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90°相移DC/AC雙路變換器,包括:信號源、分頻器、移相電路、整形電路、功率擴展電路;電路的信號源為正弦波,信號經過分頻器產生相應頻率的信號,經過移相電路產生相位差為90°的兩路正弦波信號,經過整形電路將兩路正弦波信號變為兩路方波信號,最后經過功率擴展使兩路方波信號具有功率驅動能力。分頻器采用數字集成電路二進制計數器;移相電路采用數字集成電路雙D型觸發器,利用兩個同樣的、獨立的D觸發器連接產生相位差為90°的兩路信號;該電路易于厚膜化設計,具有體積小、穩定性高、工作溫度范圍寬、抗干擾能力和防腐蝕性強、精度高、驅動能力強等優點。大大提高了產品的可靠性。(*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90°相移DC/AC雙路變換器
本技術一種90°相移DC/AC雙路變換器,特別是一種小型高精度高穩定性的 90°相移DC/AC雙路變換器。
技術介紹
90°相移DC/AC雙路變換器電路作為兩相激磁驅動電路,適用于慣性平臺電源系統以及高精度、高穩定、高可靠小型化電源系統。和同類型的數字變換器相比,具有精度高的特點,是我國在數字集成電路發展的重要課題。而且常見的90°相移DC/AC雙路變換器電路多采用PCB版生產,集成電路多為塑封產品或陶瓷封裝的產品,電阻、電容、集成電路多為直插或貼片器件,不僅體積較大,并且工作溫度范圍窄,很多都達不到要求。在某些特殊場合下,這種常規的90°相移DC/AC雙路變換器模塊根本無法滿足用戶的使用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就是要消除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和缺點,提供一種小型高精度高穩定性的90°相移DC/AC雙路變換器。為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技術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90°相移DC/AC雙路變換器,包括信號源、分頻器、移相電路、整形電路、功率擴展電路;電路的信號源為正弦波, 信號經過分頻器產生相應頻率的信號,再經過移相電路產生相位差為90°的兩路正弦波信號,而后經過整形電路將兩路正弦波信號變為兩路方波信號,最后經過功率擴展使兩路方波信號具有功率驅動能力。優選的,所述信號源是由第六電容C6、第七電容C7和第一晶振Zl組成;第六電容 C6的一端接第一晶振Z1,另一端接公共地GND,第七電容C7接第一晶振Zl的另一端,另一端接公共地GND ;所述分頻器是由第一電阻R1、第二電阻R2和二進制計數器NI組成的;二進制計數器NI的16管腳接正電源Vrc, 8、12管腳接公共地GND,11管腳接第一電阻Rl的一端和所述信號源部分的第一晶振Zl的一端,10管腳接第一電阻Rl的另一端和所述信號源部分的第一晶振Zl的另一端,輸出管腳接第二電阻R2的一端,第二電阻R2的另一端接公共地GND ;所述移相電路是由雙D觸發器N2、第三電阻R3和第一電容Cl組成;雙D觸發器 N2的14腳接正電源V。。,6、7、8管腳接公共地GND,3、11管腳接所述分頻器部分的二進制計數器NI的輸出管腳,5、12管腳接在一起,4、10管腳接第三電阻R3和第一電容Cl的一端, 第三電阻R3的另一端接公共地GND,第一電容Cl的另一端接正電源Vcc ;所述整形電路是由第三集成電路N3、第二電容C2、第三電容C3、第四電阻R4、第五電阻R5、第六電阻R6、第七電阻R7、第八電阻R8和第九電阻R9組成;第二電容C2的一端接所述移相電路的雙D觸發器N2的13管腳,第二電容C2的另一端接第五電阻R5的一端,第五電阻R5的另一端接第三集成電路N3的2管腳和第八電阻R8的一端,第八電阻R8的另一端接第三集成電路N3 的I管腳,第三電容C3的一端接所述移相電路的雙D觸發器N2的1、9管腳,第三電容C3的另一端接第四電阻R4的一端,第四電阻R4的另一端接第三集成電路N3的6管腳和第九電阻R9的一端,第九電阻R9的另一端接第三集成電路N3的7管腳,第三集成電路N3的3管腳接第六電阻R6的一端,第六電阻R6的另一端接公共地GND,第三集成電路N3的5管腳接第七電阻R7的一端,第七電阻R7的另一端接公共地GND,第三集成電路N3的8管腳接正電源V。。