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油脂分離器屬于油脂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包括一分離器,所述分離器外接有一引流裝置,所述引流裝置還包括過濾管、粉碎管、緩沖管、排水管和排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管通過一過橋管與所述粉碎管相連,所述過濾管還通過一備用管與所述排水管相連,所述粉碎管的下端通過所述過橋管與所述過濾管相連,所述過濾管與所述分離器相連,所述排水管也與所述分離器相連。本發明專利技術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分離器外設置過濾管和粉碎管,使得污物在進入分離器前就經過過濾、粉碎、靜置等多次有效處理,并且污物在進入分離器后,又經過引流、加熱、再靜置等處理過程,使得污油的分離效果極為明顯。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油脂污水處理
,尤其是涉及一種能夠從由大廚房排放出來的,含有各種污物的油污混合物中,將污油有效分離出來的油脂分離器。
技術介紹
伴隨著世界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人們消費能力和對生活品質的不斷追求與提高,餐飲、酒店行業迎來了一個蓬勃發展的黃金時刻。同時,社會各界交流與合作的頻繁,以及旅游產業的不斷壯大,給世界各地的酒店、賓館、餐廳,以及游輪上的餐廳都注入了諸多新的生機。然而,人們在享受生活的同時,卻給人來賴以生存的環境帶來了巨大的考驗。如何有效處理從各大賓館、酒店及餐廳中排放出來的,含有污油的污水混合物使其達到排放標準,一直是相關從業人員,以及環境管理部門需要面臨和克服的技術難題。 傳統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是采用由沉淀室組成的隔油池,然后再進行人工打撈污油以及污物。這樣不僅效率低、占地面積大,而且使用環境受限,分離效果也不理想,二次污染很難解決。為了克服和彌補傳統技術所存在的不足,后來市面上出現了一種中國專利號是“200720069000. 2”的封閉式自動油水分離器,其改進之處在于包括一筒形的油水分離倉,該油水分離倉的上部是油脂收集裝置和電動攪拌裝置,該電動攪拌裝置的葉槳伸入油水分離倉之中。很容易看出,該專利技術創造較傳統技術已具有顯著的新穎性,但是,其不足之處在于將電動攪拌裝置的葉槳伸入油水分離倉之中,這樣,在實際使用時,由于葉槳在油水分離倉中不斷攪拌,油脂和污水等混合物一直處于混合狀態,根本無法實現有效的油脂分離。一種結構科學合理、分離效果顯著的油脂分離裝置的出現顯得極其必要。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緊湊合理,便于維護與檢修,并能夠使油污混合物在進入分離器前,就經過一次以上有效處理的,油脂分離效果十分顯著的油脂分離器。本專利技術所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新型油脂分離器,包括一分離器,所述分離器外接有一引流裝置,所述引流裝置還包括過濾管、粉碎管、緩沖管、排水管和排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管通過一過橋管與所述粉碎管相連,用于實現將經過所述過濾管初步過濾的油污混合物送入所述粉碎管內進行粉碎,所述過濾管還通過一備用管與所述排水管相連,以便于在所述粉碎管內部堵塞嚴重時,能夠將污物順利排出,所述粉碎管的下端與所述緩沖管相連,實現將經過粉碎的油污混合物經由所述緩沖管減速后引流入所述分離器內,所述排水管與所述分離器相連,用于實現將經過靜置分離后的廢水排出所述分離器內,所述排氣管的一端與所述緩沖管上端相連,所述排氣管的另一端與所述排水管相連,用于將管道內所產生的有害氣體集中排放,在所述排氣管上還設有一排氣接頭。所述過濾管由一次過濾管、二次過濾管和三次過濾管所組成,其中,所述一次過濾管與污物源頭相連,所述一次過濾管與所述二次過濾管之間通過所述過橋管相連;所述二次過濾管的上端通過所述過橋管與所述粉碎管的上端相連,所述二次過濾管的頂部還通過所述備用管與所述排水管相連;所述粉碎管也通過所述過橋管與所述三次過濾管相連,所述三次過過濾管的下端與所述緩沖管的一端相連,所述緩沖管的另一端置于所述分離器內,所述三次過濾管上端通過所述排氣管與所述排水管相連。在所述一次過濾管、所述二次過濾管和所述三次過濾管的底部還均設置有一排污閥,用于在檢修或停止工作時以便于排除污物。在所述粉碎管的上端還裝有一電機,在所述電機的轉軸上固定有一帶有眾多刀片的轉軸,以使得所述電機帶動所述轉軸旋轉,促使刀片工作實現對固體污物的粉碎。所述粉碎管的底端還設有一排污閥,以便于清除淤積物。 