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臥式連鑄液壓剪,包括輸送機構、剪切機構、位于鑄件出料端的料位傳感機構、控制器和由控制器控制的同步移動機構,所述的輸送機構包括橫向的滾輪,所述的剪切機構包括定刀和橫向往復運動的動刀,所述的料位傳感機構包括橫向的鑄件觸板,所述同步移動機構包括縱向的導軌,所述控制器的信號輸入端與傳感器連接,所述控制器通過控制液壓缸以控制動刀往復運動,所述控制器控制同步移動機構的電機運轉。該臥式連鑄液壓剪能夠快速完成鑄件剪切功能,并且剪切性能穩定,能夠連續剪切鑄件,工作效率高,減小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安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臥式連鑄液壓剪。
技術介紹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軋鋼新技術及新工藝得到發展。針對連鑄坯直接軋制成材技術而言,由于其所具有的獨特的優越性,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和研究,并逐步替代了鑄錠熱軋法的穩定地位,經過多年的技術攻關,產品的質量已經達到或者超過原有 的水平。采用多年的連鑄坯直接軋制成材工藝大大降低軋鋼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連鑄坯直接軋制成材工藝在較短的時間里就完成澆鑄、凝固、軋制變形、出坯這一系列復雜的流變和物理化學過程、它涉及到傳熱學、黏性流體力學、摩擦學和軋制塑性變形理論等多種學科,連鑄坯直接軋制成材技術與傳統生產模式相比較有很到優點由于軋制工藝在一套設備上同時完成鑄造與軋制兩道工序,比傳統生產法省去了鑄錠加熱、開坯等多道工序,大大減少能源消耗;省去了鑄錠銑面,成材效率得到有效提高;設備簡單集中,投資少,占地面積少,建筑速度快,生產成本低;可持續穩定地進行生產,簡化生產工藝,縮短了生產周期,減少了生產用人,使生產效率大大提高,并便于實現自動化。由于連鑄鋼鐵出來后需要對連鑄鑄件進行剪切,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剪切連鑄鑄件的臥式連鑄液壓剪。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臥式液壓剪,該臥式連鑄液壓剪能夠快速完成鑄件剪切功能,并且剪切性能穩定,能夠連續剪切鑄件,工作效率高,減小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在于一種臥式連鑄液壓剪,包括輸送機構、剪切機構、位于鑄件出料端的料位傳感機構、控制器和由控制器控制的同步移動機構;所述的輸送機構包括橫向的滾輪,所述的滾輪由第一電動機驅動,所述滾輪與第一電動機之間是通過傳動鏈傳動,通過傳動鏈傳送鑄件,而不用皮帶傳送,可以防止傳送件由于溫度高而破損,并且可以做到同步傳送;所述的剪切機構包括定刀和橫向往復運動的動刀,所述的動刀由液壓缸驅動,液壓缸能夠提供較大的力,并且容易實現往復運動;所述的料位傳感機構包括橫向的鑄件觸板,所述鑄件觸板由鏈條懸掛,所述的鏈條上端設置有傳感器,傳感器將機械運動轉化為電信號,方便信號傳遞;所述同步移動機構包括縱向的導軌,所述導軌上設置有以利于臥式連鑄液壓剪與鑄件同步前進的輪子,所述輪子由電機驅動,設置同步移動機構防止在剪切的時候,鑄件源源不斷的往前運動,使動刀損壞,有了同步移動機構,臥式連鑄液壓剪才能夠實現連鑄不間斷;所述控制器的信號輸入端與傳感器連接,所述控制器通過控制液壓缸以控制動刀往復運動,所述控制器控制同步移動機構的第二電動機運轉。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定刀和動刀上側設置有用水冷卻的冷卻裝置,所述冷卻裝置包括水管,所述的液壓缸上側設置有冷卻裝置,所述輸送機構的下側設置有以利于水循環的水箱,設置冷卻裝置有利于臥式連鑄液壓剪連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并且臥式液壓剪不易損壞。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的滾輪兩側分別設置有以利于固定滾輪的軸承。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的滾輪上設置有冷卻裝置,有利于延長滾輪的壽命。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定刀和動刀分別設置在定刀座和動刀座上,所述動刀座由液壓缸驅動,設置定刀座和動刀座有利于更換刀片,使用一段時間后刀刃變鈍,后直接更換刀片,不更換整個剪切機構,操作方便,更符合實際。 本技術的優點在于一是臥式連鑄液壓剪靠動刀往復運動就能夠完成鑄件剪切目的,快速方便;二是動刀由液壓缸驅動,由于液壓系統能夠承受比較大的力,做剪切運動性能穩定,不易因為工作強度大而燒毀;三是由于設置有同步移動機構,在做剪切鑄件的時候,臥式連鑄液壓剪和鑄件一起同步往前運動,使臥式連鑄液壓剪能夠不間斷往前輸送鑄件,節省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四是由于臥式連鑄液壓剪不需要靠人控制,減少了工作人的工作強度,特別是這種高溫高危險的工作環境。