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顯示面板及其背光模塊與散熱元件,散熱元件用于背光模塊,散熱元件具有側板、限位擋片及底板,側板與限位擋片分別連接于底板,而限位擋片與底板圍成走線腔室于底板上方,其中走線腔室具有一開口。此散熱元件可提高背光模塊的散熱效率,并具有安裝容易的優點。本發明專利技術還提供具有上述散熱元件的顯示面板及其背光模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散熱元件,且特別涉及一種用于背光模塊的散熱元件。
技術介紹
隨著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各式各樣的電子產品已經在現代人的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在各種電子產品中,通常都包含散熱元件,用以加速熱傳導、對流,避免因為高溫導致電子元件變形、故障以及負載過高等而危害產品壽命。以一般顯示裝置的背光模塊為例,需配合導光板、電源走線以及背板等元件的組合方式設計散熱元件。明顯的,如何設計散熱元件使其能夠妥善的安裝于產品中并達到有效率的散熱,一直以來是個重要的課題。圖IA為現有顯示裝置的背光模塊局部示意圖,而圖IB為圖IA的背光模塊的局部俯視圖。請參照圖IA與1B,背光模塊100包括背板110、散熱元件120、光源單元130、導線140以及雙面膠150。其中散熱元件120包括側板121以及底板122。散熱元件120配置于背板110上,光源單元130配置于散熱元件120的側板121上,導線140是電性連接至光源單元130,并沿散熱元件120邊緣走線至背板110與散熱元件120的底板122間。而且,導線140是利用雙面膠150固定于背板110上。此外,將導線140走線至背板110與散熱元件120之間,不但使得散熱元件120容易壓傷導線140,且為容置導線140至背板110與散熱元件120的底板122間,散熱元件120的底板122必須挖出凹槽,而使得導線140與散熱元件120接觸面不連續,如此減少了散熱元件120與背板110間的接觸面積,導致散熱效果相應驟減。另一方面,為避免導線140被散熱元件120刮傷,通常會將散熱元件120的轉角處123切除一部分,以空出空間便于導線140經此折彎后走線至背板110與散熱元件120的底板122間,因而無法提高散熱元件120整體材料的利用率。此外,導線140也需具有足夠的長度以繞過散熱元件120的轉角處123,同時用以固定導線140的雙面膠150的長度也隨的增加,材料成本因此提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專利技術的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種散熱兀件,適用于背光模塊中,以提高背光模塊的散熱效率,并具有安裝容易的優點。本專利技術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種背光模塊,其所使用的散熱元件能夠妥善固定光源單元及與其電性連接的導線,并具有高散熱效率。本專利技術的再一目的在于還提出一種顯示裝置,其所使用的背光模塊包括具有高散熱效率的散熱元件,因而可延長顯示裝置的使用壽命。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用于背光模塊的散熱元件,此散熱元件具有側板、限位擋片及底板。其中,側板與限位擋片分別連接于底板,且限位擋片與底板圍成走線腔室于底板上方,其中走線腔室具有一開口。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散熱元件為一體成型。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散熱元件的限位擋片包括第一擋墻、第二擋墻以及上蓋,第一擋墻及第二擋墻與側板彼此相對,而上蓋位于底板上方并連接至第一擋墻與第二擋墻其中之一。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實 施例中,上述的散熱元件的限位擋片包括第一擋墻、第二擋墻、第一上蓋以及第二上蓋,第一擋墻及第二擋墻與側板彼此相對,第一上蓋位于底板上方并連接至第一擋墻,第二上蓋位于底板上方并連接至第二擋墻,且第一上蓋與第二上蓋之間相隔走線腔室的開口。本專利技術另提供一種背光模塊,包括背板、散熱元件、光源單元以及多條導線。散熱元件配置于背板上,且散熱元件具有側板、限位擋片及底板,其中側板與限位擋片分別連接于底板,且限位擋片與底板圍成走線腔室于底板上方,而走線腔室具有一開口。光源單元配置于側板上,這些導線則是電性連接至光源單元,并部分地容置于走線腔室內。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背光模塊以及顯示面板。背光模塊包括背板、散熱元件、光源單元以及多條導線。