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微創撐開加壓器,包括:螺桿、安裝于螺桿上的套頭座及安裝于套頭座內的套頭,所述螺桿包括:中間間隔部、第一外螺紋段及第二外螺紋段,所述套頭座包括安裝于第一外螺紋段上的第一套頭座及安裝于第二外螺紋段上的第二套頭座,所述第一套頭座包括:第一連接座及與第一連接座相固持的第一插座,所述第二套頭座包括:第二連接座及與第二連接座相固持的第二插座。所述套頭包括插置于第一插座內的第一套頭及插置于第二插座內的第二套頭。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中的微創撐開加壓器結構簡單、設計合理、能有效縮短手術時間,降低手術難度。(*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微創手術用具,尤其涉及一種微創撐開加壓器。
技術介紹
現代人常會因長年累月的坐姿或睡姿不良、錯誤的運動方式或其他意外狀況的發生,而造成脊椎椎體受到傷害或產生退化性病變,為改善脊椎椎體變形對患者作息所造成的影響,必須經由外科手術,將受創傷或發生病變的脊椎椎體加以調整固定,再配合后續的矯正康復工作,使整條或局部的脊椎椎體構造,能恢復正常狀況。在考慮人體工學及結構強度的前提下,可設計出適當的脊椎固定器,將其植入受創傷或發生病變的脊椎椎體內,并依據患者脊椎的狀況,調整適當的跨度和角度,使整個固定器與脊椎椎體形成一體,達到完全固定的效果。 現有技術中的脊椎內固定系統一般包括數個螺釘、可將縱向螺釘連接起來的數個連接棒及數個安裝于連接棒上的橫連器。由于每個人的脊椎大小不同,脊椎與脊椎之間的間距不同,因此,在實際手術過程中,有必要對脊椎內固定系統中的螺釘與螺釘之間的距離進行調節。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可調節螺釘與螺釘之間距離的微創撐開加壓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一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的微創撐開加壓器。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微創撐開加壓器,包括螺桿、安裝于螺桿上的套頭座及安裝于套頭座內的套頭,所述螺桿包括中間間隔部、設置于中間間隔部一端的第一外螺紋段及設置于中間間隔部另一端的第二外螺紋段,所述套頭座包括安裝于第一外螺紋段上的第一套頭座及安裝于第二外螺紋段上的第二套頭座,所述第一套頭座包括安裝于第一外螺紋段上并可相對于第一外螺紋段轉動的第一連接座及與第一連接座相固持的第一插座,所述第二套頭座包括安裝于第二外螺紋段上并可相對于第二外螺紋段轉動的第二連接座及與第二連接座相固持的第二插座。所述套頭包括插置于第一插座內的第一套頭及插置于第二插座內的第二套頭。作為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套頭及第二套頭均呈L型設置。作為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連接座與第一插座之間通過螺栓固定,所述第二連接座與第二插座之間通過螺栓固定。作為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連接座與第一插座之間為齒面配合,所述第二連接座與第二插座之間為齒面配合。作為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連接座設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連接座設有第二通孔,所述螺桿穿過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設有與螺桿的第一外螺紋段相配合的第一內螺紋,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設有與螺桿的第二外螺紋段相配合的第二內螺紋。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本技術中的微創撐開加壓器結構簡單、設計合理、醫生實際操作時,僅需要將本技術中的第一套頭及第二套頭分別套在需要調整距離的兩個螺釘上,然后轉動螺桿,即可調節螺釘之間的距離,操作起來十分方便,有效縮短了手術時間,也降低了手術難度。附圖說明圖I為微創撐開加壓器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微創撐開加壓器的右視結構示意圖。圖I及圖2中1、螺桿,10、中間間隔部,11、第一外螺紋段,12、第二外螺紋段,2、套頭座,20、第一套頭座,200、第一連接座,201、第一插座,21、第二套頭座,210、第二連接座, 211、第二插座,3、套頭,30、第一套頭,31、第二套頭,4、5、螺栓。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請參閱圖I及圖2,一種微創撐開加壓器,包括螺桿I、安裝于螺桿I上的套頭座2及安裝于套頭座2內的套頭3,所述螺桿I包括中間間隔部10、設置于中間間隔部10 —端的第一外螺紋段11及設置于中間間隔部10另一端的第二外螺紋段12,所述套頭座2包括安裝于第一外螺紋段11上的第一套頭座20及安裝于第二外螺紋段12上的第二套頭座21,所述第一套頭座20包括安裝于第一外螺紋段11上并可相對于第一外螺紋段11轉動的第一連接座200及與第一連接座200相固持的第一插座201,所述第二套頭座21包括安裝于第二外螺紋段12上并可相對于第二外螺紋段12轉動的第二連接座210及與第二連接座210相固持的第二插座211。