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超大口徑物料開關角閥包括閥體,所述閥體上加工有填料函,在填料函內安裝有導向襯套,閥桿與所述導向襯套滑動連接,在閥桿的底端部安裝有止推螺母,與閥盤連接;閥座由閥芯組件壓緊在閥體上;閥座與閥盤之間錐面配合密封;在閥盤的頂端面外圓位置固定有導向葉片,導向葉片的外側壁與閥座的內圓側壁配合。本發明專利技術的閥芯組件連接牢固,不易松動;閥芯組件的重量可減小30%左右,有效提高了動作的靈活性、可靠性,本發明專利技術的閥桿導向平穩,動作靈活,不易產生閥桿的卡阻及變形現象,閥門的密封性能及各項動作指標均較好的符合使用要求。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超大口徑物料開關角閥,本專利技術屬于流體控制閥
技術介紹
角閥流路簡單,死區和渦流區較小,借助于介質自身的沖刷作用,可有效的防止介質堵塞,有很好的自潔性。其流阻小,流量系數大。適用于高粘度,含懸浮物和顆粒狀流體的場合。物料角閥在工業過程控制系統中用于控制介質流量、壓力等工藝參數,因其進出口流道為角形結構而得名,廣泛應用于PTA化工、食品發酵等行業,適用范圍較廣。 隨著PTA裝置產能不斷擴大,裝置用閥門除滿足可靠性、安全性、經濟性及杜絕跑、冒、滴、漏的基本要求以外,還須配合裝置大型化的需求。否則需使用兩個甚至多個閥門才能提高生產效率,且要控制各閥門動作的同步性,從而提高控制系統的設計和制造成本,管道連接及閥門使用成本也將大大提高。物料開關角閥一般安裝在反應釜底部,控制物料的進出。安裝方向為側裝、斜裝或倒裝。反應釜內裝有攪拌器,攪拌器由大功率電機帶動,攪勻物料。工作時,安裝在反應釜上的角閥振動較大,且介質處于高溫高壓狀態,因此零部件容易產生變形及連接處的松動,甚至閥芯卡阻或連接松脫后閥芯落入反應釜內,不但影響密封性能,嚴重時導致災難性后果。目前,國內外使用的角閥口徑最大到DN600。物料開關角閥,屬單座結構,非平衡式閥芯,口徑增大會導致不平衡力大幅提高,閥芯組件重量增大,影響動作靈活性,且密封難度更大。結合其使用工況,對其結構提出新的考驗。例如口徑為DN750,進出口壓差為IMpa工況下,閥芯組件及閥桿承受的不平衡力為六十萬牛以上,閥芯組件重量接近六百公斤。因此超大口徑角閥各部件的結構、強度及剛度必須滿足工況要求,振動時不產生變形、松動;高溫高壓時不發生卡阻或性能降低。安裝方向改變時,性能不降低。當前,閥芯組件通常采用螺紋鉸接式。止推螺母通過螺紋與閥盤連接,壓緊閥桿,組成閥芯組件。閥芯組件由執行機構帶動遠離或靠近閥座上的密封面,實現介質的流通和切斷。該結構在小口徑角閥中應用效果明顯。通常發生的故障為止推螺母處螺紋松動或閥桿拉斷,導致閥芯組件脫開,掉入釜底,造成災難性后果;或閥桿產生彎曲變形,造成泄漏,乃至閥桿組件的卡阻、失效。因此連接螺紋的強度有限,且不能實現止推螺母與閥桿的徑向間隙的調整。閥桿的端部臺肩的上下兩面則采用上端面或兩端均為平面,容易卡阻,不易調整配合間隙。超大開關角閥的閥桿較長,加之閥芯組件的重量,在閥門裝配調試及使用過程中,閥桿易發生彎曲變形。尤其閥門側裝時,閥芯重量較大,會偏向一側。流體的側向推力會將閥芯壓到導向襯套的一邊。增加了閥芯的摩擦力和執行機構的“死區”,這可能引起閥芯定位的不平穩,閥芯導向由于妨礙了流體本身的流動形狀而增加其側向推力,當閥芯是水平的在導向襯套的間隙中移動時,由于流體脈沖及流體形狀的改變,可能發生閥芯組件的固有頻率振動,在高壓降和大口徑下造成影響。一方面會造成上端翹起,不易密封;另一方面可能導致閥芯組件動作不平穩、閥桿彎曲變形甚至不動作。結合其外展式結構,閥芯組件與閥座之間不加附加的導向結構,或者導向不得當,必然導致動作性能及密封性能大大降低。閥芯組件中的閥盤,在目前的應用中,一直采用實心結構。超大口徑閥門若仍然采用實心結構,閥盤重量會大大增加。閥芯組件較為笨重,影響閥芯組件動作的靈活性,可靠性,繼而導致閥桿的變形。既影響密封性能又增加材料成本。總之,現有的結構無法滿足超大口徑角閥的工況使用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閥桿導向平穩、動作靈活、 不易產生閥桿的卡阻及變形現象的超大口徑物料開關角閥。按照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所述超大口徑物料開關角閥包括閥體,所述閥體上加工有填料函,在填料函內安裝有導向襯套,閥桿與所述導向襯套滑動連接,在閥桿的底端部安裝有止推螺母,與閥盤通過緊固螺釘連接;所述閥桿、止推螺母及閥盤組成閥芯組件;閥座由閥芯組件壓緊在閥體上;閥座與閥盤之間錐面配合密封;在閥盤的頂端面外圓位置固定有導向葉片,導向葉片的外側壁與閥座的內圓側壁配合。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閥盤的頂端面上均勻分布有減重槽。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閥盤的減重槽之間固定有多個所述的導向葉片。