散熱元件配置于背板上,且散熱元件具有側板、限位擋片及底板,側板與限位擋片分別連接于底板,且限位擋片與底板圍成走線腔室于底板上方,走線腔室具有一開口。光源單元配置于側板上,多條導線電性連接至光源單元,且該些導線部分地容置于走線腔室內,顯示面板配置于背光模塊上方。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光源單元包括電路板以及多個發光元件。電路板是配置于散熱元件的側板上,并電性連接于上述導線。發光元件則是配置于電路板上而與電路板電性連接。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中,上述這些發光兀件包括發光二極管。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側板、限位擋片及底板為一體成型。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背光模塊的限位擋片包括第一擋墻、第二擋墻以及上蓋,第一擋墻及第二擋墻與側板彼此相對,上蓋位于底板上方并連接至第一擋墻與第二擋墻其中之一。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背光模塊,其中限位擋片包括第一擋墻、第二擋墻、第一上蓋以及第二上蓋,第一擋墻及第二擋墻與側板彼此相對,第一上蓋位于底板上方并連接至第一擋墻,第二上蓋位于底板上方并連接至第二擋墻,且第一上蓋與第二上蓋之間相隔走線腔室的開口。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背光模塊還包括導光板,設置于上述的限位擋片上方。在本專利技術的背光模塊當中,與光源單元電性連接的導線是由散熱元件的走線腔室的開口容置于走線腔室內,并利用限位擋片將導線固定于此走線腔室,因而可簡化導線固定于背板上的步驟。而且,因導線容置于底板上方的走線腔室內,因此底板可完全與背板接觸,進而增加散熱面積以提高散熱效果。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定。附圖說明圖IA為現有顯示裝置的背光模塊局部示意圖IB為圖IA的背光模塊的局部俯視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散熱元件的剖視示意圖;圖3A為本專利技術另一實施例的散熱元件的剖視示意圖;圖3B為本專利技術另一實施例的散熱元件的剖視示意圖;圖3C為本專利技術另一實施例 的散熱元件的剖視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剖視示意圖。其中,附圖標記100、400 :背光模塊110、420:背板120 :散熱元件121、205、410 :側板122 :底板123 :轉角處130,430 :光源單元140、440 :導線150 :雙面膠200、301、302、303、405 :散熱元件210、310、320、406 :限位擋片211 :擋墻311、321、412 :第一擋墻312、322、413 :第二擋墻213、313、417 :上蓋220、411 :底板225,415 :走線腔室225a :容置空間226、416:開口323a :第一上蓋323b:第二上蓋401 :鎖固元件431:電路板432 :發光元件450 :導光板500 :顯示裝置510 :顯示面板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結構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體的描述圖2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散熱元件的剖視示意圖。請參考圖2,散熱元件200包括側板205、限位擋片210以及底板220。側板205與限位擋片210分別連接于底板220,且限位擋片210與底板220圍成走線腔室225于底板220上方,其中走線腔室225具有開口226。在本實施例中,散熱元件200的側板205、限位擋片210及底板220為一體成型,其例如是以射出成型、拉伸或鈑金成型等方式制造而成,但本專利技術不限制特定的制造方式,可依不同的材料選擇其制造方式。具體來說 ,本實施例的限位擋片210例如是包括兩個彼此相對的擋墻211,且這兩個擋墻211與底板220所圍成的走線腔室225是用以容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背光模塊的散熱元件,該散熱元件包括一側板、一限位擋片及一底板,該側板與該限位擋片分別連接于該底板,且該限位擋片與該底板圍成一走線腔室于該底板上方,其中該走線腔室具有一開口。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伯群,洪嘉亨,陳敏杰,
申請(專利權)人: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