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空氣預熱器密封裝置,特別涉及一種全接觸式空氣預熱器密封裝置,包括摩擦塊、合金密封片和至少一個摩擦裝置,所述摩擦塊固定在所述合金密封片頂端,所述合金密封片底端連接在安裝固定板上,所述至少一個摩擦裝置設置在回轉式空氣預熱器機架上;所述摩擦塊與摩擦裝置分離時,摩擦塊的頂部上表面高于所述摩擦裝置的下表面。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既可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空氣預熱器密封系統間隙泄漏的問題,還能夠有效減少磨損,延長密封裝置的使用壽命,提高了整個電站鍋爐機組的效率,降低發電煤耗,減少CO2等污染物的排放;使用壽命的延長,節約維護及檢修成本,減少機組停機時間,經濟效益明顯。(*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空氣預熱器密封裝置,特別涉及一種全接觸式空氣預熱器密封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空氣預熱器的密封裝置普遍采用的是如圖3所示的雙密封系統,所謂的雙密封系統就是每塊扇形板8在轉子轉動的任何時候至少有兩塊密封片9與相對應密封裝置相配合,形成兩道密封。這樣就可以使密封處的壓差減小一半,從而降低漏風率。然而,這種雙密封系統的現有技術中,在密封片頂端和與其相對應的密封裝置間,不可避免地會存 在一定的間隙。由于該動、靜部件之間的間隙存在,在空氣-煙氣側壓差的作用下,就形成了空氣預熱器區域由沿高壓的空氣側10指向低壓的煙氣側11方向上的泄漏通道。因此,這種固定式雙密封系統不能完全密封泄漏通道,密封效率不高。此外,另一種較為普遍采用的空氣預熱器密封技術是軟密封,即如圖4所示的接觸式密封系統。接觸式密封系統,由扇形板8、密封片9組成。由于可以有效地封閉上述由沿高壓的空氣側10指向低壓的煙氣側11方向上的泄漏通道,密封效率明顯高于固定式雙密封系統。但是這一類軟密封的缺點在于,由于在材料選擇時不能同時兼顧柔韌性及耐磨性兩方面的要求,存在磨損較快、磨損后的密封效果下降明顯、使用壽命短的缺陷。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回轉式空氣預熱器密封裝置。本技術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摩擦副優化的回轉式空氣預熱器密封裝置,包括摩擦塊、合金密封片和至少一個摩擦裝置,所述摩擦塊固定在所述合金密封片頂端,所述合金密封片底端連接在安裝固定板上,所述至少一個摩擦裝置設置在回轉式空氣預熱器機架上;所述摩擦塊與摩擦裝置分離時,摩擦塊的頂部上表面高于所述摩擦裝置的下表面(即密封摩擦面),保證并滿足了合金密封片與摩擦裝置在安裝和調整時兩者間的過盈接觸的要求,使得本技術所述密封裝置在工作時能夠起到更加顯著的密封效果。其中,摩擦塊材料的選擇及熱處理工藝是根據與合金密封片對應設置的摩擦裝置材料間摩擦副優化匹配的原則確定的。優化匹配的摩擦副,可以有效地降低工作時兩種材料間的磨損量,應用于回轉式空氣預熱器的徑向及旁路密封,既避免了對扇形板、T-型鋼等摩擦裝置的下表面(即本技術所述密封裝置工作時,摩擦塊與摩擦裝置的密封接觸面)空氣預熱器部件的磨損,又最大限度地延長了摩擦塊的使用壽命。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既可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空氣預熱器密封系統間隙泄漏的問題,還能夠有效減少磨損,延長密封裝置的使用壽命,并且在整個使用壽命期間都能保持較好的密封效果。由于密封效果的提高,可以提高整個電站鍋爐機組的效率,降低發電煤耗,每年可以節約大量的燃煤,及減少CO2等污染物的排放;使用壽命的延長,可以節約維護及檢修成本,減少機組停機時間,經濟效益明顯。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技術還可以做如下改進。進一步,所述摩擦裝置為至少兩個,所述至少兩個摩擦裝置間隔設置。進一步,所述摩擦塊與所述合金密封片之間還設置有潤滑裝置。進一步,所述潤滑裝置是由固體潤滑材料制成的潤滑塊或潤滑片。