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氣動鉆孔設備,包括機臺,所述機臺上設有定位機構、工件夾緊機構以及鉆孔機構;所述鉆孔機構包括固定支架、鉆體;所述鉆體包括外筒體、直型氣動鉆、氣缸;所述外筒體內壁上設有無油襯套,該無油襯套內設置有可軸向移動的內筒體;所述內筒體上端設有端蓋;所述直型氣動鉆固定設置在內筒體內;所述氣缸缸體出活塞端處設有固定蓋;所述氣缸活塞端連接在端蓋上,氣缸缸體通過固定蓋連接在外筒體一端上;所述鉆體設置在定位機構上方。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將待鉆孔件放置在定位機構上,采用工件夾緊機構自動夾緊后,氣缸推動內筒體帶動直型氣動鉆沿著無油襯套下壓鉆孔,操作簡單,制作成本低,且性能可靠,實用安全,同時能減輕勞動強度。?(*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氣動鉆孔設備
本技術涉及一種鉆孔設備,尤其涉及一種氣動鉆孔設備。
技術介紹
目前,為防止汽車排氣管銹蝕,采用在排氣管尾節打孔將排氣管內的水及時排出, 延長排氣管的使用壽命。而現有技術中,在排氣管尾節鉆孔工作大多都是采用手動式加工, 不僅勞動強度大,費時費力,生產成本也較高,且鉆孔深度人工不易控制,使生產的產品的成品率低,另外,手動打孔方式易造成操作人員受傷,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用氣動代替手動式加工, 減輕勞動強度,減少生產成本,提高成品的成品率的氣動鉆設備。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氣動鉆孔設備,包括機臺, 所述機臺上設有定位機構、工件夾緊機構以及鉆孔機構;所述鉆孔機構包括固定支架、鉆體;所述鉆體包括外筒體、直型氣動鉆、氣缸;所述外筒體內壁上設有無油襯套,該無油襯套內設置有可軸向移動的內筒體;所述內筒體上端設有端蓋;所述直型氣動鉆固定設置在內筒體內;所述氣缸缸體出活塞端處設有固定蓋;所述氣缸活塞端連接在端蓋上,氣缸缸體通過固定蓋連接在外筒體一端上;所述鉆體設置在定位機構上方。優選的,所述工件夾緊機構包括回轉夾緊氣缸,所述回轉夾緊氣缸活塞端設有壓臂;所述壓臂工作面上設有弧形槽。優選的,所述定位機構至少包括兩組支座;所述支座上均設有圓弧形凹槽。優選的,所述固定支架與鉆體之間設有角度調整機構;所述角度調整機構包括固定夾具、導向板;所述導向板包括水平板、垂直板;所述鉆體設置在固定夾具內;所述垂直板與固定夾具連接面對應設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內設有第一螺母,垂直板通過第一螺母連接在固定夾具上;所述水平板與固定支架上端連接面處對應設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內也設有第二螺母,水平板通過第二螺母鎖緊在固定支架上端。優選的,所述內筒體外圓表面軸向設有條形槽;所述外筒體內壁設有彈珠螺絲,該彈珠螺絲一端插入條形槽內。優選的,所述機臺上至少設有兩組鉆孔機構。由于上述技術方案的運用,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本技術的一種氣動鉆孔設備,將待鉆孔件放置在定位機構上,采用工件夾緊機構自動夾緊后,氣缸推動內筒體帶動直型氣動鉆沿著外筒體內的無油襯套下壓鉆孔,操作簡單,制作成本低,且性能可靠,實用安全,同時能減輕勞動強度。附圖說明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附圖I為本技術的一種氣動鉆孔設備的立體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本技術的一種氣動鉆孔設備的鉆體結構示意圖;其中1、機臺;2、定位機構;3、工件夾緊機構;4、鉆孔機構;5、角度調整機構;11、 固定支架;12、鉆體;21、支座;22、圓弧形凹槽;31、回轉夾緊氣缸;32、壓臂;33、弧形槽; 50、固定夾具;51、水平板;52、垂直板;53、第一凹槽;54、第二凹槽;55、條形槽;121、外筒體;122、直型氣動鉆;123、氣缸;124、無油襯套;125、內筒體;126、端蓋;127、固定蓋。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附圖I為本技術所述的一種氣動鉆孔設備,包括機臺1,所述機臺I上設有定位機構2、工件夾緊機構3 以及鉆孔機構4 ;所述鉆孔機構4包括固定支架U、鉆體12 ;所述鉆體12包括外筒體121、直型氣動鉆122、氣缸123 ;所述外筒體121內壁上設有無油襯套124,該無油襯套124內設置有可軸向移動的內筒體125 ;所述內筒體125上端設有端蓋 126 ;所述直型氣動鉆122固定設置在內筒體125內;所述氣缸123缸體出活塞端處設有固定蓋127 ;所述氣缸123活塞端連接在端蓋126上,氣缸123缸體通過固定蓋127連接在外筒體121 —端上;所述鉆體12設置在定位機構2的上方;所述工件夾緊機構包括回轉夾緊氣缸31,所述回轉夾緊氣缸31活塞端設有壓臂32 ;所述壓臂32工作面上設有弧形槽33 ; 所述內筒體125外圓表面軸向設有條形槽55 ;所述外筒體121內壁設有彈珠螺絲(未示出), 該彈珠螺絲一端插入條形槽55內;其中,定位機構2至少包括兩組支座21 ;所述支座21上均設有圓弧形凹槽22。