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述的線纜下線工裝,采用移動式的水平托盤,托盤可自行轉動并可控制減速、停轉,既方便下線與線纜導開,同時體現操作、移動靈活的特點,適用于多種規格尺寸的電纜盤。工裝包括有至少一層框架,在框架底部安裝有腳輪;在每一層框架上設置有至少一個水平的線纜托盤,在線纜托盤的中心設置一垂向的軸心桿,軸心桿的底端通過軸承轉動地連接于底部框架。電纜盤可直接水平地套裝于線纜托盤的軸心桿,轉動電纜盤至需要的電纜長度,由于線纜托盤受力點是軸承結構,線纜托盤可自由地旋轉,因此無需由操作人員施加太大的托拽力量。(*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電氣系統線纜布線過程中用到的下線工裝,屬于機械制造與工業自動化控制領域。
技術介紹
目前電氣系統布線通常會用到專門的工裝設備,以輔助實現線纜的導開與下線。例如有的采用電纜盤將線纜直接纏繞在盤上,由操作人員繞著電纜盤走動才能將線纜取下并切斷,較為費時費力;若線纜直徑較粗,則需多人配合才可完成。還有的采用水平放置的長桿以將電纜穿入其中,此類方式僅適用于放置體積小的電纜盤,對于體積大的電纜盤來說將需體積更為龐大的支架,且容易傾覆,存在明顯的安全隱患;另外,電纜盤中間的通孔必須與支架的桿徑相匹配,若孔太大則會出現不同心現象而 導致托拽阻力增大的問題,不便操作。另有一種通過兩個滾動的金屬桿將線纜固定其間,下線時拖動電纜使其轉動,但電纜盤容易從工裝上滑落,亦存在安全隱患,且容易劃傷電纜和磨傷線纜。有鑒于此特提出本專利申請。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述的線纜下線工裝,其設計目的在于解決上述問題而采用移動式的水平托盤,托盤可自行轉動并可控制減速、停轉,既方便下線與線纜導開,同時體現操作、移動靈活的特點,適用于多種規格尺寸的電纜盤。為實現上述設計目的,所述的線纜下線工裝包括有至少一層框架,在框架底部安裝有腳輪;在每一層框架上設置有至少一個水平的線纜托盤,在線纜托盤的中心設置一垂向的軸心桿,軸心桿的底端通過軸承轉動地連接于底部框架。如上述基本方案特征,電纜盤可直接水平地套裝于線纜托盤的軸心桿,轉動電纜盤至需要的電纜長度,由于線纜托盤受力點是軸承結構,線纜托盤可自由地旋轉,因此無需由操作人員施加太大的托拽力量。通過腳輪而可推動線纜下線工裝到使用區域,因此可適用于較大線徑、較重電纜盤的現場施工。對于較大的電纜盤來說,在下線過程中其轉動的慣性較大,若操作人員用手控制其停轉,較易造成身體傷害,對此可采取如下改進方案在線纜托盤一側設置有制動桿,制動桿的一端連接一垂向的頂桿,頂桿的上端面貼近于線纜托盤。采用上述制動桿設計,當需控制電纜盤減速或停轉時,只需按下制動桿端部,通過制動桿撬起頂桿,頂桿與線纜托盤發生接觸摩擦,則可制動線纜托盤。框架安裝腳輪是為了便于移動工裝整體,當現場下線操作時需要固定工裝,對此可在框架上螺接套設有至少一個垂向的固定支撐。當固定支撐旋下而與地面接觸后,可增加摩擦阻力,即使推動工裝也不會發生移動。為便于在狹小空間內移動工裝或將工裝提升至較高平臺上,可在框架上安裝有吊運鉤,使用天車方便地將工裝連同電纜盤一起進行吊運。為輔助提高固定工裝時的穩定性,可在腳輪側部安裝有腳踏式的剎車片,由操作人員踩下剎車片以充分地制動車輪,可靠地保證其不發生移動。如上內容,本技術線纜下線工裝具有的優點和有益效果是I、工裝能高效地利用廠房空間,適用于各種規格尺寸的電纜盤下線操作,且操作使用靈活;2、水平地擺放電纜盤,利用軸承結構靈活地轉動托盤,操作安全系數較高;3、具有多種固定支撐結構以穩固工裝,對于電纜盤的強度要求較低;4、可對較大的電纜盤實施慣性制動,實現安全、省力地制動操作;5、可應用于狹小空間,移動工裝及電纜方便靈活,亦可使用天車方便地進行吊運。附圖說明現結合以下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地說明。圖I是所述線纜下線工裝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側向示意圖;如圖I和圖2所示,框架1,線纜托盤2,軸心桿3,制動桿4,頂桿5,固定支撐6,腳輪7,剎車片8。