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夾具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適用于直齒輪磨削內孔的夾具,包括:套筒、定位機構;定位機構包括:定位板、限位裝置、軸套;套筒的一端為直徑小于套筒的內徑的通孔,在套筒的內壁設置有至少3個凸緣,在凸緣上開設有溝槽;定位板的板面為多邊形,且多邊形的角為與溝槽相切合的圓弧;限位裝置設置在定位板上;軸套套在限位裝置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從齒輪加工的角度出發,穩固定位齒輪,即提高齒輪安裝孔與齒形分度圓的形位公差,從而提高對齒輪進行內孔磨削的加工精度和裝配精度,使輪系的傳動平穩,減少沖擊噪聲,達到減低齒輪傳動噪聲的目的。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使用方便,效果顯著,實用性強。(*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夾具
,主要適用于適用于直齒輪磨削內孔的夾具。
技術介紹
在機械制造行業中,齒輪傳動是工程機械傳動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齒輪在運轉時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振動與噪聲,齒輪傳動噪聲也是傳動系統噪聲的主要根源。齒輪傳動的減噪設計重點從齒輪設計、齒輪加工、輪系及齒輪箱三個方面展開。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適用于直齒輪磨削內孔的夾具,它可以穩固定位齒輪,從而提高對齒輪進行內孔磨削的精度,進而降低齒輪傳動噪聲。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適用于直齒輪磨削內孔的夾具包括套筒、定位機構;所述定位機構包括定位板、限位裝置、軸套;所述套筒的一端為直徑小于套筒的內徑的通孔,在套筒的內壁設置有至少3個凸緣,在所述凸緣上開設有溝槽;所述定位板的板面為多邊形,且所述多邊形的角為與所述溝槽相切合的圓弧;所述限位裝置設置在定位板上;所述軸套套在限位裝置上。進一步的,所述溝槽為偏心圓弧。進一步的,在所述凸緣上靠近所述通孔的一端,在與所述套筒的軸垂直的方向上開設有所述溝槽。進一步的,所述軸套的數量為3個;所述限位裝置的數量也為3個;在所述套筒的內壁上設置有3個凸緣,在所述凸緣上開設有溝槽;所述定位板的板面為3條長度相等的邊由3段長度和弧度均相等的圓弧連接形成的封閉圖形,且所述圓弧與所述溝槽相切合;限位裝置各自分別設置在圓弧處,均與定位板的板面垂直,且在定位板的板面的同側;軸套各自分別套在限位裝置上。進一步的,所述軸套的數量為3個;所述限位裝置的數量也為3個;在所述套筒的內壁上設置有3個凸緣,在所述凸緣上靠近所述通孔的一端,在與套筒的軸垂直的方向上開設有溝槽;所述定位板的板面為3條長度相等的邊由3段長度和弧度均相等的圓弧連接形成的封閉圖形,且所述圓弧與所述溝槽相切合;限位裝置各自分別設置在圓弧處,均與定位板的板面垂直,且在定位板的板面的同側;軸套各自分別套在限位裝置上。進一步的,所述軸套的數量為3個;所述限位裝置的數量也為3個;在所述套筒的內壁上等距設置有3個凸緣,在所述凸緣上靠近所述通孔的一端,在與套筒的軸垂直的方向上開設有溝槽;所述定位板的板面為3條長度相等的邊由3段長度和弧度均相等的圓弧連接形成的封閉圖形,且所述圓弧與所述溝槽相切合;限位裝置各自分別設置在圓弧處,均與定位板的板面垂直,且在定位板的板面的同側;軸套各自分別套在限位裝置上。進一步的,所述軸套為外壁中部凹陷結構。進一步的,所述限位裝置為螺釘。進一步的,所述軸套的內徑大于或者等于所述螺釘的直徑。進一步的,所述軸套的內徑大于所述螺釘的直徑。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技術從齒輪加工的角度出發,穩固定位齒輪,即提高齒輪安裝孔與齒形分度圓的形位公差,從而提高對齒輪進行內孔磨削的加工精度和裝配精度,使輪系的傳動平穩,減少沖擊噪聲,達到減低齒輪傳動噪聲的目的。本技術使用方便,效果顯著,實用性強。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適用于直齒輪磨削內孔的夾具中的套筒的主視剖面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適用于直齒輪磨削內孔的夾具中的套筒的俯視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適用于直齒輪磨削內孔的夾具中的定位機構的主視剖面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適用于直齒輪磨削內孔的夾具中的定位機構的俯視圖。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適用于直齒輪磨削內孔的夾具使用時的結構示意圖。其中,I-溝槽,2-凸緣,3-螺釘,4-軸套,5-定位板,6_齒輪,7_通孔。