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特形面的壓緊裝置,屬于機械加工設備,該裝置包括一固定底座、第一支撐軸、第二支撐軸、第一限位裝置、第二限位裝置、支撐螺母、第一壓板、第二壓板、第一螺桿、第二螺桿和壓緊螺母。該裝置中定位套過渡配合安裝于第一支撐軸、第二支撐軸上端的外圓柱面上,對工件實施定位,不僅滿足不同工件的加工要求,保證了橋式特形壓板上表面處于水平狀態(tài),有利于壓緊螺母垂直壓緊橋式特形壓板,從而實現(xiàn)牢固壓緊工件,可對工件特殊形狀表面實現(xiàn)牢固壓緊,且裝取方便。(*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機械加工設備,涉及一種特形面的壓緊裝置。
技術介紹
在日常生產(chǎn)制造過程中,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具有特殊形狀的工件,由于工件沒有規(guī)則的表面,因此裝夾就成了問題,通常的辦法是在特形面上銑幾處基準平面,用來裝夾壓緊工件,這樣既降低了工件的強度又影響了工件的美觀。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簡單、實用和裝取方便特形面的壓緊裝置,解決特形工件在機械加工時無法裝夾的問題。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特形面的壓緊裝置,包括一固定底座、第一支撐軸、第二支撐軸、第一限位裝置、第二限位裝置、支撐螺母、第一壓板、第二壓板、第一螺桿、第二螺桿和壓緊螺母;其中,所述第一支撐軸的一端和第二支撐軸的一端分別固定在所述固定底座的兩端,所述第一支撐軸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限位裝置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撐軸的另一端與所述支撐螺母連接,所述支撐螺母與所述第二限位裝置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螺桿和所述第二螺桿分別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撐軸和所述第二支撐軸之間,所述螺桿的一端與所述固定底座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螺桿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壓板固定連接,第一壓板與所述第一壓緊螺母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螺桿的一端與所述固定底座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螺桿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壓板固定連接。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裝置和所述第二限位裝置均分別為定位套。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撐軸的上端有一臺階面。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撐軸的上端表面有外螺紋。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壓板為倒立的凸形結(jié)構(gòu)。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壓板的上凸面與工件弧面相接,所述下凸面的上下兩端分別有一 U形槽。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螺桿和第二螺桿均為拉緊螺桿。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螺桿分別與所述U形槽上下貼合。本技術提供的特形面的壓緊裝置,定位套過渡配合安裝于第一支撐軸、第二支撐軸上端的外圓柱面上,對工件實施定位,不僅滿足不同工件的加工要求,保證了橋式特形壓板上表面處于水平狀態(tài),有利于壓緊螺母垂直壓緊橋式特形壓板,從而實現(xiàn)牢固壓緊工件,可對工件特殊形狀表面實現(xiàn)牢固壓緊,且裝取方便。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特形面的壓緊裝主視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第一壓板主視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第一壓板俯視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第一壓板左視圖;I、固定底座,2、第一支撐軸,3、第二支撐軸,4、支撐螺母,5、第一定位套,6、第一壓板,7、第二壓板,8、第一螺桿,9、壓緊螺母,10、防松螺釘,11、工件,12、第二定位套,13、第二螺桿。具體實施方式參見圖1,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特形面的壓緊裝置,該裝置包括一固定底座I、第一支撐軸2、第二支撐軸3、第一限位裝置、第二限位裝置、支撐螺母4、第一壓板6、第二壓板7、第一螺桿8、第二螺桿13和壓緊螺母9 ;其中,第一支撐軸2的一端和第二支撐軸3的一端通過防松螺釘10緊固在固定底座I的兩端,第一支撐軸2的另一端與第一限位裝置固定連接,第二支撐軸3的另一端與支撐螺母4連接,支撐螺母4與第二限位裝置固定連接,第一螺桿8和第二螺桿13分別固定在第一支撐軸2和第二支撐軸3之間,第一螺桿8的一端與固定底座I固定連接,第一螺桿8的另一端與第一壓板6固定連接,第一壓板6與第一壓緊螺母9固定連接,第二螺桿13的一端與固定底座I固定連接,第二螺桿13的另一端與第二壓板7固定連接。在本技術實施例中,第一限位裝置為第一定位套5,第二限位裝置為第二定位套12。其中,第一定位套5和第二定位套12過渡配合安裝于第一支撐軸2和第二支撐軸3上端的外圓柱面上,對工件11實施定位,根據(jù)工件定位孔的不同,可更換定位套,滿足不同工件的加工要求.其中,第一支撐軸2的上端有一臺階面,可以起到支撐工件11的作用。 其中,第二支撐軸3的上端表面有外螺紋,用于裝配可支撐螺母4起到可調(diào)支撐工件11的作用。為防止橋式特形壓板的弧面與工件待壓部位的弧面接觸是,在壓緊過程中橋式特形壓板沿工件弧面產(chǎn)生下滑,第一壓板6為倒立的凸形結(jié)構(gòu)(參見圖4)。第一壓板6的上凸面與工件11弧面相接(參見圖2),下凸面的上下兩端分別有一 U形槽(參見圖3)。第一螺桿8與第一壓板6的上下兩端的U形槽貼合。