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全自動鑄造用樹脂砂再生生產線,包括落砂系統、落砂機、懸掛磁選機、破碎機、再生機、風選機、雙腔砂庫、混料斗、混砂機等。本發明專利技術樹脂砂再生生產線具有生產成本低、回收效率高、污染小的特點。該生產線能夠自動完成落砂、破碎、再生、風選、控溫、混料、除塵等工序。其再生機通過采用獨特的碰撞、擠壓、離心方式再生,舊砂殘留粘結劑少,再生砂質量高;其混砂機底部設置有滑動軌道,可方便的對多個砂型進行成型,避免因搬運砂型導致的砂型變形或損壞,非常適合大批量生產,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鑄造舊砂生產設備,尤其是涉及一種全自動鑄造用樹脂砂再生生產線。
技術介紹
砂型鑄造是在砂型中生產鑄件的鋳造方法。鋼、鐵和大多數有色合金鑄件都可用砂型鋳造方法獲得。由于砂型鋳造所用的造型材料價廉易得,鋳型制造簡便,對鑄件的單件生產、成批生產和大量生產均能適應,長期以來,一直是鑄造生產中的基本エ藝。為使制成的砂型和型芯具有一定的強度,在搬運、合型及澆注液態金屬時不致變形或損壞,一般要在鋳造中加入型砂粘結劑,將松散的砂粒粘結起來成為型砂。目前常見的化學硬化型砂采用的粘結劑是合成樹脂和水玻璃等。樹脂砂造型エ藝以其生產的鑄件表面輪廓清晰、光潔,幾何精度、尺寸精度高;生產エ藝簡單易于控制,而越來越為鑄造企業接受和應用。這幾年隨著機械產品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包括材質、尺寸精度,尤其是表面質量要求的提高,樹脂砂這ー較先進エ藝得到了大力的推廣。但是,在型砂鑄造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廢舊的型砂或芯砂,型砂或芯砂如不加以回收利用,不僅污染環境,而且會増加企業成本。常見的舊砂回收方法有熱法回收、濕法再生,但總的來說,這些方法都存在著成本高、效率低、污染大的特點。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目的是提供一種全自動鑄造用樹脂砂再生生產線,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生廣成本聞、效率低、污染大等問題。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全自動鑄造用樹脂砂再生生產線,包括除塵系統、落砂機,所述落砂機頂部設置有吸塵罩,落砂機右側出沙ロ與振動輸送機對接,振動輸送機末端上方設置有自卸式磁選機,振動輸送機末端與第一提升機進砂ロ對接,第一提升機的出砂口下方設置有中間砂庫,中間砂庫底部設置有振動給料機,振動給料機的下方設置有破碎機,破碎機右側出砂ロ與第二提升機進砂ロ對接,第二提升機出砂口下方設置有再生機,再生機底部設置有風選機,風選機右側的出砂ロ與第三提升機進砂ロ對接,第三提升機出砂口下方設置有砂溫調節器;砂溫調節器右側出砂ロ與第四提升機的進砂ロ對接,第四提升機的出砂ロ與雙腔砂庫左側進砂ロ連接,雙腔砂庫右側進砂ロ與第五提升機的出砂ロ對接,雙腔砂庫底部設置有氣送裝置,氣送裝置通過管道與混料斗連接,混料斗通過管道與混砂機連接;所述除塵系統包括設置在吸塵罩、破碎機、再生機、風選機、混料斗頂部的除塵風機,各除塵風機的出口通過管道相互連接。作為優選,所述落砂機包括落砂柵床、底座,底座上設置有支撐彈簧,支撐彈簧頂部設置有落砂柵床,落砂柵床底部設置有振動電機。作為優選,所述振動輸送機包括底座、槽體,槽體通過主振彈簧支撐設置在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設置有電機,電機通過皮帶與偏心輪連接,偏心輪上設置有連桿,連桿另ー3端與槽體底部連接,底座和槽體之間設置有主振彈簧。作為優選,所述破碎機包括機架、槽體、破碎篩、振動電機,機架頂部設置有減震彈簧,減震彈簧上設置有槽體,槽體兩側固定有振動電機,槽體內設置有傾斜的破碎篩,槽體底部設置有傳送帯。作為優選,所述再生機包括圍殼,圍殼外側設置有電動機,電動機輸出軸與減速器輸入軸連接,減速器輸出軸延伸至圍殼的中軸線處,其端部設有主傘齒輪;圍殼的中軸線處設置有垂直主軸,垂直主軸上設置有多級篩板,每級篩板圓周上設有多片扇葉,垂直主軸底部設置有副傘齒輪,所述主傘齒輪與副傘齒輪嚙合。作為優選,所述砂溫調節器內設置有多層換熱管道。作為優選,所述混砂機包括輸送攪籠,輸送攪籠底部設置有混料攪籠,混料攪籠左端設置有傳動電機,混料攪籠內設置有轉軸,傳動電機與轉軸連接,轉軸上設置有葉片,混料攪籠右端頂部設置有樹脂進料ロ及固化劑進料ロ,混料攪籠底部設置有出料ロ。作為優選,所述混料斗、混砂機的底部設置有滑動軌道,滑動軌道上設有輪軌式工作車。本專利技術樹脂砂再生生產線具有生產成本低、回收效率高、污染小的特點。