間實驗裝置(6)外形一致的結構,賦形包體(4)對應微流控芯片空間實驗裝置(6)開關處的位置開有電源開關操作孔(10),在賦形包體(4)上除電源開關操作孔(10)所在的表面上均開有散熱孔(8),賦形包體(4)的外表面上還開有穿帶孔(7),賦形包蓋(5)的內側面上連接一層尼龍搭扣(3),微流控芯片空間試驗裝置(6)與賦形包蓋(5)的內側面的相對面也連接一層尼龍搭扣(3); 其連接關系為賦形包體(4)和賦形包蓋(5)之間由拉鏈(2)連接實現賦形包蓋(5)對賦形包體(4)的連接和封閉;微流控芯片空間試驗裝置(6)由賦形包體(4)開口端裝入,將賦形包蓋(5)的尼龍搭扣(3)與微流控芯片空間試驗裝置(6)上的尼龍搭扣(3)粘接后鎖上拉鏈(2 );束縛帶(11)的一端固定連接在航天器艙壁上的角連接件(I)上,束縛帶(11)的自由端穿過穿帶孔(7)后將賦形包體(4)完全束縛后由束縛帶扣(9)將其勒緊固定在航天器艙壁上。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空間實驗裝置抗震動防沖擊賦形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賦形包體(4 )和賦形包蓋(5 )的材料采用里外雙層布面內充發泡材料。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空間實驗裝置抗震動防沖擊賦形包,其特征是,束縛帶扣(9)實現束縛帶(11)之間的連接和對賦形包體(4)束縛的松緊程度。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微流控芯片空間實驗裝置抗震動防沖擊賦形包,屬于空間實驗裝置
它包括賦形包體、賦形包蓋、拉鏈和尼龍搭扣,外圍裝置是角連接件、束縛帶、束縛帶扣和微流控芯片空間實驗裝置;實驗裝置裝入包體內,賦形包體和實驗裝置外表面的接觸面采用尼龍搭扣互鎖,賦形包上開有電源開關操作孔開散熱孔;賦形包體背面、設置賦形包蓋,通過拉鏈開啟或閉合;本技術與艙壁固定采用束縛帶緊固方式固定在艙壁安裝板上,束縛帶在賦形包正面用束縛帶扣勒緊固定。這種賦形包結構提高了微流控芯片空間實驗裝置抗震動防沖擊的性能。文檔編號B64G4/00GK202743487SQ20122028598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14日專利技術者劉經建 申請人:北京理工大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微流控芯片空間實驗裝置抗震動防沖擊賦形包,其特征是,包括賦形包體(4)、賦形包蓋(5)、拉鏈(2)和尼龍搭扣(3),外圍裝置是角連接件(1)、束縛帶(11)、束縛帶扣(9)和微流控芯片空間試驗裝置(6);其中,賦形包體(4)為與微流控芯片空間實驗裝置(6)外形一致的結構,賦形包體(4)對應微流控芯片空間實驗裝置(6)開關處的位置開有電源開關操作孔(10),在賦形包體(4)上除電源開關操作孔(10)所在的表面上均開有散熱孔(8),賦形包體(4)的外表面上還開有穿帶孔(7),賦形包蓋(5)的內側面上連接一層尼龍搭扣(3),微流控芯片空間試驗裝置(6)與賦形包蓋(5)的內側面的相對面也連接一層尼龍搭扣(3);其連接關系為:賦形包體(4)和賦形包蓋(5)之間由拉鏈(2)連接實現賦形包蓋(5)對賦形包體(4)的連接和封閉;微流控芯片空間試驗裝置(6)由賦形包體(4)開口端裝入,將賦形包蓋(5)的尼龍搭扣(3)與微流控芯片空間試驗裝置(6)上的尼龍搭扣(3)粘接后鎖上拉鏈(2);束縛帶(11)的一端固定連接在航天器艙壁上的角連接件(1)上,束縛帶(11)的自由端穿過穿帶孔(7)后將賦形包體(4)完全束縛后由束縛帶扣(9)將其勒緊固定在航天器艙壁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經建,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理工大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