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印刷材料盒,其以可裝卸的方式安裝至盒安裝部,所述印刷材料盒包括:殼體,該殼體包括前表面和后表面、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第三側面和第四側面;設置在殼體內的印刷材料容納部;設置在殼體內的印刷材料流道,該印刷材料流道的一端具有印刷材料供應口,另一端與印刷材料容納部連接;以及設置在殼體的前表面上的兩個插入孔,被用于印刷材料的用盡檢測的頂桿被插入第一插入孔中。印刷材料供應管被插入第二插入孔中,并且在所述第二插入孔的內部配置有被印刷材料供應管插入的印刷材料供應口。其中,第一插入孔被設置在前表面上的第一側面與第二側面之間的中間位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印刷材料盒能夠簡化印刷材料盒的構造。(*該技術在202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在內部容納印刷材料的印刷材料盒。
技術介紹
作為印刷裝置的一個例子的打印機將墨水從印刷頭向記錄對象物體(例如印刷紙)排出并進行印刷。作為向印刷頭供應墨水的技術,已知有利用在內部容納墨水的墨盒(也簡稱為“盒”)的技術。這里,如果在沒有從盒向印刷頭供應墨水的狀態下使印刷頭動作,就會導致所謂的空打,從而有時會發生印刷頭受到損傷等問題。從而,已知有在盒或打印機上搭載用于檢測盒內部的墨水用沒的狀態、或墨水剩余很少的狀態的檢測裝置的技術(例如,專利文獻1、2)。另外,將墨水用沒的狀態、或者墨水剩余很少的狀態稱為墨水用盡。 在先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I :日本專利文獻特開2008-270750號公報專利文獻2 日本專利文獻特開2007-136807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專利文獻I的技術利用壓電型檢測裝置來檢測墨水用盡。該技術在盒中設置液體檢測部,通過壓電型檢測裝置檢測檢測室的容積變化,由此來檢測墨水用盡。在專利文獻I的技術中,需要在盒的內部設置用于向壓電型檢測裝置供應電力和在壓電型檢測裝置與打印機間進行信號收發的電導通裝置(配線或電極端子等)。因此,盒的構造變得復雜,可能導致盒尺寸變大、制造成本增加。專利文獻2的技術通過光學檢測機構來檢測墨水用盡。在該技術中,設置位置隨著副罐的容積變化而變化的構造物,并通過利用光學傳感器檢測出該構造物的位移來檢測墨水用盡。在專利文獻2的技術中,如果副罐、構造物以及光學傳感器的位置關系偏離所設計的準確的位置關系,則有可能無法進行墨水用盡的檢測。另外,上述那樣的各種問題不限于容納用于印刷的墨水的盒,對于噴射墨水以外的其他種類的液體的印刷裝置以及用于該印刷裝置的盒來說也存在同樣的問題。鑒于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抑制盒或印刷裝置的大型化的技術。此外,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將盒相對于印刷裝置的盒安裝部高精度地定位的技術。此外,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準確地進行印刷材料的用盡檢測的技術。另外,出于參考目的,日本專利文獻特愿2010-285972的公開內容被并入說明書中。用于解決技術問題的手段本技術就是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中的至少一部分而作出的,其能夠按以下的方式或者適用例來實現。(適用例I)一種印刷材料盒(以下也稱“盒”),所述盒以可裝卸的方式被安裝至盒安裝部,所述盒安裝部包括印刷材料供應管,所述印刷材料供應管被固定在裝置側前壁部,并具有在預定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軸;頂桿,所述頂桿被設置在所述裝置側前壁部上,具有與所述中心軸平行的軸并能夠沿著所述軸方向移動;以及傳感器,所述傳感器檢測所述頂桿的位移;所述盒包括殼體,當將相互垂直的三個空間軸作為X軸、Y軸、Z軸,將沿著所述X軸、Y軸、Z軸的方向分別作為X軸方向、Y軸方向、Z軸方向,將所述盒插入所述盒安裝部的方向作為-Y軸方向,并將所述盒從所述盒安裝部卸下的方向作為+Y軸方向時,該殼體包括前表面和后表面,所述前表面和所述后表面是在所述Y軸方向上相對的兩個面,其中,所述前表面位于所述-Y軸方向側,并呈所述Z軸方向上的尺寸比所述X軸方向上的尺寸大的大致長方形,所述后表面位于所述+Y軸方向側;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所述第一側面和所述第二側面是與所述前表面及所述后表·面相交并在所述Z軸方向上相對的兩個面,其中,所述第一側面位于+Z軸方向側,所述第二側面位于-Z軸方向側;以及第三側面和第四側面,所述第三側面和所述第四側面是與所述前表面、所述后表面、所述第一側面以及所述第二側面相交并在所述X軸方向上相對的兩個面,其中,所述第三側面位于+X軸方向側,所述第四側面位于-X軸方向側;設置在所述殼體內的印刷材料容納部;設置在所述前表面的第一插入孔,所述第一插入孔供所述頂桿插入;設置在所述前表面的第二插入孔,所述第二插入孔供所述印刷材料供應管插入,并且在所述第二插入孔的內部配置有被所述印刷材料供應管插入的印刷材料供應口 ;以及設置在所述殼體內的印刷材料流道,所述印刷材料流道的一端具有所述印刷材料供應口,另一端與所述印刷材料容納部連接;其中,所述第一插入孔被設置在所述前表面上的、所述第一側面和所述第二側面之間的中間位置。