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薄型通訊插座,其包括一本體、一蓋體、及置于該本體及該蓋體之間的至少一彈性組件;該本體具有復數個端子,每一該端子具有一接觸部及一延伸至該本體以外的焊接部;該蓋體具有一端樞接于該本體的一端、及另一端可動地位于一閉合位置或一開啟位置之間,其中當該蓋體位于該開啟位置時,該蓋體與該本體之間形成一插入空間;該至少一彈性組件推動該蓋體常態地位于該閉合位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包含上述的薄型通訊插座,供與一通訊插頭插入;以及一具有一插槽的基座,供予該薄型通訊插座設置。閉合狀態下,上述薄型通訊插座的高度比一般通訊插座還低;需要插入通訊插頭時,再打開蓋體以提供插設空間。(*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電子裝置及其薄型通訊插座
本技術在于提供一種薄型通訊插座,尤指一種用于通訊連接且薄型化整體高度的通訊插座,其具有旋轉活動式的蓋體,蓋體打開后可供容置一通訊插頭。
技術介紹
由于電子技術的進度,電子裝置一直朝向薄型化發展,例如超輕薄筆記型計算機(ultrabook)。因著薄型化的緣故,電子裝置的殼體也愈來愈薄。習知設置于電子裝置周圍的電連接器,例如RJ45通訊插座,其高度甚至比電子裝置的厚度還大。習知電子裝置在輕薄化的設計下,往往省略了通訊插座或是采用轉接的方式,使用上較為不便。綜上所述,本技術創作人有感上述的發展需求,乃特潛心研究并配合學理的應用,終于提出一種設計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技術。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在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及其薄型通訊插座,于閉合狀態下具有比一般通訊插座還低的高度,并設有一可開啟的蓋體于需要插入通訊插頭時,再打開蓋體以提供插設空間。本技術還在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及其薄型通訊插座,其中具有以旋轉方式開啟的蓋體,供使用者方便以通訊插頭的前端推抵該蓋體以打開薄型通訊插座。為達上面所描述的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薄型通訊插座,其特征在于,該薄型通訊插座包括有一本體,該本體具有復數個端子,每一該端子具有一接觸部及延伸至該本體以外的一焊接部;—蓋體,該蓋體的一端樞接于該本體,另一端可動地位于一閉合位置或一開啟位置,其中當該蓋體位于該開啟位置時,該蓋體與該本體之間形成一插入空間;以及至少一彈性組件,該至少一彈性組件置于該本體及該蓋體之間并推動該蓋體回復于該閉合位置。本技術提供一種薄型通訊插座,供一通訊插頭插入,其包括一本體、一蓋體、及置于該本體及該蓋體之間的至少一彈性組件;該本體具有復數個端子,每一該端子具有一接觸部及一延伸至該本體以外的焊接部;該蓋體具有一端樞接于該本體的一端,及另一端可動地位于一閉合位置或一開啟位置,其中當該蓋體位于該開啟位置時,該蓋體與該本體之間形成一相配于該通訊插頭的插入空間;該至少一彈性組件推動該蓋體常態地位于該閉合位置。在一優選的實施方式中,該蓋體的該端具有二樞軸槽、一導引弧面與一限位斜面,該本體則具有兩樞軸及兩止擋部,每一該樞軸與每一該樞軸槽卡接,該導引弧面及該限位斜面分別于該擋止部表面旋轉。在一優選的實施方式中,該導引弧面接觸該止擋部并導引該蓋體相對該本體旋轉時,當該限位斜面與該止擋部抵觸時,該蓋體位于該開啟位置。在一優選的實施方式中,該薄型通訊插座進一步包括一對限位件,該對限位件設置于每一該樞接槽,將該樞軸限位于該樞接槽中。在一優選的實施方式中,該彈性組件為一葉簧,該葉簧大體呈V字型,其中該葉簧的一端設置于該本體,該葉簧的另一端抵接于該蓋體。在一優選的實施方式中,該薄型通訊插座進一步包括蓋覆于該本體的一外殼體,該至少一彈性組件為該外殼體的兩彈片,其中該兩彈片分別位于該外殼體的兩側且分別具有一懸臂端,該兩懸臂端抵接于該蓋體。在一優選的實施方式中,該外殼體具有一基板以及位于該基板兩側的二側板,每一該側板各突出一插入該本體內的固定臂,該彈性組件包括由該固定臂向下延伸且平行該 側板的一基部及由該基部向外彎折延伸的一彎曲部,該彎曲部大體呈S或V字型且位于該本體及該蓋體之間。在一優選的實施方式中,該彈性組件為扭簧,每一該扭簧具有一環繞部及由該環繞部向外延伸的二彈臂,該二彈臂各自抵接于該本體及該蓋體。本技術還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電子裝置包含一本技術提供的薄型通訊插座,供與一通訊插頭插入;以及一基座,該基座具有一插槽,供予該薄型通訊插座設置。在一優選的實施方式中,該電子裝置包含一筆記型計算機。本技術至少具有下列的優點本技術的薄型通訊插座,閉合狀態下薄型通訊插座的高度比一般通訊插座還低;需要插入通訊插頭時,再打開蓋體以提供插設空間。此外,蓋體開啟的方式容易,藉由通訊插頭斜下推抵蓋體,蓋體即可沿著本體產生一旋轉的動作而被開啟。以上關于本
