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LED燈,包括泡殼、散熱器、底座和燈頭,泡殼設置有鏤空槽,散熱器為與泡殼的鏤空槽適配的瓣狀結構,散熱器的瓣狀結構卡入泡殼的鏤空槽中,散熱器的外表面與泡殼的外表面平齊;底座一端設置有一凸緣,散熱器頂部與凸緣相抵;散熱器固定在所述底座和泡殼之間。采用本發明專利技術所公開的LED燈的結構,將散熱器一次性固定在泡殼和底座之間,從而使得裝配更為方便,并且提高了結構的可靠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照明
,尤其涉及一種LED燈。
技術介紹
目前市場上常見的LED燈,其散熱器和泡殼一般采用粘接的方式固定,而散熱器和底座通過螺釘、卡扣或螺紋進行固定。采用這種固定方式,由于泡殼和散熱器之間,以及散熱器和底座之間的固定都是相互獨立的,這樣,使得組裝的步驟較為復雜,且由于將三個部件分開組裝,增加了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每多一次連接,就會多一個失效風險,因此這種連接方式的可靠性較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LED燈,使得該LED的組裝較為方便,且結構的可靠性高。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專利技術提出一種LED燈,包括泡殼、散熱器和底座,所述泡殼設置有鏤空槽,所述散熱器為與所述鏤空槽適配的瓣狀結構,所述瓣狀結構卡入所述鏤空槽中,所述散熱器的外表面與所述泡殼外表面平齊;所述底座的一端設置有一凸緣,所述散熱器頂部與所述凸緣相抵;所述散熱器固定在所述底座和泡殼之間。優選地,所述LED燈還包括一與底座固定連接的螺紋蓋,所述螺紋蓋的內表面設置有內螺紋,所述泡殼頂部設置有外螺紋,所述外螺紋與所述內螺紋適配,將所述散熱器固定在所述底座和泡殼之間。優選地,所述螺紋蓋內表面設置有第一凸臺,所述螺紋蓋擰緊后,所述第一凸臺的下表面與所述凸緣的上表面相抵。優選地,在所述泡殼外螺紋的底部設置有第二凸臺,所述散熱器上設置有第三凸臺,所述泡殼的鏤空槽與所述散熱器的瓣狀結構卡合固定后,所述第二凸臺與所述第三凸臺平齊。優選地,所述螺紋蓋的下表面與所述第二凸臺和第三凸臺相抵。優選地,在所述凸緣與所述散熱器抵接的一面或在所述凸緣的邊緣處,設置有與所述散熱器的第三凸臺適配的凹槽,所述第三凸臺卡合在所述凹槽中。優選地,還包括與所述底座固定連接的燈頭,所述燈頭與所述底座通過螺紋固定,所述燈頭的下表面與所述螺紋蓋上表面相抵。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LED燈,通過在泡殼上設置鏤空槽,并將散熱器的瓣狀結構卡入泡殼的鏤空槽中卡合固定,然后將柱狀的底座插入散熱器中,使底座上的凸緣與散熱器的頂部相抵,從而將散熱器固定在泡殼和底座之間。米用這種結構的LED燈,將散熱器一次性固定在泡殼和底座之間,從而使得裝配更為方便,并且提高了結構的可靠性。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LED燈較佳實施例的爆炸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LED燈的散熱器和底座固定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LED燈的散熱器和泡殼固定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LED燈的螺紋蓋與泡殼固定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LED燈的燈頭和底座固定的結構示意圖。本專利技術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就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專利技術。 參照圖I、圖2和圖3,圖I為本專利技術LED燈較佳實施例的爆炸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LED燈的散熱器和底座固定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LED燈的散熱器和泡殼固定的結構示意圖。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所提出的LED燈,包括泡殼110、散熱器120和底座130,還包括LED燈板150。其中泡殼110上設置有鏤空槽111,散熱器120為與泡殼110上的鏤空槽111適配的瓣狀結構。