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帶的展平機構,包括:滾壓部,設置有軸向平行徑向對應的下壓輥和上壓輥,分別作用在料帶的正面和背面;加載部,設置有帶動滾壓部的上壓輥的扭力軸,為上壓輥提供對料帶施加壓力的扭矩;扭力軸與壓輥基本平行。滾壓部包括:底座,位于料帶的背面,安裝有下壓輥;壓輥支座,連接在加載部的扭力軸上,位于料帶的正面,安裝有上壓輥,將扭力軸傳遞來的扭矩變換為上壓輥作用在料帶正面的壓緊力。加載部包括:加載擺臂,根部固定在扭力軸的一端;拉伸彈簧,為扭力軸提供扭距。上壓輥提供了壓緊力,使得極片能夠被展平;消除了極片邊緣的波浪,這樣感應器檢測到的極片邊緣位置更準確;從而提高了糾偏檢測的精度,提高了料帶運行的精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電池制造設備
,尤其涉及電池的電芯制造
,具體涉及用于電芯極片的料帶的展平機構。
技術介紹
隨著各種電子設備的發展,鋰電池的使用也越來越廣,鋰電池的需求越來越大,對鋰電池的生產機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鋰電池的生產過程中,電芯極片的料帶在設備運行中需要不斷地糾偏。而現有技術的糾偏感應器一般是直接安裝在兩過輥之間,其缺點是由于在料帶走動過程中,極片由于本身材料的缺陷,或者上幾道工序的影響,極片通過張力拉緊后并不能完全消除極片邊緣的波浪,而糾偏感應器測量的點是極片的邊緣,這樣使得糾偏精度降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用于電芯極片料帶的展平機構。本專利技術針對上述問題而提出的技術方案是料帶的展平機構,包括滾壓部,設置有軸向平行徑向對應的下壓輥和上壓輥,分別作用在料帶的正面和背面;加載部,設置有帶動滾壓部的上壓輥的扭力軸,為上壓輥提供對料帶施加壓力的扭矩;扭力軸與壓輥基本平行。其中滾壓部包括底座,固定設置,位于料帶的背面,安裝有下壓輥;下壓輥與料帶的運行方向基本垂直,下壓輥的柱面與料帶的背面接觸;壓輥支座,連接在加載部的扭力軸上,位于料帶的正面,安裝有上壓輥,將扭力軸傳遞來的扭矩變換為上壓輥作用在料帶正面的壓緊力。其中加載部包括加載擺臂,根部固定在扭力軸的一端;拉伸彈簧,一端連接在底座上,另一端連接在加載擺臂的端部,拉動加載擺臂向底座擺動,為扭力軸提供扭距。進一步的,該展平機構為兩組下壓輥和上壓輥相對布置,兩組下壓輥和上壓輥之間設置有用于糾偏的傳感器。與現有技術相比,采用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與在過輥之間安裝感應器的糾偏原理相同,但是增加了上壓輥之后,使得相對于以前的方式增加了壓緊力,其優點是此結構即提供了壓緊力,使得極片不但被拉緊,也能夠被展平;消除了極片邊緣的波浪,這樣感應器檢測到的極片邊緣位置更準確;從而提高了糾偏檢測的精度,提高了料帶運行的精度。附圖說明下面對本說明書附圖所表達的內容及圖中的標記作簡要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料帶的展平機構實施例的主視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料帶的展平機構實施例的俯視圖。3圖3是圖2的A-A視圖。圖中包括底座I、下壓輥2、下輥軸3、上輥軸4、上壓輥5、壓輥支座6、拉伸彈簧7、 間隙調節螺釘8、加載擺臂9、料帶10、夾緊把手11、對射感應器12、扭力軸13、軸承14。具體實施方式為了進一步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原理和結構,現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料帶的展平機構實施例的主視圖,圖2是該實施例的俯視圖,圖3是實施例的左視圖。本專利技術料帶的展平機構實施例,為兩套機構對應設置,每套機構可以分為滾壓部和加載部。此結構能實現極片料帶展平的功用,提高對射感應器檢測的糾偏原點位置的精確度,從而提高卷繞精度。如圖所示,滾壓部設置有軸向平行且徑向對應的下壓輥2和上壓輥5,分別作用在料帶10的正面和背面。加載部設置有帶動滾壓部的上壓輥5的扭力軸13,為上壓輥5提供對料帶10施加壓力的扭矩;扭力軸13的軸線與壓輥的軸線平行。滾壓部包括底座I和壓輥支座6。固定設置的底座1,位于料帶10的背面。兩套機構的底座I,其面對面的內邊分別安裝有下壓輥2,下壓輥2通過下輥軸3和軸承14安裝在底座I的內邊。下壓輥2的轉動軸線與料帶10的行走方向基本垂直,下壓輥2的柱面與料帶10的背面接觸,一般呈線接觸。位于料帶10的正面的壓輥支座6。兩個壓輥支座6的根部分別連接在加載部的扭力軸13上,通過夾緊把手11固定在扭力軸13上。壓輥支座6相對于扭力軸13的固定位置,軸向可調。壓輥支座6的端部安裝有上壓輥5,上壓輥5通過上輥軸4和軸承14安裝在壓輥支座6的端部,上壓輥5的軸向長度遠短于下壓輥2的軸向長度。