,第三集成電路N3的4管腳接負電源Vee ;所述功率擴展電路是由第十電阻R10、 第i^一電阻R11、第十二電阻R12、第十三電阻R13、第十四電阻R14、第一二極管D1、第二二極管D2、第三二極管D3、第四二極管D4、第五二極管D5、第六二極管D6、第七二極管D7、第八二極管D8、第一場效應管Tl、第二場效應管T2、第三場效應管T3、第四場效應管T4、第四電容C4和第五電容C5組成;第一二極管Dl的正極接所述整形電路的第三集成電路N3的 I管腳和第二二極管D2的負極,第一二極管Dl的負極接第十電阻RlO的一端和第一場效應管Tl的柵極,第十電阻RlO的另一端接正電源Vrc,第一場效應管Tl的源極接正電源Vcd 第一場效應管Tl的漏極接A相輸出端和第五二極管D5正極,第五二極管D5的負極接正電源V。。,第二二極管D2的正極接第十一電阻Rll的一端和第二場效應管T2的柵極,第十一電阻Rll的另一端接負電源VEE,第二場效應管T2的源極接負電源VEE,第二場效應管T2的漏極接A相輸出端和第六二極管D6的負極,第六二極管D6的正極接負電源VEE,第三二極管D3的正極接所述整形電路的第三集成電路N3的7管腳和第四二極管D4的負極,第三二極管D3的負極接第十二電阻R12的一端和第三場效應管T3的柵極,第十二電阻R12的另一端接正電源Vcd第三場效應管T3的源極接正電源Vcd第三場效應管T3的漏極接B相輸出端和第七二極管D7正極,第七二極管D7的負極接正電源Vcc,第四二極管D4的正極接第十三電阻R13的一端和第四場效應管T4的柵極,第十三電阻R13的另一端接負電源VEE, 第四場效應管T4的源極接負電源VEE,第四場效應管T4的漏極接B相輸出端和第八二極管D8的負極,第八二極管D8的正極接負電源VEE,第四電容C4的一端接正電源Vcd第四電容C4的另一端接公共地GND,第五電容C5的一端接負電源Vee,第五電容C5的另一端接公共地GND。優選的,所述兩路輸出信號的相位差90°,精度小于1%。優選的,所述變換器將直流信號源轉化為交流方波信號。優選的,所述變換器移相電路可將分頻器的輸出頻率進行四分之一分頻。優選的,所述變換器外殼選用由外引腳、殼體和蓋板構成的雙列直插全密封金屬結構。優選的,所述變換器外引腳鍍金、殼體鍍鎳,采用平行縫焊密封,并在殼內充氮氣保護,內部貼片元件包括裸芯片和其他片式元件,內部裸芯片采用金絲球焊鍵合,瓷片為 Al2O3陶瓷基板、導帶和電阻采用厚膜絲網印刷工藝。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本技術在分頻器部分采用數字集成電路二進制計數器,可以根據不同需要有多種分頻方式,具有分頻種類多、分頻精度高的特點;在移相電路部分采用的是數字集成電路雙D型觸發器,利用兩個同樣的、獨立的D觸發器連接產生相位差為90°的兩路信號,相移精度高;在功率擴展部分采用CMOS對管作為驅動,與常規的數字變換器相比,具有輸出驅動能力強的特點;該電路易于厚膜化設計,具有體積小、穩定性高、工作溫度范圍寬、抗干擾能力和防腐蝕性強、精度聞、驅動能力強等優點。大大提聞了廣品的可罪性。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電路方框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專利的電路原理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I所示,90°相移DC/AC雙路變換器,包括信號源、分頻器、移相電路、整形電路、功率擴展電路;電路的信號源為正弦波,信號經過分頻器產生相應頻率的信號,再經過移相電路產生相位差為90°的兩路正弦波信號,而后經過整形電路將兩路正弦波信號變為兩路方波信號,最后經過功率擴展使兩路方波信號具有功率驅動能力。