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氣吸式精量排種器,是由播種體和吸風機組成,播種體是由本體、排種盤、攪種盤、軸和種杯構成,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主要是在排種盤上的吸種孔外側設置有撥片,撥片傾斜設置,撥片的外端朝向轉動方向,撥片與排種盤中心線的夾角β為0°~90°;所述的隔離槽通過排風管與吸風機的出風口連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由于在排種盤上的吸種孔外側設置有撥片,隨著排種盤的轉動,撥片推動種子沿排種盤邊緣向排種盤中心運動,使種子的運動軌跡經過吸種孔,讓種子的負壓吸拾更容易也更可靠,大大降低了空穴缺種情況,播種可靠性提高了20%以上;利用吸風機排出的尾風,對種子吹送,避免了因種衣劑粘連等原因造成的排種困難。(*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氣吸式精量排種器
本技術涉及一種農機部件,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農作物播種的氣吸式精量排種器。
技術介紹
現有的氣吸式精量排種器,其結構是由播種體、吸風機和動力裝置構成,現有的氣吸式精量排種器的氣吸式播種盤就是一個帶有吸孔的平盤,吸拾種子后要將種子從種堆中帶離,由于種子的相互擠壓,經常出現無法將種子帶離的情況,從而導致空穴缺籽。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要解決現有氣吸式精量排種器存在的播種盤空穴缺籽的問題,而提供一種能解決上述問題的氣吸式精量排種器。本技術是對現有氣吸式精量排種器中的播種體進行改進。本技術是由播種體和吸風機組成,播種體是由本體、排種盤、攪種盤、軸和種杯構成,本體上具有環形槽,環形槽的上部分是吸氣槽,下部分是隔離槽,排種盤的外周側開設有多個吸種孔,排種盤覆設在環形槽上,排種盤外側固定攪種盤,軸穿過攪種盤和排種盤與傳動裝置聯接,種杯位于攪種盤的外側,種杯安裝在本體上,種杯的內側具有內環形擋和外環形擋,吸氣槽位于內環形擋內,隔離槽位于外環形擋內,種杯與攪種盤和內環形擋形成的空間連通,所述的排種盤上的吸種孔外側設置有撥片,撥片傾斜設置,撥片的外端朝向轉動方向,撥片與排種盤中心線的夾角β為0°、0°。所述的隔離槽通過排風管與吸風機的出風口連通。本技術的有益效果I、本技術由于在排種盤上的吸種孔外側設置有撥片,隨著排種盤的轉動,撥片推動種子沿排種盤邊緣向排種盤中心運動,使種子的運動軌跡經過吸種孔,讓種子的負壓吸拾更容易也更可靠,大大降低了空穴缺種情況,保證了播種的效果,播種可靠性提高了 20%以上。2、吸風機的排風管與隔離槽連通,利用吸風機排出的尾風,對種子吹送,避免了因種衣劑粘連等原因造成的排種困難。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的側視圖。圖3是本技術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實施例之播種體的局部立體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實施例之播種體的另一視角局部立體示意圖。圖6是本技術實施例之種杯的立體示意圖。圖7是本技術實施例之排種盤和攪種盤的主視圖。具體實施方式參閱圖I至圖7所示,本實施例是由播種體I和吸風機2組成,播種體I是由本體11、排種盤12、攪種盤13、軸14和種杯15構成,本體11上具有環形槽16,環形槽16的上部分是吸氣槽161,下部分是隔離槽162,排種盤12的外周側開設有多個吸種孔121,排種盤 12覆設在環形槽16上,排種盤12外側固定攪種盤13,軸14穿過攪種盤13和排種盤12與傳動裝置聯接,種杯15位于攪種盤13的外側,種杯15安裝在本體11上,種杯15的內側具有內環形擋151和外環形擋152,吸氣槽161位于內環形擋151內,隔離槽162位于外環形擋152內,種杯15與攪種盤13和內環形擋151形成的空間連通,所述的排種盤12上的吸種孔121外側設置有撥片122,撥片122傾斜設置,撥片122的外端朝向轉動方向,撥片 122與排種盤12中心線的夾角β為0°、0°。所述的隔離槽162通過排風管17與吸風機2的出風口連通。本技術的工作過程和原理是參閱圖I至圖7所示,攪種盤13和排種盤12在軸14的帶動下轉動,同時吸風機2 啟動吸氣,吸氣槽161產生負壓,種杯15內的種子吸附到排種盤12上的吸種孔121上。排種盤12繼續轉動,當轉動到隔離槽162區域時,負壓消失,吸種孔121吸附的種子掉落到種杯15的外環形擋152內,并從底部的排種口 153排出。