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雜交狼尾草的冬季繁殖方法,步驟如下:(1)立冬以后,把雜交狼尾草種苗去掉所有葉片和頂芽,連根一起移栽入溫室內,保持室溫在3~30℃,濕度在70~80%;(2)待雜交狼尾草種苗的莖節長出幼芽后,將帶有幼芽的莖節剪掉,將其浸入含有100~200mg/L的IBA溶液中浸泡4~8小時,然后將莖節扦插到土壤中,當長出的幼苗長至20~30cm高時,將幼苗從距離基部1~2cm處剪掉;(3)繼續培養0~120天(培養過程中,每當幼苗長至20~30cm高時,再將幼苗從距離基部1~2cm處剪掉,重復此步驟),將幼苗移入營養缽中,培養1~2周,再煉苗1~2周即可移入大田。本發明專利技術的雜交狼尾草的冬季繁殖方法,有效地解決了雜交狼尾草在北方越冬的問題,可以隨時提供種苗,種苗培育周期短,成活率高,在90%以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
技術介紹
雜交狼尾草是以二倍體美洲狼尾草和四倍體象草交配產生的三倍體雜種,其后代不結實,生產上通常用雜交一代種子繁殖或無性繁殖。該品種是一種熱帶型牧草,在長江中下游種植,一般產鮮草15萬kg/公頃,且鮮草粗蛋白質含量高,氨基酸含量比較平衡,是喂養禽畜和魚類的優質飼料。近年來種植面積發展很快。雜交狼尾草在華南可以自然越冬,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和長江以北不能自然越冬,只能做I年生栽培,且種子不育,所以需移入溫室或是采用坑埋或地窖儲藏方式保護種苗越冬。但是現有的種苗越冬方式存在著以下缺點和不足成活率在76. 9% - 89. 60%,成活率低;如果處理不好容易腐爛或凍死;占用空間大,前期需要埋入地下,來年春天需要在大田育苗,育苗成功后才能移栽大田;育苗的時間·需根據大田的條件制定,時間難以控制。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本專利技術提供了。本專利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步驟如下( I)立冬以后,把雜交狼尾草種苗去掉所有葉片和頂芽,連根一起移栽入溫室內,密度30cmX30cm 40cmX40cm/株,保持室溫在3 30°C (溫室白天封閉無滴膜,晚上在無滴膜上蓋上草氈子),濕度在70 80% ;溫室內土壤的肥力為有機肥50 IOOkg/畝,復合肥10 20kg/畝;(2 )待雜交狼尾草種苗的莖節長出幼芽(約7 14天)后,將帶有幼芽的莖節剪掉,將其浸入含有100 200mg/L的IBA溶液中浸泡4 8小時,以促進其生根,然后將莖節扦插到土壤中,密度為IOcmX IOcm/株,當長出的幼苗長至20 30cm高(大約15天)時,將幼苗從距離基部I 2cm處剪掉;以促進分蘗,防止節間形成;(3)繼續培養O 120天(培養過程中,每當幼苗長至20 30cm高時,再將幼苗從距離基部I 2cm處剪掉,重復此步驟),將幼苗移入營養缽(實踐中,可根據移入大田需要的時間自由控制移入營養缽的時間)(營養缽內裝有和溫室相同的土壤)(營養缽高16cmX直徑14cm)中,培養I 2周(如果時間充足,可以將幼苗在營養缽培育的時間延長,可提高移入大田的成活率),再煉苗I 2周即可移入大田。本專利技術的雜交狼尾草的冬季繁殖方法,有效地解決了雜交狼尾草在北方越冬的問題,可以隨時提供種苗,種苗培育周期短,成活率高,在90%以上,繁殖系數高,且占地少,I畝溫室可以培育66600株幼苗左右。附圖說明圖I :雜交狼尾草種苗移入溫室示意圖。圖2 :帶有幼芽的莖節扦插到土壤中示意圖。圖3 :莖節扦插入土壤中生長15天的示意圖。圖4 :幼苗移入營養缽不意圖。圖5:覆蓋遮蔭網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I雜交狼尾草的冬季繁殖方法步驟如下(I)立冬以后,在溫度降至0°C前,把雜交狼尾草種苗去掉所有葉片和頂芽,連根一起移栽入溫室內,密度為30cmX 30cm/株,如圖I所示。