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是一種外接電池式保護套,其包括:一保護套本體,該保護套本體設置有一容置部及一電池容置部,該電池容置部設有電池連接部;以及一充電連接件,該充電連接件設于保護套本體的內側一端,該充電連接件電性連接該電池連接部。由此,構成可結合電池及手持裝置且提供充電于手持裝置的外接電池式保護套。(*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有關于一種外接電池式保護套,特別指一種可結合電池及手持裝置且 提供充電于手持裝置的外接電池式保護套。
技術介紹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時代的進步,現代都市人生活普遍會使用到一些手持裝置(如移動電話、智能型移動電話及平板計算機等),甚至手持裝置已成為現代人生活的必需品,許多人為讓其手持裝置防止刮傷,而會在手持裝置裝配保護套,用以保護該手持裝置的殼體表面。但現有手持裝置保護套的缺失在于不方便更換電池,消費者于更換電池時需要拆裝現有手持裝置保護套和手持裝置的殼體,而讓消費者感到相當麻煩且不方便。再者,對于一些商務人士來說,其經常需要長時間使用移動電話通話,由于移動電話在大量的通話的下,往往快速消耗了移動電話電池的電力而造成需要常常更換電池或是進行移動電話充電的情況。故,于市面上更出現了一種行動電源,用以提供手持裝置充電使用。上述的現有行動電源,其缺失在于行動電源與手持裝置是屬于各自分離的裝置,若用戶因緊急外出或忙碌疏忽而忘記攜帶行動電源,手持裝置仍然無法利用行動電源進行充電。有鑒于此,本創作人乃潛心研思、設計組制,期能提供一種外接電池式保護套,可結合電池及手持裝置且提供充電于手持裝置,即為本技術所欲研創的技術動機。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外接電池式保護套,可結合電池及手持裝置且提供充電于手持裝置。為達上述目的,本技術為一種外接電池式保護套,其包括一保護套本體,該保護套本體設置有一容置部及一電池容置部,該電池容置部設有電池連接部;以及一充電連接件,該充電連接件設于保護套本體的內側一端,該充電連接件電性連接該電池連接部。由此,構成可結合電池及手持裝置且提供充電于手持裝置。其中,該保護套本體進一步設有一外接式電源充電部及一電源供應器,該電源供應器設有一電源傳輸接頭,該電源傳輸接頭將該電源供應器電性連接該外接式電源充電部,而該外接式電源充電部于該保護套本體內形成具有一第一電性連接路徑及一第二電性連接路徑,該第一電性連接路徑為該外接式電源充電部電性連接該充電連接件,該第二電性連接路徑為該外接式電源充電部電性連接該保護套本體的電池連接部。其中,該保護套本體的容置部容置手持裝置,該手持裝置設有一充電輸入端,該充電輸入端電性連接該充電連接件。其中,該保護套本體的電池容置部進一步配置至少一電池,該電池電性連接該電池連接部。其中,該電池為一超薄式電池。其中,該電池為一軟式電池。其中,該電池為一鎳鎘電池。其中,該電池為一鎳氫電池。其中,該電池為一鋰離子電池。其中,該保護套本體為一硬質塑料套。其中,該保護套本體為一軟質橡膠果凍套。其中,該保護套本體為一皮套。本技術的特點I.該保護套本體可結合電池并提供充電于手持裝置,達到方便充電的效果。2.該保護套本體結合電池與手持裝置,讓該手持裝置不用另外攜帶備用電池,亦可具備有較多的儲備電力。3.家中沒有用到的電池可結合于該保護套本體,使得家中電池可充份利用。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第一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第一實施例的充電狀態方塊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第二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第二實施例的充電狀態方塊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第三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第四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圖7為本技術第五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圖8為本技術第六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保護套本體...........10電池容置部...........11電池連接部...........12各直部..................13保護蓋.................14充電連接件...........20外接式電源充電部…21電源傳細接頭.........22電源供應器...........23幅..................· ·30手持裝置..............31充電細!入 而...........3具體實施方式為了能夠更進一步了解本技術的特征、特點和
技術實現思路