所述套頭3包括插置于第一插座201內的第一套頭30及插置于第二插座211內的第二套頭31。所述第一套頭30及第二套頭31均呈L型設置。實際使用過程中,第一套頭30與第二套頭31具有多種規格,可根據具體情況來選擇第一套頭30與第二套頭31的規格。所述第一連接座200與第一插座201之間通過螺栓4固定,所述第二連接座210與第二插座211之間通過螺栓5固定。松開螺栓即可調節第一插座201與第二插座211的左右位置。所述第一連接座200與第一插座201之間為齒面配合,從而可防止第一連接座200與第一插座201之間產生滑動,所述第二連接座210與第二插座211之間為齒面配合,從而可防止第二連接座210與第二插座211之間產生滑動。所述第一連接座200設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連接座210設有第二通孔,所述螺桿I穿過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設有與螺桿I的第一外螺紋段11相配合的第一內螺紋,所述第一內螺紋的旋向與第一外螺紋段11的旋向相同,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設有與螺桿I的第二外螺紋段12相配合的第二內螺紋,所述第二內螺紋的旋向與第二外螺紋段12的旋向相同。本技術中的微創撐開加壓器結構簡單、設計合理、醫生實際操作時,僅需要將本技術中的第一套頭30及第二套頭31分別套在需要調整距離的兩個螺釘上,然后轉動螺桿1,即可調節螺釘之間的距離,操作起來十分方便,有效縮短了手術時間,也降低了手術難度。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術,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微創撐開加壓器,包括螺桿、安裝于螺桿上的套頭座及安裝于套頭座內的套頭,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桿包括中間間隔部、設置于中間間隔部一端的第一外螺紋段及設置于中間間隔部另一端的第二外螺紋段,所述套頭座包括安裝于第一外螺紋段上的第一套頭座及安裝于第二外螺紋段上的第二套頭座,所述第一套頭座包括安裝于第一外螺紋段上并可相對于第一外螺紋段轉動的第一連接座及與第一連接座相固持的第一插座,所述第二套頭座包括安裝于第二外螺紋段上并可相對于第二外螺紋段轉動的第二連接座及與第二連接座相固持的第二插座,所述套頭包括插置于第一插座內的第一套頭及插置于第二插座內的第二套頭。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微創撐開加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頭及第二套頭均呈L型設置。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微創撐開加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座與第一插座之間通過螺栓固定,所述第二連接座與第二插座之間通過螺栓固定。4.如權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一種微創撐開加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座與第一插座之間為齒面配合,所述第二連接座與第二插座之間為齒面配合。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微創撐開加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座設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連接座設有第二通孔,所述螺桿穿過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微創撐開加壓器,包括:螺桿、安裝于螺桿上的套頭座及安裝于套頭座內的套頭,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桿包括:中間間隔部、設置于中間間隔部一端的第一外螺紋段及設置于中間間隔部另一端的第二外螺紋段,所述套頭座包括安裝于第一外螺紋段上的第一套頭座及安裝于第二外螺紋段上的第二套頭座,所述第一套頭座包括:安裝于第一外螺紋段上并可相對于第一外螺紋段轉動的第一連接座及與第一連接座相固持的第一插座,所述第二套頭座包括:安裝于第二外螺紋段上并可相對于第二外螺紋段轉動的第二連接座及與第二連接座相固持的第二插座,所述套頭包括插置于第一插座內的第一套頭及插置于第二插座內的第二套頭。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國平,陸軍,曹剛,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市康力骨科器械有限公司,張家港市香山醫院,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