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履帶式拖拉機后懸掛機具的強制升降裝置,其特征是:還設置有牽引架、雙作用油缸總成;左下拉桿總成和右下拉桿總成通過設在牽引架左右兩側耳板上的孔與牽引架鉸接,牽引架和上拉桿支座焊接件與拖拉機的提升器殼體連接,牽引架后部兩端還設有固定座,雙作用油缸總成一端與固定座鉸接,另一端與提升臂鉸接,提升臂由大臂、小臂和花鍵套焊接而成。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強制升降裝置各零部件結構合理,能靈活操縱機具,使機具在不同的工況和不同的作業要求下,方便地提升和下降,實現不同的入土深度,以完成所需的工作要求,并且動作平穩,操作方便可靠;由于此雙作用油缸采用外置結構,方便檢修。(*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履帶式拖拉機后懸掛機具的強制升降裝置
本技術涉及履帶式拖拉機,具體為一種履帶式拖拉機后懸掛機具的強制升降>J-U ρ α裝直。
技術介紹
履帶式拖拉機后懸掛機具的連接裝置主要由左下拉桿總成、右下拉桿總成、斜拉桿總成、上拉桿總成、左右連接板焊接件、上拉桿支座焊接件、提升臂組成;操縱裝置主要由提升器總成、內置提升器油缸、活塞、活塞頂桿、活塞球座、內提升臂、液壓閥、油管等組成。 懸掛機具時,將機具與上、下拉桿銷子連接,下拉桿通過斜拉桿與提升臂鉸接,提升機具時, 通過A型操縱閥(單作用)——內置單作用油缸——提升臂,帶動斜拉桿和上、下拉桿提升機具;機具下降時,靠機具自重下降。這種結構主要存在以下不足I、機器的自重力不能完成機具需要入土較深時的工作要求,尤其是機具較輕時, 此缺點尤其明顯;2、機器自重的下壓力不能控制力的大小,也就無法控制機具的工作行程;3、在提升器殼體中的內提升油缸和活塞加工工藝復雜,精度保證不到時易出現內漏現象,且有檢修困難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履帶式拖拉機后懸掛機具的強制升降裝置。該裝置能靈活操縱機具,使機具在不同的工況和不同的作業要求下,能完成不同的入土深度,以完成所需的工作要求。實現本技術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履帶式拖拉機后懸掛機具的強制升降裝置,包括上拉桿總成、左下拉桿總成、 右下拉桿總成、斜拉桿總成、油缸總成、上拉桿支座焊接件、提升器殼體和提升臂,與現有技術不同的是還設置有牽引架、雙作用油缸總成,其中左下拉桿總成和右下拉桿總成通過設在牽引架左右兩側耳板上的孔與牽引架鉸接,牽引架和上拉桿支座焊接件與拖拉機的提升器殼體連接,牽引架后部兩端還設有固定座,雙作用油缸總成一端與固定座鉸接,另一端與提升臂鉸接,提升臂由大臂、小臂和花鍵套焊接而成。所述牽引架由架體和設置在架體兩端的左側板、右側板及設有通孔的耳板焊接而成,左側板和右側板分別與拖拉機殼體連接,耳板通過通孔與左下拉桿和右下拉桿連接,架體內側通過銷軸與雙作用油缸鉸接,在架體后部還設有一固定油缸的固定座,以保證雙作用油缸下連接銷孔在一條軸線上。所述雙作用油缸總成的最小安裝距離(即從牽引架固定座上的支點位置距提升臂上的鉸接點位置)為349mm,油缸行程為110mm。所述提升臂由花鍵套和與花鍵套連接的大臂和小臂構成,大臂和小臂通過同心孔3設置在油缸上端,大臂一端與斜拉桿連接,花鍵套與穿過提升器殼體的花鍵軸連接,花鍵軸兩端頭與左提升臂和右提升臂連接。工作時,將機具鉸接于左下拉桿、上拉桿和右下拉桿的頂端,斜拉桿與左下拉桿和右下拉桿鉸接,在雙作用閥的操縱下,油缸帶動提升臂上下運動的同時,提升臂帶動斜拉桿、上拉桿、左下拉桿和右下拉桿運動,當上拉桿、左下拉桿和右下拉桿運動時,帶動機具運動,左下拉桿和右下拉桿與牽引架連接,牽引架與拖拉機殼體連接,保證了機具平衡、平穩工作;由于改變了提升臂的結構,并設計了一套雙作用油缸和牽引架焊合結構,雙作用油缸的最小安裝距為349 mm,油缸行程為110 mm,實現了機具的液壓升降,左提升臂和右提升臂上的花鍵套同時穿過提升器殼體內的花鍵提升軸并與之連接,保證了機具的左右同步提升和下降。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強制升降裝置通過重新設計后,各零部件結構合理,能靈活操縱機具,使機具在不同的工況和不同的作業要求下,方便地提升和下 降,實現不同的入土深度,以完成所需的工作要求,并且動作平穩,操作方便可靠;由于此雙作用油缸采用外置,克服了現有結構上的缺點,同時方便檢修。