裝配時,將散熱器120裝入泡殼110中,其瓣狀結構便與鏤空槽111卡合,從而實現散熱器120與泡殼110的固定連接,而當散熱器120的瓣狀結構與鏤空槽111卡合固定后,散熱器120的外表面與泡殼110的外表面平齊。將散熱器120與泡殼110固定連接后,將底座130插入散熱器120的空腔中,本實施例中,底座130設置為柱狀,且在其與散熱器120的接觸的一端設置有一凸緣131,當底座130完全插入到散熱器120中后,底座130上所設置的凸緣131便與散熱器120的頂部相抵,從而將散熱器120固定在泡殼110和底座130之間。凸緣131與散熱器120的頂部為面接觸,這樣能夠保證散熱器120與底座130的連接更為緊密。本專利技術實施例,通過在泡殼110上設置鏤空槽111,并將散熱器120的瓣狀結構卡入泡殼Iio的鏤空槽111中卡合固定,然后將柱狀的底座130插入散熱器120中,使底座130上的凸緣131與散熱器120的頂部相抵,從而將散熱器120固定在泡殼110和底座130之間。采用這種結構的LED燈,將散熱器120 —次性固定在泡殼110和底座130之間,從而使得裝配更為方便,并且提高了結構的可靠性。參照圖4,圖4為本專利技術LED燈的螺紋蓋與泡殼固定的結構示意圖在上述實施例中,LED燈還包括一螺紋蓋140。在該螺紋蓋140的內表面設置有內螺紋141。同時在泡殼110的上端設置有與該內螺紋141適配的外螺紋112,當散熱器120裝入泡殼110中,并將底座130插入到散熱器120中后,通過外螺紋112與內螺紋141的配合,將螺紋蓋140擰緊在泡殼110的上端,從而將散熱器120緊固在泡殼110和底座130之間。在螺紋蓋140內表面還設置有第一凸臺142,在螺紋蓋140擰緊在泡殼110的上端后,底座130的凸緣131的上表面便與第一凸臺142的下表面相抵,在將螺紋蓋140擰緊在泡殼110上端的過程中,第一凸臺142的下表面一直壓著凸緣131的上表面,直到完全壓緊時,就完全將螺紋蓋140擰緊在泡殼110上端;同時,由于螺紋蓋140對底座130施加一個軸向的壓力,從而可以限制底座130的軸向運動。在泡殼110的外螺紋112的底部設置有第二凸臺113,并且在散熱器120上設置有第三凸臺121,當散熱器120裝入到泡殼110中,即鏤空槽111與散熱器120的瓣狀結構卡合固定后,泡殼110上的第二凸臺113和散熱器上的第三凸臺121平齊。在螺紋蓋140擰緊的過程中,螺紋蓋140的下表面與第二凸臺113和第三凸臺121相抵;螺紋蓋140內表面設置的第一凸過螺紋蓋140的下表面與第二凸臺113和第三凸臺121的抵持力,以及螺紋蓋140的內表面的凸臺141的下表面與凸緣131的上表面的抵持力,使散熱器120被牢牢地固定在泡殼110和底座130之間。基于上述實施例,提出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實施例,其改進在于,在底座130的凸緣131與散熱器120的抵接面上設置有凹槽1311,該凹槽1311也可以設置在凸緣131的邊緣處,本實施例中,凹槽1311與散熱器120的第三凸臺121適配,并且數量與第三凸臺121的數量相同,第三凸臺121卡合在凹槽1311中。在本實施例中,將凹槽1311設置在凸緣131的的邊緣處,或將其設置在凸緣131與散熱器120的抵接面上。當凹槽1311設置在凸緣131與散熱器120的抵接面上時,凹槽1311可以是通孔也可以是盲孔,均可以限制底座130的轉動。設置凹槽1311,在將底座130與散熱器120進行裝配時,底座130完成插入到散熱器120的空腔中后,第三凸臺121便可卡合在凹槽1311中,從而進一步保證了底座130與散熱器120之間固定連接的牢固性,并且有效地限制了底座130相對于散熱器120的轉動。參見圖5,圖5為本專利技術LED燈的的燈頭和底座固定的結構示意圖。在上述實施例中,LED燈100還包括一燈頭160,燈頭160和底座130之間通過螺紋結構進行固定。燈頭160在旋緊的時候與螺紋蓋140的上表面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LED燈,包括泡殼、散熱器和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殼設置有鏤空槽,所述散熱器為與所述鏤空槽適配的瓣狀結構,所述瓣狀結構卡入所述鏤空槽中,所述散熱器的外表面與所述泡殼外表面平齊;所述底座的一端設置有一凸緣,所述散熱器頂部與所述凸緣相抵;所述散熱器固定在所述底座和泡殼之間。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江新華,彭建,趙銥楠,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和而泰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