附圖說明圖I為實施例中的臥式連鑄液壓剪使用狀態示意圖。標號說明1 一冷卻裝置 2—定刀座 3—定刀 4 一鑄件 5—動刀 6 —動刀座7 —液壓缸8—第一電動機9 一傳動鏈10—滾輪11 一輪子12—導軌13 一軸承14 一水箱15 —鑄件觸板16 —鏈條17 —傳感器。具體實施方式為讓本技術的上述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但本技術并不限于此。參考圖例1,一種臥式連鑄液壓剪,包括輸送機構、剪切機構、位于鑄件出料端的料位傳感機構、控制器和由控制器控制的同步移動機構;所述的輸送機構包括橫向的滾輪10,所述的滾輪10由第一電動機8驅動,所述滾輪與第一電動機8之間是通過傳動鏈9傳動,通過傳動鏈9傳送鑄件4,而不用皮帶傳送,可以防止傳送件由于溫度高而破損,并且可以做到同步傳送;所述的剪切機構包括定刀3和橫向往復運動的動刀5,所述的動刀5由液壓缸7驅動,液壓缸7能夠提供較大的力,并且容易實現往復運動;所述的料位傳感機構包括橫向的鑄件觸板15,所述鑄件觸板15由鏈條16懸掛,所述的鏈條16上端設置有傳感器17,傳感器17將機械運動轉化為電信號,方便信號傳遞;所述同步移動機構包括縱向的導軌12,所述導軌12上設置有以利于臥式連鑄液壓剪與鑄件同步前進的輪子11,所述輪子11由第二電動機驅動,設置同步移動機構防止在剪切的時候,鑄件源源不斷的往前運動,使動刀5損壞,有了同步移動機構,臥式連鑄液壓剪才能夠實現連鑄不間斷;所述控制器的信號輸入端與傳感器17連接,所述控制器通過控制液壓缸7以控制動刀5往復運動,所述控制器控制同步移動機構的第二電動機運轉。上述的定刀3和動刀5上側設置有用水冷卻的冷卻裝置I,所述冷卻裝置I包括水管,所述的液壓缸7上側設置有冷卻裝置,所述輸送機構的下側設置有以利于水循環的水箱14,設置冷卻裝置有利于臥式連鑄液壓剪連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并且臥式液壓剪不易損壞。上述的滾輪兩側分別設置有以利于固定滾輪的軸承13。上述的滾輪上設置有冷卻裝置,有利于延長滾輪的壽命。上述定刀3和動刀5分別設置在定刀座2和動刀座6上,所述動刀座6由液壓缸7驅動,設置定刀座和2動刀座6有利于更換刀片,使用一段時間后刀刃變鈍,后直接更換刀片,不更換整個剪切機構,操作方便,更符合實際。 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技術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技術的涵蓋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臥式連鑄液壓剪,包括輸送機構、剪切機構、位于鑄件出料端的料位傳感機構、控制器和由控制器控制的同步移動機構,其特征在于 (1)所述的輸送機構包括橫向的滾輪,所述的滾輪由第一電動機驅動,所述滾輪與第一電動機之間是通過傳動鏈傳動; (2)所述的剪切機構包括定刀和橫向往復運動的動刀,所述的動刀由液壓缸驅動; (3)所述的料位傳感機構包括橫向的鑄件觸板,所述鑄件觸板由鏈條懸掛,所述的鏈條上端設置有傳感器; (4)所述同步移動機構包括縱向的導軌,所述導軌上設置有以利于臥式連鑄液壓剪與鑄件同步前進的輪子,所述輪子由第二電動機驅動; (5)所述控制器的信號輸入端與傳感器連接,所述控制器通過控制液壓缸以控制動刀往復運動,所述控制器控制同步移動機構的電機運轉。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臥式連鑄液壓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刀和動刀上側設置有用水冷卻的冷卻裝置,所述冷卻裝置包括水管,所述的液壓缸上側設置有冷卻裝置,所述輸送機構的下側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臥式連鑄液壓剪,包括輸送機構、剪切機構、位于鑄件出料端的料位傳感機構、控制器和由控制器控制的同步移動機構,其特征在于:(1)所述的輸送機構包括橫向的滾輪,所述的滾輪由第一電動機驅動,所述滾輪與第一電動機之間是通過傳動鏈傳動;(2)所述的剪切機構包括定刀和橫向往復運動的動刀,所述的動刀由液壓缸驅動;(3)所述的料位傳感機構包括橫向的鑄件觸板,所述鑄件觸板由鏈條懸掛,所述的鏈條上端設置有傳感器;(4)所述同步移動機構包括縱向的導軌,所述導軌上設置有以利于臥式連鑄液壓剪與鑄件同步前進的輪子,所述輪子由第二電動機驅動;(5)所述控制器的信號輸入端與傳感器連接,所述控制器通過控制液壓缸以控制動刀往復運動,所述控制器控制同步移動機構的電機運轉。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江亮,蔡開發,陳金山,
申請(專利權)人:仙游縣閩邦冶金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