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溫控器觸片的裝配裝置,包括活動壓緊機構、導正銷和彈性擋板,活動壓緊機構包括兩個能夠開、合的導向壓緊鉗套,兩導向壓緊鉗套的對接面設有鉚釘導入孔,導正銷位于活動壓緊機構下方,其上端為尖錐體,下端為圓柱體,用于導正溫控器殼體的鉚釘孔和動觸片或靜觸片的鉚釘孔同軸,彈性擋板上端固定在機械手上,彈性擋板的下端位于活動壓緊機構下部缺口位置,彈性擋板與活動壓緊機構在機械手驅動下一起進出溫控器殼體,以保證鉚釘在缺口位置順利通過并進入溫控器殼體和動觸片或靜觸片的鉚釘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靠,可高效地裝配溫控器觸片,較大提高勞動生產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溫控器制造領域,具體是一種溫控器觸片的裝配裝置。技術背景如說明書附圖5-7所示溫控器一般由殼體、動觸片、靜觸片、長鉚釘、短鉚釘、接線片和溫度控制片等組成,外型一般為短圓柱體,外型尺寸較小,一般直徑少于15毫米,高度少于10毫米。隨著控制技術的發展,應用越來越廣。由于動、靜觸片位于殼體中,空間位置有限,其裝配關鍵是動、靜觸片與殼體和鉚釘之間的裝配。目前生產上主要采用手工放置觸片到殼體,手工穿入鉚釘,再進行鉚接。該種裝配方法生產效率低,產品對操作工人依賴性大,質量不穩定。也有全自動智能化裝配機器,該種類機器采用視覺檢測控制技術、數字點位控制技術和視覺監控糾錯與各種機械手聯合一起工作,但其系統復雜,造價高,維修不便,維修周期長,從而影響推廣使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溫控器裝配缺陷,通過簡單的機械配合,提供一種簡便、可靠、高效的溫控器觸片的裝配裝置。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溫控器觸片的裝配裝置,包括活動壓緊機構、導正銷和彈性擋板,其中,所述導正銷用于導正溫控器殼體的鉚釘孔和動觸片或靜觸片的鉚釘孔同軸,所述活動壓緊機構上設有鉚釘導入孔,所述彈性擋板是窄而薄的彈簧片,彈性擋板的上端固定在機械手上,能隨機械手上、下移動,彈性擋板的下端位于活動壓緊機構下部設有的缺口位置,所述彈性擋板與活動壓緊機構在機械手驅動下一起進出溫控器殼體,以保證鉚釘在缺口位置順利通過并進入溫控器殼體和動觸片或靜觸片的鉚釘孔。其中,上述活動壓緊機構包括兩個能夠開、合的導向壓緊鉗套,兩導向壓緊鉗套的對接面設有鉚釘導入孔,所述活動壓緊機構通過機械手驅動壓緊溫控器動觸片和靜觸片,所述兩導向壓緊鉗套的對合面分別設有兩級半圓弧形的導槽,所述兩導向壓緊鉗套對合后導槽組成鉚釘導入孔,所述兩導向壓緊鉗套其端部均呈三邊形,一邊為圓弧邊,另兩邊為直線邊。活動壓緊機構既能在閉合的狀態下接近觸片,限制其活動的空間,保證導正銷順利穿入殼體和觸片的鉚釘孔,又能壓緊觸片和殼體,保證觸片和殼體的相對位置不變,其上的鉚釘導入孔在閉合狀態下導入鉚釘,同時在鉚釘穿入觸片和殼體鉚釘孔后,能在張開狀態下退出。技術裝配時,活動壓緊機構的兩導向壓緊鉗套處于閉合狀態,先靠近溫控器的動觸片,但不壓緊動觸片,預留一定的間隙,再插入導正銷,使溫控器殼體的鉚釘孔和動觸片的鉚釘孔同軸,機械手驅動活動壓緊機構壓緊動觸片與殼體,保持溫控器殼體、動觸片的相對位置不變,移出導正銷至溫控器殼體外,最后通過活動壓緊機構上的鉚釘導入孔穿入鉚釘,同時,位于活動壓緊機構缺口位置的彈性擋板能保證鉚釘順利進入鉚釘孔。