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閥桿的底端部一體連接有端部臺肩,端部臺肩的外圓直徑大于閥桿的外圓直徑,端部臺肩與閥桿呈同軸設置,端部臺肩的底端面為凸起的下部球面,在閥桿底端部外側的端部臺肩的頂端面為凸起的上部球面。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止推螺母的底端面為調心圓錐面,調心圓錐面所在的圓錐與止推螺母呈同軸設置。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閥盤上開設有安裝槽,安裝槽為圓柱形的凹腔,安裝槽直徑與閥桿端部臺肩的外圓直徑配合,安裝槽的底面為平面,且安裝槽與閥盤呈同軸設置。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止推螺母穿過閥桿,其錐面與閥桿下端部的臺肩的上球面配合,與閥盤通過緊固螺釘連接,緊固螺釘端部用耐腐蝕不銹鋼絲連接。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止推螺母與閥盤外圓面通過唇焊緊固。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向葉片的上段從下往上呈寬度逐漸縮小形狀,導向葉片的上段內側壁從下往上逐漸斜向導向葉片的上段外側壁,且導向葉片的上段為楔形。本專利技術的閥芯組件連接牢固,不易松動;閥芯組件的重量可減小30%左右,有效提高了動作的靈活性、可靠性,本專利技術的閥桿導向平穩,動作靈活,不易產生閥桿的卡阻及變形現象,閥門的密封性能及各項動作指標均較好的符合使用要求。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處于關閉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處于打開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中閥盤的立體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中導向葉片的主視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中導向葉片的左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所示,該超大口徑物料開關角閥,在閥體I上加工有填料函2,在填料函2內安裝有導向襯套3,且安裝有填料滑動密封閥桿4,閥桿4與所述導向襯套3滑動連接,在閥桿 4的底端部安裝有止推螺母6,與閥盤7通過緊固螺釘連接,閥桿4、止推螺母6、閥盤7組成閥芯組件,止推螺母6與閥盤7外圓面通過唇焊緊固,緊固螺釘端部通過耐腐蝕不銹鋼絲八字形連接緊固。閥座5由閥芯組件壓緊在閥體I上。閥座5與閥盤7之間錐面配合密封。在閥盤7的頂端面外圓位置固定有導向葉片8,導向葉片8的外側壁與閥座的內圓側壁配合,實現閥芯組件的運動導向。在閥盤7的頂端面上均勻分布有減重槽9,相鄰兩個減重槽9之間固定有所述的導向葉片8。在閥桿4的底端部為一端部臺肩10,端部臺肩10的外圓直徑大于閥桿4的外圓直徑,端部臺肩10與閥桿4呈同軸設置,端部臺肩10的底端面為凸起的下部球面11,在閥桿4底端部外側的端部臺肩10的頂端面為凸起的上部球面12。所述止推螺母6的底端面為調心圓錐面13,調心圓錐面13所在的圓錐與止推螺母6呈同軸設置。在閥盤7上開設有安裝槽14,安裝槽14為圓柱形的凹腔,安裝槽14直徑與端部臺肩10的外圓直徑配合,安裝槽14的底面為平面,且安裝槽14與閥盤7呈同軸設置。在閥盤7的減重槽9之間固定有多個所述的導向葉片8。所述導向葉片8的上段從下往上呈寬度逐漸縮小形狀,導向葉片8的上段內側壁從下往上逐漸斜向導向葉片8的上段外側壁,且導向葉片8的上段為楔形。這種形狀的導向葉片8有利于流體沿閥芯均勻分流,減小側向推力,增加閥芯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超大口徑物料開關角閥,其特征是:在閥體(1)上加工有填料函(2),在填料函(2)內安裝有導向襯套(3),閥桿(4)與所述導向襯套(3)滑動連接,在閥桿(4)的底端部安裝有止推螺母(6),與閥盤(7)通過緊固螺釘連接;所述閥桿(4)、止推螺母(6)及閥盤(7)組成閥芯組件;閥座(5)由閥芯組件壓緊在閥體(1)上;閥座(5)與閥盤(7)之間錐面配合密封;在閥盤(7)的頂端面外圓位置固定有導向葉片(8),導向葉片(8)的外側壁與閥座的內圓側壁配合。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生東,沈劍標,劉玉萍,陳彥,
申請(專利權)人:無錫智能自控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