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醫療器械,特別是一種輸液器的回氣裝置,所述回氣裝置由塑料軟管(54)螺旋盤繞構成,使軟管內構成曲徑式氣流通道,軟管的上管口為出氣口,與用于插接藥液掛瓶的回氣針(51)連接,下管口為與外界空氣連通的進氣口,與進氣管(57)連接,軟管內充入消毒液(6)。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將外界空氣經過消毒液后再進入掛瓶,可以殺滅外界空氣中的細菌和病毒,含有的灰層被消毒液過濾;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體積小,重量輕,軟管構成的曲徑式氣流通道,可延長空氣在消毒液中的接觸時間,增強對細菌和病毒的殺滅效果;可有效地防止空氣中的致病微生物隨藥液進入人體。(*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醫療器械,特別是輸液器的改進。
技術介紹
現有的藥液輸液器,由回氣針、輸液針、滴管、調節器、靜脈穿刺針及其相互之間的連接軟管組成。由于需要由回氣針向掛瓶內回補空氣才能保持藥液下滴,回氣針插入瓶塞直接使外界空氣以氣泡形式經過掛瓶內藥液上浮到液面上方。但在醫院這個特殊環境里,污染來源多,空氣中致病微生物種類多。如2002年第12卷第I期《中國衛生檢驗雜志》中報道,醫院內空氣中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檢出率為67. 1%;又如2000年第17卷第04期《中國消毒學雜志》中報道,醫院內空氣細菌總數達1767 4525cfu/m3之多。帶細菌的空氣通過回氣針進入掛瓶內藥液,藥液成了空氣過濾液,空氣中的塵埃和細菌全部融入了液體中,患者輸入了這受到嚴重污染的液體往往就會出現不良反應,甚至發生交叉感染。針對這一問題,中國專利200510096995 “便攜式無菌輸液器”介紹的技術方案是包括打氣筒、壓力表、儲氣罐、空氣消毒器,打氣筒把壓力空氣注入儲氣罐內儲存,其中間設置了一調壓器,儲氣罐與調壓器一端管連接,調壓器的另一端與空氣消毒器管連接,空氣消毒器的內腔放置浸有消毒液的棉球,通過儲氣罐的壓力空氣迫使外界空氣經過空氣消毒器的的棉球再進入掛瓶。這種帶儲氣罐和調壓器的裝置結構復雜,成本高;操作麻煩,不易準確掌控空氣壓力值,因為不合適的高壓氣體進入掛瓶內,影響輸液安全質量,不符合掛瓶內應當是常壓的標準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能對進入掛瓶內的空氣進行消毒和除塵的輸液器的回氣裝置,使進入患者靜脈的藥液不受污染。本技術安全醫用輸液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輸液器的回氣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回氣裝置由塑料軟管螺旋盤繞構成,使軟管內構成曲徑式氣流通道,軟管的上管口為出氣口,與用于插接藥液掛瓶的回氣針連接,下管口為與外界空氣連通的進氣口,與進氣管連接,軟管內充入消毒液。所述螺旋盤繞的軟管裝入筒體內,所述筒體上下端與上蓋和下蓋螺紋連接,回氣針預埋入與上蓋一體注塑成型,進氣管預埋入與下蓋一體注塑成型。所述進氣管底孔塞入堵頭,進氣管的孔徑小于O. 5mm。所述筒體的壁部開有透明視窗。所述消毒液為二氧化氯溶液或過氧乙酸水溶液。本技術將外界空氣經過消毒液后再進入掛瓶,可以殺滅外界空氣中的細菌和病毒,含有的灰層被消毒液過濾;本技術體積小,重量輕,軟管構成的曲徑式氣流通道,可延長空氣在消毒液中的接觸時間,增強對細菌和病毒的殺滅效果;可有效地防止空氣中的致病微生物隨藥液進入人體。附圖說明圖I為利用本技術輸液器的示意圖。圖2本技術主視圖。圖3為圖2縱截面結構圖。具體實施方式參照圖I安全醫用輸液器,包括可與藥液掛瓶I連接的輸液針、滴管2、調節器3、靜脈穿刺針4及其相互之間的連接軟管,本技術回氣裝置的回氣針串接一空氣消毒器5與外界空氣連通。參照圖2、圖3,實施例整體外形呈兩端分別制有進氣口和出氣口的筒狀結構,回氣裝置由塑料軟管螺旋盤繞構成,螺旋盤繞的軟管54裝入筒體53內,筒體53上下端與上蓋58和下蓋55螺紋連接,以固定縮小長度的軟管54,還可防止在運輸過程中軟管受擠壓,具有產品的整體性。軟管54的上管口為出氣口,與用于插接藥液掛瓶的回氣針51連接,下管口為與外界空氣連通的進氣口,與進氣管57連接。輸液時外界空氣從進氣管57進入,經軟管內充入的諸如二氧化氯溶液或過氧乙酸溶液之類的消毒液6,再經過回氣針51,到達掛瓶內的藥液上方,防止掛瓶內的藥液上方產生負壓。