本技術由于在排種盤12上的吸種孔121外側設置有撥片122,隨著排種盤12 的轉動,撥片122推動種子沿排種盤12邊緣向排種盤12中心運動,使種子的運動軌跡經過吸種孔121,讓種子的負壓吸拾更容易也更可靠。另外,撥片122與排種盤12中心線的夾角可以調整。這樣就可以滿足多種作物的播種。吸風機2的排風管17與隔離槽162連通,利用吸風機2排出的尾風,對種子吹送, 避免了因種衣劑粘連等原因造成的排種困難。權利要求1.一種氣吸式精量排種器,是由播種體(I)和吸風機(2)組成,播種體(I)是由本體(11)、排種盤(12)、攪種盤(13)、軸(14)和種杯(15)構成,本體(11)上具有環形槽(16),環形槽(16)的上部分是吸氣槽(161),下部分是隔離槽(162),排種盤(12)的外周側開設有多個吸種孔(121),排種盤(12)覆設在環形槽(16)上,排種盤(12)外側固定攪種盤(13),軸(14)穿過攪種盤(13)和排種盤(12)與傳動裝置聯接,種杯(15)位于攪種盤(13)的外側, 種杯(15)安裝在本體(11)上,種杯(15)的內側具有內環形擋(151)和外環形擋(152), 吸氣槽(161)位于內環形擋(151)內,隔離槽(162)位于外環形擋(152)內,種杯(15)與攪種盤(13)和內環形擋(151)形成的空間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種盤(12)上的吸種孔 (121)外側設置有撥片(122),撥片(122)傾斜設置,撥片(122)的外端朝向轉動方向。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氣吸式精量排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撥片(122)與排種盤(12)中心線的夾角β為O。 90。。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氣吸式精量排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離槽 (162)通過排風管(17)與吸風機(2)的出風口連通。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氣吸式精量排種器,是由播種體和吸風機組成,播種體是由本體、排種盤、攪種盤、軸和種杯構成,本技術主要是在排種盤上的吸種孔外側設置有撥片,撥片傾斜設置,撥片的外端朝向轉動方向,撥片與排種盤中心線的夾角β為0°~90°;所述的隔離槽通過排風管與吸風機的出風口連通;本技術由于在排種盤上的吸種孔外側設置有撥片,隨著排種盤的轉動,撥片推動種子沿排種盤邊緣向排種盤中心運動,使種子的運動軌跡經過吸種孔,讓種子的負壓吸拾更容易也更可靠,大大降低了空穴缺種情況,播種可靠性提高了20%以上;利用吸風機排出的尾風,對種子吹送,避免了因種衣劑粘連等原因造成的排種困難。文檔編號A01C7/20GK202738429SQ201220430969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8日專利技術者葛俊峰 申請人:葛俊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氣吸式精量排種器,是由播種體(1)和吸風機(2)組成,播種體(1)是由本體(11)、排種盤(12)、攪種盤(13)、軸(14)和種杯(15)構成,本體(11)上具有環形槽(16),環形槽(16)的上部分是吸氣槽(161),下部分是隔離槽(162),排種盤(12)的外周側開設有多個吸種孔(121),排種盤(12)覆設在環形槽(16)上,排種盤(12)外側固定攪種盤(13),軸(14)穿過攪種盤(13)和排種盤(12)與傳動裝置聯接,種杯(15)位于攪種盤(13)的外側,種杯(15)安裝在本體(11)上,?種杯(15)的內側具有內環形擋(151)和外環形擋(152),吸氣槽(161)位于內環形擋(151)內,隔離槽(162)位于外環形擋(152)內,種杯(15)與攪種盤(13)和內環形擋(151)形成的空間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種盤(12)上的吸種孔(121)外側設置有撥片(122),撥片(122)傾斜設置,撥片(122)的外端朝向轉動方向。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葛俊峰,
申請(專利權)人:葛俊峰,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