該生產線能夠自動完成落砂、破碎、再生、風選、控溫、混料、除塵等エ序。其再生機通過采用獨特的碰撞、擠壓、離心方式再生,舊砂殘留粘結劑少,再生砂質量高;其混砂機底部設置有滑動軌道,可方便的對多個砂型進行成型,避免因搬運砂型導致的砂型變形或損壞,非常適合大批量生產,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的總體結構示意 圖2是本專利技術落砂機至中間砂庫部分的結構示意 圖3是本專利技術振動給料機至第二提升機部分的結構示意 圖4是本專利技術再生機至砂溫調節器部分的結構示意 圖5是圖4所示再生機的結構示意 圖6是圖5所第一級篩板及其扇葉的俯視 圖7是本專利技術第四提升機至混砂機部分的結構示意 圖8是圖7所示混砂機A部局放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作進ー步具體的說明。參看圖1-8所示,該全自動鑄造用樹脂砂再生生產線包括除塵系統30、落砂機I等。所述落砂機I包括落砂柵床101、底座102,底座102上設置有支撐彈簧103,支撐彈簧103頂部設置有落砂柵床101,落砂柵床101底部設置有振動電機104,落砂機I頂部設置有吸塵罩105。該落砂機I能將鑄件表面的舊砂快速剝離并輸出。落砂機I右側的出砂ロ 106與振動輸送機2對接,所述振動輸送機2包括底座201、槽體206,槽體206通過主振彈簧207支撐設置在底座21上,所述底座201上設置有電機202,電機202通過皮帶203與偏心輪204連接,偏心輪204上設置有連桿205,連桿205另4一端與槽體206底部連接,底座201和槽體206之間設置有主振彈簧207。該振動輸送機2能提高物料振幅,加快物料輸送效率。振動輸送機2末端上方設置有自卸式磁選機3,自卸式磁選機包括驅動電機301、滾筒302、卸鐵膠帶303,自卸式磁選機3兩側對稱設置有滾筒302,右側滾筒與驅動電機301連接,滾筒上套設有卸鐵膠帶303,自卸式磁選機3右側設置有集鐵箱304。振動輸送機 2末端與第一提升機4進砂ロ 41對接,第一提升機4上設置有提升斗42,第一提升機4的出砂ロ 43下方設置有中間砂庫5,中間砂庫5底部設置有振動給料機6,振動給料機6的下方設置有破碎機7。破碎機7包括機架71、槽體72、物料框73、振動電機74,機架71頂部設置有減震彈簧72,減震彈簧72上設置有槽體73,槽體73兩側固定有振動電機74,槽體73內設置有傾斜的破碎篩75,槽體73底部設置有傳送帶76。破碎機7能將大塊的砂塊通過快速撞擊和振動,減小顆粒大小。破碎機7右側出砂ロ 77與第二提升機8的進砂ロ 81對接,第二提升機8的出砂ロ 82下方設置有再生機9,所述再生機9包括圍殼91,圍殼91外側設置有電動機92,電動機92輸出軸與減速器93輸入軸連接,減速器93輸出軸延伸至圍殼91的中軸線處,其端部設有主傘齒輪94 ;圍殼91的中軸線處設置有垂直主軸95,垂直主軸95上設置有多級篩板96,每級篩板96圓周上設有多片扇葉97,垂直主軸95底部設置有副傘齒輪98,所述主傘齒輪94與副傘齒輪嚙合98。通過多級扇葉和篩板的離心撞擊作用,舊砂表面的惰性物質得以大幅度去除,促使舊砂再生。再生機9的出料ロ 99與風選機10的進料ロ 107對接,風選機10右側的出料ロ108與第三提升機11進砂ロ 111對接,第三提升機11出砂ロ 112下方設置有砂溫調節器12,砂溫調節器12內設置有多層換熱管道121。砂溫調節器12能將砂溫控制在合適的溫度(く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全自動鑄造用樹脂砂再生生產線,包括除塵系統、落砂機,其特征是所述落砂機頂部設置有吸塵罩,落砂機右側出沙口與振動輸送機對接,振動輸送機末端上方設置有自卸式磁選機,振動輸送機末端與第一提升機進砂口對接,第一提升機的出砂口下方設置有中間砂庫,中間砂庫底部設置有振動給料機,振動給料機的下方設置有破碎機,破碎機右側出砂口與第二提升機進砂口對接,第二提升機出砂口下方設置有再生機,再生機底部設置有風選機,風選機右側的出砂口與第三提升機進砂口對接,第三提升機出砂口下方設置有砂溫調節器;砂溫調節器右側出砂口與第四提升機的進砂口對接,第四提升機的出砂口與雙腔砂庫左側進砂口連接,雙腔砂庫右側進砂口與第五提升機的出砂口對接,雙腔砂庫底部設置有氣送裝置,氣送裝置通過管道與混料斗連接,混料斗通過管道與混砂機連接;所述除塵系統包括設置在吸塵罩、破碎機、再生機、風選機、混料斗頂部的除塵風機,各除塵風機的出口通過管道相互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邵元久,唐道貴,孫紅光,劉立功,胡會新,傅志權,
申請(專利權)人:湖北江漢重工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