螺旋盤繞的軟管內構成曲徑式氣流通道,可以在體積較小的情況下成倍延長空氣在藥液中的接觸時間,有利于提高對細菌和病毒的殺滅效果。回氣針51預埋入與上蓋58 —體注塑成型,回氣針51的尾端52伸入上蓋內與軟管54上端套接連通,進氣管57預埋入與下蓋55 —體注塑成型,進氣管57伸入下蓋內與軟管54下端套接連通,結構牢固、緊湊。空氣從進氣管57進入,進氣管的孔徑在O.lmm-0. 5_之間,這樣,由于孔徑較小,其表面張力小于消毒液的表面張力而大于氣體的分子,可實現通氣不通液。為在未使用狀態下防止在劇烈震動時消毒液漏出以及防止損害回氣針51,在進氣管57的底孔塞入堵頭56,在回氣針51上套上護罩59,護罩59的內頂面制有向下的堵針,堵針尺寸與回氣針51的孔徑配合,可防止在運輸過程中意外原因使消毒液從回氣針51針頭漏出。使用時拔出堵頭56和護罩59即可。為在使用時觀察進氣情況,在所述筒體53的壁部開有透明視窗7。權利要求1.一種輸液器的回氣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回氣裝置由塑料軟管(54)螺旋盤繞構成,使軟管內構成曲徑式氣流通道,軟管的上管口為出氣口,與用于插接藥液掛瓶的回氣針(51)連接,下管口為與外界空氣連通的進氣口,與進氣管(57)連接,軟管內充入消毒液(6)。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輸液器的回氣裝置,其特征是螺旋盤繞的軟管(54)裝入筒體(53)內,所述筒體上下端與上蓋(58)和下蓋(55)螺紋連接,回氣針(51)預埋入與上蓋(58)一體注塑成型,進氣管(57)預埋入與下蓋(55) —體注塑成型。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輸液器的回氣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進氣管(57)底孔塞入堵頭(56)。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輸液器的回氣裝置,其特征是筒體(53)的壁部開有透明視窗(7)ο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輸液器的回氣裝置,其特征是消毒液(6)為二氧化氯溶液或過氧乙酸水溶液。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輸液器的回氣裝置,其特征是回氣針(51)具有護罩(59),護罩(59)的內頂面制有向下的堵針,堵針尺寸與回氣針(51)的孔徑配合。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醫療器械,特別是一種輸液器的回氣裝置,所述回氣裝置由塑料軟管(54)螺旋盤繞構成,使軟管內構成曲徑式氣流通道,軟管的上管口為出氣口,與用于插接藥液掛瓶的回氣針(51)連接,下管口為與外界空氣連通的進氣口,與進氣管(57)連接,軟管內充入消毒液(6)。本技術將外界空氣經過消毒液后再進入掛瓶,可以殺滅外界空氣中的細菌和病毒,含有的灰層被消毒液過濾;本技術體積小,重量輕,軟管構成的曲徑式氣流通道,可延長空氣在消毒液中的接觸時間,增強對細菌和病毒的殺滅效果;可有效地防止空氣中的致病微生物隨藥液進入人體。文檔編號A61M5/14GK202740520SQ201220388910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7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7日專利技術者金瓊綺, 葉友平 申請人:金瓊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輸液器的回氣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回氣裝置由塑料軟管(54)螺旋盤繞構成,使軟管內構成曲徑式氣流通道,軟管的上管口為出氣口,與用于插接藥液掛瓶的回氣針(51)連接,下管口為與外界空氣連通的進氣口,與進氣管(57)連接,軟管內充入消毒液(6)。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金瓊綺,葉友平,
申請(專利權)人:金瓊綺,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