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翻轉門,包括門體、門框和兩根連桿,所述兩根連桿的一端分別與門體的一側邊固定連接,連桿的另一端分別與門框鉸接,其特征在于,該翻轉門還包括頂升桿、導軌、支承臺以及驅動單元;所述支承臺與門框一側固定連接,該支承臺的一端高于另一端;所述頂升桿一端與連桿中部鉸接,另一端與導軌鉸接,所述導軌滑動設置在支承臺上,所述驅動單元與所述導軌連接。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若干組摩擦輪與導軌內的摩擦面之間的摩擦力驅動導軌滑動,從而帶動頂升桿將連桿和門體頂升翻轉,不需要較大功率電機即可平穩實現翻轉門的開啟與閉合。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翻轉門。
技術介紹
現有大門通常為平移門結構,通過電機驅動門體沿一定方向來回平移實現大門的開啟與關閉,上述實施方式需要·占用較大的空間,且不便于拆裝維護。為了克服平移門的上述缺陷,出現了一種翻轉門,門體兩側通過連桿鉸接于門框上,電機直接驅動連桿正反轉動,使得門體上翻和落下,實現大門的開啟與閉合,由于門體與連桿的一端連接,使得大門在開啟翻轉時需要的扭矩較大,要求電機的輸出功率較高且對連桿的強度有較高要求,作業穩定性較差。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翻轉門對電機輸出功率和連桿強度要求較高的問題,提供了一種能用較小功率電機驅動且作業過程平穩的翻轉門,具體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翻轉門,包括門體和門框,還包括連桿、頂升桿、導軌、支承臺以及驅動單元;兩所述根連桿的一端分別與門體的對應側邊固定連接,另一端分別與門框鉸接,所述支承臺以臺面兩側不同高度斜置于門框一側;所述頂升桿一端鉸接于連桿,另一端與所述導軌鉸接,導軌滑動連接在支承臺的臺面上,所述驅動單元傳動連接所述導軌,使導軌沿支承臺臺面滑動,帶動頂升桿并通過連桿推動門翻轉。所述的一種翻轉門,其進一步設計在于,所述驅動單元包括齒輪傳動箱和若干摩擦輪,所述齒輪傳動箱固定連接在所述支承臺上,其一端側面設有輸入軸,其兩側對稱水平分布有若干齒輪輸出軸,所述摩擦輪與所述齒輪輸出軸固定連接對稱分布在齒輪傳動箱的兩側。所述的一種翻轉門,其進一步設計在于,所述導軌內設有與所述齒輪傳動箱相對應的導向槽,導向槽兩側對稱設置有兩個摩擦槽,所述摩擦輪置于對應的摩擦槽中傳動連接摩擦槽,從而推動導軌沿支承臺的臺面滑動。所述的一種翻轉門,其進一步設計在于,所述摩擦槽包含位于導軌上部的上摩擦面以及位于導軌下部的下摩擦面,所述置于該摩擦槽中的若干摩擦輪部分與上摩擦面接觸連接,部分與下摩擦面接觸連接。所述的一種翻轉門,其進一步設計在于,對稱分布在齒輪傳動箱兩側的兩個摩擦輪為一組,所述摩擦輪有五組,其中兩組摩擦輪與所述上摩擦面接觸連接,其余三組摩擦輪與下摩擦面接觸連接。本專利技術通過若干組摩擦輪與導軌內的摩擦面之間的摩擦力驅動導軌滑動,從而帶動頂升桿將連桿和門體頂升翻轉,不需要較大功率電機即可平穩實現翻轉門的開啟與閉口 ο附圖說明圖I為翻轉門關閉時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中所示翻轉門的A向視圖。圖3為翻轉門開啟過程中結構示意圖。圖4為翻轉門完全打開后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4中反應導軌斷面結構的B向視圖。圖6為齒輪傳動箱與摩擦輪傳動關系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以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進一步說明。對照說明書附圖,該翻轉門包括門體I、門框2和兩根連桿3,兩根連桿3的一端分別與門體I的一側邊固定連接,連桿3的另一端分別與門框2鉸接,該翻轉門還包括頂升桿4、導軌5、支承臺6以及驅動單元7 ;支承臺通過一固定支架61與門框一側固定連接,該支承臺的一端高于另一端;頂升桿4 一端與連桿3中部鉸接,另一端與導軌5鉸接,導軌5滑動設置在支承臺上,驅動單元7與導軌5驅動連接。結合圖5-圖6,驅動單元包括齒輪傳動箱71和十個摩擦輪72,齒輪傳動箱71固定連接在支承臺6上,其一端側面設有輸入軸,其兩側對稱水平分布有十個齒輪輸出軸,其內部通過齒輪73將外部電機的驅動力傳動到各個摩擦輪,摩擦輪與齒輪輸出軸固定連接對稱分布在齒輪傳動箱的兩側。導軌5內設有與支承臺6上齒輪傳動箱71相對的導向槽52,導向槽52兩側對稱設置有兩個摩擦槽53,摩擦槽53包含位于導軌上部的上摩擦面531以及位于導軌5下部的下摩擦面532。該摩擦輪72與摩擦槽53接觸連接。