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炒茶機,涉及茶葉加工設備技術領域,包括外層的機殼及內層的炒茶筒,所述機殼內設有機倉,機倉內設置炒茶筒,炒茶筒左側設有進出料口,所述炒茶筒右側設有與機殼相固定的固定轉軸,所述炒茶筒內設有螺旋刀片,所述機殼底部開設配插門。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設計巧妙,無需調節炒茶筒的傾角,通用性強,受熱均勻,產品質量好,操作簡單。(*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茶葉加工設備
,具體涉及一種新型炒茶機。技術背景茶葉在我國的使用已經具有悠久的歷史。現如今對茶葉的加工大部分都采用機械加工,而且茶葉還可以用來深加工。茶葉的深加工是指用茶的鮮葉、成品茶葉為原料,或是用茶葉、茶廠的廢次品、下腳料為原料,利用相應的加工技術和手段生產出含茶的制品。在現有技術中,炒茶機存在以下缺陷根據茶葉的制造工藝,炒制不同類型的茶葉需要改變炒鍋的轉速以及炒鍋軸線的傾角,而現有技術炒茶機的炒鍋轉速以及炒鍋軸線的·傾角都是唯一的,故現有技術的炒茶機炒制的茶葉種類單一,通用性差,而且容易出現茶葉炒生或炒焦的現象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工作效率高、產品質量高的一種多用茶葉打片機。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新型炒茶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層的機殼及內層的炒茶筒,所述機殼內設有機倉,機倉內設置炒茶筒,炒茶筒左側設有進出料口,進料口與出料口為同一處,方便了進出料的操作,所述炒茶筒右側設有與機殼相固定的固定轉軸,固定轉軸能夠帶動炒茶筒兩向旋轉,所述炒茶筒內設有螺旋刀片,在炒茶筒旋轉時,螺旋刀片更好翻炒茶葉,讓茶葉受熱均勻,配合螺旋刀片,當炒茶筒順時針旋轉時能夠促進進料炒茶,當炒茶筒逆時針旋轉時,螺旋刀片帶動茶葉向進出料口移動,有利于出料,所述機殼底部開設配插門。所述螺旋刀片傾斜設于炒茶筒內壁上,螺旋刀片與炒茶筒內壁的傾斜角為53°,有利于茶葉的翻炒及進出料。本技術結構簡單,設計巧妙,無需調節炒茶筒的傾角,通用性強,受熱均勻,產品質量好,操作簡單。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圖示,進一步闡述本技術。如圖I所示,一種新型炒茶機,包括外層的機殼I及內層的炒茶筒2,機殼I內設有機倉11,機倉11內設置炒茶筒2,炒茶筒2左側設有進出料口 21,進料口與出料口為同一處,方便了進出料的操作,炒茶筒2右側設有與機殼I相固定的固定轉軸3,固定轉軸3能夠帶動炒茶筒2兩向旋轉,炒茶筒2內設有螺旋刀片22,在炒茶筒2旋轉時,螺旋刀片22更好翻炒茶葉,讓茶葉受熱均勻,配合螺旋刀片22,當炒茶筒2順時針旋轉時能夠促進進料炒茶,當炒茶筒2逆時針旋轉時,螺旋刀片22帶動茶葉向進出料口移動,有利于出料,機殼I底部開設配插門4,螺旋刀片22傾斜設于炒茶筒2內壁上,螺旋刀片22與炒茶筒2內壁的傾斜角為53°,有利于茶葉的翻炒及進出料。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技術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術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技術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技術的原理,在不脫離本技術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技術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技術范圍內。本技術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炒茶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層的機殼及內層的炒茶筒,所述機殼內設有機倉,機倉內設置炒茶筒,炒茶筒左側設有進出料口,所述炒茶筒右側設有與機殼相固定的固定轉軸,所述炒茶筒內設有螺旋刀片,所述機殼底部開設配插門。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新型炒茶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刀片傾斜設于炒茶筒內壁上,螺旋刀片與炒茶筒內壁的傾斜角為53°。專利摘要一種新型炒茶機,涉及茶葉加工設備
,包括外層的機殼及內層的炒茶筒,所述機殼內設有機倉,機倉內設置炒茶筒,炒茶筒左側設有進出料口,所述炒茶筒右側設有與機殼相固定的固定轉軸,所述炒茶筒內設有螺旋刀片,所述機殼底部開設配插門。本技術結構簡單,設計巧妙,無需調節炒茶筒的傾角,通用性強,受熱均勻,產品質量好,操作簡單。文檔編號A23F3/06GK202738713SQ2012203285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9日專利技術者蘇小兵 申請人:蘇小兵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炒茶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層的機殼及內層的炒茶筒,所述機殼內設有機倉,機倉內設置炒茶筒,炒茶筒左側設有進出料口,所述炒茶筒右側設有與機殼相固定的固定轉軸,所述炒茶筒內設有螺旋刀片,所述機殼底部開設配插門。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蘇小兵,
申請(專利權)人:蘇小兵,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