溫室的培養條件如下溫室室溫保持在25 30°C (溫室白天封閉無滴膜,晚上在無滴膜上蓋上草氈子),濕度保持在70 80% ;溫室內土壤的肥力為有機肥IOOkg/畝,復合肥20kg/畝(有機肥情況如下商品名稱綠亨豆柏有機肥;生產廠家山東綠亨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技術指標N+P205+K20 ^ 4%,有機質^ 30%。復合肥情況如下商品名稱洋豐復合肥;生產廠家湖北洋豐股份有限公司;技術指標總養分> 45% ;N-P205-K20=15-25-5)。在此培養條件下,雜交狼尾草種苗的莖節處的幼芽會萌發,2周內,幼芽可長至10 15cm,這時將幼芽剪掉葉片,同時將帶有幼芽的莖節剪掉,將其浸入含有200mg/L的IBA溶液中浸泡5小時,以促進其生根,然后將莖節扦插到土壤中,密度為IOcmX IOcm/株,如圖2所示。(2)當扦插的幼苗長至20 30cm (15天)時,如圖3所示,再將幼苗從距離基部I 2cm處剪掉,目的是促進分蘗,防止節間形成。(3)繼續培養幼苗(培養過程中,每當幼苗長至20 30cm高時,再將幼苗從距離基部I 2cm處剪掉,重復此步驟),根據移入大田需要的時間控制移入營養缽的時間,在預計的移入大田時間前3 4周時,剪掉葉片,移入營養缽(營養缽內裝有和溫室相同的土壤)(營養缽高16cmX直徑14cm)中,如圖4所示。開始移入的I周內需要覆蓋遮蔭網(如圖5所示),I周后,已經長出了新根和新葉片,此時可去掉遮蔭網,再煉苗2周,即可移入大田。按照上述方法進行雜交狼尾草的繁殖,移入大田后的成活率原始統計結果如表I所示,從表I可以看出,雜交狼尾草移入大田的成活率在90%以上,本專利技術的方法的成活率明顯高于常規的方法(常規的方法是指種莖坑埋、種莖帶根地窖儲藏,即在入冬前將雜交狼尾草埋入地下或儲存入地窖,第二年春天挖出,先用莖節育苗,然后種入大田)。表I此方法與以前儲存方法的存活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雜交狼尾草的冬季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1)把雜交狼尾草種苗去掉所有葉片和頂芽,連根一起移栽入溫室內,密度30cm×30cm~40cm×40cm/株,保持室溫在3~30℃,濕度在70~80%;溫室內土壤的肥力為:有機肥50~100kg/畝,復合肥10~20kg/畝;(2)待雜交狼尾草種苗的莖節長出幼芽后,將帶有幼芽的莖節剪掉,將其浸入含有100~200mg/L的IBA溶液中浸泡4~8小時,然后將莖節扦插到土壤中,密度為10cm×10cm/株,當長出的幼苗長至20~30cm高時,將幼苗從距離基部1~2cm處剪掉;(3)繼續培養0~120天,培養過程中,每當幼苗長至20~30cm高時,再將幼苗從距離基部1~2cm處剪掉,重復此步驟;將幼苗移入營養缽中,培養1~2周,再煉苗1~2周即可移入大田。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雜交狼尾草的冬季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1)把雜交狼尾草種苗去掉所有葉片和頂芽,連根一起移栽入溫室內,密度30cmX 30cm 40cmX40cm/株,保持室溫在3 30°C,濕度在70 80% ;溫室內土壤的肥力為有機肥50 IOOkg/畝,復合肥10 20kg/畝; (2)待雜交狼尾草種苗的莖節長出幼芽后,將帶有幼芽的莖節剪掉,將其浸入含有100 200mg/L的IBA溶液中浸泡4 8小時,然后將莖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敏,王殿,王寶山,范海,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師范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