具體實施方式為進一步闡述本技術為達成預定技術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技術提出的適用于直齒輪磨削內孔的夾具的具體實施方式及工作原理進行詳細說明。由圖I、圖2、圖3、圖4可知,本技術提供的適用于直齒輪磨削內孔的夾具包括套筒、定位機構;定位機構包括定位板5、限位裝置、軸套4 ;套筒的一端為直徑小于套筒的內徑的通孔7,通孔7的內徑大于待內孔磨削的齒輪的內徑。在套筒的內壁設置有至少3個凸緣2,在本實施例中,在套筒的內壁等距設置有3個凸緣2。在凸緣2上靠近通孔7的一端,在與套筒的軸垂直的方向上開設有溝槽I。溝槽I為偏心圓弧,且從通孔7往里看,在順時針方向上,溝槽I的深度逐漸變淺。定位板5的板面為多邊形,多邊形的角為與溝槽I相切合的圓弧,且定位板5的厚度與溝槽I的高度相互匹配;限位裝置設置在定位板5上;軸套4套在限位裝置上,軸套4為外壁中部凹陷結構。優選的,在本實施例中,軸套4的數量為3個;限位裝置的數量也為3個;定位板5的板面為3條長度相等的邊由3段長度和弧度均相等的圓弧連接形成的封閉圖形;且圓弧與溝槽I相切合;限位裝置各自分別設置圓弧處,均與定位板5的板面垂直,且在定位板5的板面的同側;軸套4各自分別套在限位裝置上。優選的,限位裝置為螺釘3,軸套4的內徑大于或者等于螺釘3的直徑,在本實施例中,軸套4的內徑大于螺釘3的直徑。由圖5可知,使用本技術提供的適用于直齒輪磨削內孔的夾具對齒輪6的內孔進行磨削加工時,首先將齒輪6平放在定位板5上,再將軸套4各自分別套在螺釘3上,接著將帶有軸套4的螺釘3安裝在定位板5上,使螺釘3和軸套4可正好卡在齒輪6的鋸齒的齒形間,此時齒輪6被螺釘3限位,即固定在定位板5上。從通孔7往套筒的里面看,將帶有齒輪6的定位板5在套筒內的溝槽I內順時針旋轉。由于溝槽I為順時針偏心圓弧,故當帶有齒輪6的定位板5在溝槽I內順時針旋轉時,定位板5被磨擦自鎖。此時已與齒輪6的兩個鋸齒的齒形相切的軸套4正好與套筒的凸緣2相切,由于軸套4的內徑大于螺釘3的直徑,故定位板5在套筒內的溝槽I內順時針旋轉時,軸套4可在螺釘3周圍自動定位圓心并作出相應的形變,從而將當帶有齒輪6的定位板5與套筒固定,實現對齒輪6的精確定位。這時,再利用砂輪或磨頭通過套筒的通孔7對齒輪6的內孔進行磨削加工即可。本技術從齒輪加工的角度出發,穩固定位齒輪,即提高齒輪安裝孔與齒形分度圓的形位公差,從而提高對齒輪進行內孔磨削的加工精度和裝配精度,使輪系的傳動平穩,減少沖擊噪聲,達到減低齒輪傳動噪聲的目的。本技術使用方便,效果顯著,實用性強。最后所應說明的是,以上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以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實例對本技術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技術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技術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權利要求1.一種適用于直齒輪磨削內孔的夾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定位機構;所述定位機構包括定位板、限位裝置、軸套;所述套筒的一端為直徑小于套筒的內徑的通孔,在套筒的內壁設置有至少3個凸緣,在所述凸緣上開設有溝槽;所述定位板的板面為多邊形,且所述多邊形的角為與所述溝槽相切合的圓弧;所述限位裝置設置在定位板上;所述軸套套在限位裝置上。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適用于直齒輪磨削內孔的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溝槽為偏心圓弧。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適用于直齒輪磨削內孔的夾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緣上靠近所述通孔的一端,在與所述套筒的軸垂直的方向上開設有所述溝槽。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適用于直齒輪磨削內孔的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軸套的數量為3個;所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適用于直齒輪磨削內孔的夾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定位機構;所述定位機構包括:定位板、限位裝置、軸套;所述套筒的一端為直徑小于套筒的內徑的通孔,在套筒的內壁設置有至少3個凸緣,在所述凸緣上開設有溝槽;所述定位板的板面為多邊形,且所述多邊形的角為與所述溝槽相切合的圓弧;所述限位裝置設置在定位板上;所述軸套套在限位裝置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軍燦,
申請(專利權)人:湖北三江航天萬山特種車輛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