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儲能太陽能電池組件及制備方法,包括太陽能電池組件本體,薄膜鋰電池板以及微型智能控制器,薄膜鋰電池板以及微型智能控制器均設于太陽能電池組件本體的背面,薄膜鋰電池板內均勻間隔設有薄膜鋰電池模塊,微型智能控制器還分別與太陽能電池組件本體以及薄膜鋰電池板相連。先對太陽能電池組件本體進行封裝,分別將薄膜鋰電池板以及微型智能控制器安裝在太陽能電池組件本體的背面。再將太陽能電池組件本體以及薄膜鋰電池板引出的導線分別連接到微型智能控制器上。對上述安裝有薄膜鋰電池板以及微型智能控制器的太陽能電池組件本體裝配鋁合金邊框。本發明專利技術適合用于獨立光伏發電系統,既簡化了系統的安裝,又降低了系統的線路損耗。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儲能技術,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能夠儲能的太陽能電池組件及制備方法。
技術介紹
21世紀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能源的需求量不斷增長。目前,人類使用的最主要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如石油、天然氣、煤炭和裂變核燃料等約占能源總消費量的90%,而可再生能源,如水力、太陽能等只占10%。其中,太陽能是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絕的可再生能源,不產生任何環境污染,是清潔能源,優越性非常突出。在太陽能的有效利用中,太陽能的光電利用是近些年來發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研究領域,太陽能電池的研制和開發日益得到重視。太陽能電池是利用太陽光和材料相互作用,直接產生電能,不需要消耗燃料和水等物質,使用中不釋放包括CO2的任何氣體,是對環境無污染的可再生能源,這對改善生態環境、緩解溫室氣體的有害作用具有重大意義。因此太陽能電池必將成為21世紀的重要新能源。目前一些發達國家采用太陽能電池發出的電并入電網的措施,既能部分平衡高峰用電,又可省去儲電的費用。太陽能發電系統一般沒有發電機具有的轉動部件,所以也不會產生噪音,不容易損壞,便于維護。目前的太陽能電池組件主要是用鋼化玻璃、EVA封裝層、背板及邊框將太陽能電池封裝成的一個整體,然后應用于并網光伏發電系統或獨立光伏發電系統中。在光伏系統中太陽能電池組件作為最重要的一部分,承擔著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的重任。太陽能電池組件通過合理的串聯和并聯,達到光伏發電系統的要求。現有的太陽能電池組件不具備儲存電能的作用,所以組件轉換產生的電能必須傳送到電網上,或者存儲在蓄電池里,這樣就會增加增加線路的鋪設,增加光伏系統中電纜、蓄電池的成本。特別是對于獨立光伏發電系統,電纜的增加會增大系統的線路損耗,從而降低系統的整體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儲能太陽能電池組件,包括太陽能電池組件本體,還包括薄膜鋰電池板以及微型智能控制器,所述薄膜鋰電池板以及微型智能控制器均設于太陽能電池組件本體的背面,所述薄膜鋰電池板內均勻間隔設有薄膜鋰電池模塊,所述微型智能控制器還分別與太陽能電池組件本體以及薄膜鋰電池板相連。所述太陽能電池組件還包括粘結層,所述薄膜鋰電池板通過粘結層與所述太陽能電池組件本體相連。所述薄膜鋰電池模塊包括保護層,電池陽極,電解質層,電池陰極以及襯底,所述電解質層設于電池陽極以及電池陰極之間,所述襯底設于電池陰極的下方,所述保護層設于電池陽極、電解質層、電池陰極以及襯底的外圍。所述太陽能電池組件本體自上而下依次設有超白低鐵鋼化玻璃、EVA封裝層、太陽能電池片、EVA封裝層以及背板。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方面,還提供了一種儲能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制備方法,該制備方法的具體步驟為A.對太陽能電池組件本體進行封裝;B.分別將薄膜鋰電池板以及微型智能控制器安裝在太陽能電池組件本體的背面;C.將太陽能電池組件本體以及薄膜鋰電池板引出的導線分別連接到微型智能控制器上;D.對上述安裝有薄膜鋰電池板以及微型智能控制器的太陽能電池組件本體裝配鋁合金邊框。所述步驟B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將薄膜鋰電池板通過粘結層粘連在太陽能電池組件本體的背面。所述步驟A的具體步驟為Al.對太陽能電池片正面焊接步驟,將浸泡過助焊劑的焊帶焊接在太陽能電池片正面的主柵線上;A2.對太陽能電池片背面串焊步驟,將太陽能電池片串接在一起;A3.敷設步驟,自上而下依次對超白低鐵鋼化玻璃、EVA封裝層、執行步驟Al以及步驟A2后的太陽能電池片、EVA封裝層以及背板進行層疊;A4.