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臭氣處理裝置,包括除臭塔和活性碳裝置,除臭塔設有第一進氣口、第二進氣口和出氣口;第一進氣口通過進氣道與出氣口相通,活性碳裝置位于進氣道中;第二進氣口與進氣道相通,第二進氣口與進氣道的連接位置位于第一進氣口與活性碳裝置所在位置之間;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第一進氣口和第二進氣口相配合,利用其中一個進氣口向進氣道中通入臭氣,同時利用另一個進氣口向進氣道中通入空氣,以使得通入的空氣與臭氣混合,從而實現對臭氣進行曝氣、稀釋;稀釋后的形成的低濃度的臭氣通過進氣道中的活性碳裝置,活性碳裝置能夠對低濃度的臭氣進行過濾,即對臭氣中的承臭物質進行吸附,進而有效地改善對高濃度的臭氣的處理效果。(*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廢氣處理裝置,尤其涉及一種臭氣處理裝置。
技術介紹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廢棄物的處理日益成為各大城市的困擾。為了將城市中的垃圾、污水以及人類排泄物進行有效的處理,在大多數城市都已建成成套的廢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以及糞便處理廠等,但在上述處理廠對廢棄物進行處理過程中,往往會產生大量的臭氣,對處理廠周邊的空氣環境以及處理廠的工作人員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要對臭氣進行統一的收集處理。目前,臭氣的處理方法主要分為吸收、吸附法和燃燒法兩種。其中,燃燒法其運行成本過高,且需要消耗一定的能源,因此在臭氣處理領域很少采用;吸收法主要分為化學法和生物法,化學法是通過化學藥劑對臭氣中的承臭物質進行化學分解,從而實現對臭氣的處理;生物法是通過生物降解方式對臭氣中的承臭物質進行生物分解,從而實現對臭氣的處理;但這兩種方法,其設備結構過于復雜、除臭效率較低并且運行成本較高,因此不利于推廣使用。吸附法主要為活性碳過濾法,其利用活性碳對臭氣中的承臭物質進行吸附,從而實現對臭氣的處理,其除臭效果好,且運行成本較低,已被大量使用;但其也存在著一定問題,即采用的除臭物質活性碳,其對臭氣中的承臭物質的吸附量有限,如果臭氣濃度較高(即臭氣中的承臭物質密度較大),其除臭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所以,如何改善臭氣吸附法的除臭效果是當前臭氣處理的急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臭氣處理裝置,其有效改善了臭氣吸附法的對高濃度的臭氣的處理效果。本技術提供的一種臭氣處理裝置,包括除臭塔和活性碳裝置,所述除臭塔設有第一進氣口、第二進氣口和出氣口;所述第一進氣口通過進氣道與出氣口相通,所述活性碳裝置位于所述進氣道中;所述第二進氣口與所述進氣道相通,所述第二進氣口與所述進氣道的連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進氣口與所述活性碳裝置所在位置之間;所述第一進氣口與臭氣產生裝置相連,所述第二進氣口與空氣源相通;或者,所述第一進氣口與空氣源相通,所述第二進氣口與臭氣產生裝置相通。可選的,還包括第一引風機和第二引風機;所述第一進氣口與所述第一引風機的出氣口相通,所述第二進氣口與所述第二引風機的出氣口相通。可選的,還包括制冷循環系統,所述制冷循環系統包括壓縮機、散熱器、節流器和蒸發吸熱器;其中,通過管道依次將所述壓縮機、所述散熱器、所述節流器和所述蒸發吸熱器相連,并形成循環回路;所述蒸發吸熱器設置在所述除臭塔內。可選的,所述蒸發吸熱器中的冷凝管在所述除臭塔內螺旋延伸。可選的,還包括制冷循環系統,所述制冷循環系統包括壓縮機、散熱器、節流器、蒸發吸熱器、冷卻劑儲藏罐和制冷管;其中,通過第一管道依次將所述壓縮機、所述散熱器、所述節流器和所述蒸發吸熱器相連,并形成第一循環回路;所述蒸發吸熱器設置在所述冷卻劑儲藏罐內;通過第二管道依次將所述制冷管與所述冷卻劑儲藏罐相連,并形成第二循環回路,并在所述第二管道中串聯循環泵;所述制冷管設置在所述除臭塔內。可選的,所述制冷管在所述除臭塔內螺旋延伸。可選的,所述除臭塔底部形成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底部設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處設置有排水閥門。可選的,所述排水口與儲水罐相通。可選的,所述儲水罐內設置有加熱棒,所述儲水罐上設置有安全閥。可選的,所述儲水罐上設置有液位顯示器和報警器,所述液位顯示器與所述報警器相連。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提供的臭氣處理裝置,其通過第一進氣口和第二進氣口相配合,利用其中一個進氣口向進氣道中通入臭氣,同時利用另一個進氣口向進氣道中通入空氣,以使得通入的空氣與臭氣混合,降低臭氣的濃度(即減小臭氣中承臭物質的密度),從而實現對臭氣進行曝氣、稀釋;稀釋后的形成的低濃度的臭氣通過進氣道中的活性碳裝置,活性碳裝置能夠對低濃度的臭氣進行過濾,即對臭氣中的承臭物質進行吸附,從而實現對低濃度的臭氣進行處理;進而有效地改善對高濃度的臭氣的處理效果。