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shù)涉及一種低合金鋼。所述低合金鋼包括以下重量百分?jǐn)?shù)的成分:C:0.85~1.24%;Mn:1.35~1.85%;Cr:1.40~1.90%:V:0.1~0.6%;Mo:0.15~0.2%;RE?0.1~0.3%,Si:0.2~0.35%,S,P均<0.025%,其余為Fe和不可避免的雜質(zhì)。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發(fā)明專利技術(shù)提供的低合金鋼不僅具有較高的硬度,而且還具有較好的韌性,耐磨性能好;動載荷缺口敏感性小,還具有較高的疲勞強度;且鑄造性能好,鑄件成品率高。
【技術(shù)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shù)涉及一種低合金鋼,具體的說,涉及一種用作斗齒的低合金鋼。
技術(shù)介紹
斗齒一般固定于挖掘機挖斗的下端,直接接觸路面和需要鏟起的物質(zhì),如泥沙、石頭、泥土等堅硬的東西,從而保護挖斗不受損壞。但由于在使用過程中,斗齒需要不斷地石頭、泥土等堅硬的東西接觸和摩擦,因此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斗齒就容易被磨損掉。現(xiàn)有技術(shù)中,斗齒一般采用低碳合金鋼材料,低碳合金鋼材料的綜合力學(xué)性能較好,不易出現(xiàn)繃斷的情況,但是硬度一般只有HRC50左右,則在使用一段時間后,低合金鋼材料的磨損比較嚴(yán)重,當(dāng)磨損到不能起到保護作用時,則需要進行更換處理,一般2 3個月就得更換,而頻繁的更換斗齒不僅使效率降低,而且還使得使用成本也大大增加;而如果使 用硬度更高的高含量合金材料制作斗齒時,這種較高硬度的合金材料雖然具有較好的耐磨性能,但是綜合力學(xué)性能較差,較高硬度導(dǎo)致其脆性也較大,使用時極容易繃斷;而且為了得到耐磨性相對較好而綜合力學(xué)性能又相對較好的合金材料,就需要在合金材料熔煉時,加入更多的合金來進行調(diào)質(zhì),但合金元素的使用成本較高,隨之而來就是合金材料的成本也相應(yīng)大幅增加。本專利技術(shù)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硬度高,韌性好,耐沖擊,缺口敏感性低的可用于斗齒的低合金鋼材料。
技術(shù)實現(xiàn)思路
本專利技術(shù)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硬度高,韌性好,耐沖擊的可用于斗齒的低合金鋼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本專利技術(shù)所述的低合金鋼的成分(重量% )為C :0.85 1.24% ;Mn :1.35 I.85%;Cr 1. 40 I. 90%V :0. I O. 6%;Mo :0. 15 O. 2%;RE O. I O. 3%,Si 0. 2 O. 35%, S,P均〈O. 025%,其余為Fe和不可避免的雜質(zhì)。在上述化學(xué)成分中,碳是通常鋼中所采用的最廉價的強化元素。碳在鋼中主要以固溶或生成碳化物的形式存在。碳化物可作為增強相增加鋼的硬度和強度,利用熱處理方法,先在較高的溫度下使碳化物都熔融在奧氏體中,然后利用碳化物微細(xì)化淬火方式進行熱處理,使碳化物顆粒極為細(xì)小且均勻分布,可進一步提高鋼的強韌性。鉻與鐵能形成連續(xù)固溶體,并能與碳(鐵)形成多種碳化物。鋼中加入一定量的鉻,能提高硬度和強度,隨著鉻含量的增加,鋼的抗拉強度和硬度也顯著上升,因此,鉻是耐磨鋼中常采用的化學(xué)元素。釩和碳有極強的親和力,它在鋼中主要以碳化物形態(tài)存在。釩在鋼中的主要作用是細(xì)化組織和晶粒,提高鋼的強度和韌性,釩的碳化物具有極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另外,硅在鋼中也主要以碳化物的形態(tài)存在,碳化硅的硬度極高,且分布在晶界,可以防止晶粒快速長大。本專利技術(shù)中加人稀土的目的一是改善鋼的鑄造性能,增加鋼流的流動性,并改善鋼錠或鑄件的表面質(zhì)量,提高鑄件成品率;二是提高鋼的塑性和韌性,因為稀土具有脫氧、脫硫、脫氣,減少夾雜物的作用,因此,可改善鋼的塑性和韌性,另一方面,稀土元素的硫化物、氧化物及其它化合物在鋼液凝固過程中,都是結(jié)晶核心,故有效地細(xì)化了晶粒,這也有利于提高鋼的塑性和韌性。本專利技術(shù)經(jīng)冶煉爐溶煉后,鋼水可澆鑄成鋼錠,再鍛造或軋制成材,制成制品熱處理;另外鋼水也可直接洗鑄成鑄件再進行熱處理使用,優(yōu)選將其直接澆鑄成鑄件然后進行熱處理使用。