U形槽的槽底與拉緊螺桿貼合阻止了橋式特形壓板沿工件弧面的下滑,同時使橋式特形壓板的裝卸更加方便。第一壓板6具有弧面與工件11待壓部位的弧面保持一致,在壓緊過程中兩弧面基本貼合,使受壓面增大,同時保證了橋式特形壓板上表面處于水平狀態(tài),有利于壓緊螺母9垂直壓緊橋式特形壓板,從而實現(xiàn)牢固壓緊工件。其中,第一螺桿8和第二螺桿13均為拉緊螺桿。最后所應說明的是,以上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以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實例對本技術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技術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技術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權利要求1.一種特形面的壓緊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固定底座、第一支撐軸、第二支撐軸、第一限位裝置、第二限位裝置、支撐螺母、第一壓板、第二壓板、第一螺桿、第二螺桿和壓緊螺母;其中,所述第一支撐軸的一端和第二支撐軸的一端分別固定在所述固定底座的兩端,所述第一支撐軸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限位裝置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撐軸的另一端與所述支撐螺母連接,所述支撐螺母與所述第二限位裝置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螺桿和所述第二螺桿分別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撐軸和所述第二支撐軸之間,所述螺桿的一端與所述固定底座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螺桿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壓板固定連接,第一壓板與所述第一壓緊螺母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螺桿的一端與所述固定底座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螺桿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壓板固定連接。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裝置和所述第二限位裝置均分別為定位套。3.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撐軸的上端有一臺階面。4.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撐軸的上端表面有外螺紋。5.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壓板為倒立的凸形結(jié)構(gòu)。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壓板的上凸面與工件弧面相接,所述第一壓板的下凸面的上下兩端分別有一 U形槽。7.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桿和第二螺桿均為拉緊螺桿。8.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桿分別與所述U形槽上下貼八口 ο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特形面的壓緊裝置,屬于機械加工設備,該裝置包括一固定底座、第一支撐軸、第二支撐軸、第一限位裝置、第二限位裝置、支撐螺母、第一壓板、第二壓板、第一螺桿、第二螺桿和壓緊螺母。該裝置中定位套過渡配合安裝于第一支撐軸、第二支撐軸上端的外圓柱面上,對工件實施定位,不僅滿足不同工件的加工要求,保證了橋式特形壓板上表面處于水平狀態(tài),有利于壓緊螺母垂直壓緊橋式特形壓板,從而實現(xiàn)牢固壓緊工件,可對工件特殊形狀表面實現(xiàn)牢固壓緊,且裝取方便。文檔編號B23Q3/00GK202742063SQ20122033487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7月11日專利技術者張偉軍, 羅添宇, 范智勇 申請人:湖北三江航天萬山特種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特形面的壓緊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固定底座、第一支撐軸、第二支撐軸、第一限位裝置、第二限位裝置、支撐螺母、第一壓板、第二壓板、第一螺桿、第二螺桿和壓緊螺母;其中,所述第一支撐軸的一端和第二支撐軸的一端分別固定在所述固定底座的兩端,所述第一支撐軸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限位裝置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撐軸的另一端與所述支撐螺母連接,所述支撐螺母與所述第二限位裝置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螺桿和所述第二螺桿分別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撐軸和所述第二支撐軸之間,所述螺桿的一端與所述固定底座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螺桿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壓板固定連接,第一壓板與所述第一壓緊螺母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螺桿的一端與所述固定底座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螺桿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壓板固定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張偉軍,羅添宇,范智勇,
申請(專利權)人:湖北三江航天萬山特種車輛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