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公開了一種部署和更新Linux系統的方法,在第一計算機系統中安裝和配置Linux系統,并安裝目標計算機系統所需要的應用程序;利用Linux系統啟動盤啟動目標計算機系統;確定目標計算機系統中的目標介質,計算目標介質中的文件與第一計算機系統的文件的差異數據,并將差異數據通過第一計算機系統與目標計算機系統之間的網絡連接從第一計算機系統傳輸到目標介質;目標計算機系統關閉后,利用目標介質上的啟動代碼重新啟動目標計算機系統。通過應用本申請方案,能夠集中、快速、批量地部署各種基于Linux操作系統的運行環境,使維護工作大大減輕,提高部門的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申請涉及計算機操作系統
,尤其涉及。
技術介紹
當前,隨著信息化技術的推進,無論是企業還是其他組織都越來越依賴于計算機系統。對計算機系統的維護是保證現代企業或組織工作順利開展的基本條件。無論是計算機系統的升級換代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企業或組織的技術維護人員每天都會面臨著重新安裝系統、升級系統等例行工作。其次,對于一些軟件開發的部門,除了以上類型的維護工作以外,更重要的是維護全體研發部門開發環境的一致性,使得開發出來的產品能夠保證 運行平臺的統一和穩定。出于生產、開發、運營等需要,批量部署和更新Linux系統是系統管理員或系統維護人員經常遇到的事項。如何有效地來執行這些工作則成為部門工作效率提升的關鍵。對于部署或者更新Linux系統,現有技術中通常有如下三種方法第一種方法是依次逐臺部署,即為每一臺機器單獨進行部署和更新。這種方法對于小規模的組織部門是有效的。但是,當涉及的計算系統過多,達到百臺甚至千臺,這種方法則成為一種低效的做法。為了提高效率,則可能需要增加系統維護人員的人數或者工作量。因此在人力成本上會有較大的增加。其次,多人維護時,同時也增加了溝通與協調的時間,因此可能導致增加人力卻并不能實際解決生產效率的問題。由于機器數量較多,按照系統一致性的要求,新系統的配置工作也將會非常繁重。因為重新部署每臺計算機都需要重新配置。這種方法的缺點是部署效率低下,不適用于大規模的系統部署與維護,僅適合于極少量計算機系統的維護工作,且更新不方便。第二種方法是系統克隆,即使用系統克隆工具,如GhostClonezilla等。部署時,先在一臺計算機上安裝并配置好操作系統,然后使用克隆工具制作操作系統鏡像,然后再到目標機器上執行系統還原完成部署。而更新時,則使用克隆工具重新制作更新后系統的系統鏡像,依新建系統一樣的方法進行更新。因此很明顯,這種方法解決了第一種方法中需要逐臺配置設備的缺點,但是其維護的效率也并沒有很大的改善。同時克隆工具增加了維護的復雜度,而且每次更新系統需要重新制作系統鏡像,操作較為繁瑣,對于系統更新非常不便。第三種是自動化部署。即使用一些自動部署工具,如Kickstart、Cobbler、Puppet,先安裝和配置自動化部署工具,制定自動部署規則,然后實施安裝。這種方式部署效率較高,但這類自動部署工具往往僅適用于特定的Linux發行版,缺乏通用性。而且安裝、配置均較復雜,難以為普通系統管理人員使用。以上三種方法在進行系統部署與更新時為了不破壞既有的數據,在進行維護時還需要將這些既有數據先遷移到目標系統之外,等維護成功后再遷移回原來的數據。如果數據量巨大,將使得部署與更新操作耗用過長的時間,不利于批量規模化的維護工作。
技術實現思路
本申請提供了,能夠集中、快速、批量地部署各種基于Linux操作系統的運行環境,使維護工作大大減輕,提高部門的生產效率。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包括A、在第一計算機系統中安裝和配置Linux系統,并安裝目標計算機系統所需要的應用程序;B、利用Linux系統啟動盤啟動目標計算機系統;C、確定目標計算機系統中的目標介質,計算目標介質中的文件與第一計算機系統的文件的差異數據,并將差異數據通過第一計算機系統與目標計算機系統之間的網絡連接從第一計算機系統傳輸到目標介質;D、判斷目標介質上是否存在操作系統的啟動代碼,若是,直接執行步驟E,否則,在目標介質上安裝操作系統的啟動代碼后執行步驟E ;E、目標計算機系統關閉后,利用目標介質重新啟動目標計算機系統。較佳地,所述Linux系統啟動盤為光盤或U盤。較佳地,步驟A進一步包括利用第一計算機系統上安裝的Linux系統以及應用程序制作生成Linux系統啟動盤。較佳地,步驟C所述計算Linux系統啟動盤中的文件與目標介質中的文件的差異數據的步驟中忽略預先定義的排除列表中的目錄以及文件。