通過機械手的配合,兩導向壓緊鉗套張開,活動壓緊機構退出溫控器殼體,轉下一工序。靜觸片的裝配與前述的動觸片裝配相仿。進一步地,導正銷一端形狀為尖錐體,另一端形狀為圓柱體。本技術先用活動壓緊機構預定位,限制觸片的活動空間但不壓緊,再用導正銷使殼體和觸片的鉚釘孔同軸,使用活動壓緊機構壓緊觸片和溫控器殼體,保持導正時的同軸狀態,在壓緊狀態下通過活動壓緊機構中的鉚釘導入孔穿入鉚釘,鉚釘穿入觸片和殼體鉚釘孔后,活動壓緊機構再張開退出,最后完成裝接線板和鉚接工序。本技術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靠,可高效地裝配溫控器觸片,較大提高勞動生產率。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附圖說明圖I為活動壓緊機構預定位、導正銷導正工件示意圖;圖2為圖I的A-A剖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活動壓緊機構壓緊狀態下鉚釘導入及活動壓緊機構張開退出示意圖;圖4為圖3的B-B剖視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所要裝配的溫控器主體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5的右視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5的左視結構示意圖。主要組件符號說明I—溫控器殼體;2—短鉚釘;3—動觸片;4—靜觸片5—長鉚釘;6—接線板;7-活動壓緊機構;71—鉚釘導入孔;8—導正銷;9一彈性擋板;72/73—導向壓緊鉗套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7所示,本技術為一種溫控器觸片的裝配裝置,包括活動壓緊機構(7)、導正銷(8)和彈性擋板(9),其中,活動壓緊機構(7)包括兩個能夠開、合的導向壓緊鉗套(72、73),兩導向壓緊鉗套(72、73)的對接面設有鉚釘導入孔(71),所述活動壓緊機構(7)通過機械手驅動壓緊溫控器動觸片(3)和靜觸片(4),兩導向壓緊鉗套(72、73)的對合面分別設有兩級半圓弧形的導槽,所述兩導向壓緊鉗套(72、73)對合后導槽組成鉚釘導入孔(71)。導向壓緊鉗套(72、73)與機械手配合,能夠張開、閉合,上、下移動。當其閉合時,其上的導槽也是閉合的,能穿入鉚釘,張開時能避空鉚釘最大直徑位置。導正銷(8)位于活動壓緊機構(7)下方,其一端為尖錐體,另一端為圓柱體,用于保證使溫控器殼體(I)的鉚釘孔和動觸片(3)或靜觸片(4)的鉚釘孔同軸,導正銷(8)與機械手配合能上、下移動。彈性擋板(9)是窄而薄的彈簧片,彈性擋板9的上端固定在機械手上,能隨機械手上、下移動,彈性擋板9的下端位于活動壓緊機構(7)下部缺口位置,彈性擋板(9)與活動壓緊機構(7)在機械手驅動下一起進出溫控器殼體(1),以保證鉚釘在缺口位置順利通過并進入溫控器殼體(I)和動觸片(3)或靜觸片(4)的鉚釘孔。裝配時,先將動觸片(3)放入溫控器殼體(I)相應位置,進行粗定位,活動壓緊機構(7)與彈性擋板(9)在機械手驅動下移接近動觸片(3),但不壓緊動觸片(3),使其能夠在水平面內移動而不能上下移動過多,此時活動壓緊機構(7)處于閉合狀態,其上鉚釘導入孔(71)也處于閉合狀態。