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便攜式支付終端的外殼,包括面殼體和背殼體,面殼體的外緣具有第一卡槽壁,第一卡槽壁具有安裝磁條卡讀卡器的結構;背殼體的外緣具有在刷卡時用于對磁條卡形成支撐的第二卡槽壁;在刷卡槽的磁條卡入口位置處,所述第二卡槽壁具有第一延伸結構,第一延伸結構沿逆磁條卡插入方向延伸設置。該支付終端的外殼具有這種磁條卡刷卡槽的結構,一方面,減少支付終端的體積,另一方面,在背殼體的第二卡槽壁具有第一延伸結構。相比無延伸結構而言,增設延伸結構可以無需刻意地去找準入口位置,只需要將磁條卡初始放置在延伸結構上即可,因此,既操作方便,又提高了刷卡的效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銀行金融服務的延伸設備,具體涉及一種便攜式支付終端的外殼。
技術介紹
隨著科技和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各種各樣的卡應運而生,如銀行卡、交通卡、社保卡、電話卡、醫療卡、食堂卡、水卡、電卡等,而查詢銀行卡上的信息或以銀行卡為支付手段、繳納水、電、燃氣、電話費時需要到銀行或銀行設立的終端機上才行,或者通過在線刷卡的方式,但有的銀行卡用戶沒有網銀,有的銀行卡用戶有網銀但沒有開通,其他卡的使用也存在相同的問題,也就是說,人們在接受不同服務的同時必須到特定的地方,以特定的模式去接受服務,這樣各種各樣的卡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無形之中 也給人們帶來了一定的麻煩和不方便。中國專利文獻CN201549028U公開了一種家用多卡自助終端機。在其外殼的后面設置有電源裝置和電話接口、網絡接口,外殼的前面設置有IC卡讀卡器插卡口、條碼掃描儀掃描窗、射頻卡讀卡器讀卡平臺,外殼的頂面設置有液晶顯示屏、磁條卡讀卡器刷卡槽和鍵盤;外殼內設置有單片機、讀卡器、條碼掃描儀和電源模塊、網絡模塊、電話模塊;單片機與讀卡器、條碼掃描儀、液晶顯示屏、鍵盤相連接;單片機、液晶顯示屏、讀卡器、條碼掃描儀、鍵盤分別與電源模塊相連接。該對比文獻在一個終端上實現了多種卡的信息查詢與交易,結構緊湊,使用于家庭個人使用。該對比文獻的磁條卡讀卡器刷卡槽設置在外殼頂面,這種設置雖然保證了刷卡的安全性,但現有技術的終端機將磁條卡讀卡器刷卡槽設置于側面,且磁條卡讀卡器刷卡槽的兩壁為對稱設計,這種對稱設計會使得操作人員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來找準刷卡槽的入口處才能將卡插入刷卡槽,導致插卡效率較低,進而導致使用的不方便。此外,磁條卡讀卡器設置在側面上槽壁的內表面,由于當磁條卡進入刷卡槽時懸空進入,容易碰到磁條卡的讀卡器,導致磁條卡讀卡器損壞或者磁條卡被該磁條卡讀卡器卡住而造成讀卡失敗,讀卡成功率不高。
技術實現思路
為此,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是現有家用多卡自助終端機插卡效率不高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便于磁條卡插入的具有較高插卡效率的便攜式支付終端的外殼。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便攜式支付終端的外殼,包括面殼體和背殼體,所述面殼體具有用于安裝顯示屏和鍵盤的結構,以及所述面殼體的外緣具有第一卡槽壁,所述第—槽壁具有安裝磁條卡讀卡器的結構;所述背殼體的外緣具有與所述第一卡槽壁相配合形成磁條卡刷卡槽的第二卡槽壁,其中,所述第二卡槽壁在刷卡時用于對所述磁條卡形成支撐;在所述刷卡槽的磁條卡入口位置處,所述第二卡槽壁具有第一延伸結構,所述第一延伸結構的內表面與所述第二卡槽壁的內表面處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延伸結構沿逆磁條卡插入方向延伸設置。上述的外殼,所述背殼體的所述第二卡槽壁具有第二延伸結構,所述第二延伸結構與所述第一延伸結構處于同一平面上。上述的外殼,外殼殼體的底部還具有接觸式IC卡卡槽。上述的外殼,所述IC卡卡槽包括成形在所述面殼體外緣的第三卡槽壁和成形于所述背殼體外緣且與所述第三卡槽壁相配合的第四卡槽壁。本技術的上述技術方案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第一、本技術提供一種便攜式支付終端的外殼,包括面殼體和背殼體,面殼體具有用于安裝顯示屏和鍵盤的結構,以及面殼體的外緣具有第一卡槽壁,第一卡槽壁具有 安裝磁條卡讀卡器的結構;背殼體的外緣具有與第一卡槽壁相配合形成磁條卡刷卡槽的第二卡槽壁,其中,第二卡槽壁在刷卡時用于對磁條卡形成支撐;在刷卡槽的磁條卡入口位置處,所述第二卡槽壁具有相對第一卡槽壁第一延伸結構,第一延伸結構沿逆磁條卡插入方向延伸設置。該支付終端具有這種磁條卡刷卡槽的結構,一方面,減少支付終端的體積,另一方面,在背殼體的第二卡槽壁具有相對第--^槽壁的第一延伸結構;對于無延伸結果的卡槽而言,用戶需要找準卡槽的入口位置,由于入口位置較小,因此,需要用較長的時間對準,導致刷卡效率低下。相比無延伸結構而言,增設延伸結構可以無需刻意地去找準入口位置,只需要將磁條卡初始放置在延伸結構上即可,因此,既操作方便,又提高了刷卡的效率。第二、本技術提供一種便攜式支付終端的外殼,所述背殼體的所述第二卡槽壁具有相對于所述第一卡槽壁的第二延伸結構,所述第二延伸結構與所述第一延伸結構處于同一平面上。