較佳地,所述排除列表包括Linux系統運行時動態生成的文件以及目錄,以及用戶自定義的文件以及目錄。較佳地,步驟C進一步包括若目標介質中存在第一計算機系統中不存在的文件時,將所述文件從目標介質中刪除。較佳地,所述目標計算機系統為PC機、筆記本電腦,服務器平臺或虛擬機。較佳地,步驟C所述確定目標計算機系統中的目標介質之后進一步包括對目標介質進行格式化及分區。較佳地,步驟C之前進一步包括將第一計算機系統和目標計算機系統的時間同步為標準時間。從以上技術方案可以看出,通過利用Linux系統啟動盤系統啟動目標計算機系統,并利用差異同步技術從第一計算機系統中同步所有根文件系統的文件到目標計算機系統的目標介質上。由于使用了差異同步技術,對于更新系統時,只需要傳輸數據不同的部分,因此對于系統的更新維護非常的高效快速。同時在更新時,只需要更新第一計算機系統后再對目標計算機系統進行同步,因此極大地降低了維護難度,加快了更新速度,目標計算機系統的部署與更新可以多臺同時進行,因此可以加快部署與更新的效率。本申請技術方案不僅適用于普通桌面PC機、筆記本電腦,也適用于服務器平臺,對于各種虛擬機平臺也可以使用本方法進行部署與更新,因此具有很好的軟硬件平臺適應性。附圖說明圖I為本申請提供的部署和更新Linux系統的方法流程圖2為差異同步的示意圖;圖3為本申請實施例針對圖I中的步驟103提供了具體實現流程圖;圖4為系統隨時間變更與同步的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本專利技術通過利用Linux系統啟動盤啟動目標計算機系統,并利用差異同步技術從第一計算機系統中同步所有根文件系統的文件到目標計算機系統的目標介質上。在本申請中,需要安裝部署或者更新的系統為目標系統。第一計算機系統是一臺已經安裝并且配置成功,并運行Linux的適用于具體需求的標準的參考計算機系統。目標計算機系統是需要安裝部署Linux操作系統的個人計算機、服務器以及在虛擬化平臺中的虛擬計算機。第一計算機系統和目標計算機系統之間通過網絡實現數據傳輸。系統同步成功后,即可從目標介質啟動目標計算機系統。本申請提供的部署和更新Linux系統的方法流程如圖I所示,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01 :安裝配置第一計算機系統。確定Linux的發行版,并按照相應的發行版的安裝流程安裝并配置作為基準的第一計算機系統,然后在第一計算機系統中安裝目標計算機系統所需要的應用程序,并確保正常運行。利用第一計算機系統上安裝的Linux系統以及應用程序制作生成Linux系統啟動盤。為保證啟動盤與第一計算機系統的一致,我們將制作過程編寫成計算機程序,并在更新系統后調用此計算機程序自動生成Linux系統啟動盤。步驟102 :利用Linux系統啟動盤啟動目標計算機系統。·如步驟101所述,Linux系統啟動盤是一種由第一計算機系統生成并安裝在光盤、U盤等可移動的存儲介質上的系統,以便于在部署時方便地與目標計算機系統進行連接并引導該計算機系統。利用Linux系統啟動盤啟動目標計算機系統是為了給差異同步工具提供獨立的運行環境。步驟103 :利用差異同步工具安裝及更新目標計算機系統。系統的安裝與更新均執行相同的差異同步過程,并且在執行差異同步的過程當中,會忽略排除列表中的目錄以及文件。包括如下子步驟子步驟103-1 :選擇目標介質。在啟動同步過程前,首先需要選定啟動目標計算機系統的目標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部署和更新Linux系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A、在第一計算機系統中安裝和配置Linux系統,并安裝目標計算機系統所需要的應用程序;B、利用Linux系統啟動盤啟動目標計算機系統;C、確定目標計算機系統中的目標介質,計算目標介質中的文件與第一計算機系統的文件的差異數據,并將差異數據通過第一計算機系統與目標計算機系統之間的網絡連接從第一計算機系統傳輸到目標介質;D、判斷目標介質上是否存在操作系統的啟動代碼,若是,直接執行步驟E,否則,在目標介質上安裝操作系統的啟動代碼后執行步驟E;E、目標計算機系統關閉后,利用目標介質重新啟動目標計算機系統。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葉佑群,吳凡,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愛數軟件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