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超越離合器由外殼、星輪、推動滾柱、離合滾柱、推動彈簧、離合彈簧、軸承構成,外殼圓柱孔的共軛面內棘齒為圓弧形凹槽,并有離合滾柱可以完全進入的方形槽,內置離合彈簧;星輪是具有可容納推動滾柱有凹槽的零件,凹槽中有推動彈簧,當離合滾柱卡在半圓形槽中時,特種超越離合器整個部件為剛性體;離合滾柱進入方形槽中時,外殼在高速行駛時突然沒有動力的情況下實現超越滑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超越離合器,主要涉及一種用于汽車類交通運輸工具,達到和超過設定轉速才能自動離合的超越離合器。
技術介紹
超越離合器是機器內部主動軸與從動軸之間,動力傳遞與分離的機械部件,是利用主、從動部分速度變化或旋轉方向變化自動離合的裝置;結構形式有滾柱(珠)式、棘輪式和楔塊式,廣泛用于各種機械產品之中,行業標準為ZB/TJ19025-90和JB/T9130-2002 ;超越離合器工作時由主動軸帶動從動軸轉動,當主動軸減少或失去動力時,從動軸可以繼續轉動,但滾柱式超越離合器重載時,可能打滑,棘輪式超越離合器棘爪有時抬不起來,特別是由于隨時都可以超越因此交通運輸車輛上不能使用;例如用于汽車傳動結構 中就不能滿足使用要求,汽車行駛過程中除正常和加速行駛外,還有低速和倒車,以及上坡和下坡,這幾種情況下是不能自動離合,也不能超越滑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對滾柱(珠)式和棘輪式超越離合器進行改進,把二者結合為起來,保留優點,克服缺點,做到重載時永不打滑,也不會隨意產生超越滑行;所謂特種超越離合器是指未達到設定速度時,不能超越離合,達到設定速度才可以超越滑行。本專利技術是這樣實施的,特種超越離合器由外殼、星輪、推動滾柱、離合滾柱、推動彈簧、離合彈簧、軸承構成;在滾柱式超越離合器外殼圓柱孔的共軛面內,按棘輪式制成若干棘齒,并將棘齒做成圓弧形凹槽,同時在外殼上按等份增設I個以上離合滾柱5可以完全進入的方形槽8,內置離合彈簧7,迫使離合滾柱5緊靠星輪3或進入半圓槽9中;在滾柱式超越離合器內有星輪3,星輪是具有I個以上按等份設置可容納推動滾柱4的凹槽10的零件,凹槽10中有推動彈簧6,始終把推動滾柱4推向外殼2 ;同時星輪3上對應外殼2方形槽8位置還按等份設置有I個以上半圓形槽9,每個槽中放置I個離合滾柱5 ;外殼和星輪及滾柱用合金鋼制造;星輪3內孔用普通鍵或花鍵與主動軸12相連接或與主動軸12做為一體;滾柱式特種超越離合器的外殼2制有法蘭(或凸緣)其上有連接孔,外殼2也可與從動軸13做為一體;圖3位置所示特種超越離合器I是靜止狀態或未達到設定轉速時,整個構件為剛性體,主動軸12傳來的動力經星輪3上的推動滾柱4推動外殼2轉動,不會產生超越離合現象;圖4位置當主動軸12帶動星輪3轉速達到設定速度,離合滾柱5壓迫離合彈簧7,使離合滾柱5完全或大部分進入方形槽8,且主動軸12轉速驟然降低時,外殼2實現超越離合;所謂設定轉速,是針對不同車型,設計產品時規定的最低可以自動分離的設計轉速。本專利技術的優點是用于汽車驅動系統時,不需要任何硬件操縱機構,即可滿足全部駕駛要求,并在高速時實現怠速行走。附圖說明圖I現有滾柱(珠)式超越離合器;圖2現有棘輪式超越離合器;圖3特種超越離合器,靜止或未達到設定轉速有驅動力時的示意圖;圖4特種超越離合器,高速動轉,離合滾柱藏在外殼內示意圖;圖5是圖3A-A剖視并帶法蘭示意6是圖4B-B剖視并與主、從動軸相配合示意圖;圖7是轉向驅動橋與圖5所示特種離合器相配合示意圖(實施例之I); 圖8是圖6所示特種超越離合器設置在前置前驅動變速器輸出軸與萬向節之間示意圖(實施例之2);圖9是單輪后橋中安裝圖5特種超越離合器與半軸制為一體的示意圖(實施例之3);圖10是雙輪后橋中安裝圖5特種超越離合器與半軸制為一體的示意圖(實施例之4);圖11是圖6所示特種超越離合器安裝在轉動軸一端與角齒相配合示意圖(實施例之5);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進行詳細說明附圖中特種超越離合器I、外殼2、星輪3、推動滾柱4、離合滾柱5、推動彈簧6、離合彈簧7、方形槽8、半圓形槽9、推動滾柱凹槽10、圓弧形凹槽11主動軸(傳動軸)12、從動軸13、半軸14、蓋15、千斤16、軸承17、轉向驅動橋18、萬向節19、角齒輪20、盤齒21、差速器齒輪22圖I是現有滾柱(珠)式超越離合器,缺點是重負荷時會打滑;圖2是現有棘輪式超越離合器,雖然不會打滑,但有時棘爪抬不起來;圖3、圖4是改進后的特種超越離合器除去蓋子15的正面示意圖,是將圖I的星輪3內有推動滾柱4,彈簧6與圖2的外殼2 (改變棘輪齒形)組合在一起,并在星輪3上增加半圓形槽9,與此相對應在外殼2上增加方形槽8,并在半圓形槽9中放置離合滾柱5,在方形槽8中安裝離合彈簧7 ;改進后的特種超越離合器,可應用于汽車類交通運輸工具上,在任何情況下不會打滑;圖3離合滾柱5還卡在半圓形槽9中,即在設定速度之內,整個部件為剛性體;主動軸帶動星輪3無論正轉或反轉,外殼2都跟隨正轉或反轉,不會產生超越離合;圖4中離合滾柱5在主動軸12高速轉動下離開半圓形槽9,進入方形槽8中,此時主動軸12突然降低至怠速,外殼2在沒有驅動力的情況下實現超越滑行;即超過設定速度時不需要電器和機械操縱,緊收油門就能使車輛在怠速狀態下行駛,實現節能。圖5是外殼2帶有法蘭,法蘭上有孔,可與車輪連接;半軸14可與星輪3做為一體;圖6是外殼2與從動軸13產生聯系,也可與從動軸13做為一體;而星輪3則與主動軸12產生聯系或做為一體;圖7至圖11是5種實施例,圖7是對轉向驅動橋的外半軸進行改進,將特種超越離合器I與半軸14相結合或做為一體;圖8是前置前驅動在變速器輸出軸與萬向節之間設置特種超越離合器I ;而星輪3可與主動軸12 (或半軸14)做為一體;外殼2可與從動軸13 (或半軸14)做為一體;圖9是單輪后橋、圖10是雙輪后橋中,將特種超越離合器I與半軸14做為一體并安裝在半軸位置的示意圖;圖11是特種超越離合器I安裝在傳動軸12 —端與角齒相配合的示意圖;車輛結構千差萬別,特種超越離合器I無論安裝在任何部位,都必須做到在達到設定轉速時才具有超越離合器功能,未達到設定轉速,整個部件為一個剛 性部件;圖3至圖11中,所述推動前進的零件全為圓柱式結構,當采用楔塊或千斤結構并同時設置有離合滾柱5及其相關結構時具有相同功能;圖中實線箭頭為主動軸轉動方向,虛線箭頭為超越離合方向。權利要求1.特種超越離合器,由外殼、星輪、推動滾柱、離合滾柱、推動彈簧、離合彈簧、軸承構成,其特征在于外殼(2)圓柱孔的共軛面內棘齒為圓弧形凹槽(11),還有按等份設置I個以上離合滾柱(5)可以完全進入的方形槽(8),內置離合彈簧(7);星輪(3)是具有I個以上按等份設置,可容納推動滾柱(4)的凹槽(10)的零件,凹槽(10)中有推動彈簧¢),同時星輪(3)上對應外殼(2)方形槽(8)位置,按等份設置有I個以上半圓形槽(9)每個槽中放置I個離合滾柱(5);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特種超越離合器,其特征在于離合滾柱(5)卡在半圓形槽(9)中時,特種超越離合器(I)整個部件為剛性體;離合滾柱(5)進入方形槽(8)中時,外殼(2)在高速行駛時,突然沒有動力的情況下實現超越滑行;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特種超越離合器,其特征在于外殼(2)可以制有法蘭或凸緣,其上有連接孔與車輪連接;外殼(2)也可與從動軸13做為一體;星輪(3)與主動軸12產生聯系或做為一體;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特種超越離合器,其特征在于用于轉向驅動橋時,特種超越離合器(I)與半軸(14)相結合或做為一體;特種超越離合器(I)也可安裝在變速器輸出軸與萬向節之間;用于后橋驅動時特種超越離合器(I)與半軸(14)做為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特種超越離合器,由外殼、星輪、推動滾柱、離合滾柱、推動彈簧、離合彈簧、軸承構成,其特征在于外殼(2)圓柱孔的共軛面內棘齒為圓弧形凹槽(11),還有按等份設置1個以上離合滾柱(5)可以完全進入的方形槽(8),內置離合彈簧(7);星輪(3)是具有1個以上按等份設置,可容納推動滾柱(4)的凹槽(10)的零件,凹槽(10)中有推動彈簧(6),同時星輪(3)上對應外殼(2)方形槽(8)位置,按等份設置有1個以上半圓形槽(9)每個槽中放置1個離合滾柱(5);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運柳,
申請(專利權)人:劉運柳,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