技術實現思路
的說明以及以下實施方式的說明系用以舉例并解釋本技術的原理,并且提供本技術的專利申請范圍進一步的解釋。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第一實施例的薄型通訊插座于閉合狀態的立體組合圖。圖2,為圖I的薄型通訊插座于開啟狀態的立體組合圖。圖3,為圖I的薄型通訊插座與通訊插頭的立體組合圖。圖4,為圖I的薄型通訊插座的立體分解圖。圖5,為圖I的薄型通訊插座的另一角度立體分解圖。圖6,為圖I的薄型通訊插座于閉合狀態的側面示意圖。圖7,為圖I的薄型通訊插座于開啟狀態的側面示意圖。圖8,為本技術的第二實施例的薄型通訊插座的立體分解圖。圖9,為圖8的薄型通訊插座于閉合狀態的側面示意圖。圖10,為圖8的薄型通訊插座于開啟狀態的側面示意圖。圖11,為本技術第三實施例的薄型通訊插座的立體分解。圖12,為圖11的薄型通訊插座于閉合狀態的立體組合圖。圖13,為圖11的薄型通訊插座于閉合狀態的側面示意圖。圖14,為本技術第四實施例的薄型通訊插座的立體分解圖。圖15,為圖14的薄型通訊插座于閉合狀態的立體組合圖。圖16,為圖14的薄型通訊插座于閉合狀態的側面示意圖。圖17,為本技術第五實施例的薄型通訊插座的立體分解圖。圖18,為圖17的薄型通訊插座在開啟狀態的立體組合圖。圖19,為圖17的薄型通訊插座在開啟狀態的側面示意圖。圖20,為本技術的薄型通訊插座設于電子裝置呈閉合狀態的示意圖。圖21,為本技術的薄型通訊插座設于電子裝置呈開啟狀態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使對本技術的目的、構造、特征、及其功能有進一步的了解,茲配合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壓簧型)請參閱圖I及圖2,為本技術第一實施例的薄型通訊插座于閉合狀態及開啟狀態的立體組合圖。本實施例的薄型通訊插座IA供一通訊插頭9插入,薄型通訊插座IA包括有一本體10、一可樞轉地連接于本體10的蓋體20、及置于本體10及蓋體20之間的至少一彈性組件30。本體10具有數個端子16,每一端子16具有一延伸至本體10內的接觸部162 (參閱圖3)、及一延伸至本體10以外的焊接部164 (參閱圖3)。蓋體20的一端樞接于本體10的一端、蓋體20的另一端可動地位于一閉合位置(如圖I所示)或一開啟位置(如圖2所示),其中當蓋體20位于開啟位置時,蓋體20與本體10之間形成一相配于通訊插頭9的插入空間101。上述至少一彈性組件30用以推動蓋體20常態地位于閉合位置。通訊插頭9插入于薄型通訊插座IA的狀態如圖3所示。以下就本實施例再詳細介紹各組件,為方便描述,以薄型通訊插座IA的開口方向為前端,靠近端子16的焊接部164為后端。然而這些方位性的描述,僅為供方便了解,并非用以限制本技術。請參閱圖4至圖5,為本技術的薄型通訊插座的立體分解圖。本體10具有一上壁11、一對由上壁11兩側向下延伸的側壁12、及一后壁13,蓋體20具有一底壁21及一對由底壁21向上延伸的側壁22,蓋體20的該對側壁22位于本體10的該對側壁12外側。蓋體20樞接于本體10的該端具有二樞軸槽24、一導引弧面221與一限位斜面222,其中導引弧面221接觸本體10,以導引蓋體20相對本體10的樞轉;當蓋體20位于開啟位置時,限位斜面222與本體10的一表面實質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薄型通訊插座,其特征在于,該薄型通訊插座包括有:一本體,該本體具有復數個端子,每一該端子具有一接觸部及延伸至該本體以外的一焊接部;一蓋體,該蓋體的一端樞接于該本體,另一端可動地位于一閉合位置或一開啟位置,其中當該蓋體位于該開啟位置時,該蓋體與該本體之間形成一插入空間;以及至少一彈性組件,該至少一彈性組件置于該本體及該蓋體之間并推動該蓋體回復于該閉合位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洪培樵,
申請(專利權)人:艾恩特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立信杰東莞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