在適用例I所述的盒中,沒有設置用于對盒內的印刷材料用沒或者剩余很少的狀況進行檢測(稱為“用盡檢測”)的壓電型檢測機構。由此,不需要在盒的內部設置用于電力供應或在上述檢測機構與打印機進行信號收發的電導通裝置(配線或電極端子等),因而能夠簡化盒的構造。從而,能夠將盒小型化。此外,能夠降低盒的制造成本。此外,在適用例I的盒中,第一插入孔被設置在前表面上的第一側面與第二側面之間的中間位置。即,在前表面的長度方向上的中間位置進行定位。假設在離盒的前表面的長度方向上的一個端部近的位置進行定位,盡管能夠抑制一個端部附近的位置偏差,但無法抑制另一個端部附近的位置偏差,并且該偏差會變大。但是,根據適用例I的盒,由于在盒的前表面的長度方向上的中間位置進行定位,因而能夠將長度方向上的兩端部的位置偏差抑制在同等程度。從而,能夠高精度并且高效地將盒相對于盒安裝部進行定位。這里,“第一裝置側側壁部和第二裝置側側壁部之間的中間位置”或“第一側面與第二側面之間的中間位置”中用到的“中間位置”不必是完全中間,只要不偏向其中某一個側面或側壁部而配置即可。例如,“中間位置”也包括從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的Z軸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偏離的位置。具體來說,“中間位置”包括第一插入孔的中心軸與中心位置的距離相對于第一側面與第二側面在Z軸方向上的距離為10%以內的范圍內的位置。另外,為了更靠中間配置第一插入孔的中心軸,優選“中間位置”包括與中心位置的距離相對于第一側面與第二側面在Z軸方向上的距離為7. 5%以內的范圍內的位置。(適用例2)如適用例I所述的盒,還包括檢測室,所述檢測室設置在所述印刷材料流道的中途,并且所述檢測室的容積根據其內部壓力的變化而變化;以及杠桿部件,所述杠桿部件與所述頂桿的頂端抵接,并且所述杠桿部件根據所述檢測室的容積的變化而位移,由此沿所述軸方向移動所述頂桿。根據適用例2所述的盒,通過將被用于印刷材料的用盡檢測的頂桿插入到第一插入孔,在盒的前表面的長度方向上的中間位置進行盒相對于盒安裝部的定位。由此,能夠抑制盒相對于頂桿的位置偏差,能夠準確地進行印刷材料的用盡檢測。此外,由于使用在印刷材料的用盡檢測中使用的頂桿進行盒相對于盒安裝部的定位,不必另外設置用于定位的部 件,從而能降低部件數量,盒也能夠小型化。此外,安裝盒的印刷裝置也能小型化。(適用例3)如適用例I或適用例2所述的盒,其中,配置在所述頂桿的外周的頂桿罩也被插入所述第一插入孔中。根據適用例3所述的盒,能夠防止頂桿與形成第一插入孔的壁接觸,因此能夠使頂桿與檢測室的容積變化對應而順暢地移動。由此,能夠更加準確地進行印刷材料用盡的檢測。(適用例4)如適用例I至適用例3中任一項所述的盒,其中,所述殼體包括保護容器,所述保護容器在所述-Y軸方向側具有開口,并在內部容納所述印刷材料容納部;以及蓋,所述蓋設置在所述-Y軸方向側,并以封閉所述保護容器的所述開口的方式被安裝到所述保護容器上;其中,所述第二插入孔和所述第一插入孔被設置在所述蓋上。根據適用例4所述的盒,殼體包括保護容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印刷材料盒,所述印刷材料盒以可裝卸的方式被安裝至盒安裝部,所述盒安裝部包括:印刷材料供應管,所述印刷材料供應管被固定在裝置側前壁部,并具有在預定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軸;頂桿,所述頂桿被設置在所述裝置側前壁部上,具有與所述中心軸平行的軸并能夠沿著所述軸方向移動;以及傳感器,所述傳感器檢測所述頂桿的位移;所述印刷材料盒包括:殼體,當將相互垂直的三個空間軸作為X軸、Y軸、Z軸,將沿著所述X軸、Y軸、Z軸的方向分別作為X軸方向、Y軸方向、Z軸方向,將所述印刷材料盒插入所述盒安裝部的方向作為?Y軸方向,并將所述印刷材料盒從所述盒安裝部卸下的方向作為+Y軸方向時,該殼體包括:前表面和后表面,所述前表面和所述后表面是在所述Y軸方向上相對的兩個面,其中,所述前表面位于所述?Y軸方向側,并呈所述Z軸方向上的尺寸比所述X軸方向上的尺寸大的大致長方形,所述后表面位于所述+Y軸方向側;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所述第一側面和所述第二側面是與所述前表面及所述后表面相交并在所述Z軸方向上相對的兩個面,其中,所述第一側面位于+Z軸方向側,所述第二側面位于?Z軸方向側;以及第三側面和第四側面,所述第三側面和所述第四側面是與所述前表面、所述后表面、所述第一側面以及所述第二側面相交并在所述X軸方向上相對的兩個面,其中,所述第三側面位于+X軸方向側,所述第四側面位于?X軸方向側;設置在所述殼體內的印刷材料容納部;設置在所述前表面的第一插入孔,所述第一插入孔供所述頂桿插入;設置在所述前表面的第二插入孔,所述第二插入孔供所述印刷材料供應管插入,并且在所述第二插入孔的內部配置有被所述印刷材料供應管插入的印刷材料供應口;以及設置在所述殼體內的印刷材料流道,所述印刷材料流道的一端具有所?述印刷材料供應口,另一端與所述印刷材料容納部連接;其中,所述第一插入孔被設置在所述前表面上的、所述第一側面和所述第二側面之間的中間位置。...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唐澤政弘,青木雄司,佐藤洋,高橋優,
申請(專利權)人: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