,請參閱以下有關本技術的詳細說明與附圖,惟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非用以限制本技術。請參閱圖I、圖2所示,其分別為本技術第一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及充電狀態方塊示意圖,該外接電池式保護套包括一保護套本體10,該保護套本體10設置有一容置部13及一電池容置部11,該電池容置部11設有電池連接部12 ;以及一充電連接件20,該充電連接件20設于保護套本體10的內側一端,該充電連接件20電性連接該電池連接部12。其中,該保護套本體10的容置部13容置手持裝置31,該手持裝置31設有一充電輸入端32,該充電輸入端32電性連接該充電連接件20。該保護套本體10的電池容置部11進一步配置至少一電池30,該電池30電性連接該電池連接部12,其中,該電池30可為超薄式電池、軟式電池、鎳鎘電池、鎳氫電池或鋰離子電池。由此,消費者于使用時,可將該保護套本體的電池容置部11結合電池30,該電池30電性連接該電池連接部12,而該手持裝置31的充電輸入端32電性連接該充電連接件20,則該電池30可向手持裝置31進行充電(如圖2所示),圖2中所示的充電路徑為電池30電性連接該充電連接件20,該電池透過該充電連接件20充電于該手持裝置31。請參閱圖3、圖4所示,其分別為本技術第二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及充電狀態方塊示意圖,該保護套本體10為一軟質橡膠果凍套,該保護套本體10進一步設有一外接式電源充電部21及一電源供應器23,該電源供應器23設有一電源傳輸接頭22,該電源傳輸接頭22將該電源供應器23電性連接該外接式電源充電部21,而該外接式電源充電部21于該保護套本體10內形成具有一第一電性連接路徑及一第二電性連接路徑,該第一電性連接路徑為該外接式電源充電部21電性連接該充電連接件20,該第二電性連接路徑為該外接式電源充電部21電性連接該保護套本體10的電池連接部12。由此,消費者欲充電使用時,可將該保護套本體10的電池容置部11結合電池30,電池30電性連接該電池連接部12,而該手持裝置31的充電輸入端32電性連接該充電連接件20,利用電源供應器23的電源傳輸接頭22電性連接該外接式電源充電部21,該電源供應器23外接市電后即可進行充電,并分別對應該手持裝置31及該保護套本體10所配置的電池30進行充電,其充電狀態如圖4所示,該電源供應器23的充電路徑分別對應該第一電性連接路徑及該第二電性連接路徑,達到該電源供應器23向該電池30及該手持裝置進行充電的目的。另外,本技術外接電池式保護套(請同參圖5 圖7所示),該保護套本體10可為硬質塑料套、軟質橡膠果凍套或皮套,為了迎合消費者的喜好,該保護套本體10亦可有不同樣式及外觀設計。請參閱圖5所示,其為本技術第三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該保護套本體10為一硬質塑料套,該保護套本體10設置有一容置部13及一電池容置部11,該電池容置部11設有電池連接部12,該容置部13容置手持裝置31 ;又該保護套本體10的內側一端設置一充電連接件20,該充電連接件20電性連接該電池連接部12。在該電池容置部11配置至少一電池30,該電池30電性連接該電池連接部12,其中,該電池30可為超薄式電池、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外接電池式保護套,用于容置該手持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外接電池式保護套包括:一保護套本體,該保護套本體設置有一容置部及一電池容置部,該電池容置部設有電池連接部;以及一充電連接件,該充電連接件設于保護套本體的內側一端,該充電連接件電性連接該電池連接部。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外接電池式保護套,用于容置該手持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外接電池式保護套包括一保護套本體,該保護套本體設置有一容置部及一電池容置部,該電池容置部設有電池連接部;以及一充電連接件,該充電連接件設于保護套本體的內側一端,該充電連接件電性連接該電池連接部。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外接電池式保護套,其特征在于,該保護套本體進一步設有一外接式電源充電部及一電源供應器,該電源供應器設有一電源傳輸接頭,該電源傳輸接頭將該電源供應器電性連接該外接式電源充電部,而該外接式電源充電部于該保護套本體內形成具有一第一電性連接路徑及一第二電性連接路徑,該第一電性連接路徑為該外接式電源充電部電性連接該充電連接件,該第二電性連接路徑為該外接式電源充電部電性連接該保護套本體的電池連接部。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外接電池式保護套,其特征在于,該保護套本體的容置部容置手持裝置,該手持裝置設有一充電輸...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葉明祥,
申請(專利權)人:葉明祥,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