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數字化配變綜合管理單元,涉及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技術領域,包括主板、采集板、開出板、電源板和顯示板,主板上設置有前端DSP、后端ARM、A/D模數轉換器,前端DSP和后端ARM之間通過同步串行口SSI連接;采集板上設置有3路電壓傳感器和15路電流傳感器,電壓傳感器和電流傳感器分別與A/D模數轉換器連接,A/D模數轉換器與前端DSP連接;驅動板上設置有由反向驅動器MC1413構成的18路開出信號。采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對遠方配變運行基礎數據準確、可靠、完整、及時采集和統計分析,能夠快速、全面地反映公用配電網中各項數據。(*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確切地說涉及適用于10kV/0. 4kV配電變壓器及其出線實時數據和歷史記錄的監控及管理。
技術介紹
在西方發達國家,電力市場發展較早,管理水平較高,根據美、歐等國的有關資料及項目的建設經驗,數字化配變綜合管理單元或類似系統的應用十分普遍,運行經驗表明其效果和經濟效益是十分明顯的。而在我國,部分省市近幾年來都在開發建設配變綜合管理單元或類似系統,但是由于我國的電力市場才剛起步,配變綜合管理單元還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而且國內外目前也沒有統一的設計和建設標準,各地方供電局都是在探索研究 當中。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實現中低壓配電網的自動化已成為電力系統發展的新趨勢。中低壓配電網作為輸配電系統的最后一個環節,其實現自動化的程度與供用電的質量和可靠性密切相關,因此,配變綜合管理單元的重要性也越顯重要。對公用配變的基礎運行數據如電流、電壓、功率因數、諧波數據等進行綜合管理分析是電力系統配網調度和用電管理中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也是配變綜合管理單元建設的前提條件,這些基礎運行數據的是否準確、齊全、可靠對配網運行情況分析和預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取用準確齊全的公用配變運行基礎數據進行分析預測,可以用較低的電力運行費用來制定合適的調度計劃和用電計劃,反之使用不準確的運行基礎數據將會提高電力企業的運行費用,尤其在當今電力市場化的環境下,準確的運行基礎數據就意味著效益。由于以往電力系統內公用配變運行基礎數據的取得手段單一,各種傳統的數據統計分析方法越來越難以滿足電力部門對預測精度等方面的要求,因此,實際工作要求開發出更加具有高精度和智能化水平的配變綜合管理單元。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出了一種適用于10kV/0.4kV配電變壓器及其出線實時數據和歷史記錄的監控及管理的數字化配變綜合管理單元,采用本技術,能夠對遠方配變運行基礎數據準確、可靠、完整、及時采集和統計分析,能夠快速、全面地反映公用配電網中各項數據。監測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10kV/0.4kV公用配電變壓器的日常運行,為配網運行管理人員日常數據分析,配網系統總體籌劃提供了可靠的技術和數據保證。本技術是通過采用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數字化配變綜合管理單元,包括主板、采集板、開出板、電源板和顯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上設置有前端DSP、后端ARM、A/D模數轉換器,所述前端DSP和后端ARM之間通過同步串行口 SSI連接;所述采集板上設置有3路電壓傳感器和15路電流傳感器,所述電壓傳感器和電流傳感器分別與A/D模數轉換器連接,A/D模數轉換器與前端DSP連接;所述驅動板上設置有由反向驅動器MC1413構成的18路開出信號。在所述后端ARM上連接有SD卡存儲器,且在所述后端ARM上開有以太網接口、RS232 接口和 USB 接口。所述主板、采集板、開出板和顯示板集成在一個金屬機箱內。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表現在本技術尤其適用于10kV/0. 