其中,所述潤滑材料可為主要由石墨組成的或其他具有能夠使摩擦塊與合金密封片之間潤滑效果的材料。進一步,所述摩擦裝置為扇形板、弧形板或T型鋼。進一步,所述摩擦裝置為彈性的合金材料,能夠彎曲變形。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位置關系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密封狀態示意圖;圖3為雙密封系統示意圖;圖4為接觸式密封系統示意圖。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I、合金密封片,2、摩擦塊,3、摩擦裝置,4、潤滑裝置,5、固定螺絲,6、安裝固定螺絲,7、安裝固定板,8、扇形板,9、密封片,10、空氣側,11、煙氣側。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技術,并非用于限定本技術的范圍。如圖I所示,本技術所述的摩擦副優化的回轉式空氣預熱器密封裝置包括摩擦塊2、合金密封片I和摩擦裝置3,所述摩擦塊2通過固定螺絲5或通過焊接方式固定在所述合金密封片I頂端,所述合金密封片I底端通過安裝固定螺絲6連接在安裝固定板7上(所述安裝固定板連接固定在回轉式空氣預熱器機架的旋轉裝置的軸上,即預熱器的艙隔板;上述旋轉裝置即為本技術工作時為合金密封片提供旋轉動力的裝置),所述摩擦裝置3安裝在設備機架上且與所述合金密封片I對應設置。在所述摩擦塊2和所述合金密封片I之間還設置連接有潤滑裝置4。當所述合金密封片I與摩擦裝置3分離時,合金密封片I與摩擦塊2的頂部上表面高于所述摩擦裝置下表面(即密封摩擦面)。圖2為本技術密封狀態示意圖,在本技術工作時,當合金密封片I旋轉到與其對應的摩擦裝置(扇形板、弧形板或T型鋼)3接觸時,由于受到摩擦裝置3的約束作用而產生變形。同時,由于合金密封片I變形所產生的彈力也將其自身壓緊在與其接觸的摩擦裝置3的下表面,安裝在合金密封片I上的摩擦塊2與摩擦裝置3的表面嚴密貼合并隨著本技術所述裝置的旋轉而產生相對滑動,直至摩擦塊2與摩擦裝置3分離。合金密封片I及其對應的摩擦裝置(扇形板、弧形板或T型鋼)3之間的密封方式為接觸式無間隙密封,可以有效地封閉在回轉式空氣預熱器密封系統端部由于動-靜間隙所形成的泄漏通道,提高密封效率。另外,為進一步降低摩擦力,本技術在設計上還采用了固體潤滑的技術,如在摩擦塊2與合金密封片I之間設置有與兩者連接的潤滑裝置4。需要說明的是,圖I或圖2中所示的合金密封片是呈彎折狀,該彎折狀是由認為彎制的,以達到改善合金密封片變形時的 應力狀態的目的。但應該理解,該彎折形狀并不限于圖I或圖2所示的形狀,所有合理的適合本技術的形狀均可以。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術,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摩擦副優化的回轉式空氣預熱器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摩擦塊、合金密封片和至少一個摩擦裝置,所述摩擦塊固定在所述合金密封片頂端,所述合金密封片底端連接在安裝固定板上,所述至少一個摩擦裝置設置在回轉式空氣預熱器機架上;所述摩擦塊與摩擦裝置分離時,摩擦塊的頂部上表面高于所述摩擦裝置的下表面。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摩擦副優化的回轉式空氣預熱器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摩擦塊、合金密封片和至少一個摩擦裝置,所述摩擦塊固定在所述合金密封片頂端,所述合金密封片底端連接在安裝固定板上,所述至少一個摩擦裝置設置在回轉式空氣預熱器機架上;所述摩擦塊與摩擦裝置分離時,摩擦塊的頂部上表面高于所述摩擦裝置的下表面。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摩擦副優化的回轉式空氣預熱器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裝置為至少兩個,所述至少...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宋冠弘,
申請(專利權)人:宋冠弘,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