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通過第一引風機向第一進氣口內送入臭氣或空氣中的一種,同時通過第二引風機想第二進氣口內送入臭氣或空氣中的另一種,從而使得臭氣和空氣在引風機的抽吸作用下,更好的在進氣道中進行混合,其混合更加均勻、效率更高,并在臭氣到達活性碳裝置之前完成對其濃度的降低。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通過設置制冷循環系統,可對進氣道中的氣體進行冷卻,并實現冷凝除濕的作用,有效的將臭氣和空氣混合后的氣體中的水分進行去除,從而避免了活性碳對混合氣體中的水分的吸附,可將活性碳更多的用于除臭吸附,從而有效提高了臭氣處理裝置對臭氣的處理效果。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在除臭塔的底部形成集水槽,可有效的對冷凝除濕中產生的冷凝水進行回收、儲存,進而實現水資源的再利用,更加環保。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臭氣處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臭氣處理裝置中采用雙循環回路的制冷循環系統結構示意圖。附圖說明:33-安全閥;34-液位顯示器;35-報警器;36-制冷循環系統,3601-壓縮機,3602-散熱器,3603-節流器,3604-蒸發吸熱器,3605-冷卻劑儲藏罐,3606-制冷管,3607-第一管道,3608-第二管道,3609-循環泵;41-除臭塔,411-第一進氣口,412-第二進氣口,413-出氣口,414-進氣道,415-臭氣引風機,416-空氣引風機,417-集水槽,418-排水口,419-排水閥門;42-活性碳裝置;43-儲水罐,431-加熱棒。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技術中的具體實施方式,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實施方式,都屬于本技術所保護的范圍。如圖1所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臭氣處理裝置包括除臭塔41和活性碳裝置42,除臭塔41上設有第一進氣口411、第二進氣口412和出氣口413。第一進氣口411通過進氣道414與出氣口413相通,活性碳裝置42位于...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臭氣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除臭塔和活性碳裝置,所述除臭塔設有第一進氣口、第二進氣口和出氣口;所述第一進氣口通過進氣道與出氣口相通,所述活性碳裝置位于所述進氣道中;所述第二進氣口與所述進氣道相通,所述第二進氣口與所述進氣道的連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進氣口與所述活性碳裝置所在位置之間;所述第一進氣口與臭氣產生裝置相連,所述第二進氣口與空氣源相通;或者,所述第一進氣口與空氣源相通,所述第二進氣口與臭氣產生裝置相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臭氣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除臭塔和活性碳裝置,所述除臭
塔設有第一進氣口、第二進氣口和出氣口;
所述第一進氣口通過進氣道與出氣口相通,所述活性碳裝置位于所述進氣
道中;所述第二進氣口與所述進氣道相通,所述第二進氣口與所述進氣道的連
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進氣口與所述活性碳裝置所在位置之間;
所述第一進氣口與臭氣產生裝置相連,所述第二進氣口與空氣源相通;
或者,所述第一進氣口與空氣源相通,所述第二進氣口與臭氣產生裝置相
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臭氣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一引風機
和第二引風機;所述第一進氣口與所述第一引風機的出氣口相通,所述第二進
氣口與所述第二引風機的出氣口相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臭氣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制冷循環系
統,所述制冷循環系統包括壓縮機、散熱器、節流器和蒸發吸熱器;
其中,通過管道依次將所述壓縮機、所述散熱器、所述節流器和所述蒸發
吸熱器相連,并形成循環回路;
所述蒸發吸熱器設置在所述除臭塔內。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臭氣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發吸熱器中
的冷凝管在所述除臭塔內螺旋延伸。
5.根據權利要求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少巖,
申請(專利權)人:張少巖,聶文江,張紅燕,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