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顯示面板,包括液晶盒、位于所述液晶盒上方的上偏光片以及位于所述液晶盒下方的下偏光片,其中,以顯示面板的出光方向為上方,所述顯示面板還包括位于所述下偏光片下方的半透半反膜。本發明專利技術還公開了一種包含上述顯示面板的顯示裝置。本發明專利技術不但提高了半透半反顯示的效果,而且結構簡單,相比現有的半透半反顯示模式,在成本上降低了很多。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顯示
,尤其涉及一種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技術介紹
半透半反技術在21世紀逐漸興起,主要原因是透過模式和反射模式各有優缺點,而半透半反顯示模式綜合了二者的優點。反射型屏幕一屏幕背面有反光鏡,為陽光、燈光下閱讀提供光源,優點在戶外日照等強光源下表現優異;缺點在弱光或無光下看不清或無法閱讀。透射型屏幕一屏幕背面沒有反光鏡,靠背光提供光源,優點弱光、無光下閱讀能力優秀;缺點在戶外陽光下背光亮度嚴重不足,此外,透射型屏幕單純依靠提高背光亮度,會急速損失電量,而且效果也非常不理想。半透半反型屏幕一就是將反射型屏幕背面的反光鏡換成鏡面反光膜且加入透射型的背光。所述鏡面反光膜是半透半反的,其正面看是鏡子,背面看是透明的玻璃。可以說半透半反屏幕是反射型屏幕和透射型屏幕的混血兒,集中了兩者的優點,兼具反射型屏幕在戶外陽光下的優秀閱讀能力,和透射型屏幕在弱光和無光下閱讀的優異能力。傳統的半透半反型顯示面板的結構如圖I所示,包括依次層狀分布的下偏光片101、第一四分之一波板102、液晶盒、第二四分之一波板106以及上偏光片107,其中所述液晶盒由陣列基板103、彩膜基板105、夾設于二者之間的液晶層104構成,所述液晶盒的每個像素上分為透射區和反射區,所述液晶盒內與反射區對應的設有反射板108。由于在液晶盒中設置了反射板,因此其工藝復雜、成本高,并且顯示效果差。
技術實現思路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工藝簡單、成本低、顯示效果好的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二)技術方案為解決上述問題,一方面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顯示面板,包括液晶盒、位于所述液晶盒上方的上偏光片以及位于所述液晶盒下方的下偏光片,其中,以顯示面板的出光方向為上方,所述顯示面板還包括位于所述下偏光片下方的半透半反膜。優選地,所述半透半反膜由第一反射型偏光片構成,所述第一反射型偏光片的透過軸方向與所述下偏光片的透過軸方向之間形成的夾角是銳角。優選地,所述半透半反膜由相位延遲片以及所述相位延遲片下方的第二反射型偏光片構成。優選地,所述相位延遲片為相位延遲量和/或光軸方向可調的可調相位延遲片。優選地,所述第二反射型偏光片的透過軸與所述下偏光片的透過軸平行或垂直。優選地,所述半透半反膜為聚合物分散液晶材料。優選地,所述半透半反膜與所述下偏光片之間還設有第三反射型偏光片,所述第三反射型偏光片的透過軸方向與所述下偏光片的透過軸方向一致。另一方面,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上述的顯示面板。(三)有益效果I、本專利技術在無需改變傳統液晶盒結構的基礎上實現了半透半反顯示,不但提高了半透半反顯示的效果,沒有視角效果差、對比度低等問題,能達到與一般的透射模式相同或者更好的效果,戶外穩定性好,而且結構簡單,相比現有的半透半反顯示模式,在成本上降低了很多。2、本專利技術不受液晶模式的限制,在任一種液晶模式下(如FFS、VA、IPS、TN、ECB模式)都可以實現,使得顯示面板的適用面更廣。附圖說明 圖I為現有技術中半透半反型顯示面板的層狀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顯示面板的層狀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二顯示面板的層狀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三顯示面板的層狀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四顯示面板的層狀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詳細說明如下。本專利技術記載了一種顯示面板,包括液晶盒、位于所述液晶盒上方的上偏光片以及位于所述液晶盒下方的下偏光片,其中,以顯示面板的出光方向為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顯示面板還包括位于所述下偏光片下方的半透半反膜。可以看出,本專利技術由于不在液晶盒中設置反射板,而通過下偏光片下方的半透半反膜來實現液晶面板的半透半反顯示,一方面無需改變傳統液晶盒結構,降低半透半反顯示面板的成本,另一方面使得本專利技術半透半反的液晶面板不受液晶模式的限制,在任一種液晶模式下(如FFS、VA、IPS、TN、ECB模式)都可以實現,使得顯示面板的適用面更廣。