壓輥支座6的作用, 是將扭力軸13傳遞來的扭矩變換為上壓輥5作用在料帶10正面的壓緊力。加載部包括加載擺臂9和拉伸彈簧7。加載擺臂9的根部也固定在扭力軸13上,位于扭力軸13的一端。拉伸彈簧7的一端連接在底座I上,另一端連接在加載擺臂9的端部,拉動加載擺臂2向底座I擺動,為扭力軸13提供扭距。本專利技術料帶的展平機構的工作原理此實施例采用兩組下壓輥2和上壓輥5對稱設置的結構。上壓輥5安裝在壓輥支座6 上,上壓輥5通過扭力軸13與底座I連接,下壓輥2直接安裝在底座I上。加載擺臂9與底座I之間設置有間隙調節螺釘8,通過擰轉間隙調節螺釘8調整上壓輥5與下壓輥2之間的間隙。上壓輥5和下壓輥2通過拉伸彈簧7彈性連接,拉伸彈簧 7兩端固定在加載擺臂9和底座I上,使上壓輥5和下壓輥2保持一定的間隙貼合。極片料帶10從上壓輥5和下壓輥2中間穿過時,受到壓緊力的作用,使極片被展平。在兩套展平機構的中間位置安裝對射感應器12,檢測糾偏原點。本實施例的特點極片料帶從由上壓輥5和下壓輥2組成的左右兩組上下壓輥之間的可調間隙穿過,上壓輥5和下壓輥2可以自轉,也可以不能自轉。對射感應器12的檢測位置在此兩套展平機構的中間。現有電芯生產設備沒有極片料帶的展平機構,而是直接在兩過輥之間安裝糾偏感應器,即沒有上壓輥。此展平機構與在過輥之間安裝感應器的糾偏原理相同,但是增加了上壓輥之后,使得相對于以前的方式增加了壓緊力,使得極片不但被拉緊,也能夠被展平。這樣的好處在于能夠消除極片邊緣的波浪,這樣感應器檢測到的極片邊緣位置更準確,從而提聞了糾偏檢測的精度,提聞了卷繞的精度。上述內容,僅為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案,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主要構思和精神,可以十分方便地進行相應的變通或修改,故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書所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權利要求1.料帶的展平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滾壓部,設置有軸向平行徑向對應的下壓輥和上壓輥,分別作用在料帶的正面和背面;加載部,設置有帶動滾壓部的上壓輥的扭力軸,為上壓輥提供對料帶施加壓力的扭矩; 扭力軸與壓輥基本平行。2.依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展平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滾壓部包括底座,固定設置,位于料帶的背面,安裝有下壓輥;下壓輥與料帶的運行方向基本垂直, 下壓輥的柱面與料帶的背面接觸;壓輥支座,連接在加載部的扭力軸上,位于料帶的正面,安裝有上壓輥,將扭力軸傳遞來的扭矩變換為上壓輥作用在料帶正面的壓緊力。3.依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展平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載部包括加載擺臂,根部固定在扭力軸的一端;拉伸彈簧,一端連接在底座上,另一端連接在加載擺臂的端部,拉動加載擺臂向底座擺動,為扭力軸提供扭距。4.依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展平機構,其特征在于,該展平機構為兩組下壓輥和上壓輥相對布置,兩組下壓輥和上壓輥之間設置有用于糾偏的傳感器。全文摘要料帶的展平機構,包括滾壓部,設置有軸向平行徑向對應的下壓輥和上壓輥,分別作用在料帶的正面和背面;加載部,設置有帶動滾壓部的上壓輥的扭力軸,為上壓輥提供對料帶施加壓力的扭矩;扭力軸與壓輥基本平行。滾壓部包括底座,位于料帶的背面,安裝有下壓輥;壓輥支座,連接在加載部的扭力軸上,位于料帶的正面,安裝有上壓輥,將扭力軸傳遞來的扭矩變換為上壓輥作用在料帶正面的壓緊力。加載部包括加載擺臂,根部固定在扭力軸的一端;拉伸彈簧,為扭力軸提供扭距。上壓輥提供了壓緊力,使得極片能夠被展平;消除了極片邊緣的波浪,這樣感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料帶的展平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滾壓部,設置有軸向平行徑向對應的下壓輥和上壓輥,分別作用在料帶的正面和背面;加載部,設置有帶動滾壓部的上壓輥的扭力軸,為上壓輥提供對料帶施加壓力的扭矩;扭力軸與壓輥基本平行。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偉,
申請(專利權)人:東莞市雅康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