層壓步驟將步驟A3中敷設好的組件放入層壓機,在真空高溫條件下組件各部分材料粘合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的層壓件。與現有技術相比,由于在太陽能電池組件本體的背面安裝了薄膜鋰電池板,薄膜鋰電池模塊輕薄短小,可根據容量要求自由組合,加裝在太陽能電池組件上,其重量增加也較小。該太陽能電池組件封裝完后,具有儲存電能的作用,特別適合應用在獨立光伏發電系統上,不僅省去了配置鉛酸蓄電池,而且減少了電纜的使用,降低了系統的能量損耗。總之,本專利技術實現了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儲能,適合用于獨立光伏發電系統,既簡化了系統的安裝,又降低了系統的線路損耗。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儲能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剖面示意圖2是圖I中的背板、微型智能控制器以及薄膜鋰電池板的結構示意圖3是圖I中太陽能電池組件本體、微型智能控制器以及薄膜鋰電池板的連接示意圖4是圖2中薄膜鋰電池模塊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請參閱圖I、圖2、圖3所示的一種儲能太陽能電池組件,包括太陽能電池組件本體1,太陽能電池組件本體I自上而下依次設有超白低鐵鋼化玻璃2、EVA封裝層3、太陽能電池片4、EVA封裝層5以及背板6,還包括粘結層7、薄膜鋰電池板8以及微型智能控制器9, 薄膜鋰電池板8以及微型智能控制器9均設于背板6的背面,其中,薄膜鋰電池板8通過粘結層7與背板6相連。薄膜鋰電池板8內均勻間隔設有薄膜鋰電池模塊10,微型智能控制器9還分別與太陽能電池組件本體I以及薄膜鋰電池板8相連。超白低鐵鋼化玻璃2具有高透光率并起到保護太陽能電池片4的作用,EVA封裝層3、5具有密封及粘結的作用,背板 6具有耐老化、耐腐蝕、阻止水汽滲透的能力及良好的絕緣性能,薄膜鋰電池模塊10具有儲能作用。請參閱圖2、圖3所示,其中微型智能控制器9粘接在背板6上,薄膜鋰電池板8與太陽能電池組件本體I通過連接線連接到微型智能控制器9上,微型智能控制器9具有保護太陽能電池片4的作用,當太陽能電池片4受到陰影遮蔽時,微型智能控制器9還可以防止熱斑效應的產生。另一方面微型智能控制器9又可以控制薄膜鋰電池模塊8的充放電, 對太陽能電池組件本體I產生的電能進行管理。請參閱圖4所示,其中薄膜鋰電池模塊包括保護層11,電池陽極12,電解質層13, 電池陰極14以及襯底15,電解質層13設于電池陽極12以及電池陰極14之間,襯底15設于電池陰極14的下方,保護層11設于電池陽極12,電解質層13、電池陰極14以及襯底15 的外圍。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儲能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制備方法,該制備方法的具體步驟為A.對太陽能電池組件本體進行封裝;B.分別將薄膜鋰電池板以及微型智能控制器安裝在太陽能電池組件本體的背面;C.將太陽能電池組件本體以及薄膜鋰電池板引出的導線分別連接到微型智能控制器上;D.對上述安裝有薄膜鋰電池板以及微型智能控制器的太陽能電池組件本體裝配鋁合金邊框。所述步驟B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將薄膜鋰電池板通過粘結層粘連在太陽能電池組件本體的背面。所述步驟A的具體步驟為Al.對太陽能電池片正面焊接步驟,將浸泡過助焊劑的焊帶焊接在太陽能電池片正面的主柵線上;A2.對太陽能電池片背面串焊步驟,將太陽能電池片串接在一起;A3.敷設步驟,自上而下依次對超白低鐵鋼化玻璃、EVA封裝層、執行步驟Al以及步驟A2后的太陽能電池片、EVA封裝層以及背板進行層疊;A4.層壓步驟將步驟A3中敷設好的組件放入層壓機,在真空高溫條件下組件各部分材料粘合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的層壓件。。需要指出的是,本專利技術所述的太陽能電池組件與本專利技術所述的太陽能電池組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儲能太陽能電池組件,包括太陽能電池組件本體,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薄膜鋰電池板以及微型智能控制器,所述薄膜鋰電池板以及微型智能控制器均設于太陽能電池組件本體的背面,所述薄膜鋰電池板內均勻間隔設有薄膜鋰電池模塊,所述微型智能控制器還分別與太陽能電池組件本體以及薄膜鋰電池板相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建軍,寧兆偉,馮濤,梁叢武,張健超,黃濤華,周義,
申請(專利權)人:南通美能得太陽能電力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