具體為實施例一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記載了一種顯示面板,包括液晶盒203、位于所述液晶盒203上方的上偏光片204以及位于所述液晶盒203下方的下偏光片202,本實施例中(下面其它所有的實施例也一樣)以顯示面板的出光方向為上方,所述顯示面板還包括位于所述下偏光片202下方的半透半反膜201。本實施例通過在液晶盒203的下方設置半透半反膜201取代現有技術中在液晶盒203內部設置反射層來實現顯示面板的半透半反顯示,半透半反顯示模式的顯示面板的結構和工藝更加簡單、成本降低。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半透半反膜201可以為普通的半透半反膜,如例如鍍有很薄的鋁金屬的薄膜,根據設計需要選擇不同厚度的薄膜可是獲得需要的透反比例。其中兩個極端的情況是當薄膜的厚度達到一定程度后,薄膜不再透光,從而實現全反射,當薄膜厚度為O時,幾乎沒有反射,從而實現全透射。在本專利技術的其它實施例中,所述半透半反膜還可以為透反比例可以調節的薄膜,例如可以采用聚合物分散液晶(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F1DLC)材料作為半透半反膜材。其中,I3DLC在不加電的情況下是處于散射狀態,既有透過,又有反光,從而實現半透半反,當加電壓時,TOLC的透明度逐漸提高,即相當于提高了透射的比例,降低了反射的比例。實施例二 如圖3所不,本實施例記載了一種顯不面板,包括由上向下依次排列的上偏光片304、液晶盒303、下偏光片302以及半透半反膜。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半透半反膜由第一反射型偏光片301構成,所述第一反射型偏光片301的透過軸方向與所述下偏光片302的透過軸方向之間的夾角為銳角,即所述第一反射型偏光片301的透過軸方向與所述下偏光片302的透過軸方向既不垂直也不平行。反射型偏光片可以將偏振方向與其透過軸方向一致 的線偏振光透射過去,將偏振方向與透過軸垂直的線偏振光反射回去,從而實現了半透半反顯示。根據設計需要,對所述第一反射型偏光片301的透過軸方向進行調整則可以獲得需要的透反比例。通過設定第一反射型偏光片301的不同的透過軸方向,可以實現不同的顯示模式,具體的,當第一反射型偏光片301的透過軸與下偏光片的透過軸平行時,顯示模式為全透射模式;當第一反射型偏光片301的透過軸與下偏光片的透過軸垂直時,顯示模式為全反射模式;當第一反射型偏光片301的透過軸與下偏光片的透過軸既不平行也不垂直(即兩者之間的夾角為銳角)時,顯示模式為半透半反模式。實施例三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記載了一種顯示面板,包括由上向下依次排列的上偏光片405、液晶盒404、下偏光片403以及半透半反膜。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半透半反膜由相位延遲片402以及所述相位延遲片402下方的第二反射型偏光片401構成。所述第二反射型偏光片401具有半透半反特性,由于經過第二反射型偏光片401反射和透射的反射光和透射光均為線偏振光,并且二者的偏振方向相互垂直,本實施例通過在所述下偏光片403下面增加相位延遲片402和第二反射型偏光片401,通過相位延遲片402控制透射光和反射光的偏振特性,從而控制顯示面板的反射和透射的比例,達到半透半反的效果,無需改變傳統液晶盒404的結構,制造工藝簡單、顯示效果好。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相位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顯示面板,包括液晶盒、位于所述液晶盒上方的上偏光片以及位于所述液晶盒下方的下偏光片,其中,以顯示面板的出光方向為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顯示面板還包括位于所述下偏光片下方的半透半反膜。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顯示面板,包括液晶盒、位于所述液晶盒上方的上偏光片以及位于所述液晶盒下方的下偏光片,其中,以顯示面板的出光方向為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顯示面板還包括位于所述下偏光片下方的半透半反膜。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半反膜由第一反射型偏光片構成,所述第一反射型偏光片的透過軸方向與所述下偏光片的透過軸方向之間成的夾角是銳角。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半反膜由相位延遲片以及所述相位延遲片下方的第二反射型偏光片構成。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秦廣奎,柳在健,
申請(專利權)人: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