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為一種攝像穩定器陀螺儀手持手柄結構,所述握把包括有手柄和手柄連接件,所述手柄連接件的頭端通過握把擺軸和套在握把擺軸外的若干個手柄軸承與支架的尾端轉動連接,尾端與手柄前端之間通過一條橫軸轉動連接,在手柄和手柄連接件相向的豎直端面之間分別設有相嚙合的環形齒,在所述橫軸一端螺紋連接有用來調整手柄和手柄連接件的夾角在90-180度范圍內的鎖緊旋鈕。它的結構合理、在手持攝像時可以根據用戶需要來調整到合適的握持角度,這樣就可以根據使用者的用腕習慣和手形特征來隨時調整到比較舒服的握持角度,從而有利于手持攝像穩定器的推廣應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攝像穩定器陀螺儀手持手柄結構
本技術涉及一種攝像領域,尤其是指移動攝像穩定器所用到的手柄結構。
技術介紹
隨著科技的 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前,攝像機和照相機的應用也越來越普及。現階段,人們在用攝像機或照相機來攝像時,基本上都是采用手持方式來邊走邊攝像,這時攝像機或照相機在拍攝過程中晃動或抖動現象比較嚴重,從而導致攝像效果或畫面質量不佳,因此有人開發出了攝像平衡穩定系統,俗稱為攝像穩定器。當前的攝像穩定器主要包括有長條形的立柱、從上往下設置在立柱上的相機安裝及重心調節結構、手柄結構和配重結構,我們知道攝像穩定器的自身重量很重,再裝上相機后就會更重,而當前的手持握把要么是水平放置,要么是豎直放置的,而且這類穩定器的手持握把不能根據使用者的需要來隨時調整握把的握持角度,因此,當前的這類手持攝像穩定器在推廣應用方面會受到較大的限制。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結構合理、在手持攝像時可以根據用戶需要來調整到合適的握持角度的攝像穩定器陀螺儀手持手柄結構,這樣就可以根據使用者的用腕習慣和手形特征來隨時調整到比較舒服的握持角度,從而有利于手持攝像穩定器的推廣應用。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下述技術方案一種攝像穩定器陀螺儀手持手柄結構,包括有套接在一起的上、下連接軸,設在上、下連接軸的軸肩之間的水平轉動軸承,套在水平轉動軸承外的軸承外套,通過支架擺軸和套在支架擺軸外的支架軸承擺動連接在軸承外套上的Y型支架,以及握把;所述握把包括有手柄和手柄連接件,所述手柄連接件的頭端通過握把擺軸和套在握把擺軸外的若干個手柄軸承與支架的尾端轉動連接,尾端與手柄前端之間通過一條橫軸轉動連接,在手柄和手柄連接件相向的豎直端面之間分別設有相嚙合的環形齒,在所述橫軸一端螺紋連接有用來調整手柄和手柄連接件的夾角在90-180度范圍內的鎖緊旋鈕。在對上述攝像穩定器陀螺儀手持手柄結構的改進方案中,在所述手柄和手柄連接件之間的橫軸上套有彈簧。在對上述攝像穩定器陀螺儀手持手柄結構的改進方案中,所述的橫軸是外螺紋軸,所述外螺紋軸一端擰在所述手柄連接件的螺紋孔中,另一端依次穿過彈簧、手柄的通孔后擰上鎖緊旋鈕。在對上述攝像穩定器陀螺儀手持手柄結構的改進方案中,所述的手柄軸承有2個或以上,它們套裝在支架尾端的軸承孔中,在最前、后兩端的手柄軸承外壁上設有能擋在軸承孔兩端的凸肩。在對上述攝像穩定器陀螺儀手持手柄結構的改進方案中,所述的握把擺軸和支架擺軸是螺釘,其中握把擺軸依次穿過支架尾端和手柄軸承后擰進到手柄連接件前端,而支架擺軸穿過安裝在支架前端通孔中的支架軸承后擰進到軸承外套上;在所述支架軸承的外側設有能貼緊到支架的通孔外壁上的軸肩。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它是通過擰在橫軸上的鎖緊旋鈕來控制環形齒的嚙合與否來達到調整手柄和手柄連接件之間的夾角的,這樣就可以滿足不同使用者的用腕習慣和手形特征或同一使用者在不同時侯的握持角度需要來調整到比較舒服的握持角度,讓使用者始終保持比較舒適的握持姿勢,所以本技術的結構比較合理,有利于手持攝像穩定器的推廣應用。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B -B向剖視圖;圖3是本技術實施例的組裝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實施例的使用狀態圖一(握把在水平方向360度旋轉時);圖5是本技術實施例的使用狀態圖二 (握把在豎直方向上擺動時);圖6是本技術實施例組裝到攝像穩定器時的使用狀態圖。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為一種攝像穩定器陀螺儀手持手柄結構,如圖I至3所示,包括有套接在一起的上、下連接軸1、2,設在上、下連接軸1、2軸肩11、21之間的水平轉動軸承3,套在水平轉動軸承3外的軸承外套4,通過支架擺軸5和套在支架擺軸5外的支架軸承6擺動連接在軸承外套4上的Y型支架7,以及握把8。