對稱分布在齒輪傳動箱72兩側的兩個摩擦輪72為一組,十個摩擦輪即分為五組,均勻分布在齒輪傳動箱中線兩側,其中兩組摩擦輪為上摩擦輪72b,與上摩擦面531接觸連接;其余三組摩擦輪為下摩擦輪72a,與下摩擦面532接觸連接;實際使用中,為了取得最佳傳動效率以及確保傳動的穩定性,可以采用少于或者多于五組的摩擦輪。結合圖I、圖3、圖4,初始狀態,門體呈豎直狀態,其底邊與地面接觸,大門關閉;夕卜部驅動電機(圖中未畫出)與齒輪傳動箱的輸入軸連接,驅動各摩擦輪轉動,由于各摩擦輪與摩擦槽內的上、下摩擦面接觸連接,不管在什么狀態,總有摩擦輪與摩擦槽接觸并且滾動摩擦,導軌在多組摩擦輪的滾動摩擦力作用下開始演支承臺的方向向上移動,使得導軌帶動頂升桿向上頂升,頂升桿推動連桿使得連桿繞其在門框上的鉸接點轉動,從而將門體向上抬升,直到門體最終呈水平狀態置于門框上方,此時大門完全打開。電機驅動導軌反向滑動,則大門相應關閉。本專利技術通過若干組摩擦輪與導軌內的摩擦面之間的摩擦力驅動導軌滑動,從而帶動頂升桿將連桿和門體頂升翻轉,不需要較大功率電機即可平穩實現翻轉門的開啟與閉口 ο權利要求1.一種翻轉門,包括門體和門框,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連桿、頂升桿、導軌、支承臺以及驅動單元;兩所述根連桿的一端分別與門體的對應側邊固定連接,另一端分別與門框鉸接,所述支承臺以臺面兩側不同高度斜置于門框一側;所述頂升桿一端鉸接于連桿,另一端與所述導軌鉸接,導軌滑動連接在支承臺的臺面上,所述驅動單元傳動連接所述導軌,使導軌沿支承臺臺面滑動,帶動頂升桿并通過連桿推動門翻轉。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翻轉門,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單元包括齒輪傳動箱和若干摩擦輪,所述齒輪傳動箱固定連接在所述支承臺上,其一端側面設有輸入軸,其兩側對稱水平分布有若干齒輪輸出軸,所述摩擦輪與所述齒輪輸出軸固定連接對稱分布在齒輪傳動箱的兩側。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翻轉門,其特征在于,所述導軌內設有與所述齒輪傳動箱相對應的導向槽,導向槽兩側對稱設置有兩個摩擦槽,所述摩擦輪置于對應的摩擦槽中傳動連接摩擦槽,從而推動導軌沿支承臺的臺面滑動。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翻轉門,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槽包含位于導軌上部的上摩擦面以及位于導軌下部的下摩擦面,所述置于該摩擦槽中的若干摩擦輪部分與上摩擦面接觸連接,部分與下摩擦面接觸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翻轉門,其特征在于,對稱分布在齒輪傳動箱兩側的兩個摩擦輪為一組,所述摩擦輪有五組,其中兩組摩擦輪與所述上摩擦面接觸連接,其余三組摩擦輪與下摩擦面接觸連接。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翻轉門,包括門體、門框和兩根連桿,所述兩根連桿的一端分別與門體的一側邊固定連接,連桿的另一端分別與門框鉸接,其特征在于,該翻轉門還包括頂升桿、導軌、支承臺以及驅動單元;所述支承臺與門框一側固定連接,該支承臺的一端高于另一端;所述頂升桿一端與連桿中部鉸接,另一端與導軌鉸接,所述導軌滑動設置在支承臺上,所述驅動單元與所述導軌連接。本專利技術通過若干組摩擦輪與導軌內的摩擦面之間的摩擦力驅動導軌滑動,從而帶動頂升桿將連桿和門體頂升翻轉,不需要較大功率電機即可平穩實現翻轉門的開啟與閉合。文檔編號E06B3/34GK102913102SQ201210440389公開日2013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7日專利技術者金茜, 賴勛 申請人:賴勛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翻轉門,包括門體和門框,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連桿、頂升桿、導軌、支承臺以及驅動單元;兩所述根連桿的一端分別與門體的對應側邊固定連接,另一端分別與門框鉸接,所述支承臺以臺面兩側不同高度斜置于門框一側;所述頂升桿一端鉸接于連桿,另一端與所述導軌鉸接,導軌滑動連接在支承臺的臺面上,所述驅動單元傳動連接所述導軌,使導軌沿支承臺臺面滑動,帶動頂升桿并通過連桿推動門翻轉。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金茜,賴勛,
申請(專利權)人:賴勛,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