如圖2所不信號源是由第六電容C6、第七電容C7和第一晶振Zl組成;第六電容C6的一端接第一晶振Z1,另一端接公共地GND,第七電容C7接第一晶振Zl的另一端,另一端接公共地GND ;所述分頻器是由第一電阻R1、第二電阻R2和二進制計數器NI組成的;二進制計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90°相移DC/AC雙路變換器,包括:信號源、分頻器、移相電路、整形電路、功率擴展電路,其特征在于:電路的信號源為正弦波,信號經過分頻器產生相應頻率的信號,再經過移相電路產生相位差為90°的兩路正弦波信號,而后經過整形電路將兩路正弦波信號變為兩路方波信號,最后經過功率擴展使兩路方波信號具有功率驅動能力。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90°相移DC/AC雙路變換器,包括信號源、分頻器、移相電路、整形電路、功率擴展電路,其特征在于電路的信號源為正弦波,信號經過分頻器產生相應頻率的信號,再經過移相電路產生相位差為90°的兩路正弦波信號,而后經過整形電路將兩路正弦波信號變為兩路方波信號,最后經過功率擴展使兩路方波信號具有功率驅動能力。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90°相移DC/AC雙路變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號源是由第六電容C6、第七電容C7和第一晶振Zl組成;第六電容C6的一端接第一晶振Zl,另一端接公共地GND,第七電容C7接第一晶振Zl的另一端,另一端接公共地GND ;所述分頻器是由第一電阻R1、第二電阻R2和二進制計數器NI組成的;二進制計數器NI的16管腳接正電源 Vcc, 8、12管腳接公共地GND,11管腳接第一電阻Rl的一端和所述信號源部分的第一晶振Zl 的一端,10管腳接第一電阻Rl的另一端和所述信號源部分的第一晶振Zl的另一端,輸出管腳接第二電阻R2的一端,第二電阻R2的另一端接公共地GND ;所述移相電路是由雙D觸發器N2、第三電阻R3和第一電容Cl組成;雙D觸發器N2的14腳接正電源Vrc, 6、7、8管腳接公共地GND,3、11管腳接所述分頻器部分的二進制計數器NI的輸出管腳,5、12管腳接在一起,4、10管腳接第三電阻R3和第一電容Cl的一端,第三電阻R3的另一端接公共地GND, 第一電容Cl的另一端接正電源Vrc ;所述整形電路是由第三集成電路N3、第二電容C2、第三電容C3、第四電阻R4、第五電阻R5、第六電阻R6、第七電阻R7、第八電阻R8和第九電阻R9 組成;第二電容C2的一端接所述移相電路的雙D觸發器N2的13管腳,第二電容C2的另一端接第五電阻R5的一端,第五電阻R5的另一端接第三集成電路N3的2管腳和第八電阻R8 的一端,第八電阻R8的另一端接第三集成電路N3的I管腳,第三電容C3的一端接所述移相電路的雙D觸發器N2的1、9管腳,第三電容C3的另一端接第四電阻R4的一端,第四電阻 R4的另一端接第三集成電路N3的6管腳和第九電阻R9的一端,第九電阻R9的另一端接第三集成電路N3的7管腳,第三集成電路N3的3管腳接第六電阻R6的一端,第六電阻R6的另一端接公共地GND,第三集成電路N3的5管腳接第七電阻R7的一端,第七電阻R7的另一端接公共地GND,第三集成電路N3的8管腳接正電源Vrc,第三集成電路N3的4管腳接負電源Vee ;所述功率擴展電路是由第十電阻R10、第十一電阻R11、第十二電阻R12、第十三電阻R13、第十四電阻R14、第一二極管D1、第二二極管...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曹萍萍,徐冬梅,
申請(專利權)人:天水七四九電子有限公司,天水華天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