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強制升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左下拉桿總成 2.斜拉桿總成 3.上拉桿總成 4.右下拉桿總成5.牽引架焊接件6.雙作用油缸總成7.上拉桿支座焊接件8.提升器殼體9.花鍵軸10.左提升臂焊接件11.右提升臂焊接件。具體實施方式參照圖1,一種履帶式拖拉機后懸掛機具的強制升降裝置,由左下拉桿I、斜拉桿2、上拉桿3、右下拉桿4、牽引架5、雙作用油缸6、上拉桿支座7、提升器殼體8、花鍵軸9、左提升臂10和右提升臂11構成,左提升臂10和右提升臂11通過提升器軸鉸接橫穿于提升器殼體8,上拉桿3與上拉桿支座7焊接鉸接,左提升臂10和右提升臂11分別通過提升器花鍵軸與提升器殼體連接成一體,左下拉桿I和右下拉桿4與牽引架5鉸接,斜拉桿2兩端分別與左提升臂10、右提升臂11和左下拉桿I、右下拉桿4的中間孔鉸接,雙作用油缸6上端分別與左提升臂10、右提升臂11鉸接,下端與牽引架5鉸接,連接相應的油管、接頭后,在雙作用閥的操縱下,雙作用油缸6帶動左提升臂10和右提升臂11上下運動,左提升臂10和右提升臂11帶動斜拉桿2、上拉桿3、左下拉桿I和右下拉桿4運動,左下拉桿I、下拉桿4和上拉桿3之間形成3個鉸接點,通過三點懸掛方式與機具鉸接,當上拉桿3、左下拉桿I和右下拉桿4動作時,帶動機具的運動。左下拉桿I和右下拉桿4為厚板折彎結構,其兩端內都嵌有萬向球頭,用于調整方向并適應不同寬度的機具的連接,設計調整寬度為378 mm 600 mm,高度調節范圍為185mm 720 mm,并設有固定銷子用的鏈條等附件。斜拉桿總成2為一螺桿連接結構,兩端連接叉與下拉桿中間鉸接,且與中間螺桿用正反牙螺紋連接,便于調節長度,可調節范圍為335 mm 425 mm,用來調節機具的左右水平位置,一般應調整到使左右下拉桿高度相等,并使下懸掛點的最低離地高度不大于200 mm η上拉桿總成3的結構原理與斜拉桿2相似,只是兩端是鉸接頭連接,中間正反牙螺紋連接,可調節范圍為480 mm 720 mm。上拉桿用來調節機具的前后水平位置,轉動中間螺管,調節好以后用螺母固定。牽引架5為一焊接、鈑金結構,架體與履帶拖拉機機體螺栓固定連接,左側板和右側板通過銷軸分別與左下拉桿I和右下拉桿4鉸接,兩側內側通過銷軸與雙作用油缸5鉸接。左提升臂10和右提升臂11為一焊接件,上面焊的花鍵套用于與花鍵軸配合傳遞力矩,齒數32,模數為I. 5,齒形角為30°,分度圓弧齒槽寬2. 645 mm,此花鍵需要用花鍵拉刀加工,花鍵套與大臂、小臂焊接,焊接件的中部鉸接于雙作用油缸6的上端,大臂頂端內有一球頭結構,與斜拉桿2鉸接。通過液壓閥操作油缸動作,再帶動提升臂的上下運動,左提升臂10和右提升臂11帶動斜拉桿2運動,斜拉桿2與左下拉桿I和右下拉桿4連接,從而帶動機具的上下動作,以實現機具的功能。權利要求1.一種履帶式拖拉機后懸掛機具的強制升降裝置,包括上拉桿總成、左下拉桿總成、右下拉桿總成、斜拉桿總成、油缸總成、上拉桿支座焊接件、提升器殼體和提升臂,其特征是還設置有牽引架、雙作用油缸總成,其中左下拉桿總成和右下拉桿總成通過設在牽引架左右兩側耳板上的孔與牽弓I架鉸接,牽引架和上拉桿支座焊接件與拖拉機的提升器殼體連接,牽引架后部兩端還設有固定座,雙作用油缸總成一端與固定座鉸接,另一端與提升臂鉸接,提升臂由大臂、小臂和花鍵套焊接而成。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強制升降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牽引架由架體和設置在架體兩端的左側板、右側板及設有通孔的耳板焊接而成,左側板和右側板分別與拖拉機殼體連接,耳板通過通孔與左下拉桿和右下拉桿連接,架體內側通過銷軸與雙作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履帶式拖拉機后懸掛機具的強制升降裝置,包括上拉桿總成、左下拉桿總成、右下拉桿總成、斜拉桿總成、油缸總成、上拉桿支座焊接件、提升器殼體和提升臂,其特征是:還設置有牽引架、雙作用油缸總成,其中:左下拉桿總成和右下拉桿總成通過設在牽引架左右兩側耳板上的孔與牽引架鉸接,牽引架和上拉桿支座焊接件與拖拉機的提升器殼體連接,牽引架后部兩端還設有固定座,雙作用油缸總成一端與固定座鉸接,另一端與提升臂鉸接,提升臂由大臂、小臂和花鍵套焊接而成。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范森檀,沈瑰熹,徐江,莫坤才,
申請(專利權)人:桂林福達機器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