在此所述握把8包括有手柄81和手柄連接件82,所述手柄連接件82的頭端通過握把擺軸83和套在握把擺軸83外的若干個手柄軸承84與支架7的尾端轉動連接,尾端與手柄81前端之間通過一條橫軸85轉動連接,在手柄81和手柄連接件82相向的豎直端面之間分別設有相嚙合的環形齒811、821,在所述手柄81和手柄連接件82之間的橫軸85上套有彈簧86,在所述橫軸85 —端螺紋連接有用來調整手柄81和手柄連接件82的夾角A在90-180度范圍內的鎖緊旋鈕87,調整的夾角是有級調整,即是環形齒的相鄰齒之間的夾角的整數倍。本技術裝作為攝像穩定器的一部分,其上、下連接軸1、2分別與相機連接器9和腳架配重組件10連接,如圖6所示。在手持攝像穩定器時,手柄81可以通過水平轉動軸承3在水平方向上繞上下連接軸1、2作360度轉動(如圖4所示),也可以通過支架軸承6繞支架擺軸5上下擺動(如圖5所示),還可以繞通過手柄軸承84繞握把擺軸83作360度旋轉。通常在上面三種方式下來手持攝像穩定器之前,首先要調整好的夾角,來滿足不同使用者或同一使用者在不同時侯比較舒適的握持角度,這時先擰松鎖緊旋鈕87,在彈簧86作用下手柄81和手柄連接件82的環形齒811、821脫離嚙合,這樣就可以調整手柄81和手柄連接件82之間的夾角,然后再擰緊鎖緊旋鈕87即可。從上可以看出,本技術是通過擰在橫軸上的鎖緊旋鈕來控制環形齒811、821的嚙合與否來達到調整手柄81和手柄連接件82之間的夾角的,這樣就可以滿足不同使用者的用腕習慣和手形特征或同一使用者在不同時侯的握持角度需要來調整到比較舒服的握持角度,讓使用者始終保持比較舒適的握持姿勢,所以本技術的結構比較合理,有利于手持攝像穩定器的推廣應用。在本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所述的橫軸85是外螺紋軸,所述外螺紋軸一端擰在所述手柄連接件82的螺紋孔822中,另一端依次穿過彈簧86、手柄81的通孔812后擰上鎖緊旋鈕87。當然,橫軸85也可以是端部帶螺紋的銷軸,它依次穿過手柄81和手柄連接件82的圓孔后擰上鎖緊旋鈕。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握把擺軸83和支架擺軸5是光軸螺釘,其中握把擺軸83依次穿過支架7尾端和手柄軸承84后擰進到手柄連接件82前端,而支架擺軸5穿過安裝在支架前端通孔72中的支架軸承6后擰進到軸承外套4上在所述支架軸承6的外側設有能貼緊到支架7的通孔72外壁上的軸肩61,以更牢靠地固定好通孔中的支架軸承6,如圖I至3所示。當然,握把擺軸83和支架擺軸5也可以是銷軸等其它結構。如圖1、3所示,手柄軸承84有2個或以上,它們套裝在支架7尾端的軸承孔71中,在最前、后兩端的手柄軸承84外壁上設有能擋在軸承孔71兩端的凸肩841,這樣可以使握把8和支架7之間的安裝更加緊湊,轉動更加靈活。綜上所述僅為本技術較佳的實施例,并非用來限定本技術的實施范圍,即凡依本技術申請專利范圍的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及修飾,皆應屬于本技術的技術范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攝像穩定器陀螺儀手持手柄結構,包括有套接在一起的上、下連接軸,設在上、下連接軸的軸肩之間的水平轉動軸承,套在水平轉動軸承外的軸承外套,通過支架擺軸和套在支架擺軸外的支架軸承擺動連接在軸承外套上的Y型支架,以及握把,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包括有手柄和手柄連接件,所述手柄連接件的頭端通過握把擺軸和套在握把擺軸外的若干個手柄軸承與支架的尾端轉動連接,尾端與手柄前端之間通過一條橫軸轉動連接,在手柄和手柄連接件相向的豎直端面之間分別設有相嚙合的環形齒,在所述橫軸一端螺紋連接有用來調整手柄和手柄連接件的夾角在90?180度范圍內的鎖緊旋鈕。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攝像穩定器陀螺儀手持手柄結構,包括有套接在一起的上、下連接軸,設在上、下連接軸的軸肩之間的水平轉動軸承,套在水平轉動軸承外的軸承外套,通過支架擺軸和套在支架擺軸外的支架軸承擺動連接在軸承外套上的Y型支架,以及握把,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包括有手柄和手柄連接件,所述手柄連接件的頭端通過握把擺軸和套在握把擺軸外的若干個手柄軸承與支架的尾端轉動連接,尾端與手柄前端之間通過一條橫軸轉動連接,在手柄和手柄連接件相向的豎直端面之間分別設有相嚙合的環形齒,在所述橫軸一端螺紋連接有用來調整手柄和手柄連接件的夾角在90-180度范圍內的鎖緊旋鈕。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攝像穩定器陀螺儀手持手柄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手柄和手柄連接件之間的橫軸上套有彈簧...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昔華,
申請(專利權)人:中山大山攝影器材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