4kV配電變壓器及其出線實時數據和歷史記錄的監控及管理,通過對遠方配變運行基礎數據準確、可靠、完整、及時采集和統計分析,能夠快速、全面地反映公用配電網中各項數據。監測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10kV/0. 4kV公用配電變壓器的日常運行,為配網運行管理人員日常數據分析,配網系統總體籌劃提供了可靠的技術和數據保證,也是目前電力企業強化需求側管理、提高運行管理水平的重要舉措。附圖說明下面將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其中圖I為本技術的結構原理方框圖圖中標記I、模擬量輸入;2、開關量輸入;3、后端ARM;4、開出板;5、SD卡存儲器;6、A/D模數轉換器;7、前端DSP ;8、同步串行接口 SSI ;9、顯示板;10、以太網、RS232、USB接口。具體實施方式參照說明書附圖,本技術的最佳實施方式是數字化配變綜合管理單元,包括主板、采集板、開出板4、電源板和顯示板9,所述主板上設置有前端DSP7、后端ARM3、A/D模數轉換器6,所述前端DSP7和后端ARM3之間通過同步串行口 SSI連接;所述采集板上設置有3路電壓傳感器和15路電流傳感器,所述電壓傳感器和電流傳感器分別與A/D模數轉換器6連接,A/D模數轉換器6與前端DSP7連接;所述驅動板上設置有由反向驅動器MC1413構成的18路開出信號。在所述后端ARM3上連接有SD卡存儲器5,且在所述后端ARM3上開有以太網接口、RS232接口和USB接口。所述主板、采集板、開出板4和顯示板9集成在一個金屬機箱內。本技術為基于公用配變運行基礎數據采集、統計、分析的配變綜合管理單元,通過在公用配變低壓側安裝全數字化配變綜合管理單元和數據終端單元DTU,并利用計算機主站系統和GPRS、CDMA等現代通信網絡手段對公用配變的基礎運行數據如電流、電壓、功率因數、諧波等進行數據采集和后臺分析,將大量來源于各種渠道的運行管理信息按照運行維護人員的要求進行分類和統計、計算、分析、判斷表計狀態,加工處理,輸出有用的信息,供運行管理人員和部門領導進行預測和決策控制,從而使配變管理工作達到運行科學管理、負荷合理安排和提高供電質量的目的。IRC3005A配變綜合管理單元依據先進的設計,采用高速的雙CPU信號處理單元(ARM+ DSP),專用計量芯片,優良的器件,極大地保證了設備的可靠性、安全性,低損耗、長壽命。IRC3005A配變綜合管理單元擁有小巧美觀的外形和LCD顯示功能,操作靈活方便,安裝簡單,是配電網自動化的基本設備。有效監測設備運行參數,實時反饋主站下發的查詢等命令。在此基礎上還拓展了統計、諧波分析、無功補償控制、保護、電度計量、相序檢測、組網、無線抄收等功能。IRC3005A配變綜合管理單元適用于供電局公共變電室及生活小區配電室,根據應用場合的不同,可裝在專用配變綜合管理裝置、臺區變壓器控制裝置、箱式低壓無功補償裝置、配電室屏式無功補償裝置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數字化配變綜合管理單元,包括主板、采集板、開出板(4)、電源板和顯示板(9),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上設置有前端DSP(7)、后端ARM(3)、A/D模數轉換器(6),所述前端DSP(7)和后端ARM(3)之間通過同步串行口SSI連接;所述采集板上設置有(3)路電壓傳感器和15路電流傳感器,所述電壓傳感器和電流傳感器分別與A/D模數轉換器(6)連接,A/D模數轉換器(6)與前端DSP(7)連接;所述驅動板上設置有由反向驅動器構成的18路開出信號。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數字化配變綜合管理單元,包括主板、采集板、開出板(4)、電源板和顯示板(9),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上設置有前端DSP(7)、后端ARM(3)、A/D模數轉換器¢),所述前端DSP(7)和后端ARM(3)之間通過同步串行口 SSI連接;所述采集板上設置有(3)路電壓傳感器和15路電流傳感器,所述電壓傳感器和電流傳感器分別與A/D模數轉換器(6)連接,A/D模數轉換器(6)與前...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胡天祥,黎軍華,吳曉林,趙剛,張新太,
申請(專利權)人:樂山一拉得電網自動化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