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如圖I、圖2所示,所述的線纜下線工裝主要包括有2層并列的鋼質結構的框架1,在框架I底部的四個端角處安裝有腳輪7,腳輪可采用萬向輪結構,在腳輪7側部安裝有腳踏式的剎車片8。在框架I上螺接套設有2個垂向的固定支撐6。在框架I的4個端角上可安裝有吊運鉤(圖中未示出)。 在每一層框架I上設置有一個水平的線纜托盤2,在線纜托盤2的中心設置一垂向的軸心桿3,軸心桿3的底端通過軸承轉動地連接于框架I。將電纜盤的通孔套在軸心桿以平放在線纜托盤2上,可穩固地固定電纜盤,使之不產生晃動,且水平放置導致電纜盤與線纜托盤2的接觸面較大,穩定性好。在線纜托盤2 —側設置有制動桿4,制動桿4的一端連接一垂向的頂桿5,頂桿5的上端面貼近于線纜托盤2。如上所述,結合附圖所給出的方案內容,可以衍生出類似的技術方案。但凡是未脫離本技術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技術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技術技術方案的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線纜下線工裝,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至少一層框架(I),在框架(I)底部安裝有腳輪(7); 在每一層框架(I)上設置有至少一個水平的線纜托盤(2 ),在線纜托盤(2 )的中心設置一垂向的軸心桿(3 ),軸心桿(3 )的底端通過軸承轉動地連接于框架(I)。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線纜下線工裝,其特征在于在線纜托盤(2)—側設置有制動桿(4),制動桿(4)的一端連接一垂向的頂桿(5),頂桿(5)的上端面貼近于線纜托盤(2)。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線纜下線工裝,其特征在于在框架(I)上螺接套設有至少一個垂向的固定支撐(6)。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線纜下線工裝,其特征在于在框架(I)上安裝有吊運鉤。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線纜下線工裝,其特征在于在腳輪(7)側部安裝有腳踏式的剎車片(8)。專利摘要本技術所述的線纜下線工裝,采用移動式的水平托盤,托盤可自行轉動并可控制減速、停轉,既方便下線與線纜導開,同時體現操作、移動靈活的特點,適用于多種規格尺寸的電纜盤。工裝包括有至少一層框架,在框架底部安裝有腳輪;在每一層框架上設置有至少一個水平的線纜托盤,在線纜托盤的中心設置一垂向的軸心桿,軸心桿的底端通過軸承轉動地連接于底部框架。電纜盤可直接水平地套裝于線纜托盤的軸心桿,轉動電纜盤至需要的電纜長度,由于線纜托盤受力點是軸承結構,線纜托盤可自由地旋轉,因此無需由操作人員施加太大的托拽力量。文檔編號H02G11/02GK202712805SQ20122031956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4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4日專利技術者陸瑜, 袁勇, 王方榮 申請人:青島四方龐巴迪鐵路運輸設備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線纜下線工裝,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至少一層框架(1),在框架(1)底部安裝有腳輪(7);在每一層框架(1)上設置有至少一個水平的線纜托盤(2),在線纜托盤(2)的中心設置一垂向的軸心桿(3),軸心桿(3)的底端通過軸承轉動地連接于框架(1)。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陸瑜,袁勇,王方榮,
申請(專利權)人:青島四方龐巴迪鐵路運輸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