所述分離器的底部呈錐形,在所述分離器的中間設有一集油池,在所述集油池底部還設有一引油管,所述引油管與一收集容器連接,在所述引油管上還設有一出油控制閥;在所述分離器的內部中間架設有一“井”字形支撐架,在所述支撐架上還設有一引流板,所述引流板為螺旋狀,所述排水管置于所述分離器的中部,在所述分離器底部中間還設有一排渣管。在所述分離器上還設有一蓋體,所述蓋體上設有一圓柱形加熱器,所述加熱器伸入所述分離器的中間,用以加熱;在所述加熱器上還設有一加熱傳感器,用于將分離器內的溫度實時地傳輸給后臺,以便于控制加熱的最佳溫度值,在所述蓋體內部頂端還設有清潔噴管,在所述清潔噴管上還設有一個以上清洗噴頭,用于定期對所述分離器和所述集油池的內部進行清洗,在所述蓋體頂部還設有一排氣閥門,所述排氣閥門通過軟管與所述排氣接頭連接,用以排出加熱時產生的水蒸氣和其他氣體。在所述蓋體上還設有一檢修窗口,所述檢修窗口通過緊固件密封固定于所述蓋體的上端,并便于打開例行日常檢修。本專利技術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分離器外設置過濾管和粉碎管,使得污物在進入分離器前就經過過濾、粉碎、靜置等多次有效處理,并且污物在進入分離器后,又經過引流、加熱、再靜置等處理過程,使得污油的分離效果極為明顯。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一種新型油脂分離器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一種新型油脂分離器的引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一種新型油脂分離器的分離器的俯視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一種新型油脂分離器的蓋體的剖面圖。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專利技術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專利技術。一種新型油脂分離器,包括一分離器2,分離器2外接有一引流裝置1,引流裝置I還包括過濾管11、粉碎管12、緩沖管19、排水管14和排氣管15,過濾管11通過一過橋管16與粉碎管12相連,用于實現將經過過濾管11初步過濾的油污混合物送入粉碎管12內進行粉碎,過濾管11還通過一備用管17與排水管15相連,以便于在粉碎管12內部堵塞嚴重時,能夠將污物順利排出,粉碎管12的下端與緩沖管19相連,實現將經過粉碎的油污混合物經由緩沖管19減速后引流入分離器2內,排水管14與分離器2相連,用于實現將經過靜置分離后的廢水排出分離器2內,排氣管15的一端與過濾管11上端相連,排氣管15的另一端與排水管14相連,用于將管道內所產生的有害氣體集中排放,在排氣管15上還設有一排氣接頭151。過濾管11由一次過濾管111、二次過濾管112和三次過濾管113所組成,其中,一次過濾管111與污物源頭相連,一次過濾管111與二次過濾管112之間通過過橋管16相連;二次過濾管112的上端通過過橋管16與粉碎管12的上端相連,二次過濾管112的頂部還通過備用管17與排水管14相連;粉碎管12也通過過橋管16與三次過濾管113相連,三次 過濾管113的下端與緩沖管19的一端相連,緩沖管19的另一端置于分離器內,三次過濾管113上端通過排氣管15與排水管14相連。在一次過濾管111、二次過濾管112和三次過濾管113的底部還均設置有一排污閥18,用于在檢修或停止工作時以便于排除污物。在粉碎管12的上端還裝有一電機121,在電機121的轉軸上固定有一帶有眾多刀片的轉軸,以使得電機121帶動轉軸旋轉,促使刀片工作實現對固體污物的粉碎。粉碎管12的底端還設有一排污閥18,以便于清除淤積物。分離器2的底部呈錐形,在分離器2的中間設有一集油池21,在集油池21底部還設有一引油管22,引油管22與一收集容器連接,用以收集油,在引油管22上還設有一出油控制閥221 ;在分離器2的內部中間架設有一“井”字形支撐架23,在支撐架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油脂分離器,包括一分離器,所述分離器外接有一引流裝置,所述引流裝置包括過濾管、粉碎管、緩沖管、排水管和排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管通過一過橋管與所述粉碎管相連,所述過濾管還通過一備用管與所述排水管相連,所述粉碎管的下端通過所述過橋管與所述緩沖管相連,所述緩沖管與所述分離器相連,所述排水管與所述分離器相連,所述排氣管的一端與所述過濾管上端相連,所述排氣管的另一端與所述排水管相連,在所述排氣管上還設有一排氣接頭。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邵素蘭,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蘭艷實業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