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是對現有旋耕機局部的改良,即一種改進的旋耕機扶手。
技術介紹
現有的旋耕機,如市售1Z-41型耕整機,其扶手分成兩段,前段固定在發動機架上,后段則通過棘齒盤與前段連接,后段可以在垂直面內有一定角度的轉動,以調節扶手高度。同時,發動機架連接處有一個正多邊形的柱體,扶手前段相應處有多邊形的套孔,裝配時要用人工將整個扶手一起抬起對正角度再放下與多邊形柱體套合,然后再用螺栓等固定,十分費力費時。中間用刺輪連接這種方式也使得結構復雜,操作不便,換檔時扶手還會阻擋檔位桿。據農民反映,在操作中扶手的高度實際是很少調節的,一家人一臺機器,操作手基本上是固定的不用調來調去,這種設置很沒有必要,倒是這種設置使得操作十分不順暢,很有必要加以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就是提出一種改進的旋耕機扶手,使之換檔時不抵擋檔位桿,操作順暢,同時使裝配時更省力和快捷,提高工效,以此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出的這種改進的旋耕機扶手,由左扶手、右扶手、連接件和扶手座構成,其特征在于左扶手和右扶手為對稱布置的兩根柄桿,一端與連接件剛性連接,連接件與扶手座間有棘齒盤連接,扶手座與發動機架間用螺栓固定。左、右兩扶手棘齒盤軸心線在同一水平面內且有夾角。左扶手和右扶手前部的中間有扶手架,以增加整個扶手強度,便于操作。左扶手和右扶手的前部向下彎。左扶手和右扶手上有剎車、離合器安裝孔。本技術取消了原有扶手中間有棘齒盤,同時取消了正多邊形柱和套孔的結構,結構變得精干實用,操作中不抵擋檔位桿,裝配時方便快捷,提高了工效,同時也節省了原材料和加工在成本。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主視圖。圖2是A-A剖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改進的旋耕機扶手,由左扶手、右扶手、連接件和扶手座構成,其特征在于左扶手和右扶手為對稱布置的兩根柄桿,一端與連接件剛性連接,連接件與扶手座間有棘齒盤連接,扶手座與發動機架間用螺栓固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改進的旋耕機扶手,由左扶手、右扶手、連接件和扶手座構成,其特征在于左扶手和右扶手為對稱布置的兩根柄桿,一端與連接件剛性連接,連接件與扶手座間有棘齒盤連接,扶手座與發動機架間用螺栓固定。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改進的旋耕機扶手,其特征在于左、右兩扶手棘齒盤軸心線...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康杰,譚輝,
申請(專利權)人:蒙自創一農機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