導正銷(8)在機械手帶動下向上移動,其上的尖錐體和圓柱體插入溫控器殼體I和動觸片3的鉚釘孔中,就能完成工件導向和定位,保證工件的鉚釘孔同軸,當導向、定位完成后,活動壓緊機構(7)與彈性擋板(9)在機械手驅動下繼續下移,壓緊動觸片⑶和溫控器殼體(I),保證它們之間的相對位置不變,此時通過機械手帶動,導正銷向(8)向下移動,移出溫控器殼體(I),在其它機械手配合下,將鉚釘從活動壓緊機構(7)中的鉚釘導入孔(71)導入短鉚釘(2),在鉚釘導入過程中,彈性擋板始終位于活動壓緊機構(7)缺口位置,依靠其自身彈性能保證鉚釘順利進入工件的鉚釘孔。短鉚釘(2)進入動觸片(3)和溫控器殼體(I)的鉚釘孔后,在機械手驅動下活動壓緊機構(7)完全張開,與彈性擋板(9) 一起退至工件外一定位置,短鉚釘(2)在自重作用下完全進入鉚釘孔,動觸片(3)的裝配過程完成。轉下一道工序,按上述類似方法可完成靜觸片(4)與溫控器殼體(I)的裝配。通過各工位的機械手與本技術共同配合作業,能夠可靠、高效地裝配好溫控器。·利用本技術裝配溫控器的全流程是A.裝溫控器殼體⑴;B.動觸片(3)裝入溫控器殼體⑴;C.在溫控器殼體(I)和動觸片(3)中裝短鉚釘(2):活動壓緊機構(7)閉合預定位-導正銷(8)導正-活動壓緊機構(7)壓緊-退出導正銷(8)-導入短鉚釘(2)-活動壓緊機構(7)張開退出溫控器殼體(I);D.靜觸片⑷裝入溫控器殼體⑴;E.在溫控器殼體(I)和靜觸片(4)中裝長鉚釘(5):活動壓緊機構(7)閉合預定位-導正銷(8)導正-活動壓緊機構(7)壓緊-退出導正銷(8)-導入長鉚釘(5)-活動壓緊機構(7)張開退出溫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溫控器觸片的裝配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動壓緊機構(7)、導正銷(8)和彈性擋板(9),其中,所述活動壓緊機構(7)包括兩個能夠開、合的導向壓緊鉗套(72、73),兩導向壓緊鉗套(72、73)的對接面設有鉚釘導入孔(71),所述活動壓緊機構(7)通過機械手驅動壓緊溫控器動觸片(3)和靜觸片(4),所述導正銷(8)位于活動壓緊機構(7)下方,用于導正溫控器殼體(1)的鉚釘孔和動觸片(3)或靜觸片(4)的鉚釘孔同軸,所述彈性擋板(9)的上端固定在機械手上,彈性擋板(9)的下端位于活動壓緊機構(7)下部缺口位置,所述彈性擋板(9)與活動壓緊機構(7)在機械手驅動下一起進出溫控器殼體(1),以保證鉚釘在缺口位置順利通過并進入溫控器殼體(1)和動觸片(3)或靜觸片(4)的鉚釘孔。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溫控器觸片的裝配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動壓緊機構(7)、導正銷(8)和彈性擋板(9),其中,所述活動壓緊機構(7)包括兩個能夠開、合的導向壓緊鉗套(72、73),兩導向壓緊鉗套(72、73)的對接面設有鉚釘導入孔(71),所述活動壓緊機構(7)通過機械手驅動壓緊溫控器動觸片(3)和靜觸片(4),所述導正銷(8)位于活動壓緊機構(7)下方,用于導正溫控器殼體(I)的鉚釘孔和動觸片(3)或靜觸片(4)的鉚釘孔同軸,所述彈性擋板(9)的上端固定在機械手上,彈性擋板(9)的下端位于活動壓緊機構(7)下部缺口位置,所述彈性擋板(9)與活動壓緊機構(7)在機械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謝新民,
申請(專利權)人:謝新民,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