本專利技術(shù)還提供適合上述低合金鋼的鑄造方法,所述鑄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I)制造模樣用泡沫材料制造模樣,模樣的齒形與齒形零件一致; (2)涂料和干燥在模樣表面涂掛膠粘劑,噴砂并烘干;所述噴砂為碳化硅,三氧化_■招,鐵格砸或碳化鶴;其顆粒的大小為2-500 μ m ;優(yōu)選5-10 μ m ;所述膠粘劑為聚丙烯酰胺或聚丙烯酸酯;(3)造型將干燥的模樣置于砂箱中,放置澆道,往砂箱中填砂進行造型,并在模樣上設(shè)置冒口;(4)澆注、落砂和清理往砂箱中澆注鐵水,冷卻后開箱落砂,對鑄件進行清理,澆注過程中抽真空,并振蕩,真空度小于O. IMpa0采用以下方式澆注過程中抽真空,并振蕩,真空度小于O. IMpa,可以大大提高鑄件的品質(zhì)。然后將鑄件進行熱處理,采用的熱處理工藝如下加熱至1020 1080°C保溫10 30min,使材料完全轉(zhuǎn)化為奧氏體,且碳化物溶入奧氏體中;然后在500 380°C等溫處理I 5h,碳化物均勻析出,奧氏體轉(zhuǎn)化為下貝氏體,然后低溫回火160 180°C保溫O. 8 I. 5h,空冷。此時金相組織為下貝氏體+碳化物+殘余奧氏體。下貝氏體的硬度和強度略低于回火馬氏體,但塑性好,缺口敏感性低,沖擊韌性好,非常適合作為斗齒的芯材料。另外,為保證制成的斗齒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和抗沖擊性,還可將鑄件進行滲碳和滲金屬處理,即進行表面處理。本專利技術(shù)所述的低合金鋼,在熱處理工藝之前,還包括表面處理工藝所述表面處理工藝如下1)將斗齒放入離子注滲處理爐中,抽真空,當(dāng)真空度達到O.5 10Pa,通入氮氣至常壓,然后加熱至800°C 840°C,脈沖電流沖擊由鎢合金做成的靶,脈沖電流束密度為O. 3 6mA / cm2,脈沖頻率在25 50HZ,加速電壓在30 40KV,鎢離子的注入能量在50 300KeV,注入鎢離子的濃度20 50%,處理15 40h,然后隨爐緩慢冷卻;2)將完成了步驟I)的斗齒放入到滲碳爐中,緩慢加熱至800 950°C,保溫2 IOh后,隨爐子冷卻至800 900°C后進行60 80°C等溫油淬火。本專利技術(shù)的方法還包括在進行上述表面處理之前,先將斗齒的工作面打磨除氧化膜和清洗(酸洗和堿洗)。依據(jù)上述表面處理工藝,離子注滲碳化鎢層深度為I. O 2mm,其表面硬度可以達到60HRC以上,同時滲透層中有金屬間化合物,他們的存在大大提高了斗齒的整體強度和耐磨性。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專利技術(shù)提供的低合金鋼不僅具有較高的硬度,而且還具有較好的韌性,耐磨性能好;動載荷缺口敏感性小,還具有較高的疲勞強度;且鑄造性能好,鑄件成品率高,特別適用于斗齒。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jié)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shù)進行進一步描述。如無特別指明,本專利技術(shù)所用的原料均為市購。 實施例I利用真空感應(yīng)爐冶煉本專利技術(shù)所述的低合金鋼,其具體化學(xué)成分如表I所示。表I化學(xué)成分表I-C ~SiMnCr Γ~νMo ~RE ~Fe ~備注~ Oi O. 29 I. 55 I. 41 026 ΤΤδ O鑄件 2088 0 30 LM 1790 059 02 ΤΤδ鑄件 3 ΛΙ 0 32 1745 77 045 οΤΤθ 02鍛件~ 092 0 28 Γθ Γ8 050 ΤΤδ ΤΤδ 鍛件冶煉完成后,將一部分鋼水澆鑄成鑄坯,分別進行熱處理(試樣I)和表面處理+熱處理(試樣2),另一部分澆鑄成鑄錠,鋼錠隨后鍛造成坯,將鍛坯進行熱處理(試樣3)和表面處理+熱處理(試樣4),所述鑄造工藝包括以下步驟(I)制造模樣用泡沫材料制造模樣,模樣的齒形與齒形零件一致;(2)涂料和干燥在模樣表面涂掛膠粘劑,噴砂并烘干;所述噴砂為碳化硅;其顆粒的大小為5-10 μ m ;所述膠粘劑為聚丙烯酰胺;(3)造型將干燥的模樣置于砂箱中,放置澆道,往砂箱中填砂進行造型,并在模樣上設(shè)置冒口;(4)澆注、落砂和清理往砂箱中澆注鐵水,冷卻后開箱落砂,對鑄件進行清理,澆注過程中抽真空,并振蕩,真空度小于O. IMpa0熱處理工藝和表面處理工藝如下所示試樣I采用的熱處理工藝如下加熱至1020°C保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shù)保護點】
一種低合金鋼,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合金鋼包括以下重量百分?jǐn)?shù)的成分:C:0.85~1.24%;Mn:1.35~1.85%;Cr:1.40~1.90%:V:0.1~0.6%;Mo:0.15~0.2%;RE?0.1~0.3%,Si:0.2~0.35%,S,P均<0.025%,其余為Fe和不可避免的雜質(zhì)。
【技術(shù)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shù)屬性】
技術(shù)研發(fā)人員:羅紹康,
申請(專利權(quán))人:寧波吉威熔模鑄造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