第一延伸結構和第二延伸結構2之間具有過渡部分,使第二卡槽壁呈弧狀結構,使該便攜式支付終端的外殼更美觀。第三、本技術提供一種便攜式支付終端的外殼,殼體底部還具有接觸式IC卡槽,外殼的面殼體的外緣還具有第三卡槽壁,所述背殼體的外緣具有與所述第三卡槽壁相配合形成接觸式IC卡卡槽的第四卡槽壁。該支付終端具有這種接觸式IC卡刷卡槽的結構,這種設計方便接觸式IC卡插入。附圖說明為了使本技術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據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圖I為本技術一個實施例的一種便攜式支付終端的外殼的側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一個實施例的一種便攜式支付終端的外殼的正面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另一個實施例的一種便攜式支付終端的外殼的正面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另一個實施例的一種便攜式支付終端的外殼的正面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4所示實施例的正面效果圖;圖6為圖4所示實施例的側面效果圖;圖7為本技術另一個實施例的一種便攜式支付終端的外殼的側面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技術一個實施例的一種便攜式支付終端的內部模塊連接示意圖。圖中附圖標記表示為1-面殼體;11-安裝顯示屏的結構;12_安裝鍵盤的結構;13-第一卡槽壁;14_第三卡槽壁;2_背殼體;21_第二卡槽壁;22_第一延伸結構;23_第二延伸結構;24_第四卡槽壁;25_過渡部分;3_磁條卡讀卡器;4_處理器;5_顯示屏;6_鍵盤-J-接觸式IC卡讀卡器;8_磁條卡刷卡槽;9_接觸式IC卡卡槽。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I :下面給出本技術所述的一種便攜式支付終端的外殼的一個具體的實施方式,參見圖I所示,一種便攜式支付終端的外殼,包括面殼體I和背殼體2,所述面殼體I具有安·裝顯示屏的結構11和安裝鍵盤的結構12,以及所述面殼體I的外緣具有第一卡槽壁13,所述第一卡槽壁13具有安裝磁條卡讀卡器3的結構;所述背殼體2的外緣具有與所述第一卡槽壁13相配合形成磁條卡刷卡槽8的第二卡槽壁21,其中,所述第二卡槽壁21在刷卡時用于對所述磁條卡形成支撐。參見圖2所示,在所述磁條卡刷卡槽8的磁條卡入口位置處,所述第二卡槽壁21具有相對所述第一卡槽壁13的第一延伸結構22,所述第一延伸結構22沿逆磁條卡插入方向延伸設置。需要刷卡時,用手拿住磁條卡,將磁條卡放置在延伸結構部分,用手按住磁條卡,沿著延伸結構滑入磁條卡刷卡槽8中,所述背殼體2的所述第二卡槽壁21對在磁條卡滑動過程中始終保持對磁條卡的支撐。對于無延伸結果的卡槽而言,用戶需要找準卡槽的入口位置,由于入口位置較小,因此,需要用較長的時間對準,導致刷卡效率低下。相比無延伸結構而言,增設延伸結構可以無需刻意地去找準入口位置,只需要將磁條卡初始放置在延伸結構上即可,因此,既操作方便,又提高了刷卡的效率。實施例2 在實施例I的基礎上,參見圖3所示,所述背殼體2的所述第二卡槽壁21具有相對于所述第一卡槽壁13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便攜式支付終端的外殼,包括面殼體和背殼體,所述面殼體具有用于安裝顯示屏和鍵盤的結構,以及所述面殼體的外緣具有第一卡槽壁,所述第一卡槽壁具有安裝磁條卡讀卡器的結構;所述背殼體的外緣具有與所述第一卡槽壁相配合形成磁條卡刷卡槽的第二卡槽壁,其中,所述第二卡槽壁在刷卡時用于對所述磁條卡形成支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刷卡槽的磁條卡入口位置處,所述第二卡槽壁具有第一延伸結構,所述第一延伸結構的內表面與所述第二卡槽壁的內表面處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延伸結構沿逆磁條卡插入方向延伸設置。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便攜式支付終端的外殼, 包括面殼體和背殼體, 所述面殼體具有用于安裝顯示屏和鍵盤的結構,以及所述面殼體的外緣具有第一卡槽壁,所述第—槽壁具有安裝磁條卡讀卡器的結構; 所述背殼體的外緣具有與所述第一卡槽壁相配合形成磁條卡刷卡槽的第二卡槽壁,其中,所述第二卡槽壁在刷卡時用于對所述磁條卡形成支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刷卡槽的磁條卡入口位置處,所述第二卡槽壁具有第一延伸結構,所述第一延伸結構的內表面與所述第二卡槽壁的內表面...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寧寧,李廣輝,鐘永和,王衛星,趙云鵬,高峰,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支付通電子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