將待鉆孔管件放置在定位機構2的圓弧形凹槽22內上,采用工件夾緊機構的回轉夾緊氣缸31帶動壓臂32自動上升、旋轉、下壓,實現全自動夾緊工作后,氣缸123推動內筒體125帶動直型氣動鉆122沿著外筒體121內無油襯套124下壓鉆孔,其中無油襯套124起到潤滑的作用,使鉆孔工作操作簡單,性能可靠。根據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固定支架11與鉆體12之間設有角度調整機構5 ;所述角度調整機構5包括固定夾具50、導向板;所述導向板包括水平板51、垂直板52 ;所述鉆體 12設置在固定夾具50內;所述垂直板52與固定夾具50連接面對應設有第一凹槽53 ;所述第一凹槽53內設有第一螺母,垂直板52通過第一螺母連接在固定夾具上50 ;所述水平板51與固定支架11上端連接面處對應設有第二凹槽54,所述第二凹槽54內也設有第二螺母,水平板51通過第二螺母鎖緊在固定支架11上端。為提高鉆孔效率,所述機臺上至少設有兩組鉆孔機構。以上僅是本技術的具體應用范例,對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不構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變換或者等效替換而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技術權利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氣動鉆孔設備,包括機臺,其特征在于所述機臺上設有定位機構、工件夾緊機構以及鉆孔機構;所述鉆孔機構包括固定支架、鉆體;所述鉆體包括外筒體、直型氣動鉆、 氣缸;所述外筒體內壁上設有無油襯套,該無油襯套內設置有可軸向移動的內筒體;所述內筒體上端設有端蓋;所述直型氣動鉆固定設置在內筒體內;所述氣缸缸體出活塞端處設有固定蓋;所述氣缸活塞端連接在端蓋上,氣缸缸體通過固定蓋連接在外筒體一端上;所述鉆體設置在定位機構上方。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氣動鉆孔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夾緊機構包括回轉夾緊氣缸,所述回轉夾緊氣缸活塞端設有壓臂;所述壓臂工作面上設有弧形槽。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氣動鉆孔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機構至少包括兩組支座;所述支座上均設有圓弧形凹槽。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氣動鉆孔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與鉆體之間設有角度調整機構;所述角度調整機構包括固定夾具、導向板;所述導向板包括水平板、垂直板;所述鉆體設置在固定夾具內;所述垂直板與固定夾具連接面對應設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內設有第一螺母,垂直板通過第一螺母連接在固定夾具上;所述水平板與固定支架上端連接面處對應設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內也設有第二螺母,水平板通過第二螺母鎖緊在固定支架上端。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氣動鉆孔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筒體外圓表面軸向設有條形槽;所述外筒體內壁設有彈珠螺絲,該彈珠螺絲一端插入條形槽內。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氣動鉆孔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機臺上至少設有兩組鉆孔機構。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氣動鉆孔設備,包括機臺,所述機臺上設有定位機構、工件夾緊機構以及鉆孔機構;所述鉆孔機構包括固定支架、鉆體;所述鉆體包括外筒體、直型氣動鉆、氣缸;所述外筒體內壁上設有無油襯套,該無油襯套內設置有可軸向移動的內筒體;所述內筒體上端設有端蓋;所述直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氣動鉆孔設備,包括機臺,其特征在于:所述機臺上設有定位機構、工件夾緊機構以及鉆孔機構;所述鉆孔機構包括固定支架、鉆體;所述鉆體包括外筒體、直型氣動鉆、氣缸;所述外筒體內壁上設有無油襯套,該無油襯套內設置有可軸向移動的內筒體;所述內筒體上端設有端蓋;所述直型氣動鉆固定設置在內筒體內;所述氣缸缸體出活塞端處設有固定蓋;所述氣缸活塞端連接在端蓋上,氣缸缸體通過固定蓋連接在外筒體一端上;所述鉆體設置在定位機構上方。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蘇偉,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凱爾博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